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三化同步”探路皖北崛起
宿州市西南角過去名不見經傳,如今成為人氣旺盛的“中國鞋都”。在這里,產業聚集、人口聚居、土地集約,農民或進園區就業,或在附近從事特色農業,一幅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的圖景初步展現。
在新形勢下,皖北地區如何抓住機遇,在“三化同步”中迅速崛起,是各方關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宿州市依托自身優勢,借力新一輪產業轉移,探索出傳統農區“集群承接——產城一體——三化統籌”的發展新路。
集群承接,拓展工業“版圖”
組團式承接產業轉移,形成資源集約配置、企業梯度聚集、上下游產品相互銜接的產業集群,是皖北地區發展工業的必由之路,也是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
針對人多、錢少、底子薄的實情,宿州抓住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加速轉移的機遇,瞄準轉移規模大、帶動能力強、市場空間廣的產業,進行集群承接,突出發展紡織鞋服首位產業,做大做強煤電能源、化工建材、板材家具、食品飲料、裝備制造等一批符合宿州特點的產業,推動六大主導產業盡快突破千億元,努力打造在全省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目前,該市一期10平方公里的鞋業基地入駐項目50多個,百麗鞋業以及康奈、東藝等一批制鞋業領軍企業更是引人注目,協議引資約120億元,帶動3萬多人就業。此外,占地15平方公里、總投資126億元的紡織服裝產業城也正在火熱建設中,現已入駐七匹狼集團、福建寶德集團等多家品牌企業,全部投產可實現產值450億元,吸納就業20萬人。隨著大企業、大項目、大產業的紛紛落戶,宿州工業經濟駛入“快車道”,去年底,該市人均生產總值跨過2000美元大關,邁向工業化中期。
工業、項目、招商、園區“四位一體”工作法,是突破工業的主抓手。面對今年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宿州市大力推進工業強市、招商突破,對重點在建項目,明確時限要求,密集調度督查,確保年內建成投產。 4月20日,總投資580億元的國內最大的家居產業基地和中國最大的云計算產業園同期開工,一個是可吸納40萬就業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個是技術密集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雙雙成為宿州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增長極。
產城一體,增強城鎮“引力”
產業的不斷成熟也“催熱”了城市建設。以園區為載體,以產業為紐帶,以人口為支撐,產城一體化推進正在成為皖北工業化、城鎮化的有力“推手”。 來到宿州市鞋業基地,一座座功能先進的工業廠房拔地而起,一片片配套完善的大型安居小區初具雛[FS:PAGE]形,農民工進園區打工,在城市安家。“今天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過去企業辦社會的階段,但這一次是更高層次的‘回歸’。農民真正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得到實惠。 ”宿州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說。
以鞋業基地為“樣板”,該市又先后規劃建設了7個產業園項目和14個市級鄉村工業園,形成“1(主城區)+8(產業園)+14(鄉村工業園)”的城市新格局,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協調推進。目前,宿州市部分園區“產城一體”的生動景象已成為招商和招工的一個“金字招牌”,達到了“筑巢引鳳”的效果。
“園區是經濟騰飛的跑道,也是產城一體、產城融合的載體,全市上下要把園區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圍繞‘思想解放先導區、特色產業示范區、優質要素富集區、幸福生活新城區’的發展定位,加快推動產城一體、功能集聚、擴容升級。 ”宿州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說。今年該市強力推動園區建設,重點調度129個重點建設項目,全年計劃投資189億元。為優化發展環境,園區及相關部門“零距離”指導、“零關系”辦事、“零利益”服務,確保企業“零障礙”入駐。
三化統籌,促進良性互動
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互為條件,互相促進,良性互動。近年來,該市在“集群承接”中擴張工業總量,在“產城一體”中加速城鎮化步伐,在“三化統籌”中發展現代農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擴張工業總量,今年宿州市開展“千商進宿”活動,盯緊世界500強、央企、省企和知名民企,預計全年將有客商近萬人次到宿州參觀考察,有望實現到位內資650億元、外資2.7億美元。為配合產業發展,宿州拉開新一輪城市建設帷幕,今年將投入180億元,實施五大類277個重點項目,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輻射能力。
工業化、城鎮化協調推進,不僅使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更有力度,也推動了土地向規模集中,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了條件。農業現代化又為工業化、城鎮化解決了土地和勞動力的“瓶頸”。在總投資十多億元的宿州帝元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里,“物聯網+互聯網+物流網”將實現“三網”融合,帶來農業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采購方式的重大變革,更多農民將成為新型農民,大大減少農業的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投入,不僅提升農業效益,也有利于向工業廠區和城鎮流動。
穩中求進、“三化同步”讓宿州嘗到了甜頭。日前,該市收到了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在2011年度安徽省主要經濟社會指標考核中,該市綜合排名位居全省第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三[FS:PAGE]化同步”,正是該市后發爭先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