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天津初探 成效和挑戰并存
家住天津市河東區中山門互助南里小區的田曉麗一直以來都被胃病困擾著,每隔一個月就得去醫院看病取藥,而今來到醫院門診樓一樓大廳,在形似銀行ATM機的自助掛號機上,她把中國銀行的社保卡插入機器,點擊屏幕上對應的標志,選擇科室和醫師、患者類型、掛號時間,確認后機器自動進行掛號繳費、出單,整個流程不超過1分鐘。
回想一年前,田曉麗每次來到醫院,整個大廳總是擠滿了病患。掛號、就診、繳費、取藥每項均要排隊等候,至少有4個小時處于等候階段。等待時間和別的患者交流,發現有的患者從凌晨5:00就開始排隊掛號,煎熬在“排大隊”的痛苦之中。
讓田曉麗這樣普通百姓受惠的,是天津市于2011年8月啟動運營的“醫達通”自助服務系統,田曉麗常去的天津醫科大學醫大總醫院(以下簡稱“醫大總醫院”)是天津市首批四家試點醫院之一。
用了醫達通卡之后,為何能如此快地實現繳費,醫達通卡是怎樣完成1分鐘流程的?天津邁開了怎樣的智慧醫療步伐?
惠民之策
原來,這套“醫達通”系統實現了醫保網、醫院內網和銀行網的“三網互通”和實時結算,同時擴展了醫保卡(或社保卡)的金融服務功能,患者可通過布置在醫院大廳自助機、銀行網點的自助查詢機、銀行柜臺或銀行網站等電子渠道完成預約掛號,不必再到門診大廳排隊。
醫大總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王志勇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自助掛號可提前3天預約門診,無論在網上、銀行還是醫院預約,患者只需就診當天在醫院的自助機上確認,直接取號就醫就行。
同時,借助優化改進后的社保卡,患者不必清點繳付現金,通過設置在診室、化驗室、輔助檢查室的刷卡設備即可完成自助繳費,并實現與醫保實時結算。患者還可通過銀行網點了解醫院醫生專家出診情況和相關時間點就診患者人數,擇機選擇專家和就醫時段,可以錯開就診高峰期,最大限度減少了患者的等候時間,簡化了繁瑣的繳費程序,方便市民看病就醫。外地患者與未參保患者可自愿建立綁定銀行卡功能的診療卡享受等同的服務。
以“遠程掛號、預約就診”為特點的“醫達通”是20[FS:PAGE]11年天津市民心工程項目。事實上,“醫達通”項目的上線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許多便利,其實名制結算還較好地控制了騙保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黃牛”倒號。
在天津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稽核處的電子監控室,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一排排電腦前忙碌著,電腦上顯示的正是天津市的醫保結算實時監控系統。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文立告訴本刊,天津市所有聯網的定點醫院、藥店、參保人員發生的每一筆門診費用、開具的每一個處方,都能夠在監控系統中顯示出來。
監控系統依靠天津市醫療保險刷卡結算信息網絡,對天津市所有參保患者刷卡結算的每筆醫療保險費用實行“無盲區”實時在線監控,這個監控系統每天都會篩選出一些異常信息,像交通燈一樣,紅色信息最為嚴重,需要馬上審核,黃色信息需要進行分析判斷,綠色信息則進入監控。
正如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孫鋼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所言,智慧天津旨在從民生出發,通過信息化讓老百姓能夠感受到政府“惠民生”工作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果。而天津市在2012年也將繼續多措并舉緩解市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效果幾何
天津醫療建設用智慧的瓶子,裝入了醫療的酒。當醫療變的智能化時,這瓶酒散發了別樣的味道。
而首嘗這瓶酒的味道的正是日均接待6000人次患者的醫大總醫院。醫達通系統使醫大總醫院實現了在38臺醫院“醫達通”自助機、近200家中銀網點柜臺以及近千臺網點自助查詢機預約掛號和自助聯網報銷,將這所國內知名的三甲醫院的掛號“窗口”擴展到幾百個。
如今,醫大總醫院月均可以完成自助機具掛號4萬余人次,累計交易筆數達4.51萬筆,日平均1300名患者使用該系統掛號、結算,占門診總量的20%至25%。
其實,不僅僅是醫大總醫院,醫達通項目在天津市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天津醫院、天津市眼科醫院等試點醫院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嘗到甜頭之后,該項目推廣工作再次被列入2012年民心工程,孫鋼告訴記者,預計在今年內天津市將有20家至30家醫院陸續開通“醫達通”服務,公安醫院、第四中心醫院、靜海縣醫院、272醫院、254醫院等都在計劃當中[FS:PAGE]。
