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 云标准 IBM云路历程--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公有云 云標準 IBM云路歷程

專家觀點
中國計算機報
2012-06-11
[ 導讀 ] 從2007年Google和IBM將自己的一些項目命名為云計算開始,云計算迅速成為最火的IT詞匯,繼而走入財經視野。此后,云計算遭遇質疑和否定,但時至今日,云計算的價值已經得到廣泛認可。

  從2007年Google和IBM將自己的一些項目命名為云計算開始,云計算迅速成為最火的IT詞匯,繼而走入財經視野。此后,云計算遭遇質疑和否定,但時至今日,云計算的價值已經得到廣泛認可。

  Gartner用技術成熟度曲線圖描述每一項創新技術所經歷的過熱期待、幻覺破滅和最終回歸現實的過程。2011年4月,Gartner發布了云計算技術成熟度曲線。Gartner指出云計算在被大肆宣傳,并在2009年達到了“過高期望的頂峰”,而目前它正在通過“幻想破滅的低谷”,5年后云計算將復蘇成為主流應用。

  今天,業內人士已經達成一種共識,云計算在我國正從概念炒作逐步向云應用落地轉變。毋庸置疑,在任何一項新興技術和應用被實踐的過程中,都需要廠商的鋪路,早期采用者的實踐,政府和公共機構推動。云計算也不例外。作為云計算最早的發起者之一,也是一直以來的身體力行者,IBM及其合作伙伴與用戶正在見證云計算在中國從概念到落地的過程。

IBM的公有云體系能夠有效保證客戶業務使用的高連續性,通過服務水平協議(Service Level Agreement)保證企業用戶99.9%的業務連續性,這在業內是獨一無二的。——IBM云計算事業部總經理王勝航

  從藍云到智慧云

  IBM是云技術最早的發現者和應用者。上世紀70年代,虛擬化技術就在IBM的大型機上開始應用。

  2007年,Google和IBM聯合與6所大學簽署協議,提供在大型分布式計算系統上開發軟件的課程和支持服務,幫助學生和研究人員獲得開發網絡級應用軟件的經驗。這個項目的主要內容是傳授MapReduce算法和Hadoop文件系統。相對來說,亞馬遜EC2產品的發布比IBM、Google并行計算項目要早,雖然是云計算市場的重量級產品之一,但在2006和2007年由于亞馬遜公司本身的影響力有限,亞馬遜EC2產品對云計算概念的普及不如IBM、Google并行計算項目明顯。

  2007年,隨著IBM、Google分別將自己的一些項目定名為云計算,云計算這一概念開始迅速普及。同年,IBM發布了“藍云”計劃,成為傳統IT廠商中最早發布云計算戰略的一個。2011年,IBM將其藍云計劃演化為智慧云(SmartCloud)。

  出手早且投入龐大資源支撐其發展——IBM將云計算作為支撐其未來發展的四大戰略之一,在中國,為了更好地推進云計算的發展和落地,2011年初,IBM又將軟件、硬件、服務部門各自應戰云計算的局面打破,成立云計算事業部。

  眾多在中國落地的云計算項目,讓IBM在談云時頗具底氣。在2012年,IBM云計算高峰論壇上,IBM云計算事業部總經理[FS:PAGE]王勝航就對記者說:“以往你們都問我,云到底有沒有應用,所以今天我請來了很多客戶,讓他們講自己的云計算旅程。”正如王勝航所說,經過幾年的發展,IBM已經為很多客戶實施了卓有成效的云計算項目,包括中化集團、交通銀行、新奧集團、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等。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些數字:50%的 全球財富10強和財富50強的企業在采用 IBM 私有云,80%的全球財富500強企業在應用 IBM 云功能。2011年IBM的SaaS用戶已達1900萬,自此IBM 成為業內最大的SaaS提供商之一;全球有超過1800萬IBM LotusLive 用戶在云環境下開展企業防火墻之內和之間的協作;IBM目前已幫助幾千家企業客戶完成云計算轉型,并監控與管理著4000多個客戶的安全基礎架構,日處理的安全事件達 130億以上。

