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数:提供智慧城市和数字家庭服务--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華數:提供智慧城市和數字家庭服務

業界動態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2012-04-27
[ 導讀 ] 智慧城市、數字家庭,即對整個社會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務,對個人用戶提供數字家庭的服務,這八個字就是華數未來幾年要干的事情。

  智慧城市、數字家庭,即對整個社會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務,對個人用戶提供數字家庭的服務,這八個字就是華數未來幾年要干的事情。

  今年年初,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包括天津、重慶、成都、石家莊在內的42個地區(城市)入圍。而今這些城市已在摩拳擦掌、蓄勢待發。今年作為我國三網融合試點階段的最后一年,對于企業來說,實戰也近在咫尺。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數)就是這么一家站在前線的企業。

  兩年前,華數獲得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牌照,兩年后,做網絡出身的華數,試圖打通“三網”,做跨網絡、跨媒體、跨應用的新型運營商,在新媒體、新網絡、新通訊、新信息化應用和三網融合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華數副總裁趙志峰確定了要把華數培育成最大的軟件銷售方的目標。

  然而,趙志峰不看好手機電視的未來,他說做手機視頻,運營商覺得不賺錢,用戶又覺得流量偏貴,關鍵是手機視頻并非剛性需求。因此他巧妙地給華數定了個調:做中間整合者。

  他當然也不會放棄云。業內對云計算狂熱的同時,也不免云里霧里。然而,趙志峰給出了華數云發展的清晰路線圖:先做電視,然后做新媒體,然后再做信息化。

  趙志峰說,其實我們只要做兩件事就可以了:智慧城市和數字家庭。通過對整個社會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務,對個人用戶提供數字家庭的服務,這八個字就是華數未來幾年要干的事情。

  三網融合應細化

  李強強:數字電視近年來非常熱,但從推進層面來看,難題很多、阻力很多、噱頭很多,實際動作比較少,整體上感覺概念大于實質。從你們所在的角度來看,你覺得三網融合往前推進主要的阻力來自哪個層面?

  趙志峰:做三網融合你要明確你能做什么,怎么做?這一點在相關文件上都寫得比較模糊,那么當執行的時候,這些規定便會非常模糊。

  究竟什么是寬帶接入,沒人給出具體的答案;怎么做,也未可知。一直說發牌照,第一批試點一年多了,誰也沒有拿到政府發的牌照。

  再一個問題就是怎么界定寬帶接入,當時是基于有線電視網的寬帶接入,還是基于有線電視網的通信,這些東西本來就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就寬帶業務這個概念來講,它包涵的層面太多了。

  剛開始,大家為了把進程往前推,就有些避重就輕,導致現在遺留了很多問題。我相信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會面臨比較多的細節上的磋商問題。

  企業是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的。我覺得三網融合試點的選擇上,當時企業是比較[FS:PAGE]被動的,比如當時政府挑試點企業的時候,就挑了半天,有這段挑的時間還不如讓企業去試了。但是挑了再讓企業去申請牌照,第一步的篩選就沒什么價值了。

  但愿今年第二批試點出來以后會有些實質性的改變!

  李強強:具體到互聯網電視,現在的矛盾也比較突出,就行業內部來講,版權、運營模式等問題不斷出現。比如在電視硬件方面,長虹、TCL、創維等企業都想做,但似乎又陷入了不做則已、一做就錯的怪圈。你怎么看互聯網電視的生態環境問題?

  趙志峰:我覺得到目前為止,除了一些標準還沒有完全統一以外,互聯網電視這個產業目前還是比較健康的。事實上,互聯網電視是家電行業轉型的一個影子,電視從以前簡單的裝置轉變為現在的一種智能裝置。

  在沒有牌照出來以前,實際上家電廠商是承擔了兩方面的責任。一方面是負責硬件的生產銷售,另外還要去整合一些版權資源。我覺得,平心而論,讓家電廠商去整合資源,它的能力是不夠的。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廠家特別追求新技術,專門弄個公司去做這個工作。

  另外,從目前的互聯網內容服務來看,實際上它的贏利模式還是不清晰的。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歷史階段,華數作為互聯網電視牌照商的出現,對家電廠商是有利的。

  如此一來,電視廠商可以專注于自己的硬件研發、營銷等方面,而把內容版權整合這部分責任交給互聯網電視牌照商。因為有這樣的生態關系,所以互聯網電視在去年才能賣得那么快。否則,可能消費者買了互聯網電視,但一時不能看,連上牌照都成問題,整個系統都會非常痛苦。

