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總規劃已過 八年后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離家前,可通過智能門鎖系統預約電梯;回家途中,就能通過手機提前打開家中的熱水器;出門在外,若家中煤氣泄漏,第一時間就能收到報警短信……這樣的“智慧生活”,有望在2020年前的武漢成為現實。
昨日,《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獲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武漢將用8年多的時間,基本建成“智慧城市”,其中2016年之前為試點示范階段,2016年—2020年為全面推廣階段。
屆時,武漢將建成集應急指揮、行政管理、社會民生、公眾服務等綜合信息為一體的智能化協同信息系統,智慧基礎設施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信息通衢”成為城市新品牌。政府行政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促進高效透明、無縫服務的政府建設,達成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政府、企業、市民之間的有機融合、動態和諧。
武漢將在需求最迫切的15個重要領域開展應用重點項目建設,包括:智慧社會管理、智慧市政設施、智慧旅游、智慧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醫療衛生、智慧環保、智慧水務、智慧食品藥品安全、智慧社區、智慧物流、智慧空間等。
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在會上強調,要盡快根據規劃做好實施方案,明確未來8年的年度目標,要先行先試,力求科學、精準、實用。同時,要針對信息的安全問題,制定相應保障措施。
出門在外可遙控家中電器
智慧社區建設,將為居民提供智能、宜居、人文、便捷、安全的生活環境。
規劃提出,要把社區建成“百姓身邊的政府”和“政府桌上的社區”。將進一步擴展和延伸政府公共服務功能到社區,為居民提供網上受理服務的渠道、各類信息查詢服務、各種社會化服務的申請,居民辦事真正實現“一站式”。
●為每個社區居民建立健康電子檔案,并與公共醫療機構共享和互認。社區設立體檢站,居民家中自設體檢設備,可進行相關健康指標的智能分析。在社區設立常見護理藥品的自動出售機,方便居民及時處理小傷。在居民家中設置一鍵求助系統,或通過編寫方式實現及時醫療求助。
●通過“居家養老全能保姆”系統,可監測老人的日常生活。當老人出現生理異常或發生危險,系統能立即自動報警。該系統還能根據居住環境和預設判斷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如老人住所內水龍頭24小時沒有開過,警報器會提醒家屬查看老人是否走失未歸;能隨時監測老人的血壓、心跳等生理指標,并將數據傳送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心。
●通過數字家庭服務終端,出[FS:PAGE]行前能實時了解將要經過的道路狀況,并通過多種方式預約出租車。走出家門,與電梯聯動的智能門鎖可自動預約電梯。
●基于電視監控系統、電子巡更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等多系統聯動的安保系統,將使社區更安全。如果居民的物品丟失,家中電視監控、居民隨身手機就會收到信息提醒;若無回應,社區機器人還會為居民保管遺失物件。
●家中的安防監控設備,可全天候監控水、電、煤氣等家用設施,當發生危險時,可自動采取規避措施,并及時通知居民。如有小偷入室,攝像頭、燈光、警燈等將自動開啟。
●智慧家居方面,將家居生活相關的通訊設備、家用電器和家庭安全防范裝置等結合在一起,讓生活更加舒適、安全、有效。通過家居環境遠程遙控,回家途中,就能通過手持終端提前打開家中空調,洗衣機開始運轉,熱水器自動加熱。
一張民生卡刷遍衣食住行
據了解,武漢在國內首次將“社會綜合管理與服務”納入“智慧城市”總體規劃。
規劃提出,建立智慧的社會公眾服務系統,建設社會服務網站群,為居民提供互動的平臺。通過網絡,把各個社區鏈接起來,實現社區與居民間的交流和互動。借助互聯網,及時向公眾傳遞各類實用信息。
實現全市“一卡通”服務。通過一張民生卡,實現公汽、輪渡、地鐵、電影、電視、超市、藥店及機場、公路的通行支付,同時包括供電、供水、出租車、泊車、圖書館、社保等領域,提供醫保、住房公積金、養老金等“五險一金”的辦理、提取等多種服務。此外,通過該卡與個人信用關聯,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形成一套覆蓋全市多行業、多領域的應用體系和應用模式,實現“一城一卡,一卡通用”。
千臺互動電子地圖上街頭
