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空瓶回收機變廢為寶
對街頭的售賣機,大家可能再熟悉不過,幾個硬幣就能換得一包彩虹糖或是兩罐可樂。
不過,你是否想過讓機器吐出幾枚鋼镚呢?
7月底之前,10座類似飲料自動售賣機的智能回收機,即將擺入北京四環以內的地鐵站和公交站。被扔進去的空瓶子,在被識別,回收,壓縮和存放之后,就能通過一卡通返還還給市民以及游客一毛錢。而回收到的瓶子,也將被運到回收工廠實現循環利用。您投進去一個空瓶子,同時也為循環經濟和環保事業做出了一份貢獻。
而智能回收機的生產廠商,盈創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濤表示,約2000座智能回收機將在接下來兩年內在北京的公共場所逐步推廣,其中80座將投放在高校,商場,社區和機關單位。
“只要持有一卡通,市民就可隨時將空瓶扔入回收機,既能保證空瓶資源最迅速和安全地回收利用,還能獲得一毛錢的回報,”常濤經理告訴中國日報記者。“不過如果大伙樂意,也可以捐贈一個空瓶做個貢獻。”
【規范行為】
對于這一智能機的廣泛推廣,達爾問的研究院陳立雯表示將一定程度促進大家形成更好的垃圾回收習慣,進而更好的保護自然資源。
陳立雯說,雖然政府一直在孜孜不倦的鼓勵大眾進行垃圾回收,但效果并不盡人意。然而有了一定物質獎勵,公眾的行為或許會有一定改善。
回收機有一個數據中心,除了可以對空瓶溯源,平時空瓶收集滿了,機器被異常打開等,都能及時反饋給坐落在順義的數據中心。而當有人朝里面扔其他垃圾的時候,包括果核,廢紙等,機器也會及時給“吐”出來。
常經理介紹說,這個試點項目一旦在北京順利運行,公司將考慮在全國進行推廣,包括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包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等地。此外,所回收項目也將從PET塑料瓶拓展到易拉罐等其他垃圾。
【變廢為寶】
北京師范大學毛達博士對記者介紹說,一般飲料的瓶子都是PET塑料,是約40來種塑料里面最具有價值的塑料之一。只有將回收的PET塑料瓶從新加工成原來的樣子才能[FS:PAGE]保證其價值不受貶值。而將PET塑料回收制作成服裝,箱包等,雖然能謀取更多利潤,卻是對塑料自身價值的貶低和資源的浪費。
“全球很多政府都鼓勵民眾將PET塑料瓶和其他塑料制品分開回收,以便再將其做成食品用塑料用品,”毛達向中國日報記者解釋到。“很多中國南方城市,比如浙江,卻有很多小作坊將PET塑料回收加工成塑料盆或者非食物盛器和包裝,這很不利于資源利用。”
常經理說,不同于江浙一帶的小作坊,公司回收來的PET瓶子將被重新加工成食品類包裝瓶。
“雖然將其加工成衣服和箱包更加有利可圖,但那些產品需要長達100年左右的時間來降解。我們的做法是對資源的尊重。”
大多數人們覺得將瓶子交給收廢品的師傅就是回收資源了,可是常經理表示并非如此。
北京每年有15至20萬噸廢舊瓶,真正能回到盈創安全體系的只有3至5萬噸。而其他的多數都流入到了小作坊手里。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北京在六環一帶約有數百個這樣的小作坊。為節約成本,這些作坊多采取地下水對瓶子進行清洗,并且將污水不加處理直接排放到土地上。
“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對于資源的浪費,”常濤說。
然而,常經理表示,北京一直對垃圾分類回收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項目一旦普及,將對首都循環經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拾荒大軍失業在即?】
與國外情況不同,隨著中國的國營回收站逐漸退出舞臺,垃圾回收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百萬拾荒大軍,毛達告訴中國日報記者。
雖然這些拾荒者很大程度緩解了中國的垃圾處理和資源回收問題,但由于單純追逐利潤,其回收工作還是較為粗放,不夠規范。
常濤告訴記者說,公司從這些私人垃圾回收者拿到的瓶子不是摻雜了石頭就是污水,以換取更多利潤。而公司推出智能回收機也是為了能取得足夠高質量的空瓶子。
與此同時,達爾問的陳立雯對曾對中國垃圾回收做出巨大貢獻的拾荒大軍的前途問題表示擔憂。因為一旦智能回收[FS:PAGE]機得到普遍推廣,拾荒者可能面臨失業的威脅。這對于北京約20萬的拾荒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然而,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任連海對此不以為然。
任教授表示,拾荒大軍是一群非常機動和靈活的群體,此外,智能機器的推廣需要一定時間,而這段時間之內,拾荒者足可以找到另一份謀生的工作,何況現在城市里很多領域都缺乏勞動力。
“智能回收機在巴西和日本等地方都有推廣并取得不錯的反響,”任教授說。“從長遠來看,它的推行會給國家在循環經濟產業帶來可觀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