  因此,這是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轉型的問題。華數等廠家的出現幫助互聯網電視度過了這樣一個困境,否則依靠他們自己很難過去這個坎兒。再過五年,牌照方會不會和廠家形成一個緊密的關系?這是很有可能的。角色轉變以后,就會有很多種合作的方式。

  也有一些家電廠家不服地說,“為什么我們不能拿到牌照”?我覺得這都是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階段。現在拿不到牌照并不代表五年之后還拿不到。至少從目前來講,國家對這些東西還是有管制的。大家都覺得石油挺賺錢,為什么大家不都去煉油呢?因為還有政府管理在,而且,這并不代表長虹或者TCL拿到牌照后馬上就能發財。

  互聯網應用不強

  李強強:從一個更高、更廣的層面看,家電廠商和互聯網電視牌照商相互合作和促進,是很好的突破口。互聯網牌照發下來以后,華數其實只是萬里長征走了第一步,華數以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來參與行業競爭與合作?

  [FS:PAGE]趙志峰:按說互聯網電視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一個業務,網絡、帶寬、家庭寬帶的服務質量提高到一個地步,自然而然就可以出現互聯網電視。但是在中國卻倒過來了,這個產業的終端產業要轉型,老百姓家里的寬帶并非真得很寬,實際上因為網絡帶寬的速度一般,所以互聯網電視的體驗是比較差的。

  我們也有一些用戶的激活次數數據顯示,可能開始的幾天用戶會覺得比較新鮮,使用幾次后發現不好用,用戶的熱度就下降了。互聯網目前的基礎設施還有待提高。就像你買個很好的車,高速公路卻不行,坑坑洼洼的跑不動。

  我覺得這個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因為網絡技術不好的話,像我們這樣的牌照商也就沒有運營的機會。因為你要運營就要收費,而你的服務質量不行不僅難有收益,甚至可能人家還會來投訴你,向你索賠。所以在這個階段沒有太大的運營空間,我們的確需要基礎設施的完善,才能夠發揮出作用。

  李強強:你分析這個行業還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到收獲的季節?

  趙志峰:我估計“十二五”過去應該就差不多了。中國的電信改革有點問題。當時的南北分拆是橫拆,如果是豎拆對現在可能更好一點。因為在本地運營商是相對壟斷的。在北方就是網通,南方就是電信。在ADSL方面,我們從2002年開始到2012年這10年用戶數增加了很多,但是ADSL本身的接入速率沒有得到提升。

  這個十年再看國外,歐、美、韓等發展得非常快。我們國家的寬帶發展第一波是趕上了,在第二波的時候,大家都去搶手機市場了,手機廠商打得火熱,反而家庭寬帶的這個市場慢慢悠悠沒有太大進展。

  李強強:我們再談一下媒體形態。目前來看,媒體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了,我們確實也不太能看懂它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走。新華社要做一個新華電視臺,央視也一直在做互聯網。各種媒體形式互相交織,大家都在往其他領域拓展。你判斷最終這個產業會以什么形態穩定下來?

  趙志峰:你問得非常好,問到了整個三網融合的一個精髓問題。我判斷肯定不存在穩定的時候,因為一直是變化的。在基礎設施層面,我認為是會穩定下來的。現在大家所有的人在盯著三網融合,整個三網融合遠期看來,叫新媒體也好,網絡服務也好,其實是不斷地螺旋向上發展的。以前BBS是靠字符的,現在帶寬了是網頁形式的,更好一點就是視頻了。

  在這個開放的網絡上,實際上并不存在壟斷不壟斷的問題,這個渠道對誰都是暢通的,誰都可以做。另外國家的媒體集團,央視也好,新華社也好,必然會走全媒體路線。網絡報社,南方[FS:PAGE]周末也開始有視頻的出現。

  無論做渠道還是做內容,后面基本上都是全媒體這種體系,無非誰走得快,誰走得慢而已。

  對老百姓來說選擇更多了,并且現在加上移動互聯網這么一沖擊,實際上更方便了,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手機看圖片或視頻。這個消費行為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反過來促進整個媒體行業去轉型。

