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云計算走向成熟 總體規劃轉向“綠色”
[ 導讀 ] 盡管云計算在中國起步較晚,但絲毫沒有影響到產業鏈相關成員的熱情。近兩年,轉型云計算仿佛成為了IT信息業的流行語—底層設備商忙于構建虛擬資源池,中間件及平臺廠商專注于云平臺上的運維管理,而大量的軟件公司則鐘情在SaaS業務的提供與交付。
在這繁榮市場的背后,政府成為了幕后推手。各地政府的數據中心園區、云計算產業基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雖然其中不乏跟風之嫌,但我們必須承認,國家政府從宏觀角度給予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的確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一大批企業對于云計算的持續創新,而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發展模式,也將促使中國云計算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
近日,位于黑龍江省的“中國云谷”被授予“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聯盟數據中心戰略合作基地”和“中國數據中心聯盟會員單位”的雙料稱號,至此,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北方“國際數據城”正式邁入了國家級IDC戰略合作基地的行列。
其實,這只是地方云計算蓬勃發展的縮影之一。自從云計算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各地政府便紛紛出臺了關于云計算發展的地方性規劃,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深圳、青島、重慶等十多個省市城區正在制定或建設云計算的產業園區。而IDC最新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10年中國數據中心總量達到504155個,預計從2010年至2015年將持續兩位數增長,在2015年實現15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不難看出,盡管云計算在中國市場起步較晚,在開放平臺、服務管理以及安全監測等技術儲備方面還不算完善,但是來自國家層面的利好消息還是為中國的信息軟件業打開了一扇大門,中國云計算發展步入快車道。
5月16~18日,2012年(哈爾濱)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層論壇暨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研討大會將于冰城哈爾濱隆重召開,大會以“云計算助推現代信息服務業創新發展”為主題,邀請數百位來自政府、企業、院校的專家學者代表,深入探討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道路以及基于云計算打造新產業環境的可行性方案。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與國外依靠“企業驅動”不同,中國云計算的驅動力在于政府。通過國家的政策資金扶持,以及地方政府的開園拓建,許多中小型軟件企業都搭上了云計算這班快車。
長期負責政府云計算項目的思特奇專家告訴記者:“政府在云計算產業發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視,這其中不僅僅包含了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植,同時由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發展模式還能夠在客戶引導、宣傳推廣方面起到積極效果,加之對中小企業提供了業務推薦、服務試用、稅收減免以及人才培養等一系列便利,可以說,政府部門提供的主導力量將決定云產業基地的落地進程。”
的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發展模式一方面鼓勵了更多企業轉向云計算的發展模式,同時這種新一代I[FS:PAGE]T模式的形成也將加速提升當地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加快現代信息服務業的形成,實現可持續性的“雙贏”格局。
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程德杰也告訴記者:“政府站在國家科技發展的宏觀角度,通過一系列的扶持措施的確可以促進云計算的發展,不過在此過程中,政府應該勇于讓企業和市場唱主角,讓需求決定云產業發展的進程、標準和最終勝出企業。”
同時,他也補充表示,當前國內無線城市、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得如火如荼,在這些項目的推進中,無一例外地都包含了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元素在內。因此,云計算、物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融合應用研究,應是當前產業界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總體規劃轉向“綠色”
不過,當下正熱的云計算地方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專家告訴記者,現階段各地對于云計算所能帶來的能量和市場機會的理解不盡相同,其中不乏盲目建設、投資跟風的項目。
正如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德毅指出的,“不少地方政府雖然將云計算定義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但依然是采用原始的征地、蓋房子和招商引資,將云計算搞成第二個房地產。”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在發展云產業園區時,也普遍存在著“看硬不看軟”的現象,賽迪咨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云計算產業在2011年的總體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1640億元人民幣,其中基礎設施占了接近40.6%的比重,而應用服務只有17%。
這種“只求規模、不求服務”的發展模式勢必將引發數據中心的能耗危機。眾所周知,在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成本中,服務器和空調的耗電是較高的成本支出,在大面積建設數據中心以后,如果不能吸引足夠多的業務上線運營,那么成本支出將會十分沉重。加之目前全國范圍內的類似產業園區,已經進入到密集的建設階段,未來勢必需要經歷“洗牌”,而最終的勝利者將是那些具備足夠優勢和市場差異度的產業園區。
在這方面,國外的云計算領軍者或許可以提供答案。如亞馬遜、谷歌等互聯網企業在IDC選址時通常會考慮北緯40~50度之間的地區,適宜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溫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IDC能耗,借助自然氣候為IDC降溫。而在國內,站在總體規劃布局的角度,政府也有意加大自然能源密集型的地方優先發展,坐落于哈爾濱的“中國云谷”就是其中一例。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陳文光也表示,建設數據中心應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狀況及基礎設施條件,選擇溫度較低的地區建設數據[FS:PAGE]中心,減少數據中心對電能的依賴。
近日,位于黑龍江省的“中國云谷”被授予“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聯盟數據中心戰略合作基地”和“中國數據中心聯盟會員單位”的雙料稱號,至此,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北方“國際數據城”正式邁入了國家級IDC戰略合作基地的行列。