天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電子政務處人員告訴本刊,從2011年9月至2011年底,天津市民使用“醫達通”自助機統計數據只有2萬多人,隨著認知度的不斷提高,目前使用人數激增,老百姓通過智慧醫療獲得了實惠。
智能化診療正是天津市智慧醫療應用的一個縮影。它不僅方便了病人,優化了醫療資源,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放了醫生,減少了醫生的工作量,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病人交流,這樣也有助于醫患關系更加和諧。而實時監控系統的應用則約束了參保人員和醫師的不規范醫療行為。
2012年以來,天津市通過實時監控系統發現參保人員就醫購藥異常數據信息,對5028名違規參保人員進行了停卡處理,對違規過度超量開藥的246名醫保服務醫師,暫停其醫保服務資格,有效遏制了違規騙保行為。
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一名違規就醫參保患者連續二天開了半年的藥,此人于今年1月分別在天津市四家醫院開出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藥品。尤其是治療糖尿病所用的胰島素,一天就開出了11支,相當于一個多月的用藥劑量。隨后又在天津市多家醫院開出了累計36支胰島素,三天連續開出的胰島素可以使用一百多天,相當于半年的藥量。
醫保結算實時監控信息系統準確迅速地“揪出”了該違規行為,從發現到停止刷卡結算只需20分鐘,鎖定了其違規騙保證據,追回了藥品,保護了天津市醫療保險基金安全。
事實上,天津市在智慧醫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試點項目的推進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
挑戰難題
對智慧天津建設來說,成績和難題似乎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在智能醫療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而在天津市經信委電子政務處處長徐濱彥對推進智慧醫療的過程中的艱辛仍記憶猶新,而且未來將面臨的難題也是不容忽視。
2011年,為了落實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中的智慧醫療,天津市經信委首選了三家有代表性的醫院作為試點,在面對醫院內部流程改造時,經信委、醫院以及相關其他部門都費了不少心思。
為了改變掛號繁瑣的流程,各醫院使出渾身解數。有的[FS:PAGE]醫院選擇尋找委托開發商去做系統,醫大總醫院則是自己研發系統,醫大總醫院信息中心魏濤工程師告訴記者,當時他們從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花了一年的時間都在討論系統及流程的設計,例如,是采取診療結果后一次性醫保結算上傳繳費,還是實時繳費模式,隔1~2周各部門就要開大會討論,信息部門不間斷的小會就更不在話下。而在中國銀行加入開發之后,他們在尋找共同接口標準時又做了幾十次嘗試,費心費力后互通的網絡終于搭建成功。
在建網成功之后,盡快實現醫院、銀行、社保中心三網協同辦公急迫地擺在了經信委面前。實施過程中,他們發現醫達通卡的使用和醫保票據管理要求是相抵觸的,正常情況下,每個患者在收費窗口打印的交費收據其票據號是同時傳到社保中心的,但是通過醫達通自助機器卻只能打印出憑條,拿著憑條才能到人工窗口換取發票。
那時候,社保中心進行了專門研究,評估之后,同意使用醫達通卡這種方式可以再到醫院補開發票,不要求實時性。此后,無論是銀行賬戶的開設,還是相關環節的優先測試,幸而相關部門間的溝通比較順利,特事特辦成了他們的慣用做事風格。孫鋼告訴記者,起初,一下協調安排如此多的工作,時間、人手、精力等都很緊張。
如今,醫院專家門診全預約掛號給患者帶來了很多便利,但若深入推廣也面臨不少挑戰。
很多預約患者依舊沿襲以往的就醫習慣,即使已經知道了分時段診療的時間,還是會早上8點就趕來排隊,堵在門診大廳的門口,影響診療秩序。而還有些患者,第一次來時不知道預約方式,門診護士為他現場寫預約條并給他講解預約方法,可是沒想到以后他每次看病都會‘蹭’預留給應急患者的預約條,根本不理會預約規則。
而預約診療,首先緩解的是資源稀少的名專家求診難的問題,專家全預約實行以來,有需求的患者可較輕松地獲得就診機會。但由于目前市民還未養成預約就診的習慣,對于號源并不難求的不知名專家,預約掛號無異于增加了一道手續,因此這部分專家的預約率偏低,目前天津醫院專家門診的預約率僅在50%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如果說預約診療在專科醫院中較易推廣的話那么綜合醫院則因為專業科室多等原因,推廣起來更具難度。現在預約掛號接線員多數沒有醫科學習[FS:PAGE]背景,一旦他們在幫患者掛號時掛錯了科室,那么全面取消現場掛號后,市民要看病起碼要再等上一天,將耽誤正常診療。
“雖然天津市利用現有的信息系統,從就診次數和購藥兩個核心指標入手監測違規行為,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管理辦法和程序,對違規欺詐行為形成了高壓態勢,但也存在監控范圍還比較小的問題。”