  在公有云領域,目前,約有100萬企業級客戶的應用運行在IBM的云平臺上, 每年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商業交易,每天有450萬筆交易通過IBM的公有云平臺進行。

  在云計算的研發方面,目前IBM在全球擁有200多名研究人員在從事云計算安全和隱私突破性技術的研發,并已經在全球建立了11個IBM云計算開發實驗室,擁有覆蓋業務咨詢、硬件、軟件和服務的端到端云服務能力。

  在中國,IBM云計算的客戶遍及中國,從華東、華南、華北等中國經濟發達的重點省市及沿海地區到西南(貴州)、華中(山西)等內陸省份,都有IBM云計算的市場。從行業看,成功案例涉及電信、金融、醫療、能源、政府、公共事務、交通等各個行業。

  而IBM云路歷程的下一站則是公有云。

  公有云爆發前夜

  王勝航在2011年與記者的數次交流中都提到在與國內的擁有公有云資質的合作伙伴接洽,共同推進公有云的發展。在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GTS)今年年初的開年策略發布會上,IBM就更加明確地提出今年云計算發展的首要目標是公有云。“談到牌照的問題,我們非常有誠意和中國有牌照的運營商或其他企業合作。”王勝航表示。

  在近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包括IBM在內,微軟等多家IT巨頭希望進軍中國公有云。

  對于具體如何參與公有云的建設,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大中華區市場部總監石峰表示,有兩種主要的合作形式。“一種是我們幫助合作伙伴建設公有云,另一種是通過本地有經營許可證的合作伙伴提供我們的公有云服務。”

  目前IBM在全球有6個云數據中心,這6個云數據中心形成8個虛擬資源池。約有100萬企業級客戶的應用運行在IBM的云平臺上。

  談及公有云市場上的競爭,IBM大中[FS:PAGE]華區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服務產品線總經理葛博安表示:“現在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有一些公有云的元素,比如有的能夠提供軟件,有的提供硬件,IBM提供的是已經成形的公有云平臺,我們需要找到中國的合作伙伴把它帶入中國。”

  IBM中國開發中心首席技術官毛新生認為,中國市場已經廣泛地認識到云計算所帶來的變革力量,但云計算所涉及的技術、管理、標準等多方面的問題卻一直使中國的廣大客戶無法真正享受到云計算所帶來的便利與快捷。目前國內提供的很多公有云服務通常不區分企業級和消費者級用戶,只要注冊申請付費賬號,都可以享受公有云的存儲、網絡或者軟件服務。由于沒有區分企業級和消費者級用戶,一些公有云沒有對響應水平和服務級別進行規定和劃分,可能出現企業級需求在支付更多費用的情況下無法找到專門的響應服務,特殊或緊急狀況無法處理。而且,公有云的資源申請和分配管理一直是困擾使用者的大問題,有些公有云要求客戶必須提前一周甚至數周申請,申請資源必須達到一定量級,在租用期間無論使用與否都要付費,并且如需延期租用要重新申請。這種運行模式為用戶尤其是企業級用戶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在所有的大型的IT供應商中,IBM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擁有完整的可操作的公有云的,在其他的IT服務方面,IBM也處于領先地位。”王勝航介紹說,IBM的公有云體系能夠有效保證客戶業務使用的高連續性,通過服務水平協議(Service Level Agreement)保證企業用戶99.9%的業務連續性,這在業內是獨一無二的。

  王勝航指出,公有云才是帶動云計算實際落地的關鍵。過去幾年,王勝航一直在不同的場合強調,云計算不只是技術,更是商業模式。此次IBM云計算高峰論壇的主題也定名為“重塑IT,激發商業變革”。一直以來對云計算帶來的商業發展可能性的探討,是IBM云計算戰略的獨特之處。

  熊彼特在其“經濟發展理論和創新思想”中指出技術革新對商業變革的意義。在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的200多年發展史上,水力、蒸汽機、電力、內燃機和信息技術依次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每一種主導技術都引發一輪社會經濟長期而顯著的增長周期。

