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過熱引擔憂
[ 導讀 ] “這個月底,我國首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項目將完成設計階段,進行中期驗收。到"十二五"末,武漢將拿出較為成熟的試點示范經驗,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為全國做出示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張連成博士介紹說。
“這個月底,我國首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項目將完成設計階段,進行中期驗收。到"十二五"末,武漢將拿出較為成熟的試點示范經驗,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為全國做出示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張連成博士介紹說。
張連成說,去年底,航天科工二院成立了國內首個智慧城市建設總指揮和總工程師的“兩總”隊伍。同時自去年開始,航天科工二院與武漢市簽訂國內首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標并承擔智慧海淀、智慧杭州、平安貴州等項目的建設工作,探索了以示范點先行、后逐步推廣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
城市智慧化引領趨勢,大有可為
據航天科工二院副院長全春來介紹,智慧城市是指通過廣泛采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等技術,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運轉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新模式。當前,城市智慧化已成為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已超過50%,至2050年將超過70%。城市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和科技的中心。同時,城市面臨著管理效率低、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緊缺、醫患矛盾等諸多威脅和挑戰。
“建設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前沿趨勢,是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全春來說。
長期在一線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的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翔說,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透明、充分的信息獲取,廣泛、安全的信息傳遞,有效、科學的信息處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運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并使絕大多數市民能夠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務和應用,這將有效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提升城市運行管理質量和效率,開啟了探索未來城市發展的新道路。
張連成分析指出,智慧城市已被世界各國確定為金融危機后振興經濟的關鍵策略。近年來,一些國家、地區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設“智慧國家”、“智慧城市”的發展戰略和計劃。新加坡、美國和韓國等眾多國家都先后啟動智慧城市的建設。
在我國,所有的一線城市、50%以上的二線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僅2012年就有北京、常州、南京等26個城市將智慧城市建設列入本年的工作計劃。初步預測, “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將超過7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將達[FS:PAGE]到數萬億。僅在智慧醫療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就將達250億元,可以直接和間接創造近百萬個知識型就業崗位。而這些人的消費,又可以創造更多的服務業工作崗位。
“解決交通擁堵、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醫療衛生等各種城市發展難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以及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催生大規模新興產業等方面,智慧城市都大有可為。”張連成說。
智慧城市建設過熱現象令人擔憂
當前,全國各地對智慧城市建設表現出的熱情和積極性令人振奮。但張連成也對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設出現的“過熱”現象表示擔憂。“如果缺乏科學規劃和統籌布局,倉促上馬,搞不好甚至有喪失機遇的可能。”
張連成認為,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以下六個值得關注并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一是缺少統籌管理和頂層規劃。智慧城市建設還未形成國家層面的總體規劃設計,未明確牽頭部門,有關管理職責不清。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基礎參差不齊,低水平重復建設,實用主義現象嚴重的情況,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資源利用率低等后果。
二是輕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設,政策法規依據不足。在硬件建設上,僅云計算方面就已建立十多個大規模區域中心,超過現階段需求水平。但同時,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法規還遠不健全,也未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未形成嚴格規范的組織管理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智慧城市建設成效,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不良影響。
三是缺少核心技術及產品,技術支撐體系不健全。高端芯片、關鍵組件、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儲備不足,大部分核心技術、產品依賴國外;基礎技術研究、產品研發、成果轉化等技術支撐能力不強。缺乏技術創新帶動,發展后勁不足。
四是信息安全隱患堪憂。由于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依賴國外,甚至一些規劃設計可能由國外的組織和企業主持或參與,可能造成國家安全隱患。
五是缺少統一標準和規范。智慧城市建設覆蓋諸多領域,目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建設標準和評估標準等來約束和指導,不同系統之間接口復雜,不易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協同,有形成“智能孤島”的可能。缺乏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標準,若照搬國際組織控制的相關標準,未來要支付大量的專利費用,大大增加成本和風險。
六是缺少合理的產業規劃和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和產業發展不協調,對涉及的物聯網、云計算等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和有效支持。商業模式單一,[FS:PAGE]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資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會力量的參與,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周翔認為,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從全國來看,各地要防止又陷入新的更大的信息孤島。以上這些問題如不很好解決,勢必造成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設高投入、高成本、高風險,另一方面則低水平、低效益、低可靠性,智慧城市建設容易走彎路。
用系統工程理念指導智慧城市建設
張連成認為,智慧城市是一個典型的復雜系統工程,應當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做好頂層規劃、制度建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布局、營運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安排,實現科學管控,以達到預期目標。
一是加強頂層規劃設計,進行合理有序布局。從國家層面制定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我國智慧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確定國家歸口管理部門及相關職能機構,加強總體規劃設計,統籌推進,指導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有序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二是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制定和完善標準體系。國家出臺規范智慧城市建設的行政法規,各相關部委建立相應制度規范;加快我國在物聯網、云計算、通信與網絡等領域相關技術、應用和管理標準的完善和實行;建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資質認證體系;加強智慧城市建設的管理,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建設,實現統籌協調、共建共享。
三是強化自主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國家遴選一批技術優勢明顯、綜合實力雄厚的國內企業進行重點支持,鼓勵和引導其承擔起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任務。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突破高端芯片、關鍵組件、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強化技術支撐體系,占領科技制高點,減少對國外技術和產品的依賴;著力夯實信息安全基礎,確保城市信息安全總體可控。
四是建立專家咨詢機構,形成人才培養體系。成立智慧城市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持;組建國家智慧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范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并推動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智慧城市專業人才培養機構。