通過智慧市政設施建設,形成市政基礎設施信息“一張圖”,實現最大化整合、共享和利用,避免“馬路拉鏈”的產生,防止施工不當對地下管網的損壞等。
建設武漢公益地圖平臺,提供實景地圖、三維地圖、虛擬旅游、影像地圖等地圖服務。目前,“影像武漢”地圖覆蓋面積已達800平方公里,包括300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用戶在網上選取某一點,即可看到該點的實景圖像。同時,1000臺“互動”電子地圖將走上武漢街頭,市民和游客輕輕一觸,即可輸出所需地圖信息。
對于“橋梁之都”的武漢,橋梁的安全備受關注。武漢將建設橋梁隧道健康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橋梁的鋼筋銹蝕、混凝土脫落等病害,及時發出預警,防患于未然。
居[FS:PAGE]民健康檔案數據可共享
規劃提出,通過個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務,無論居民身處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利用各類先進的感知終端,享受全程“一站式”醫療服務。
武漢將構建智慧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間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的互聯互通。力爭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居民就診“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健康進家庭”。
通過居民健康自助門戶,患者可根據需求,實時了解看病出行的交通方式與最優診療機構;通過自助預約掛號與分時轉診,了解就診排隊等待時間等信息,并提前預知此種情況下醫生就診時間與診斷檢測時間。
通過智慧醫療衛生信息平臺,一旦領取結婚證件,將接收到民政局通知健康體檢等信息。婦女通過診斷確認懷孕后,智慧信息平臺能立即記錄其電子健康檔案,并綜合電子病歷信息,為其提供胎保等保健信息與指導,并聯動相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跟蹤了解孕婦和胎兒情況。
旅途中可享自助語音導游
從今年開始,武漢將整合吃、住、行、游、購、娛等相關的各類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餐飲娛樂消費導引、遠程資源預定、自導航、自導游、電子門票、服務信息即時推送等多種智慧旅游服務。
建設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并針對游客特別開發手機WAP門戶。游客可對擬選擇的旅游目的地,根據一定的選項進行線路優化。可瀏覽城市和景點若干點位的360度實景三維圖片,游覽3D虛擬城市和3D虛擬景區。并可利用自助導游儀,或者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下載自助導游客戶端軟件,可實現城市自助導覽、目的地線路優化與導航、酒店餐飲購物娛樂、景區景觀的自助語音導游等。
一查就知道哪里有空車位
整合信息資源,建設和應用各項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消除信息孤島,創新城市管理和服務模式,促進“大城管”格局的全面實現。
通過機動車道路停車管理系統,創新路邊停車服務模式。當車輛進入路邊車位,系統自動識別車號、車位,自動啟動計時并統計停車時間,自動核算應繳費用。收費員持智能手持終端,進行錄入收費信息、打印發票為一體的無紙化作業,規范停車收費。同時,該系統將對市民開放停車空位查詢服務,以短信或電話語音方式指引空位、誘導停車,解決停車難。
食藥全過程信息一目了然
武漢正通過智慧食品藥品安全系統的建設,努力打造國內食品藥品最安全的城市,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食物鏈檢驗信息[FS:PAGE]鏈。
今后,居民可實時了解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以及從研發到手中的藥品的全過程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跟蹤追溯結果信息、誠信評價信息、信用體系信息等。
鏈接
2010年,寧波市政府在國內率先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拉開國內“智慧城市”建設序幕。隨后,南京、深圳、廣州、武漢、北京、上海等城市陸續推出相關規劃或行動方案。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國有3個直轄市、6個省份、51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
