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無線醫療夢
河北衡水景縣的張村醫正在為一名5歲男孩體檢,男孩的視力不太好――左眼0.2,右眼0.8。在村衛生所,沒有檢查和治療眼病的儀器,一切都靠視力檢查。如果視力檢查結果有異常,村醫會建議患者到大點兒的醫院去確診。
張村醫看著視力檢查結果考慮了一會兒,從口袋中掏出一部黑色手機,點開手機上的一個“兒童弱視篩查診療助理通”系統,不太熟練但很認真地輸入男孩的姓名、年齡和視力檢查結果等信息。輸完信息后,他又仔細檢查了一遍,才按下確認發送鍵。
幾秒后,河北衡水市婦幼保健院的李醫生在電腦上的同名系統中看到了景縣男孩的信息。在最近一周內,系統中已經有10多例從衡水下屬幾個縣的10多個村鎮發送上來的兒童視力異常病例,李醫生正在聯系組織這批兒童到市婦幼保健院確診。他通知張村醫,3天后送這名男童到市婦幼保健院來做進一步檢查。

經過衡水市婦幼保健院的檢查和診斷,在這批兒童中,有2名兒童被確診為弱視,留院治療,其中就有景縣這名男童。幸運的是,這名男童是在最佳治療年齡段被發現的,根據他的病情,醫生認為可以完全治愈。張村醫獲知這個消息后,露出了樸實的笑容。
從20歲起當村醫,他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20多年,看到過一些村民,因為沒有條件及早發現病患而永遠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機會,并一輩子生活在不便和艱難之中。因此,去年,當張村醫聽說衡水市婦聯正在落實一個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可以覆蓋到鄉村的兒童弱視篩查和診治項目時,雖然沒有用過電腦和智能手機,還是積極參與了進來。
衡水位于河北省東南部,雖地處華北平原,但資源的貧乏和旱澇災害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2011年,在全球CDMA芯片廠商美國高通公司的捐資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攜手手機應用開發商西安聯合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衡水開展了一項無線醫療慈善項目。
“我們感覺,在農村,方便的上網途徑不是固定寬帶,而是手機。運營商的3G網絡覆蓋面越來越廣,手機越來越便宜,在農村上網資費也定得比較低,因此這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西安聯合信息執行總裁張薇說。
2011年,西安聯合信息項目開發部總經理卜祥帶領項目調研小組第一次來到衡水進行前期的業務調研,走訪了包括景縣在內的幾個鄉鎮。
一名村醫在為兒童做體檢時,調研分析人員站在旁邊觀察。他發現村醫邊檢查邊在一個簡易的工作簿上做記錄,這個本子已經記錄了很多頁。“查詢起來會很困難。如果患兒兩三個月后再來,是把他當做二次復診患者還是[FS:PAGE]一個新患者?” 分析員腦海中掠過了這樣的疑問,“如果把數據從紙質轉變為電子化,村醫可以立刻調出歷史記錄進行對比,會不會更好?”