  我覺得這挺好的,因為基礎設施的變化,讓國字頭的傳媒企業,跟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這些互聯網企業同臺競技,各顯其能。有人有媒體資源或是權威信息的優勢,有人有靈活機制的優勢,最終可以讓老百姓接觸更多信息。我覺得這個就是三網融合對老百姓最大的一個好處。

  但是三網融合可能還需要政府跟技術運營企業一起推進。現在抓住所有人眼球的就是互聯網企業和媒體企業,因為他們掌握的宣傳資源多,因而做得風生水起。但我覺得從中國來看,我們國家的信息化在這方面推進的并不是很理想,我覺得我們是重建設輕應用。建設的積極性非常高,建網絡、建平臺。但是建完之后使用率非常低,這是一個理念的問題,也是指導思想的問題。

  就拿登機牌這個事情為例,美國人都不會到機場去換登機牌,基本上都是在家里或者酒店就可以拿到登機牌。所有的酒店都有打登機牌的機器,他的互聯網跟航線的系統是完全相通的。我覺得美國人把這種信息化的應用跟他每天的生活捆綁得非常非常緊密,你每日的生活就在網上,消費保險之類的在網上能搞定就搞定了,減少了很多的人力。

  中國的硬件設施也不差,家家都有電腦,系統也很好,就是用不起來。信息化應用的層次上,我們國家投入的精力和引導是比較少的。為什么有些家長聽見上網就頭疼,因為很多孩子上網就是聊天、打游戲、看電影,好像沒別的事情好干。我們現在總覺得互聯網是娛樂的,和生活沒關系。這和國外有一個很大的鴻溝。我覺得這個在下一個十年是很大的問題,中國的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

  手機電視潛力

  李強強:奧運會、世博會都是手機電視特別好的發展機會,但是后來一直沒有做起來。不僅是企業、行業的沖突沒有彌合,政府部門之間的沖突也還存在。

  趙志峰:你說的是標準的事情。我會站在整個產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即使他們吵得再厲害,即使標準都統一了,現在市場可能還會是這樣,這個東西是個規律性的。

  實際上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出現,可能讓手機電視的發展更滯后。因為你在手機上能玩的東西太多了。以前在打電話、發短信之外,能看個電視人們就會覺得很新鮮。現在[FS:PAGE]有什么新鮮的?看會兒小說,看會兒新聞,玩會兒手機游戲,刷微博,時間就過去了,用戶沒必要非看視頻。這個和標準沒有任何關系,用戶的選擇性更豐富了,但這會更加滯后手機視頻發展的時間。

  對我來說,打開手機第一件事就是看新聞,然后看微博,看看朋友們在干什么。之后才會想到看個視頻,這不是剛性需求。實際上現在手機上的視頻慢慢地變成了另外一個形態了,它會嵌入到其他內容里面。比方說新聞里來個視頻片段,微博里來個視頻轉發。也可能,以后手機電視這個概念不會存在了,它會變成很多應用的內嵌的內容源。

  李強強:就整個市場規模而言,手機電視的市場潛力如何?運營商有做內容的,有做管道的,都想在手機電視這個領域提前布局。你覺得五年以后手機電視市場會是一個什么樣子?會不會出現爆發性的增長?

  趙志峰:我覺得不會,現在的趨勢就是對的。不會因為某個事件導致大家看得多一點,這并不影響整個產業。奧運會大家可能看手機電視多一點,但是這只是偶然事件,就像2003年,因為非典視頻通信熱賣了一把一樣,不會因為什么點、某個事件讓整個產業改變。

  李強強:NGB(下一代廣電網)是個產業界討論比較多的話題。廣電總局提出來NGB概念以后,我們也一直在調研,整體上感覺政府部門熱情很高,但是到地方以后,地方廣電的熱情和主要參與的企業的熱情都不是很高,華數怎么看NGB?是否會圍繞NGB做一些布局?

