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防汛,讓水患不再可怕
入梅以來,全省各地防汛形勢嚴峻,由中國移動鹽城分公司建設的“智慧防汛系統”再次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幫助鹽城大豐防汛部門立足“防大汛、抗大災、救大險”需求,實現未雨綢繆,超前準備,確保安全度汛。
“智慧防汛系統”自2009年投入使用以來,歷經技術升級和功能拓展,如今已成為大豐市水利戰線人員防洪抗澇工作的好幫手,也大大減少了基層防汛人員的工作強度和重復作業。在手機上點擊進入系統,水情測報、雨情測報、風情測報、網絡衛星云圖、氣象信息搜集和臺風信息搜集、防汛工程視頻監控等不同的項目清晰分布;對大豐各鄉鎮的衛星云圖三維圖像一覽無余;各閘站定時發來水位信息,水位突然變化,系統都會發出提醒;點擊系統上不同的地區,可以很方便地找出當地防汛隊伍聯系人、物資儲備情況;防汛聯動中,可隨時調看各閘口內部運行的實時視頻,更可以對各級人員直接下達命令并發到聯系人手機上。
大豐市位于江蘇省東部沿海,地勢低平,河網密布,很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曾經一到汛期,暴雨過后街道多被水淹。傳統的人工勘測、電話匯報、紙質比對、單線指揮的防汛方式,往往需要花費6個多小時的時間,在雨情變化迅速的汛期,很容易導致指揮延誤,形成澇災。現在,依托“智慧防汛系統”,工作人員可直接將隱患現場照片、險情描述和具體地點的坐標發送到一體化平臺。收到險情上報信息,平臺立即通過各種方式予以同步告警,提醒人員了解險情狀況,啟動會商流程,作出防汛決策,發出調度命令。大豐市防汛辦公室在20分鐘內即可完成全市實時水情、氣象等信息的收集處理,速度比過去提高8到9倍。在今年7月初大豐遭受的連續強降雨過程中,“智慧防汛系統”通過分析實時的數據和測算未來雨量、水位的走勢,及時發布防汛告警30起,有效指導防汛人員提前采取預防措施,確保了大豐城區未發生內澇。
傳統的防汛系統加入了智慧因子,有效地適應了現代化防汛的需要。智慧防汛系統背后依托的原理,是借力移動通信、衛星遙測、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打造智能防汛信息化解決方案。智慧防汛系統減少了水患的可怕,有力地提高了水利戰線應對洪水的效率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