五是做好產業規劃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將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發展列入國家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振興規劃,規劃好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培養一批核心骨干企業,實現規模效益。創新商業模式,引入市場機制,擴大投資渠道,鼓勵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打造專業的智慧城市運營商。推動物聯網等產業迅速發展,帶動整體產業的轉型升級。
張連成說,去年底,航天科工二院成立了國內首個智慧城市建設總指揮和總工程師的“兩總”隊伍。同時自去年開始,航天科工二院與武漢市簽訂國內首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標并承擔智慧海淀、智慧杭州、平安貴州等項目的建設工作,探索了以示范點先行、后逐步推廣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
城市智慧化引領趨勢,大有可為
據航天科工二院副院長全春來介紹,智慧城市是指通過廣泛采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等技術,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運轉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時代城市發展的新模式。當前,城市智慧化已成為繼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目前全球城市人口已超過50%,至2050年將超過70%。城市已經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和科技的中心。同時,城市面臨著管理效率低、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緊缺、醫患矛盾等諸多威脅和挑戰。
“建設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前沿趨勢,是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全春來說。
長期在一線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的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翔說,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透明、充分的信息獲取,廣泛、安全的信息傳遞,有效、科學的信息處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運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并使絕大多數市民能夠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務和應用,這將有效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提升城市運行管理質量和效率,開啟了探索未來城市發展的新道路。
張連成分析指出,智慧城市已被世界各國確定為金融危機后振興經濟的關鍵策略。近年來,一些國家、地區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設“智慧國家”、“智慧城市”的發展戰略和計劃。新加坡、美國和韓國等眾多國家都先后啟動智慧城市的建設。
在我國,所有的一線城市、50%以上的二線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僅2012年就有北京、常州、南京等26個城市將智慧城市建設列入本年的工作計劃。初步預測, “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將超過7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將達[FS:PAGE]到數萬億。僅在智慧醫療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就將達250億元,可以直接和間接創造近百萬個知識型就業崗位。而這些人的消費,又可以創造更多的服務業工作崗位。
“解決交通擁堵、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醫療衛生等各種城市發展難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以及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催生大規模新興產業等方面,智慧城市都大有可為。”張連成說。
智慧城市建設過熱現象令人擔憂
當前,全國各地對智慧城市建設表現出的熱情和積極性令人振奮。但張連成也對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設出現的“過熱”現象表示擔憂。“如果缺乏科學規劃和統籌布局,倉促上馬,搞不好甚至有喪失機遇的可能。”
張連成認為,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存在以下六個值得關注并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一是缺少統籌管理和頂層規劃。智慧城市建設還未形成國家層面的總體規劃設計,未明確牽頭部門,有關管理職責不清。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基礎參差不齊,低水平重復建設,實用主義現象嚴重的情況,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資源利用率低等后果。
二是輕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設,政策法規依據不足。在硬件建設上,僅云計算方面就已建立十多個大規模區域中心,超過現階段需求水平。但同時,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法規還遠不健全,也未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未形成嚴格規范的組織管理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智慧城市建設成效,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不良影響。
三是缺少核心技術及產品,技術支撐體系不健全。高端芯片、關鍵組件、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儲備不足,大部分核心技術、產品依賴國外;基礎技術研究、產品研發、成果轉化等技術支撐能力不強。缺乏技術創新帶動,發展后勁不足。
四是信息安全隱患堪憂。由于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依賴國外,甚至一些規劃設計可能由國外的組織和企業主持或參與,可能造成國家安全隱患。
五是缺少統一標準和規范。智慧城市建設覆蓋諸多領域,目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建設標準和評估標準等來約束和指導,不同系統之間接口復雜,不易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協同,有形成“智能孤島”的可能。缺乏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標準,若照搬國際組織控制的相關標準,未來要支付大量的專利費用,大大增加成本和風險。
六是缺少合理的產業規劃和良性循環的商業模式。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和產業發展不協調,對涉及的物聯網、云計算等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和有效支持。商業模式單一,[FS:PAGE]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資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會力量的參與,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周翔認為,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從全國來看,各地要防止又陷入新的更大的信息孤島。以上這些問題如不很好解決,勢必造成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設高投入、高成本、高風險,另一方面則低水平、低效益、低可靠性,智慧城市建設容易走彎路。
用系統工程理念指導智慧城市建設
張連成認為,智慧城市是一個典型的復雜系統工程,應當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做好頂層規劃、制度建設、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布局、營運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安排,實現科學管控,以達到預期目標。
一是加強頂層規劃設計,進行合理有序布局。從國家層面制定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我國智慧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確定國家歸口管理部門及相關職能機構,加強總體規劃設計,統籌推進,指導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有序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二是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制定和完善標準體系。國家出臺規范智慧城市建設的行政法規,各相關部委建立相應制度規范;加快我國在物聯網、云計算、通信與網絡等領域相關技術、應用和管理標準的完善和實行;建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資質認證體系;加強智慧城市建設的管理,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建設,實現統籌協調、共建共享。
三是強化自主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國家遴選一批技術優勢明顯、綜合實力雄厚的國內企業進行重點支持,鼓勵和引導其承擔起智慧城市規劃和建設任務。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突破高端芯片、關鍵組件、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強化技術支撐體系,占領科技制高點,減少對國外技術和產品的依賴;著力夯實信息安全基礎,確保城市信息安全總體可控。
四是建立專家咨詢機構,形成人才培養體系。成立智慧城市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持;組建國家智慧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范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并推動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智慧城市專業人才培養機構。
五是做好產業規劃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將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發展列入國家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振興規劃,規劃好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培養一批核心骨干企業,實現規模效益。創新商業模式,引入市場機制,擴大投資渠道,鼓勵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打造專業的智慧城市運營商。推動物聯網等產業迅速發展,帶動整體產業的轉型升級。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