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國離不開智慧網絡
5月17日,中國電信以向社會發布《信息化服務報告》的形式來紀念世界電信日與信息社會日。報告第三章“智慧中國與智慧網絡”,詳細地探討了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和問題,提出建設智慧中國必須依靠智慧的網絡來支撐。為此,記者采訪了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鐘義信教授,對智慧中國和智慧網絡的聯系作進一步的解讀。
鐘義信教授認為:盡管信息化早已被視為國家戰略,感知中國、智慧中國的理念也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國家和社會對于網絡的認識和重視遠遠不夠。因為不論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升級優化,還是改善環境、實現綠色發展,其本質問題都在于網絡,沒有網絡做基礎,沒有一個發達的網絡,智慧地球、智慧中國、智慧城市都只能是空中樓閣。
鐘義信介紹說,人們利用信息認識外部世界,通過對信息的各種各樣的加工,產生策略和方法來改變和優化世界,無論任何人,活在世界上都是在做這兩件事情--認識世界與優化世界,講大了是一個世界,小了是一件事情。
鐘義信向記者描述,人們通常利用感應設備如傳感器、雷達等獲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將原始信息傳遞給計算機進行信息加工與處理,如把信息分類,按照商業的、農業的、工業類、軍事的,或按重要程度、按時間分類等等,有時還需要計算特征與參量,形成方便人們使用的信息。然后通過信息認知設備形成知識。人類最終目的是要改善人類生存發展的條件,在這個目的的引導下,利用已經獲得的知識可以產生一種改變世界、優化世界的策略。然而,策略本身不會發生作用,要把抽象的策略變成具體的行為,需要力量與動作來完成,于是通過控制器來執行策略,最終使外部事物發生改變。人類認識世界,優化世界就是這么一個過程,人類的全部活動都在這個信息模型之中。
鐘義信進一步介紹,信息是指事物的狀態及狀態變化的方式,是一種表面現象,而知識反映了事物的本質,是信息的高級產物。事實上策略也是一種信息,信息是事物本身產生的,策略是在人腦中產生的,信息是第一性,策略是第二性,知識從信息而來,是信息的高級產物,策略從知識而來,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是知識的高級產物,是信息的最高級產物。從信息到知識,到策略,再到行為,全部過程都建立在網絡的基礎之上,因此,信息網絡成為人類改變世界的核心,并且這個網絡還具有類人的智慧,被稱之為“智慧網絡”。
鐘義信認為,依靠這樣的“智慧網絡”來建設智慧中國,[FS:PAGE]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因為按照這個模型來工作,改變外部事物的策略都是有道理的,有信息作根據,有知識作支持,有目的作指導,最終形成的策略就是智慧的策略。國家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服務現代化以及從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就是要建一個智慧的信息網絡。
目前,我國的網絡主要有電信網、互聯網和廣電網,廣電網單向通信的特征決定了諸多業務無法實現,傳統的公共互聯網是建立在盡力而為的網絡和單點化的網站服務器的基礎之上的,難以想象在沒有安全保障下的智慧中國后果會怎樣。鐘教授分析道,電信網能實現人們在任何時間和地點、以任何方式自由通信,并保證傳輸的安全性與準確性,是智慧信息網絡的基礎結構,將傳感器、測量儀器儀表、計算機、人工智能系統、決策系統、控制系統等集成在電信網之上,就形成了智慧網絡。
鐘義信最后還強調,智慧網絡的建設關系到國家的經濟轉型、民族的偉大復興、13億人民的福祉等等,作為網絡的擁有者和合法運營者,為國家構建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智慧網絡,電信運營商承擔著偉大的歷史使命。同時,智慧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工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與電信運營企業一起共同努力,增強社會發展的大局觀和責任意識,為國家新一代網絡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文章
專家訪談:智慧中國離不開智慧網絡
為了更好地推進國家信息化的發展,集中展現中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歷程、現狀和成果,提升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水平,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網、新浪網、鳳凰網、新華網五大網站聯手,于近期共同推出一系列信息化訪談。
云計算與大數據將推動智慧中國建設
以國際化視野,把握全球云計算發展趨勢;通過培訓課程、專題論壇和項目評選等方式,深度剖析云計算與大數據的核心技術;從應用出發,探討云計算和大數據在交通、制造、醫療、教育、金融、數字娛樂等領域實踐經驗的“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