其實,這只是地方云計算蓬勃發展的縮影之一。自從云計算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各地政府便紛紛出臺了關于云計算發展的地方性規劃,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深圳、青島、重慶等十多個省市城區正在制定或建設云計算的產業園區。而IDC最新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10年中國數據中心總量達到504155個,預計從2010年至2015年將持續兩位數增長,在2015年實現15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不難看出,盡管云計算在中國市場起步較晚,在開放平臺、服務管理以及安全監測等技術儲備方面還不算完善,但是來自國家層面的利好消息還是為中國的信息軟件業打開了一扇大門,中國云計算發展步入快車道。
5月16~18日,2012年(哈爾濱)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層論壇暨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研討大會將于冰城哈爾濱隆重召開,大會以“云計算助推現代信息服務業創新發展”為主題,邀請數百位來自政府、企業、院校的專家學者代表,深入探討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道路以及基于云計算打造新產業環境的可行性方案。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與國外依靠“企業驅動”不同,中國云計算的驅動力在于政府。通過國家的政策資金扶持,以及地方政府的開園拓建,許多中小型軟件企業都搭上了云計算這班快車。
長期負責政府云計算項目的思特奇專家告訴記者:“政府在云計算產業發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視,這其中不僅僅包含了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植,同時由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發展模式還能夠在客戶引導、宣傳推廣方面起到積極效果,加之對中小企業提供了業務推薦、服務試用、稅收減免以及人才培養等一系列便利,可以說,政府部門提供的主導力量將決定云產業基地的落地進程。”
的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發展模式一方面鼓勵了更多企業轉向云計算的發展模式,同時這種新一代I[FS:PAGE]T模式的形成也將加速提升當地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加快現代信息服務業的形成,實現可持續性的“雙贏”格局。
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程德杰也告訴記者:“政府站在國家科技發展的宏觀角度,通過一系列的扶持措施的確可以促進云計算的發展,不過在此過程中,政府應該勇于讓企業和市場唱主角,讓需求決定云產業發展的進程、標準和最終勝出企業。”
同時,他也補充表示,當前國內無線城市、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得如火如荼,在這些項目的推進中,無一例外地都包含了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元素在內。因此,云計算、物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融合應用研究,應是當前產業界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總體規劃轉向“綠色”
不過,當下正熱的云計算地方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專家告訴記者,現階段各地對于云計算所能帶來的能量和市場機會的理解不盡相同,其中不乏盲目建設、投資跟風的項目。
正如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德毅指出的,“不少地方政府雖然將云計算定義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但依然是采用原始的征地、蓋房子和招商引資,將云計算搞成第二個房地產。”
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在發展云產業園區時,也普遍存在著“看硬不看軟”的現象,賽迪咨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云計算產業在2011年的總體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1640億元人民幣,其中基礎設施占了接近40.6%的比重,而應用服務只有17%。
這種“只求規模、不求服務”的發展模式勢必將引發數據中心的能耗危機。眾所周知,在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成本中,服務器和空調的耗電是較高的成本支出,在大面積建設數據中心以后,如果不能吸引足夠多的業務上線運營,那么成本支出將會十分沉重。加之目前全國范圍內的類似產業園區,已經進入到密集的建設階段,未來勢必需要經歷“洗牌”,而最終的勝利者將是那些具備足夠優勢和市場差異度的產業園區。
在這方面,國外的云計算領軍者或許可以提供答案。如亞馬遜、谷歌等互聯網企業在IDC選址時通常會考慮北緯40~50度之間的地區,適宜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溫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IDC能耗,借助自然氣候為IDC降溫。而在國內,站在總體規劃布局的角度,政府也有意加大自然能源密集型的地方優先發展,坐落于哈爾濱的“中國云谷”就是其中一例。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陳文光也表示,建設數據中心應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狀況及基礎設施條件,選擇溫度較低的地區建設數據[FS:PAGE]中心,減少數據中心對電能的依賴。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云計算的未來是什么?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里,這場疫情之中,很多線下實體店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但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卻在這次疫情之中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可以發現由于無法在辦公室辦公和會議,很多公司開始了遠程辦公和遠程會議;由于醫院人...
04月21日 12:21 CSDN
如何選擇云計算物聯網平臺
企業的云計算物聯網平臺必須監視物聯網端點和事件流,分析邊緣計算和云平臺中的數據,并啟用應用程序開發和部署。物聯網(IoT)是當前計算世界中最熱門的概念之一。云計算物聯網平臺甚至可能在宣傳和炒作規模上超過物聯網。但是,這兩者...
05月27日 12:18機房360
云計算工作負載需要哪些保護
組織出于各種原因采用多個云平臺,例如提高效率和分配計算資源。根據《2021年Flexera云現狀報告》,92%的企業采用了多云戰略,80%的企業采用了混合云戰略。但這些企業也經常經歷管理復雜性的增加,這會影響安全性并增加風險。...
08月12日 15:34360機房
云計算專家如何彌補網絡安全技能差距
導讀:網絡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最終可能會解決。根據(ISC)2公司發布的2020年網絡安全勞動力的研究報告,網絡安全技能差距正在縮小。網絡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最終可能會解決。根據(ISC...
03月10日 09:56企業網D1Net
上海電信借AI、云計算等手段為復工人員保駕護航
正月已過,各地陸續按下了復工復產“快進鍵”,復工、抗疫要同時兼得,社區、園區、企業辦公樓、商鋪、批發市場等成為防疫抗疫“重點戰場”。在魔都上海,一大批“黑科技”正在加入“復工抗疫”戰,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等紛紛上陣,...
03月02日 17:07IT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