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甲松:ePower電氣節能系統應用
新浪地產訊6月18日下午,由新浪地產承辦的“第六屆中國建筑電氣行業發展論壇 暨2010建筑電氣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推介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北京迎希科技的總工程師方甲松發表演講。
方甲松表示,推動一體化建筑電氣的廠家是迎希科技最早發起的方案,迎希科技致力于實現控制和智能化水平的高技術企業,生產一體化智能節能電器產品,為高端大型節能建筑提供ePower解決方案,是中國最老牌的建筑節能電氣發展商。一體化解決方案被很多的建筑所采用,上海中心632米高,50萬平米。北京海漁國際中心42萬平米,北京財富中心三期260米,貴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撫順世城財富中心,沈陽金港大廈,南京德基廣場340米,煙臺世貿中心270米,鄭州大上海商城步行街28萬平米,整個是一棟聯體建筑,濟南振興街39萬平米,中石化昌平會議中心8萬平米。
一體化節能電氣在行業當中被一些地標性的建筑所采用,這是一個既成事實,我們為什么能在這些建筑當中被設計師和用戶采用,主要原因是在幾個方面,我們是節能電氣最老牌的企業,從97年開始就做這項工作。當時樓宇自控還是很少范圍之內,是高校當中的一個概念,是一個新鮮的熱點。我們在建筑電氣方面的理解有一些和大家現有的觀點稍微有一點點區別,強電系統由五大網絡組成,它們融為一體,缺一不可。一是使輸電網,電流的輸送以線纜為代表。二是控制網,以工藝控制和能量調度,以各種控制器、通信為代表的。三是保護網,就是萬一的情況下不出現大的問題。四是計量網,有多少,去哪里了,這是綜合能源管理的技術。五是安全網,保障人的安全,以防雷接地為代表。通常大家所說的樓宇自控實際上是強電系統當中控制網的一小部分,這是它的地位。前幾年,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基本上這個領域有一些觀念也是通常的,但是賦予了樓宇自控更多的功能,最開始人們在廣義上來講,都認為樓宇自控指的是所有的機電設備監控,樓里面所有的節能、安全全部包含了,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因為大家賦予了它太多的功能,而它本身又承擔不了這樣一個使命,所以說就慢慢的概念發生了不斷的變化。現在樓宇自控一般泛指新風機組的監控,它不是一個節能系統,現在用新的計量系統來代替了,電氣安全不在這個里面,智能配電、智能照明、電氣監控都是相對獨立的系統,剩下的樓宇自控就剩下了新風機組了,通常一些建筑,特別是一些用戶不知道,我們設計了樓宇自控系統,按照傳統的概念,下面這些就不需要了,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十幾年來的演化。[FS:PAGE]
在建筑里面大家對于溫度的概念肯定和我們的理解有一些出入,人體對溫度的敏感程度基本上在一度,溫度相差一度,能量相差了10%到15%,所以說國家推動夏天辦公空間不能低于26度,25度和26度就差1度,這一度人基本上感覺不出來,但是能量差別有10%幾。高層建筑和超大型建筑本身能耗大、節能潛力大,用戶人數相當于傳統的中小城市人口,采用風、光、電、熱等再生能源,一般采取分布式能源系統。所以城市電網、熱網管理的技術和方法在建筑里面需要實現,這是一般小的建筑不存在的。另外現場施工調試難度特別大,建造成本很高,像上海中心630米,如果把幾個單位組織在一起到上海聯合調試一個東西基本上是不現實的,所以說要改變傳統的施工建造方法。另外就是建設周期長,一般從設計到實現至少是3到8年時間,基本上與電氣產品的換代周期相當,在設計的時候可能是比較先進的或者是成熟的產品,在使用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淘汰的東西,這種現象很嚴重。另外超高層建筑推動了新技術的發展,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解決施工當中的一些難度,建造周期長是突出的特點。另外一個問題是超大型建筑從經濟角度上來講,本身抗風險能力非常強,能返過來推動用戶、推動設備供貨商的發展,使整體的風險減小。
建筑里面人對能源分配影響是非常大的,感知能源需求要不要照明,要不要空調,這是我們行業當中全球的難題。我們研發了這樣一個產品,叫做負荷節能傳感器,一個傳感器可以采集溫度、濕度、照度、聲音和LED的照明,有了這個之后,就能保證有人溫度不合適開空調,照度不合適開燈。另外在建設過程當中,現在建筑里面出現了大量的開關插座,很多公共區域出現了這樣的開關插座,實際上這就是浪費的源泉,所以我們用閉路總線、動力控制總線技術,減少了大概30%到60%的末端配管配線,所有的盤管和照明度手拉手連在一塊。
采用ePower的效果是能源的分配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準,按需分配,遏制浪費。使建筑里面開關、面板減少了30%到80,末端的配線減少20%到60%,峰值負荷降低20%到40%,整體造價不是抬高了,反而是降低了。另外運行可以減少15%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