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康:物聯網的“困囤之迷”與“解困之路”
5月25日消息,物聯網已成為當前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落實《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快速、集約和低成本地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更好地把握新技術的發展動態,吸收企業界優秀的思路和成功經驗,在更大范圍內選擇解決方案,系統地降低“智慧城市”建設的難度和風險,“2012中國物聯網應用需求與產業對接大會”于5月25日在北京亦莊豐大國際酒店隆重舉行,賽迪網對本次大會進行圖文直播專題報道。
此次大會的直播地址:?//miit.ccidnet.com/zt/2012/0525city/
以下是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殷康的致辭: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到這個很特別的物聯網的會場做主題演講,我知道國內有很多互聯網產業聯盟,北京中關村的張秘書長跟我很數,我知道他過去兩三年花了很大力氣在推動這個事,今天各地的產業聯盟來了很多領導和專家。再一個是這個雜志,他們里面有一篇文章我看了以后覺得非常有意思。我原來在美國專門學的網絡,所以我這對這方面有一些特殊的理解。
我主要講兩個問題,一個是困囤之迷,因為涉及到物所以涉及到很多行業,有人說十大行業,有人說二十大行業。比如說北京的智慧城市里面都涉及到很多內容,所以我們涉及到方方面面,這個產業規模很大。再一個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這里面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比如說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具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搞的我們剛剛進入這個領域的人可能他們會比較迷惑和困囤找不到方向。
再一個物聯網這個詞比較好理解,特別是中文給我們帶來很多詞匯上的演繹,所以需要思路的結合,這樣幫助我們抓住問題的實質突破我們思考的方向,這是最關鍵的方面。我們不能太高,老是在字面上的演繹,這樣的話給我們感覺心里沒底。
我覺得這個問題在國內特別的嚴重,如果大家注意這個雜志,前期網博士專門寫了八問,他質問了很多東西。我覺得里面很多真知灼見有很多,我不見得百分之百同意他的觀點,但是我建議大家也去讀一讀。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缺乏共識,很多人覺得物相連誰都可以理解,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物體、物質、物品、物件,它連上網就有新的功能和效應。但是看到物物相連就是物聯網嗎?難道我們說的傳感器網絡就是物聯網嗎?很多人說RFID,這個太大了非常紛雜,這個是很大的方面,我們需不需要做一些整理和梳理,我們有很多演繹已經使我們困惑。
比如說這[FS:PAGE]個圖在我看來是很多的是ITU作為傳感器網絡的架構,其實沒有太多信息,物聯網不過是信息的收集、傳遞和梳理,這個工作難嗎,這是新的東西嗎?
這張圖說說我們國家自己構造出來的物聯網的架構,大家可以仔細看這個東西羅列了多少,它的新意到底在什么地方。有所謂的感知層、傳遞層和應用層,中國演繹成感知,我們感的方面太多,而知的方面不夠。我特別要指出的是中間這一層網絡層,姚院士是我非常尊重的長輩,但是我的觀點跟他講的有些值得商榷。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地方就是所謂的網絡層,其實網絡部重要,物聯網網絡部重要或者網絡可以由各種網絡的統稱,剛才姚院士講到智慧城市要依賴于通信網,國家所謂的各個網絡移動網、電力網、優先網的網絡組合。我個人感覺到從我長期做網絡研究和技術支持,我覺得這個觀點值得商榷。
我們做這個專業的人,對于外面的人講這個產業很大,這都沒有關系。但是我們做這個領域的,我們必須要知道五年以后怎么發展,這幾個大的概念我想提醒大家。簡單的物物相連并不應該是物聯網,如果你這樣認為,我覺得這是初期的初期。物聯網的專網、小網、私網這個也不能叫物聯網。知道網絡的人都知道標識跟網絡是太初級的了,比如說RFID很多小東西都標識出來,但是很多都沒有聯到網。這個站在智慧的角度來說,但是這個關系相對來說還在非常粗淺的階段,我們圍繞它作為核心、作為目標、作為方向,我們會失掉很大的機會和策略上思考的重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我們所謂把物聯網和互聯網對比一下,傳感器從誕生那天起就要傳感器聯網,聯成網以后應用到不同的行業和領域。但是這種行業和領域成千上萬,而且因為它有不同的應用行業,不同的環境,傳感器的大小、溫濕、控壓都不一樣,最關鍵是它的標準完全不一樣,這個產業已經存在了三十年,它的成長和它的擴展我們非常清楚,沒有什么大的所謂的技術革命或者有一個大的技術浪潮。