李文立告訴記者,下一步將適時啟動實時監控系統的完整版建設,具體擴建內容包括完善監控指標,從單純地關注總就診頻次和就診金額,擴展到藥品、檢查、治療等細節,并準備開展住院費用實時監控,將成熟的監控指標及監控方法反向引入醫保支付結算系統中使用。
智慧醫療爭奪戰
三年多前,智慧醫療在城市醫療建設中或許只是一個念想,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實現了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各地智慧醫療建設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2012年3月14日頒布的衛生部《“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出了“醫藥衛生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監管制度不斷完善,對醫藥衛生的監管得到加強”的目標要求。衛生部信息辦副主任高燕婕表示,物聯網技術將引領醫療信息化模式創新,最終實現實時、智能化、自動化、互聯互通的動態服務以適應衛生服務變革,形成智慧醫療體系。
目前,全國智慧醫療建設形成來南方注重民生服務,而北方則偏重政府職能的特點,相對來說,南方做的更多。孫剛告訴記者,而天津卻沒有沿襲慣路,重視政府職能的同時,民生服務并沒有受到忽視。
2011年10月,廣東省自助掛號、繳費銀聯創新支付系統在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啟動,患者只要持有銀聯標志的銀行卡,都可以在自助服務終端上使用。
與此同時,云南實施的“遠程醫療縣縣通工程”已建成213個遠程醫療站點,全省129個縣市區均有了遠程醫療站點,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遠程醫療站點的縣市區全覆蓋。縣鄉廣大患者不出遠門,就能享受到省級醫療專家的“面對面”會診和服務。
2011年頭一天,蘇州率先推出了“智慧醫療手機掛號系統”,市[FS:PAGE]民除可通過手機登錄指定網站在市區部分大型醫院付費掛號外,還可實時監控到醫院的掛號情況。3個月后,武漢中心醫院住院部的護士已經可以通過掃描條碼或腕帶確認病人身份,而醫生則隨身攜帶醫療平板電腦,在床邊查看病人資料,較早地實現了“移動查房”,大大提高醫護人員的效率。
今年2月,推廣三年的“智慧醫療服務平臺”終于在杭州落地,該系統較全面包含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交互式數據中心、城鄉社區與醫院雙向轉診、遠程診療、教育和健康咨詢,并將在“十二五”期間向全國推廣。外地人拿著一張醫保“一卡通”,不僅可以在杭州看病,還可到異地城市刷卡看病。
“浙江省的智慧醫療建設做得非常好,讓我們感到有壓力。”孫剛感嘆道,“天津智慧醫療建設還需要不斷努力,積極學習其他城市在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
天津的愿景是,不僅僅是在智慧醫療的某一方面取得示范作用,而是真正打造出為天津市民辦實事的智慧醫療模式,這種觀念在天津市經信委、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等相關部門中早已落地生根。
然而,各地智慧醫療建設呈現出齊頭并進的態勢,并各有側重,各具特點。“作為全國率先采用一卡通就診服務模式的城市,天津智慧醫療開了個好頭,然而,天津市智慧醫療的全面推進還需要一個過程。”孫鋼告訴記者。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寄托天津市民心工程——智慧醫療的溫暖答卷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
智慧醫療醫囑執行解決方案
實現“5R”管理目標最大程度減少醫療差錯在醫療護理中,給藥錯誤造成的醫療事故時有發生,往往給醫院帶來巨大損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醫護人員應當確保正確用藥,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醫療差錯的發生,集成了條碼和RFID技術的手持P...
打造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物聯網+醫療”未來可期
智慧醫療是以“感、知、行”為核心的智能遠程疾病預防與護理平臺,需要融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處理等多種技術。面對傳統醫療行業醫療系統碎片化、醫療信息孤島、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等痛點,智慧醫療應運而生。傳統的醫院就診存在著很多痛...
大數據助推智慧醫療發展,萬億藍海下需要注意三點
近年來,民眾生活水平與追求的不斷提升,使得醫療健康所受到的關注度持續走高。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醫療加速崛起,醫療大數據價值也日益凸顯。根據2016年我國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