  云計算作為當今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在顯著地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從公有云的技術屬性看,其自助式、彈性、按需使用、在線交付等特征,天然地能夠支持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革,進而帶動企業業務模式、行業模式甚至區域經濟模式的變革。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行業及區域開展了云計算項目。

  可以[FS:PAGE]說,探索云模式比云技術本身對用戶來說更有意義。然而在過去幾年,缺乏對公有云的清晰認知已成為很多公有云項目難以有效推進的重要原因。因此,IBM 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GBS)作為企業戰略發展的專家,進入了云計算的商業咨詢。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首席架構師王靜璽表示,GBS已經幫助一些地區和城市、行業做了云計算規劃。例如幫助江蘇、山西、內蒙尋找什么業務適合在云平臺發展。對一個行業來說,優先選用哪些業務,用怎樣的合作模式,誰在云聯盟中充當主導,誰發揮輔助作用,采用何種合作模式,GBS都可為客戶提供咨詢。

  先期采用者

  無論是哪一種新興技術,除了技術本身的發展和演進,先期采用者都為技術的落地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經過多年的深入合作,IBM已經幫助一批具有前瞻眼光的中國企業成功打造了自身的云平臺與云模式,并通過由此積累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擴大云模式對企業的影響,真正釋放出云計算所帶來的變革力量。

  在私有云方面,交通銀行是成功的先期采用者。2009年交通銀行提出了“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一流公眾持股銀行集團”的戰略目標,在該發展戰略下,交通銀行在IT 的建設和發展中也迎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IT建設需要從傳統的業務支撐角色向產品創新和業務驅動的角色轉變,IT運維管理也需要突破原有IT模式的束縛,全面提升IT基礎架構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快速交付能力。因此,交通銀行與IBM共同合作,通過對交行當前的IT運維發展狀態以及未來業務發展需求的分析,制定數據中心云計算發展規劃,并擬定出打造數據中心“系統運維云”的實施計劃。

  交行的“系統運維云”將云計算的應用從基礎設施云(PaaS)上升到運維服務云(BPaaS)的層面,是一次創新和突破,具有重要意義。該“系統運維云”主要包含云服務平臺門戶、運維服務自動化、配置與軟件生命周期管理、運維支持管理四大部分,并以服務目錄為中心,實現服務標準化、自動化和虛擬化。該平臺是一款端到端的面向服務的系統運維流程平臺,可以覆蓋系統安裝、健康檢查、系統巡檢、信息收集、日常監控、容量管理、安全審計等全方位的日常運維服務。同時,該平臺還將通過統一的IT運維管理,集成各類智能化管理工具,實現集中統一的自動化管理。

  在公有云方面,IBM正在幫助新奧集團利用“泛能云”實現自身業務轉型。“泛能云”是新奧集團尋求自身突破,開拓新增長點的一項重要戰略。“泛能云”將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和互聯網等技術,在多種[FS:PAGE]能源的網管中部署傳感器、控制器和特定功能的芯片,捕捉人們消耗的燃氣、熱量、電量等信息,再用可視化的方式動態地展現出來。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實時處理和智能分析產生高級應用,及時指出浪費,并提出優化建議,幫助用戶合理規劃能源的使用、降低能耗。目前,新奧集團和IBM正在共同規劃“泛能云”的試點項目,在一些城市建立能源物聯網,在源管網中部署傳感器、控制器和智能芯片,從而隨時感知、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泛能云”平臺,形成用戶與能源服務企業之間的互動。“泛能云”是能源網、物聯網、互聯網的有機融合,通過三類技術有效調度資源,提升能源系統能效,這種智能能源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將幫助新奧集團完成從能源提供商向能源服務商的重要轉型。

  云標準先行

  在現階段,除了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需進一步積極推動云技術、實現云應用外,云計算標準在繼承和發展相關技術標準的基礎上也成為非常重要并刻不容緩的探討命題。