2010年,武漢市獲批科技部認定的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并同深圳市一起成為國家863“智慧城市”項目試點城市。
昨日,《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獲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武漢將用8年多的時間,基本建成“智慧城市”,其中2016年之前為試點示范階段,2016年—2020年為全面推廣階段。
屆時,武漢將建成集應急指揮、行政管理、社會民生、公眾服務等綜合信息為一體的智能化協同信息系統,智慧基礎設施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信息通衢”成為城市新品牌。政府行政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促進高效透明、無縫服務的政府建設,達成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政府、企業、市民之間的有機融合、動態和諧。
武漢將在需求最迫切的15個重要領域開展應用重點項目建設,包括:智慧社會管理、智慧市政設施、智慧旅游、智慧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醫療衛生、智慧環保、智慧水務、智慧食品藥品安全、智慧社區、智慧物流、智慧空間等。
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在會上強調,要盡快根據規劃做好實施方案,明確未來8年的年度目標,要先行先試,力求科學、精準、實用。同時,要針對信息的安全問題,制定相應保障措施。
出門在外可遙控家中電器
智慧社區建設,將為居民提供智能、宜居、人文、便捷、安全的生活環境。
規劃提出,要把社區建成“百姓身邊的政府”和“政府桌上的社區”。將進一步擴展和延伸政府公共服務功能到社區,為居民提供網上受理服務的渠道、各類信息查詢服務、各種社會化服務的申請,居民辦事真正實現“一站式”。
●為每個社區居民建立健康電子檔案,并與公共醫療機構共享和互認。社區設立體檢站,居民家中自設體檢設備,可進行相關健康指標的智能分析。在社區設立常見護理藥品的自動出售機,方便居民及時處理小傷。在居民家中設置一鍵求助系統,或通過編寫方式實現及時醫療求助。
●通過“居家養老全能保姆”系統,可監測老人的日常生活。當老人出現生理異常或發生危險,系統能立即自動報警。該系統還能根據居住環境和預設判斷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如老人住所內水龍頭24小時沒有開過,警報器會提醒家屬查看老人是否走失未歸;能隨時監測老人的血壓、心跳等生理指標,并將數據傳送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心。
●通過數字家庭服務終端,出[FS:PAGE]行前能實時了解將要經過的道路狀況,并通過多種方式預約出租車。走出家門,與電梯聯動的智能門鎖可自動預約電梯。
●基于電視監控系統、電子巡更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等多系統聯動的安保系統,將使社區更安全。如果居民的物品丟失,家中電視監控、居民隨身手機就會收到信息提醒;若無回應,社區機器人還會為居民保管遺失物件。
●家中的安防監控設備,可全天候監控水、電、煤氣等家用設施,當發生危險時,可自動采取規避措施,并及時通知居民。如有小偷入室,攝像頭、燈光、警燈等將自動開啟。
●智慧家居方面,將家居生活相關的通訊設備、家用電器和家庭安全防范裝置等結合在一起,讓生活更加舒適、安全、有效。通過家居環境遠程遙控,回家途中,就能通過手持終端提前打開家中空調,洗衣機開始運轉,熱水器自動加熱。
一張民生卡刷遍衣食住行
據了解,武漢在國內首次將“社會綜合管理與服務”納入“智慧城市”總體規劃。
規劃提出,建立智慧的社會公眾服務系統,建設社會服務網站群,為居民提供互動的平臺。通過網絡,把各個社區鏈接起來,實現社區與居民間的交流和互動。借助互聯網,及時向公眾傳遞各類實用信息。
實現全市“一卡通”服務。通過一張民生卡,實現公汽、輪渡、地鐵、電影、電視、超市、藥店及機場、公路的通行支付,同時包括供電、供水、出租車、泊車、圖書館、社保等領域,提供醫保、住房公積金、養老金等“五險一金”的辦理、提取等多種服務。此外,通過該卡與個人信用關聯,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形成一套覆蓋全市多行業、多領域的應用體系和應用模式,實現“一城一卡,一卡通用”。
千臺互動電子地圖上街頭
通過智慧市政設施建設,形成市政基礎設施信息“一張圖”,實現最大化整合、共享和利用,避免“馬路拉鏈”的產生,防止施工不當對地下管網的損壞等。