  趙志峰:我覺得就這件事情來講,政府推動NGB是非常正確的。因為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的發展,首先需要一個方向。這和電信的寬帶化、光纖入戶一樣,需要一個旗幟和目標去實現。但是確實由于整個廣電體和電信體系不太一樣,相對分散。

  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剖析NGB,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廣電要自己變革的決心的體現,可以看成一個口號,也可以看成是一些技術方向的整合。廣電總局拿出一個模板,大家越接近越好,實現的方式和速度不一樣。

  另外可以通過NGB這個形式聚集一些行業的人才,來共同研討研究下一步怎么辦。現在做網絡的改造,那下一輪要做什么技術?需要哪些技術是不是可以提前做一些布局?讓一些高校研究員進來先做五年以后的事情。運營商就做近五年的一些事情。

  NGB里面會有很多的指導性文件,這是一個體系。所以有人說NGB很空洞,我不這么認為,就好像國家信息化一樣,我覺得是一個行業要自我變革、自我前進的決心的體現。我覺得政府做這些事情還是很到位的。

  未來只做兩件事

  李強強:[FS:PAGE]華數有新媒體、信息化通信、有線數字電視、新業態電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幾大業務板塊,這幾個板塊之間是一個什么邏輯?華數怎么定位自己的角色?

  趙志峰:其實說簡單一點,剛才講的劃分比較細了,華數其實是兩個比較大的角色。一個角色是網絡設施的運營商,我們在浙江做全省的有限電視網絡。以網絡為基礎做網絡運營商該做的,一切承載都是建立在網絡之上的。在把網絡建好的基礎上,把網絡能夠提供的服務做扎實,這基本上是以技術和功能為主的,沒有軟性的東西在里面。電子政務我們也提供從基礎設施到機房,到網絡、云計算、云存儲的工作。

  另外一個是新媒體。做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用移動聯通電信都行。互聯網電視方面,你用廣電的寬帶,電信的寬帶都行,只要能連上來就行。這是一個從頭端到終端的業務。這有媒體形式在里面,以內容版權的整合、節目的編排等,向用戶提供這個服務。

  它跟用戶之間不會有任何的承載實體,具體承載實體由用戶自己解決。我們把這個叫新媒體業務,它是面向多個終端的。中間不需要代理,不需要任何的轉機,跟網絡沒關系。從大的方面講,華數就是做這兩大板塊。新媒體是做全國范圍的,沒有地域限制,網絡是做浙江省。

  李強強:能不能理解成這兩塊一個是做渠道,一個是做內容?

  趙志峰:也可以這么說。但這個渠道我覺得跟“十二五”期間的運營商一樣,也在發生變化。你剛才講的智慧城市也一樣。這個是運營商思路的一個很大轉變。以前運營商提供的是非常單一的服務,比方說你要十兆,我就給你十兆的寬帶接入,其他的不管。

  但是現在運營商不一樣。我們現在往前走的一個方向并不是提供一個渠道,實際上是提供基于渠道的一種服務。就像云計算,那可能大家都在做,那個時候就是我服務器存儲資源全部給你提供之后,最終對企業來講你就不是拿一個十兆接入了,你的IT系統就不存在了。公司里的IT部不會再管軟件了,而是只管網絡,只要網絡能夠連到運營商的這個云計算的前端就好了。

  對行業也一樣。現在運營商慢慢學會這些東西,管理這些東西,把服務變成一個產品賣給客戶。以前的運營商人員結構可能做不了這個,或是知識結構不行。現在要靠新的體系來做,慢慢地朝這個方向在走。

  所以云計算做起來之后,就需要大的軟件商,這對一些小的軟件公司來講可能是比較麻煩的一個事情。他們以前有自己的渠道,賣點小東西來賺錢。以后沒有了,以后都是大的智慧型的軟件,又方便又便宜,競爭的門檻更[FS:PAGE]高了。也許從電話到郵箱電話網站,運營商一步就搞定了。

  繁瑣的IT部門再過5年可能不會存在了。有些數字產業的人員也在看好這個模式。他們甚至希望連園區里面的網絡都靠運營商去做,政府收的是房租,運營商就收信息化的租金。業主進來只要往插口一接,什么就都能用了,這樣很方便。

  李強強:我們看到浙江提出智慧浙江計劃,杭州也相應提出智慧杭州規劃。智慧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就是電子政務和民生問題的解決。要做一個完全用云來思考的電子政務,就要把所有信息都放在云上,這就要摒棄部門利益,不愿意放棄就會成為信息孤島。我覺得這是很不錯的信息化升級的契機。你說的這種園區革命也是這樣,這里面沒有什么技術,就是一種模式徹頭徹尾的變化,所有的東西都在云上,通過不同的終端,不同的管道來使用就行了。在這個背景下,華數云相關的業務想象空間很大。