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這個標準我統計下來有幾百種,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呢?這些技術都是專有的,私有的,因為這個行業的專家少,溫控、燈控或者是樓宇的某一個空調控都是專有的,它組成的網比較小,這種情況我們都知道,前面的專家也談到智慧城市有一個問題,很大的原因就是專有、特有、私有、小網,應用只能那幾個專家做,它不是一個平臺,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人人都可以創新的,這樣造成了非常分散,非常零碎,光譜非常廣,但是每一個都很小,相互之間沒有太大的關聯,這是傳感器或者是[FS:PAGE]無線傳感器過去遇到的問題。所以單單看這個我們會說這是物聯網產業的集合嗎?我的回答是NO。
這是智能樓宇,這個詞十年前就談到了,在談樓宇的電子化、電氣化、自動化過程當中。但是我們看看樓宇原來就談到過,一個樓宇大概有幾十個廠商設計的標準大概幾百種,所以這個產品很貴,解決方案也很貴,當然它解決了我們的問題,這是我們的現狀。我們的物聯網商克服這個矛盾,而不是簡單的重復這樣的現象或者是推演這樣的現象,對我們物聯網產業沒有太大的幫助或者對我們物聯網產業可持續發展是不利的,也是不健康的。
還是愿意講這個例子,我也希望在座物聯網產業聯盟,我們做智慧城市的專家和領導們,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思考。我們難道原來已經有的這些零碎的應用,零碎的行業,零碎的項目,信息化的也好,電子化的也好,自動化的也好,數字化的也好,把它加起來用物聯網這個籮筐裝在一起,我們就能把它叫做我們的物聯網產業嗎?大家記住那些蘿卜和白菜原來就有它的價值和產業規模,我們把它來一個虛擬化,難道就叫做我們的物聯網產業嗎?我只要電子化和程序化一下,說不定就可以得到北京市委的認可,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是我們作為這個行業內的人,我們必須要跨越和提升,怎么提升,所以這一點我們行業內部的人,我們必須要清楚。但是對內我們一定要思考這個問題,它的突破點,它的思考方向,它到底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不能四面八方的摸索,我們必須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推動這個真正變的更大。物聯網在于的是因為它有一個融合的平臺,這個融合的平臺從什么地方開始,其實是從網絡開始。然后它變成一個能夠提供創新,能夠給人家創造條件,能夠產生新奇,能夠爆發出產業能量的這么一個產業,這是我的思路和突破點。
所以我的解困之路和方向的思路應該是這樣的,大家說這個觀點不見得行的通,因為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特點,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我跟大家分享個例子,網絡這個例子在人類社會里面有了很多年,有了電以后,大家覺得有了電就克服了時空,其實這個是不對的,其實我們的電視、電話、電信跨越時空,其實那個時候簡單的很,你通過電拉一根線就可以了。實際上不是因為有了電,是因為有了電,然后有了網絡技術產生的革命性的變化,這個變化結果發現我們有很多網的技術,可以說當時的大公司每個公司都有一個。IBM有在銀行、電力的網,數據設備公司他有自己的網絡,我們三個人坐在一起制定一個[FS:PAGE]約定,我們扯兩根線就是一個網。
我再舉一個例子,大家知道當時有蘋果公司的網絡,但是我們做網絡技術的人知道,這么多網絡帶來的結果是分離的零碎的市場,每個人做一個。其實當時對于思科來說也很好,我們做什么就是做橋,事實上發現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后來人們就一直在思考有沒有可能有一種融合的網絡平臺,為什么要這么做,結果造成分裂的,成本高的,行業不同的相互又不能利用的,其實大家是用網來克服時空。所以開始有一種新的技術出現,這個技術從第三層開始,開始推動產業用統一的網絡語言,用統一的網絡協議或者是統一的網絡標準。因為這個產生帶來巨大的革命,互聯網得益于此。因為當時互聯網只在大學里面用,產業根本不用,結果這個勢頭如此之大,把企業全部統一起來。那些不接受這種統一平臺的公司,要么破產,要么被人家吃掉,沒有了。IBM說我統一,蘋果說我統一所有的東西都平等,但是問題是電信運營商我不同意,這個造成很大的爭論。我們國家有有線電視,但是我告訴你過去十年所有做網絡運營的公司的主要就是三網融合,大家講話的語言不一樣。技術價格不一樣,這個技術價格叫做IP,我們不能把它看作一個協議,它不但是技術的協議,而且是架構,而且是網絡融合的基礎,這是它很重要的方面。
因為這個的原因,還可能有云計算,剛才有的專家說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好像比物聯網成熟一點,云計算不是高速度計算,不是網格計算,那些技術是有了幫助。但實際上這是完全不同的方式計算,因為網絡融合作為基礎產生了一個把所有計算的資源放在網絡上,物理資源無所謂,然后來進行所謂的虛擬化,然后變成資源池,這都是背后的原因。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可以有很多應用平臺,這是網絡進化的例子。
所以在我看來物聯網它的前提和它的本身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我們有這么一個技術需求叫多網融合,多網融合能夠推動一體化,能夠推動產業的規模,能夠給人家提供平臺,能夠開放利用,你所有的夢想都可能在這上面成就你的事業,這是它的根本,我們說物聯網沒有抓住它。并不是只做一個網,大家都用同樣的網絡語言,就像全球都用英文,這對整個社會經濟和產品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價值,這一點是它的根本。
