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院士闡述智慧城市概念 安全問題將更復雜
在數字城市建設得如火如荼之際,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曾在《關于加快數字城市建設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今年我國將從已經完成數字城市建設的城市中挑選3個左右,適時啟動智慧城市試點。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有什么區別,針對該問題,李德仁院士在“移動測量技術及其在數字城市中的應用高峰論壇”舉行期間接受了采訪。

兩院院士李德仁接受采訪
李德仁院士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說,數字城市就是構建城市數據,把現實中的城市通過網絡進行展現,將航片、衛片、移動測量等數據集成在一起,形成空間立體化,這樣就可以把城市栩栩如生地“搬”到網絡上。
相對數字城市是靜態的城市數字化表現而言,智慧城市則是現實城市通過各種傳感器的實時動態展現,將更加智能化。監控攝像頭、手機等都可以成為傳感器采集信息,并通過網絡進行傳輸。因此,智慧城市需要建立在靜態的數字城市框架之上,要有數個動態的傳感器網絡。李德仁院士說,科學家預測到了2020年,全世界將會有7萬億個傳感器,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靜態的數字城市框架和傳感網將會使城市走向智慧化,但這仍然不足以稱為智慧城市。因為很多傳感器終端并不具備計算功能和存儲功能,無法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實時的處理,這時候云計算就發揮了它的重要作用。
依托云計算,能夠實現所有傳感網的動態數據和靜態數字城市框架數據之間的實時控制、計算和分析,之后再將信息反饋回去,讓人們能夠實時的獲得。為了能夠更好的表述智慧城市的概念,李德仁院士總結了一個公式: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傳感網+云計算,傳感、控制和安全是智慧城市的三大要素。
李德仁院士在最后還強調,智慧城市是一種模式,需要循序漸進的推動開展;同時,智慧城市的安全問題相比數字城市將會更復雜,更嚴重,這是需要警惕的地方。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