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打造更高效的節能建筑體系
“建筑物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霍尼韋爾建筑智能系統部總裁保羅·奧澤斯科(PaulOrzeske)日前指出,在一個大樓里要運營很多不同的系統,包括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安防系統、環境控制系統以及進行互聯網信息的連接等,這些不同的系統都是大樓生命體的組成部分。從全球發展的趨勢看,樓宇這個生命體中的系統共同作用下才能建立起一個更安全、更舒適、更節能、更具創新力和生產力的環境。
據保羅·奧澤斯科介紹,目前行業發展的趨勢是想方設法來降低建筑能耗。全球有大約70%的能源用于建筑物運營,所以節能的一個重頭戲就是要對建筑物進行必要的能源管理。對于現存的或者在建的以及未來要建設的一些建筑物來講,如何體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以及能源服務、節能技術,是項重要的議題,也是當前全球綠色發展的一個趨勢。
樓宇高效節能離不開生命周期管理
問:什么是樓宇的生命周期的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未來會成為一種趨勢嗎?
保羅·奧澤斯科:在一棟建筑物里面,有樓控的解決方案系統,有消防、安防解決方案系統,還有緊急通話系統,現在樓宇里還有很多不同的信息平臺,如何把這些不同的系統集合在一個公共平臺上并形成一套整合解決方案,是當前最需要的,也是樓宇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內容。
簡單地說,智能建筑就是圍繞著建筑物的一整套的生命周期管理服務。不僅僅是把系統集成起來,還需要讓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有效率,包括在能源管理方面確保一個智能大樓向著更綠色、更環保、可持續的方向去發展。
問:對于目前存在的樓宇基礎設施如何加以改造,才能使其達到真正的環保和節能?
保羅·奧澤斯科:我們都知道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如果沿用以前的能源管理方式可能就會顯得相對滯后,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我們所提出的智能建筑的概念并不是否定原有的東西一切重新開始,而是強調在現有樓宇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加以更先進的技術改造和完善,讓這些樓宇變得更加節能。
問:那么,這種綠色建筑的投資成本會很高嗎?投資回報[FS:PAGE]時間有多長?
保羅·奧澤斯科:其實建設綠色樓宇,成本并不是那么高昂。舉個簡單的例子,上海的某個大廈一天的運營費用就已經超過100萬元人民幣,這還不算上能源消耗比如電費等。如果算上電費,一棟辦公高樓按照規模來講一天會有幾百萬元人民幣的花費。我舉這個例子,是希望人們了解到,即便不將電費計算在內,所有建筑物的生命體運營費用是很高昂的。
其實,一直以來樓宇的管理者并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開源節流。如果在樓宇的設計gesep全球節能環保網當中,把一些傳感器放到整個系統當中,采集相關的數據并進行分析就能讓管理者知道能源花費的源頭在哪里,也就明白節能的機會在哪里。至于投資回報的時間長短,則要看這個樓宇建筑本身年代時間的久遠程度。有的樓宇采用智能化投資一年之后就可以見效,收回投資。而有的樓宇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投資。其實,同樣的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樓宇提高能效,對于酒店這樣的商業建筑來說還能大大提高居住的舒適性,從而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中國建筑節能的市場機會很多
問:在您看來,中國建筑節能市場的空間有多大?目前中國建筑物有多少達到了所謂的綠色能效建筑標準?
保羅·奧澤斯科:我們看到,中國建筑節能的市場機會很大。我經常對我的員工說,這個市場的空間是足夠大的,不要太擔心競爭對手,而應該把更多的精力花費在我們的客戶身上。尤其是在經濟危機這段時間。樓宇能效的提高一方面有助于實現綠色環保,另一方面可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目前大約有400億平方米的建筑,到2020年會增長到700億平方米,增長勢頭很快。這其中大約有1/400左右即1億平方米的建筑達到了節能建筑的標準。如果按照國際標準來講,算是達到了能效效果好的建筑物。
需要全方位看待節能的藝術
問:作為樓宇管理方面的專家,您對于一些節能技術有什么好的建議?
