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華:建筑智能化不能只是一廂情愿
“我個人認為,智能型建筑,不只局限于動土、開工、建設幾個環節。開發主體還應從系統的角度,以科技為基礎,從開發決策規劃到建筑設計、建造施工,以及日常進行維護,使產品完美體現科學與生活的融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建筑。”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郭樹華對智能型建筑提出如上要求。
但他同時強調,智能型建筑應以市場需求、客戶認知度為依據,不能僅憑開發主體“一廂情愿”,以商業營利為唯一目的。
“首先,開發主體應對產業進行清晰定位,明確智能型建筑主要面對的是中高端消費群體;第二,智能型建筑應以科技為支撐,應與信息產業、工程技術等行業實現協同發展,按照市場化模式打造出適合發展的新型業態;第三,緊扣市場需求,充分體現方便、快捷、安全等元素,以大多數消費人群為目標,不可一廂情愿;另外,我認為相關職能部門還需加強監管監督力度,出臺技術標準、服務標準,推動行業可持續化動作。”
他還認為,智能型建筑運用的技術和方法要能夠保證規劃和建筑設計目標的實現,采用科學的消費模式,保證建筑設備系統的安全和清潔運行,并降低系統能耗;保障室內空氣質量和熱指標的外墻保溫、太陽能地熱系統、立體綠化,聲指標的中空Low-E玻璃門窗、外部綠色植物的維護和景觀營造,光指標的日照、間距、開間與進深關系的合理處理等,減少運行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中水處理系統的運用等,從而提高居家、辦公人員的生活品質與效率,讓他們對智能有切身體會。
此外,智能化概念的運用,必然需要增加相應開支。據相關數據顯示,綜合成本增加幅度通常在5%~10%左右。作為負責任的開發主體,應該以實際需求為出發點。
“從長遠來看,建筑智能化是一大發展趨勢,但它的實現,不能摻雜進過多的炒作與商業行為。”郭樹華補充說。
我國視頻監控、教育信息、智能建筑的建設正在加速和深入發展。在智能建筑領域,自2000年起組織實施全國智能化住宅小區系統示范工程,以此帶動和促進我國智能化住宅小區建設;在教育信息領域,“數字校園”、“數字圖書館”不斷普及,各種教學和日常活動對信息系統的依賴越來越大,對系統集成能力的需求增長十分迅速;在視頻監控領域,隨著中國各級政府構建“和諧社會”及“平安城市”戰略的實施,該領域將繼續保持迅猛的發展速度,但是目前智能建筑尚缺乏相關的權威[FS:PAGE]標準導致了商家對于之的炒作,呼吁相關的約束政策與技術標準能更早的出臺。
相關文章
專訪安心加云聯周鵬:推動地產智能化發展,驅動行業升級革新
2021年9月29日,由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物聯網承辦「OFweek2021(第六屆)物聯網產業大會”暨“維科杯·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大會上,安心加云聯營銷總監周...
智能化物流提質增效強化“肌肉”,李寧華東智慧物流中心啟用
近年來,李寧公司一直積極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對自身物流系統的全方位智能升級,運用智能技術打造智慧零售型的物流管理平臺,完善集團整體物流倉網布局。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制造業駛入創新“高速路”
近年來,江西省豐城市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引導企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助力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圖為豐城市某公司車間內的機器手臂在自動作業。周亮攝(人民圖片)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