建設武漢公益地圖平臺,提供實景地圖、三維地圖、虛擬旅游、影像地圖等地圖服務。目前,“影像武漢”地圖覆蓋面積已達800平方公里,包括300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用戶在網上選取某一點,即可看到該點的實景圖像。同時,1000臺“互動”電子地圖將走上武漢街頭,市民和游客輕輕一觸,即可輸出所需地圖信息。
對于“橋梁之都”的武漢,橋梁的安全備受關注。武漢將建設橋梁隧道健康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橋梁的鋼筋銹蝕、混凝土脫落等病害,及時發出預警,防患于未然。
居[FS:PAGE]民健康檔案數據可共享
規劃提出,通過個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務,無論居民身處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利用各類先進的感知終端,享受全程“一站式”醫療服務。
武漢將構建智慧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間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的互聯互通。力爭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居民就診“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健康進家庭”。
通過居民健康自助門戶,患者可根據需求,實時了解看病出行的交通方式與最優診療機構;通過自助預約掛號與分時轉診,了解就診排隊等待時間等信息,并提前預知此種情況下醫生就診時間與診斷檢測時間。
通過智慧醫療衛生信息平臺,一旦領取結婚證件,將接收到民政局通知健康體檢等信息。婦女通過診斷確認懷孕后,智慧信息平臺能立即記錄其電子健康檔案,并綜合電子病歷信息,為其提供胎保等保健信息與指導,并聯動相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跟蹤了解孕婦和胎兒情況。
旅途中可享自助語音導游
從今年開始,武漢將整合吃、住、行、游、購、娛等相關的各類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餐飲娛樂消費導引、遠程資源預定、自導航、自導游、電子門票、服務信息即時推送等多種智慧旅游服務。
建設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并針對游客特別開發手機WAP門戶。游客可對擬選擇的旅游目的地,根據一定的選項進行線路優化。可瀏覽城市和景點若干點位的360度實景三維圖片,游覽3D虛擬城市和3D虛擬景區。并可利用自助導游儀,或者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下載自助導游客戶端軟件,可實現城市自助導覽、目的地線路優化與導航、酒店餐飲購物娛樂、景區景觀的自助語音導游等。
一查就知道哪里有空車位
整合信息資源,建設和應用各項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消除信息孤島,創新城市管理和服務模式,促進“大城管”格局的全面實現。
通過機動車道路停車管理系統,創新路邊停車服務模式。當車輛進入路邊車位,系統自動識別車號、車位,自動啟動計時并統計停車時間,自動核算應繳費用。收費員持智能手持終端,進行錄入收費信息、打印發票為一體的無紙化作業,規范停車收費。同時,該系統將對市民開放停車空位查詢服務,以短信或電話語音方式指引空位、誘導停車,解決停車難。
食藥全過程信息一目了然
武漢正通過智慧食品藥品安全系統的建設,努力打造國內食品藥品最安全的城市,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食物鏈檢驗信息[FS:PAGE]鏈。
今后,居民可實時了解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以及從研發到手中的藥品的全過程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跟蹤追溯結果信息、誠信評價信息、信用體系信息等。
鏈接
2010年,寧波市政府在國內率先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拉開國內“智慧城市”建設序幕。隨后,南京、深圳、廣州、武漢、北京、上海等城市陸續推出相關規劃或行動方案。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國有3個直轄市、6個省份、51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
2010年,武漢市獲批科技部認定的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并同深圳市一起成為國家863“智慧城市”項目試點城市。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