物聯網標準推動產業發展
通常說,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標準。在物聯網領域,這一全球標準的確立,表明我國物聯網技術的領先優勢,將促進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而相關A股"物聯網"題材的炒作將從概念向實質化轉變。“物聯網概述”的通過反映了我國利益訴求,轉化國內已經形成的研究成果,對于指導和促進全球物聯網技術、產業、應用、標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物聯網不僅僅只是概念而已
“物聯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物聯網產業鏈可以細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四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分別為RFID、傳感器、智能芯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線傳輸網絡。
當時,多數市場人士認為,"物聯網"將只是曇花一現,甚至有人斷言“物聯網”概念,十年都無法還本。但事實并沒有如預期那樣發展這幾年來,物聯網在中國的迅速發展超過此前的市場預期,"物聯網"炒作漸漸從概念落到了實處。
行業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工業和信息化部2月發布《“十二五”物聯網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要在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范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
有研究機構認為,中國在物聯網相關技術和市場上實現了與全球同步甚至超越,據報道,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推動者鄔賀銓院士表示,物聯網的概念已從最初的標記化向智能化延伸,而全世界的物聯網目前還只能說是在起步階段,只有提升到數據挖掘和智能分析,物聯網的價值才能體現。從國際上看,物聯網也是處于起步狀態。歐盟發表了物聯網發展的路線圖,一直要延伸到2020年以后。對中國來講,物聯網當然更處于起步階段。
作為國家大力扶持的產業,物聯網產業未來保持20%的年復合增長率完全有可能達到。目前國內物聯網產業鏈中無線射頻識別(RFID)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RFID和傳感器是整個物聯網絡的末梢神經元,也就是感知觸電的部份,所以潛在的需求量最大,是最優先也是進入門檻最低的領域,政府初期的政策支持以及資金投入的力度必然從該處開始擴展,所以,短期RFID和傳感器制造企業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中長期看,系統集成商、解決方案提供商和物聯網運營[FS:PAGE]商最具潛力,后者將是物聯網受益周期最長的環節。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