不僅在村衛生所,即便在衡水市婦幼保健院這個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好的醫療單位,一個反映同樣問題的細節也給調研人員留下深刻印象:弱視兒童在進行一種為期45天的激光治療時,醫生為記錄患者前來診療的次數,在紙上手工繪制一個45天的日歷。“手工畫呀?”調研人員很驚訝。兒童每次來,都要排隊等醫生找到自己的紙質記錄;每做一次治療,醫生就在這個手工畫的日歷上打個勾。
“如果有個信息系統,治療一次就記錄一次,每治療10次或20次后,再安排一個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再制定接下來的治療方案,這對現階段的工作就是一種改進。”卜祥說。
離開衡水后,項目調研小組利用各種機會對各類醫療信息系統(HIS)做了調查和研究。發現一般的醫療信息系統科技含量太高。“一般HIS系統用來改善醫院管理,提高醫院系統運作效率,大部分實現的是對醫療信息的全程跟蹤和動態管理。,這顯然不適合農村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對眼病的篩查和診斷,不需要大而全的系統。”他說。
在調研中,小組還了解到,一個村醫一輩子可能都沒有什么機會到外面的世界再深造。“他們也基本不上網,很多知識只能靠平時看報來收集。”卜祥說。
在了解這些之后,調研小組決定開發一個功能單一、流程簡單但實用的系統。“農村信息化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而且村醫對電腦的了解情況參差不齊,特別是40歲以上的村醫,對電腦很疏離,我們要尊重這樣的事實。”卜祥說,“我們做的事,哪怕對他們當前的某個流程起到一些作用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之后,西安聯合信息開發的“兒童弱視篩查診療助理通”系統主要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兒童眼科體檢數據的錄入和匯集;另一方面,與中華碑林醫學網合作提供信息,讓村醫擴充自身的眼病知識。系統的流程也要很簡單,錄入信息后按提交就行了,沒有HIS系統中那些層層審核、簽批的環節。
這個系統的數據采集終端有電腦,也有智能手機。在工作量比較大的地方配置了電腦,對接診不多的地方配置了手機。
自2011年10月該項目實施以來,截止到今年3月中旬,衡水地區已有50個鄉鎮診所在日常診療工作中使用該系統,系統總共收集到1144例檢查記錄,其中684例確診為弱視;在弱視患者中,58.88%的患者年齡在最佳治愈階段――14歲以下。
在這個項目的執行過程中,西[FS:PAGE]安聯合信息也很想去進一步擴展它。在農村,兒童和老人是兩類主要醫療群體,老人也是一個有迫切需求的群體。
“技術上能實現,但投入暫時還達不到。”張薇說,“我們現在比較糾結――后臺數據庫可以支撐很多疾病,但醫療檢查需要很多外接設備,像血糖儀、血壓計。如果購買知名廠家的設備,投入要很大;如果用中小廠家的產品,我們又擔心可靠性,這是疾病診斷,如果出現任何差錯,都是我們不愿看到的。而且,偏遠地區設備維修也是個問題。因為這些原因,我們現在還停留在愿望階段。”
更關鍵的是項目的持續性問題,這需要解決項目的造血功能。“這種農村的無線項目還沒有一個明晰的商業模式。我們現在唯一能想到的,是必須通過運營商或者已在農村有辦事機構的第三方把服務帶到鄉鎮,我們通過服務費來盈利。農村太分散了,現在很多企業連做到地市一級,成本都比較高,真的要到鄉村,困難會很大,盈利也會很難。所以目前我們公司在鄉村市場只定位在慈善項目上。” 張薇如實說。
這個慈善項目的持續時間是兩年。卜祥也在為兩年之后的事情擔憂,他希望這個公司先后投入幾十個人、經過大量調研、量身定做的項目能夠持續下去,為當地的醫療服務提供切實的幫助。“我曾給衡水市婦幼保健院的相關領導算過一筆賬:電腦和手機等設備和軟件開發這些大頭已經在公益項目中體現了,后期的網絡租用等運維費用不算高,婦幼保健院、當地婦聯、衛生局可以各撥出幾千元到1萬元左右就可以持續下去。”他說。
相關文章
電商直播助力鄉村振興,龍華街道引領產業發展新潮流
電商直播為汕頭龍華街道注入新活力,青年返鄉創業帶動產業升級,"紅色電商"培訓激活鄉村潛力,傳統產業借力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村民收入增長,鄉村振興迎來新引擎。
額爾古納“三位一體”改革:讓鄉村振興走得更穩、更遠
額爾古納市創新"三位一體"模式,通過生產、供銷、信用深度融合,讓農民實現土地流轉增收、機械化解放勞力、金融支持破解資金瓶頸,打造出鄉村振興的多贏新生態。
山東壽光“生態+泛在電力物聯網”構建鄉村振興新模式
“小寒”到,雪花飛。近日,山東半島迎來雨雪天氣。在壽光市田柳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與往年不同,遇到連陰天,棚長韓永琦不慌不忙,手機上輕輕一點,4號棚內的上百臺補光燈瞬間亮起,為數千棵西紅柿補充光照。韓永琦介紹,借助泛在電力物...
無線醫療的機遇與挑戰
在許多國家,國民醫療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 (GDP) 中所占的百分比不斷增長。圖1取自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統計數據, 顯示了 6 個發達國家的醫療支出,其中美國 2009 年的醫療支出占到其 GDP 的 17%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