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均沒物聯網專業 院士呼吁技術人才培養
未來,校園將成為一座沒有圍墻的“花園”,在通訊、安全、管理等方面既便捷又有保障;只需要一張卡,或者通過手機、便攜式電腦等終端設備,就能完成出入校門、教室上課、去圖書館借書等活動。日前,中科院院士、華東師大軟件學院院長何積豐在某活動上描述了“智慧校園”藍圖。
何積豐介紹,未來的“智慧校園”依托物聯網技術,打造便捷互動的校園生活,教育資源實現共享,校園無線網絡覆蓋,校務管理高效透明,家校互動暢通。“智慧校園”有教育、學生成長和物聯網感知等幾大模塊,教育模塊倡導教學手段電子化,每個學生有電子書包,教室里裝有數字互動教學平臺,教師備課、作業布置等都可存入系統;成長模塊包括家校互動平臺、數字圖書館、活動足跡等,根據電腦信息記錄,學生畢業還能收獲一張“成長軌跡圖”;感知模塊更多的是定位管理,如上課、會議簽到,校車管理,外來人員定位,校園內外實時監控等,這些信息都能隨時顯示在校園的信息發布系統中。
專家認為,“智慧校園”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上海交大軟件學院副教授王東說,“智慧校園”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還是觀念的更新。從技術上來說,涉及射頻識別、二維碼、視頻監控等感知技術和設備;此外,它還將改變人們長期習慣的學習、生活方式甚至思維模式。
“讓物聯網技術走入尋常老百姓,除了技術和資金等,人才培養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何積豐說,我國985高校中,沒有一所開設與物聯網技術相關的專業,而未來的物聯網技術要得到發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進、芯片推廣、程序算法設計等方面有所突破。如何抓緊培養相關的低、中、高端人才,是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要思索的問題。
何積豐介紹,未來的“智慧校園”依托物聯網技術,打造便捷互動的校園生活,教育資源實現共享,校園無線網絡覆蓋,校務管理高效透明,家校互動暢通。“智慧校園”有教育、學生成長和物聯網感知等幾大模塊,教育模塊倡導教學手段電子化,每個學生有電子書包,教室里裝有數字互動教學平臺,教師備課、作業布置等都可存入系統;成長模塊包括家校互動平臺、數字圖書館、活動足跡等,根據電腦信息記錄,學生畢業還能收獲一張“成長軌跡圖”;感知模塊更多的是定位管理,如上課、會議簽到,校車管理,外來人員定位,校園內外實時監控等,這些信息都能隨時顯示在校園的信息發布系統中。
專家認為,“智慧校園”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上海交大軟件學院副教授王東說,“智慧校園”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還是觀念的更新。從技術上來說,涉及射頻識別、二維碼、視頻監控等感知技術和設備;此外,它還將改變人們長期習慣的學習、生活方式甚至思維模式。
“讓物聯網技術走入尋常老百姓,除了技術和資金等,人才培養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何積豐說,我國985高校中,沒有一所開設與物聯網技術相關的專業,而未來的物聯網技術要得到發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進、芯片推廣、程序算法設計等方面有所突破。如何抓緊培養相關的低、中、高端人才,是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要思索的問題。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