保羅·奧澤斯科:市場已經充分證明,過去那種直接引進西方國家的產品和技術來應對中國市場特定需求的模式是低效的。在我們看來,直接傾聽本地市場客戶的聲音,然后把需求[FS:PAGE]引進我們的開發或研發過程中,是本地化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美國,與能源效率項目相關的多是一些公共設施,比如大學、醫院以及博物館等,在美國采取的方式是針對這個設施為它提供相應的節能方案,在中國也是同樣的道理。
問:在您看來,如何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的節能呢?節能的藝術體現在哪里?
保羅·奧澤斯科:事實上,人們真正意識到節能的重要性也就是最近幾年。早些時候,人們在節能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比如把瓦數高的燈泡換成瓦數低的燈泡、夏季炎熱時在樓頂放個遮陽棚等。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要用一些新的技術手段,但人們對運用這些新技術手段的意識還遠遠沒到位。其實,節能并不難,比如說一家酒店把所有的空調都關了,立刻就能節能10%,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節能。節能的藝術在于一方面能夠實現節能環保,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樓宇里人的舒適度。我想,中國樓宇的業主和國外樓宇的業主沒有什么不同,大家都不會希望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節能技術,而讓自己的員工或客戶感覺到不舒服。
能源效率市場當前非常流行
問:您如何看待當前的能源效率市場?圍繞建筑用電需求側管理你們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保羅·奧澤斯科:能源效率市場是當前非常流行的一個市場。提高能效是關乎我們每個人的事情。2011年2月,霍尼韋爾被國家電網電力科學研究院選定開發實施中國首個圍繞建筑用電需求側管理而開展的智能電網示范項目及可行性研究。今年1月份,我們與天津泰達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協議,共同啟動了中國首個智能電網需求響應系統示范項目。而這一示范項目是中美能源合作計劃的一部分,得到了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旨在推動中國智能電網行業標準和相關法規的開發和制定。
問:您這次來到中國有哪些新的發現?我們注意到業內有“虛擬發電廠”的概念,你們在這方面是如何實踐的?
保羅·奧澤斯科:減少需求是最便宜、最潔凈的能源管理手段。我這次來中國主要是就中國首個智能電網需求響應項目與天津開發區進行會談。按照此前簽署的協議,包括天津開發區管委會大樓、泰達[FS:PAGE]圖書檔案館以及開發區部分企業工業廠房項目已經入選試點智能電網項目,預計建成后將節能30%左右。
談到“虛擬發電廠”的概念,有必要多談一下。電網智能化可以幫助能源密集的商業和工業用戶依據能源的可用性和價格來更加有效地管理用電的方式和時長。實踐證明,部署自動需求響應技術可有效削減15%~30%的峰值負荷。如果大規模實施的話,就相當于建立了一個“虛擬發電廠”,從而達到降低需求的效果。該項目有助于天津泰達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投資環境和運營環境,同時將為提升能效和推動環保做出貢獻。
小編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高層建筑越來越多,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大樓內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普及。幾乎所有的高層建筑,根據規模及資金的大小,或多或少都建設了建筑智能化系統。而智能建筑也將逐漸在大眾建筑中普及。
相關文章
在可持續智慧城市發展中,智能建筑有多重要?
2021年似乎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隨著許多全球經濟體制定了本世紀中葉實現的零碳凈減排目標,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戰略來降低我們城市的排放量、節約能源并加速向可再生能源過渡。在這種背景下,對城市空間的需求將繼續增長——根據聯合...
智慧大棚,讓秋季蔬菜種植更高效
隨著秋季的到來,氣溫和土壤溫度逐漸降低,白晝時間變短,晝夜溫差變大,蔬菜的生長條件越來越差,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這時候,反季節蔬菜種植的幫手——溫室大棚閃亮登場。溫室大棚是秋冬季節培育蔬菜水果的重要設施,...
后疫情時代,智能建筑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新冠病毒大流行不可避免地加快了各行業變革的步伐。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新冠病毒之前,只有大約5%的勞動力主要在家里工作。此外,來自CIPD的研究表明,有65%的雇主要么不提供在家辦公的常規服務,要么提供給不到10%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