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全程聯動智慧供應鏈分析
華夏物聯網報道: 在一個由物聯網技術主導信息交換的未來,零售商、供應商、物流服務商們將成為真正的商業“機器”,而人,只不過是其上零星的點綴。在一個由傳感器和算法驅動的商業組織里,人性和組織弱點帶來的競爭力桎梏將被減至最低。而零售業,很可能將是這場商業革命的誕生之地。
對于零售商和供應商們來說,市場是一切決策的出發點。與物流的方向相反,來自市場的信息沿供應鏈向上回溯,經由門店、倉儲基地,直達供應商,正如觸覺信號從神經末梢傳遞到大腦那樣,調動了整個供應鏈的有序運轉。而信息在這條供應鏈上逆向流動的速度,則決定了整個鏈條的運轉效率,以及零售商、供應商們競爭力的強弱。
RFID技術的普及,正帶來一場供應鏈革命。在這場革命中,沃爾瑪是當之無愧的創新先驅。 這家上世紀70年代率先在零售領域引入條形碼的零售巨頭,本世紀初又成為將RFID技術應用于零售業的最積極倡導者。2003年7月,沃爾瑪宣布開始在貨箱和貨盤上使用RFID標簽。到了2007年,使用RFID技術的沃爾瑪門店已經超過1000家。今天,沃爾瑪正在努力推進單品級RFID標簽的使用。這意味著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輕松使用手中內置RFID閱讀器的手機,在瞬間獲得整個貨架上全部商品的價格、生產日期、用戶評價等信息,輕松完成挑選、比價和購買過程。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沃爾瑪就采用了全電子化的快速供應鏈管理模式。這一模式改變了傳統零售企業對商業信息保密的做法,將銷售、庫存、成本等信息與供應商實時分享。供應商通過沃爾瑪的管理系統,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產品的銷售和庫存情況,減少了業務溝通成本和補貨時間,并對市場反應有了更準確的把握。
實踐證明,沃爾瑪這套供應鏈管理體系,為其創造了零售領域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但沃爾瑪的供應鏈毛巾上,仍然有尚未擰出的成本水滴。門店對貨架上商品數量的監控,以及倉儲中心對進出貨的管理,都需要消耗相當的人力。而時間,則是另一個隱藏的成本。貨架上空出的每一分鐘,都在為沃爾瑪帶來損失。 引入RFID標簽后,沃爾瑪的供應鏈效率進一步提升。
過去,全部門店工作人員需要幾個小時,才能核查一遍貨架上的商品。而現在,同樣的工作僅僅需要幾個人花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而RFID標簽帶來的零售商對貨架的精確控制,也對供應商的快[FS:PAGE]速、高頻率供貨能力提出了要求。今天的沃爾瑪,要求供應商每次只提供不超過5天銷售量的商品。在零售商減小存貨成本的同時,供應商們面臨的則是對訂單、在制品和部件庫存控制的挑戰。
為了應對沃爾瑪的供應鏈挑戰,以戴爾為代表的大型供應商們開始在單品級,甚至零部件級引入了RFID標簽管理機制。今天,戴爾電腦的生產線上,到處是貼上了RFID標簽的產品零部件。這些標簽將戴爾收到的訂單信息轉化為無線射頻信號,并用來指示自動零部件選取機為每臺PC收集所需要的零部件。借助這些RFID標簽,管理生產線的工人可以通過網絡監控產品在生產線上的位置,以及成品的出貨量。
未來單品級RFID標簽的全面引入,讓零售商們可對每個最小存貨單位(SKU)實現從倉庫到銷售點之間每個環節的跟蹤。而確保庫存管理的準確性以及門店產品存貨充足,則能夠直接提升零售商的銷售業績。作為美國最大服裝生產商之一的AmericanApparel,曾經做過一次對比實驗。結果顯示,引入單品級RFID管理系統的AmericanApparel門店,銷售額比非RFID門店提高了14%。除此以外,單品級RFID管理系統還能提供99%的店面庫存可見度,并減少30%的勞動力和15%的庫存。
這些數字,也許就是推動沃爾瑪向全面部署單品級RFID系統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沃爾瑪背后的全球6萬家供應商,將不得不跟隨升級內部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盡管目前迫于RFID標簽采購成本較高以及來自供應商的阻力,沃爾瑪的RFID系統部署時間表被迫推遲,但這一趨勢注定無法被逆轉。而沃爾瑪的努力,終將被其競爭對手效仿。
以RFID標簽為代表的物聯網行業應用,在供應鏈管理層面排除掉大量人的因素,通過引入由傳感器主導的自動化生產、存貨管理系統,將準確高效的決策與控制流程,固化在企業IT基礎設施之中。把基于實時市場信息反饋的供應鏈管理交給更擅長此類任務的機器來完成,也許是我們人類目前能夠做的最明智的選擇。
相關文章
傳化生產車間用上物聯網新技術打造“智慧供應鏈”
作為物聯網時代的一種識別終端,“二維碼”的身影,已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身邊。現在,這個“掃一掃”就能跳出各種資訊的“小家伙”,走進了傳化的生產車間,成為了企業工人們的“得力助手”。
沃爾瑪:物聯網全程聯動
世界上任何地方,組織流程的變革都意味著要解決人的問題。無論是部門的裁減,抑或制度的變更,通常都會面臨習慣帶來的阻力。即便是引入了全新的ERP系統,其價值的體現也依賴于人的配合。這也是為什么“讓一線呼喚炮火”這一理想常常不能實現...
智慧物流需向智慧供應鏈延伸 實現智能管理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發展,“智慧物流”被炒得很熱。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大學都制定了發展規劃或列入研究重點,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并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對于“智慧物流”,我還是堅持毛澤東同志與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