  趙志峰:我們肯定在建云,我們現在的云是先做電視的,然后做新媒體,然后再做信息化。我們開始曾經先做信息化,但是當時在杭州做一個城市的規模是沒辦法支撐這種云的架構的。現在我們從杭州做起,給全國的新媒體做媒體云,主要是出于多終端的需要,這個趨勢也非常明顯。

  現在,我們終端的服務也是豎向分離的。對運營商來講,通過三個或者四個屏幕統一的內容體驗之后,媒體的屬性就更強大了,覆蓋面也更大。為了這個體系結構,只能用云計算來支撐。其他沒辦法,現在表面建三套系統來支撐,其實后面就是一套系統。

  一套系統用戶的數據要統一管理起來,無論從哪登陸上來,就像現在的手機QQ跟PC的QQ一樣。另外,內容在不同的屏幕去傳輸的時候,不可能為每一個手機終端專門去存儲一種格式,否則這太浪費了。

  因為我也不知道明天會有什么格式,比方說昨天手機用60K流量的,現在蘋果手機用100K流量的,后天要200K流量的手機出來了,作為媒體行業來講我沒辦法把我的資產做這么多放在這個地方,我肯定是要統一資產的。

  所以這個就需要一個非常大的云計算的后臺。我的服務是基于云的架構的。事實上,根據客戶的終端、帶寬的情況,給客戶一個最適合他的媒體的數據,必須有一個非常有彈性的云計算的后臺來支撐。

  我們現在做媒體云。整個軟件基本上開發完,后面就是部署的問題,牽扯到從基礎設施開始到數據中心資源,再到整個架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國家發改委)不是有云計算的試點專項么?我們也是承擔了整個業務。國家發改委計劃要五年全做完。我們打[FS:PAGE]算先從手機開始,再到互聯網電視,再到我們自己的互動電視。公網的需求更迫切,因為公網的終端更多樣。

  李強強:你剛才說的這一點很多政府工作人員也深有體會。政府不同部門的系統各自為戰,要做一個統一的系統就需要開放數據,單此一點就很難推進。但是現在不一樣,云計算出現了。我覺得云對政府而言更多體現在思維定勢的突破。

  趙志峰:這要看國家的導向。其實我覺得現在電子商務已經改變了很多:生存狀態,買東西的方式,物流等。電子商務實際上是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一個體現。電子商務行業是因為有巨大利益的驅動才發展的,而很多其他的信息化并不代表一定是利益,比方說讓老百姓方便地在網上辦事,可能沒有利益因素在里面,但意義重大。然而,商業公司肯定不會做沒有利益的事。

  從政府來講,那就要求各運營商在承擔商業運營的同時,要承擔信息化的一個職能。寬帶化不屬于信息化,現在可能很少有人去梳理為什么經常談信息化。寬帶是路修得很寬,但是沒東西在路上跑還是不等于信息化。我們談信息化,一談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一說就是投資多少錢去修路,這確實是挺艱巨的一個任務。

  李強強:五年之后的華數什么樣?

  趙志峰:華數的規劃跟我們的定位相關,就是基于網絡業務,把它做好做踏實。我不太同意智能渠道這個說法。我認為以后運營商不是一個渠道商,是一個應用平臺商。

  那個時候,華數可能會變成最大的軟件銷售方。企業買的不是寬帶接入,而是所有服務。我們圍繞這個目標在把網絡上面的平臺做足,提供業務。

  我總結我們的目標無非是這兩個:第一就是做智慧城市,第二就是做數字家庭。歸到這八個字上一點都沒問題。對個人用戶提供數字家庭的服務,對整個社會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務,這就是一個網絡運營商未來幾年要干的事情。

  另外一點就是媒體云。華數本身不在內容生產這個行業,我們還是網絡出身。所以我們基本上還是堅守平臺策略。我們不像央視有自己的電視臺,有自己的內容制作團隊。所以華數可能選擇和很多合作伙伴一起來做,而我們則基于中間做內容的整合。這個整合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就是媒體化導向,以宣傳引導方式讓你每天去用。另外一個方向就是功能化導向,這是類似互聯網的做法。

  我們不是那么強勢的媒體集團,但是我們有很好的新技術。最終我們在新媒體行業就是專業戶。專業戶就是抓收入。這是兩個大的方向。以后五年,華數把這個事情做好就行了,當然五年能做好也不容易。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07月13日 11:40朗銳智科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09月01日 09:09電子工程世界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09月13日 15:58千家網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09月13日 15:43千家網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

03月02日 14:51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