為什么呢?我再講講網絡作為平臺的價值,最開始IT技術是來做信息處理的,叫做數據網絡。結果這個技術可以做的延到無處的地方,三十年前就開始做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原來我們面臨的信息爆炸問題有了解決,誕生了Google無論你的信息有再多[FS:PAGE]現在有搜索,什么問題我不懂我在上面搜索它給我80%有效的信息,然后下一個工程目標就是到電信運營商,我當時親歷這個過程非常困難,他們都沒有看到這個網絡平臺。然后我們把它叫做IP電話,視頻也放到上面,它是通過網楨,全球任何網絡你可以面對面,完全沒有距離,沒有技術障礙的在線交流。你想一想兩點在全球連過來,然后通過3G傳過去,你們互聯網只是做Email,其實不是這么回事。當時“9.11”真正能打通電話的是是互聯網的電話,所以互聯網的冗余技術可以打通。大家說2G和3G那都是接入帶寬的無線出口,它用了同一個IP地址,這樣使你的體驗完全不一樣,當移動性放到IP技術里面,我們大家把它叫做移動互聯網,然后給人帶來無邊界的自由。現在很多人開始說物件、物品、物體只要通電的東西,只要可以聯網的東西,實際上也要聯到融合的平臺,這是最主要的,全球現在都是這樣的共識。
這個帶來一個所謂的智慧,就是認知,不單單是認,不單單是感應,這個知實際上很大的成分是靠網絡來實現,不是靠傳感器,傳感器只有感的能力沒有知的能力。如果大家認可我的講法,我們原來遇到的一些挑戰和矛盾的說法就有一些思路可以幫助你化解。其中有一個矛盾就是說這個完全沒有矛盾,是的,傳感器不可能有標準,因為有那么多產品,每個人都不服對方的產品,這樣來看它的技術核心已經在這里了,要不要拓展和創新,當然要。比如說我的傳感器低能耗,內存又很小,在這些基礎之上,在這個平臺之上,它有可能建立云,而且這個云可能是多種云,有所謂的衛生云、健康云、私有云、公有云,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個原因,單純的講互聯網只是聯人不聯物,這個經不起推敲。因為我們的手機和PC,我們的傳感器智慧城市真正的核心和目標仍然是以人為本,為人服務,提高人的生產力,提高人的體驗,所有的都是為了人。但是這些物品它仍然是互聯網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原來的沒有依據,他也會走向融合網。就像互聯網三年前也沒有人想象到有這個東西,這是必須要抓住的。所以我認為它是一個拓展的關系,說我們的行業沒有標準,說我們的技術標準沒有,有的人說我已經創造一個標準,已經有制高點了,這個產業是靠市場本身的力量去驅動的,靠一個人去點撥比較難。
我們拉回來稍微停一下智慧城市,你的學校,你的工廠,你的企業都已經聯到網了,包括你的電力網,我告訴你這些網都有一種網絡,不過是面向的行業不一樣,所以這個不應該成為一個多種網的組合。當它們聯起來以后我們發現它[FS:PAGE]們仍然是一個個小網,他們的DNA是一樣的,這樣對智慧城市是很大的基礎。所以這個可能是從一個小區,可能是從一個應用,可能是從一個層次。
韓國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也是從城市建設開始實施統一的方向,傳感網絡很多不支持IP,現在有很多傳感器已經支持了,現在IP的站址只需要到10K的內存,這些都不是問題,成本非常低。因為大的融合的產業會吃掉你私有的專有云,所以這個方面你一定要創新。對于一個城市來說,這么多東西很大的原因有共性的東西已經存在。我們不過是要去強化,你什么時候支持IP,如果你不支持有沒有演進支持,所以這是它的大方向。
我們看到它提供的城市不是怎么實現的,它給市民提供菜單式的服務,包括所謂城市的危機管理,都是在融合的平臺下,完全不是這么回事,所有人知道網絡安全就知道安全是怎么做的,融合的平臺仍然有自己虛擬的私網,邏輯上仍然有不同的東西,它可以控制按我當時的意愿,當我當時情景的感知來做。因為這個原因上面有大數據,因為這個時候專有云產生了,測你家里的電表,所以說這個事情比原來很大,你要做大數據分析需要很長時間,因為你的產業融合不在這里。我們解困之道從下到上有一個融合的開始,所謂融合的網是多彩的云。如果你做的這些東西是物聯網的一部分,你應該想辦法讓它IT化,你應該有這個目標。云上面可以做平臺,很多系光做傳感器的說我們不需要云計算,云計算怎么可能,所以我覺得這對整個技術不太清楚。
我們國家中央政府、北京政府都非常重視,但是我們需要上下努力,因為有些技術是靠下面從小到大推上來,而不是拔苗助長,上下努力的結合使得原來傳統的IT技術和OT技術融合起來成為一個平臺,這樣才能給我們帶來突破的方向,才能優化我們的業務規模。我認為物聯網需要產業環境和產業鏈,所以我剛才看那個雜志,有人說物聯網產業已經有制高點的標準技術了,我個人覺得我們要三思這個問題,因為非常簡單他們需要整個產業,需要有人創造應用,這個需要全球的視野,我們需要全球的方向,我們有我們的長處,我們也有我們的弱點。包括我們的市領導和其他的人都看到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處在初級階段,同時需要我們跟國際上積極的交流。
我非常誠懇的請物聯網聯盟給我一些反饋,我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寫了一篇文章,我寫的比我講的還要具體,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