  “從各類新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標準化是一個產業能夠走向大規模應用和良性發展的基礎。因此,云計算的發展也必然要經歷標準化的過程。IBM一直在倡導開放云標準的推出,并通過與眾多機構與組織共同成立云計算標準客戶理事會的方式,將更多市場的聲音反饋給標準研發機構。IBM 希望能有更多中國企業加入到CSCC(云標準客戶委員會)中來,以期共同解決在云計算落地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共同為中國開放云標準的推出獻計獻策。”IBM中國開發中心資深技術專家田忠博士表示。

  對于如何推動云計算標準,IBM認為滿足客戶需求、引領創新、適應實際需求、支持互操作是四大原則。

  2011年,IBM與超過 45 家主流云計算組織機構攜手成立新的云標準客戶委員會(Cloud Standard Customer Consul),委員會由 OMG管理,旨在確定核心的客戶需求,為云標準的制定機構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以確保云計算的用戶能夠獲得與傳統的IT環境相同的選擇自由度、靈活性及開放性。云標準客戶理事會對所有的云計算參與者開放。

  通過一年多的運行,目前已有超過330家來自全球的企業、組織與團體加入了該組織。這中間既包括Lockheed Martin、花旗集團等跨國企業,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等在內的教育機構,也有SWIFT和OAGi等著名標準化團體,中國一些本土云計算領先企業也加入了該機構。

  “云計算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IT及業務的方方面面。因此政府、企業與組織不僅要依靠自身力量,更要靠外部合作[FS:PAGE]伙伴共享優勢資源,攜手推動云計算落地。在這方面,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級云計算服務與解決方案提供商,IBM將繼續秉承成就客戶的理念,積極分享自身豐富的云實踐經驗、強大的云服務能力、先進的云計算技術以及深刻的云洞察,努力為中國云計算模式與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王勝航說。

  數說IBM云計算

  IBM 五年前便開始實施其云計算計劃,最終在全球建立了“藍云”實驗室,推出同類中首個項目,與企業客戶、政府和高校一起推進概念論證。

  云計算現已成為IBM 2015年路線圖四大核心發展計劃之一,以促進 IBM 不斷轉型,創造更高價值。作為這一路線圖的一部分,IBM 預計2015年云計算收入將達到70億美元。

  IBM 投資研發和并購加快云計算計劃的速度。IBM在重點云計算并購項目已投入30多億美元,其中包括 WebDialogs、ThinkDynamics、Outblaze、Cast Iron Systems、Coremetrics、Unica、Sterling Commerce、ISS、Arsenal、Diligent Technologies。

  200多名 IBM 研究人員在從事云計算安全和隱私突破性技術的研發。

  IBM已經建立11個 IBM 云計算開發實驗室 (分別在美國、英國、印度、韓國、日本、愛爾蘭、南非、巴西、新加坡,以及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

  6個云計算數據中心提供 IBM SmartCloud 服務。

  50% 的財富10強和財富50強公司采用 IBM 私有云。

  80% 財富500強公司采用 IBM 云功能。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IBM周憶:智慧城市的精神與世博會主題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周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IBM所提出智慧城市的精神跟世博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完全貼切。”

05月03日 15:30CNET科技資訊網

IBM華中云計算中心運營 智慧襄陽邁進"云時代"

近日,IBM華中卓越云計算中心在襄陽高新區啟動運營,智慧物流、智能城市、移動互聯、云數據分析等應用系統將引領襄陽進入“云時代”。

10月31日 17:26湖北日報

從分散到集成:IBMS 系統如何重塑建筑運維管理格局

傳統建筑運維因信息孤島效率低下,IBMS系統通過集成技術打破壁壘,實現統一管理,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20%以上,重塑行業智能化未來。

05月08日 10:32西安亞川

2012 IBM智慧西藏論壇召開 發展信息化

2012 IBM智慧西藏暨IBM西藏分公司開業慶典在西藏拉薩隆重召開。西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辦公室主任楊中華,西藏自治區信息協會副會長、西藏大學教授大羅桑朗杰,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周憶,IBM大西區總經理劉文超,IBM西藏分公司...

09月25日 17:08太平洋電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