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信息化助跑“智慧農業”
德州通過多方合作,讓信息技術從桌面融入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解說】8月份以來,禹城的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多了一半,極易引發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等病害,導致減產,而城子坡農民袁興勇卻沒有過多擔心,通過他的致富寶手機一查,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同期】德州禹城市倫鎮城子坡農民 袁興勇:“這里邊有專家 答,根據信息提示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由于管理及時,可能比去年增產。”
【解說】一部小小的手機變身農業專家,支撐它的是一張由中科院、禹城市政府、山東移動聯合打造的農村信息化服務網絡,通過這些電線桿下埋著的一個個傳感器進行信息采集,專家就可以遠程指導農民種植。
【同期】山東移動公司德州分公司副總經理 鄧克銳:“實時的把土地溫度、濕度、鹽堿度數據通過我們無縫覆蓋的網絡上傳到中科院平臺,實時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下傳。”
【解說】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問題是扎根在農戶,禹城市建設了覆蓋各涉農部門,上聯部、省、市,下聯縣、鄉、村級信息服務點、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基層農戶的農村信息化服務網絡,整合中科院和分散在各涉農口的農業種植、生產資料采購、農產品流通等權威信息資源,以無線農業信息機、嵌入式致富寶農業信息手機、電腦等為載體,依托中國移動強大的網絡,第一時間將信息送達基層農戶,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在中國科學院禹城綜合試驗站設立的100多個土壤墑情監測點記者看到,埋在地下的傳感器對土壤墑情數據進行采集,過中國移動網絡傳送到信息處理中心。中科院分析土壤水分和養分指標,形成農業生產指導信息,及時發送到農民信息機上,指導農民科學灌溉和施肥。物聯網灌溉節水系統的實施,每畝可節水30%,每年減少一次灌溉作業,肥料成本節約了25%,病蟲害防治成本降低了10%。
【解說】實時查詢各地蔬菜糧食價格的功能,則可以避免“菜賤傷農”的發生,并使蔬菜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追溯成為可能。菜農通過使用信息機,了解和應用精準耕作、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新技術,讓農業生產變得更有“智慧”,機械耕作成本均降40%,節省燃油50%。
【解說】據統計,目前,我市光纜距離行政村零公里的有2337個,建成了覆蓋全市所有村莊的寬帶網路。各縣市區全部建立起了農業網站,40%的鄉鎮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站。
【同期】省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處長 耿憲海:“下一步,打造云計算平臺,把養殖大戶、供銷社體[FS:PAGE]統,包括包括流通環節都集中起來,更多的為農民服務,為農發展,按照農民的需求來發展。
相關文章
智慧農業物聯網 助推鄉村振興
隨著機械化農業向智慧農業穩步邁進,現代科技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了傳統的農業生產中,借助多光譜相機、雷達等傳感器,便可以通過管控中心遠程對農業生產進行全程精準感知、精細控制和優良管理,使農業更具“智慧”。只需要一部小小的手機,...
智慧農業:農業的發展大趨勢
如今,圍繞工業物聯網和大數據如何全面改變行業的話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農業也不例外。在全球人口迅速增長的推動下,農業部門不得不尋找創新的方法來跟上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此外,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農業部門不得不采用...
北京房山搭建智慧農業平臺助力“菜籃子”穩產保供
驚蟄過后,農業生產進入大忙時節,在北京房山,當地利用現代農業技術,搭建智慧農業平臺,全方位保障菜籃子供應。張志遠是北京市房山區一家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一大早,他就接到了客戶發來的訂單,張志遠說,從春節開始,訂單就比平常增加...
科技創新助力智慧農業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依靠科技實現農業的現代化、智慧化,正在悄然改變著農業生產方式,智慧農業正...
廣西建設農業大數據中心,推進智慧農業發展
智能化大數據應用已走進廣西的田間地頭。近年來,廣西緊緊圍繞“互聯網+現代農業”,以建設智慧農業為目標,以廣西農業云平臺和廣西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積極推進物聯網、大數據、3S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