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華:三大策略打造智慧城市
從創立以來,研華在自動化領域扮演的角色不斷更新,從剛開始的鎖定工廠自動化,到中期積極跨入各種垂直領域,近期再將愿景進一步提升,由各單一領域的產品供應者,放眼到整個城市、整個地球,自我評價為智慧城市的推動者。至于要如何打造出愿景中的智慧城市,研華已設定好各階段步驟與目標,讓城市智能化,產業云端解決方案 (Industrial Cloud Solutions)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可以說是最后一塊拼圖。
研華嵌入式運算核心事業群副總經理張家豪表示:“現在維持城市運行的各機構,如車站、賣場、醫院、公共場所等,都早已各自建設所需的自動化IT設備,產業云端服務 (Industrial Cloud Services)概念的導入,讓這些原已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的設備全面串連,更易于控管。”
三大策略打造智慧城市
針對產業云端化,研華制定了三大策略,第一是早已在進行并獲得相當成果的產業專用設備,張家豪指出,產業設備關系到企業運行,客制化與穩定度是第一要求,因此一般的消費性產品無法勝任,必須有特殊的規格與設計,而各產業彼此之間的營業型態差異相當大,要能設計出完全貼合各產業甚至各企業特殊需求的設備相當不容易,在這方面,研華經過長年的耕耘,累積出一定的成績與口碑。
第二是智能管理,自動化IT設備的設置點并不會像一般消費性IT產品,密集在辦公室之類的特定領域,有可能彼此距離極長(如道路監測)、置放位置不易到達(如100公尺以上的風力發電機)、位于危險區域(如鍋爐、核子反應爐),要維修管控散布在各地的設備相當不容易,因此必須以云端網絡串連的遠程控制,并可通過簡易接口,進行智能化管理,要達到智能化管理目標,在第一階段的嵌入式硬件平臺出貨時,就給予各產品專屬ID,讓這些工業計算機產品在茫茫云海中可以被找出、識別,除了賦予ID外,各產品還必須具備檢測本身狀態的功能,并定時將狀態回報給后端管理系統。
第三則是嵌入式軟件服務,這包括系統更新與隨需即選服務(On-Demand Service)兩部分,軟件系統更新是類似微軟Windows的更新服務,當系統有新版本,會通過網絡通知設備使用者,使用者可視設備運行狀況,自行安排更新時間,隨需即選服務則類似iPhone上的應用商店,在網站上放置各種不同功能的應用程序,設備管理者再依本身需求選購適合程序。
除了三大策略外,研華也制定了產業云端系統的階段性步驟,張家豪指出,第1步是推廣具有云端功能的產品,第2步是開放使用平臺,讓第三方軟件廠商的產品也能[FS:PAGE]進入,增加平臺內容,最后目標則是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容納不同產業的應用程序,并協助小型系統集成廠商開發客戶,通過這3個步驟,研華將深入不同應用領域,打造出理想中的智慧城市愿景。
智慧城市已具雛型
張家豪舉了個案,例如博物館的智能化,博物館有4個特點:人流大、展物信息多、展物價格高昂、展覽空間寬廣等,為符合這幾個特性,該館導入了Digital Surveillance System與Digital Signage,前者用來監控入場群眾,避免各類設施遭到破壞,后者則是播出展物介紹與展場信息,這套系統建設完成后,博物館將系統管理權限交由研華團隊代管,通過遠程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同時可以自遠程設定開機時間、Digital Signage屏幕亮度調整等,分擔了該院MIS的部分工作負擔。
逐步打造未來愿景
建設私有云的企業,極大部分都沒有網管能力,必須由外部的專業團隊代管,因此研華除推廣產業云端產品外,也會開始將研華云端產品和服務的管理知識,傳授給系統集成廠商,讓系統集成商可以代管旗下客戶的云端系統,不但解決使用者問題,也替系統集成商打開了新商機。
張家豪同時表示:“智慧城市與研華推動的Intelligent Planet愿景是一致的。”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