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醫療:遠水難解近渴
您是否曾為看個小病就起大早去醫院排隊掛號,卻因醫院病人多、醫生少、看病流程繁瑣等問題而無奈和煩惱呢?您是否希望“足不出戶”就可以對身體進行疾病診斷和健康狀況檢查呢?如果您有這樣的想法,那么“遠程醫療”或許將是緩解這種“看病難”狀況的一個好辦法。
之所以說它是個好辦法,是因為它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看病的時間和距離等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現代社會的變遷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得醫療服務資源匱乏和分布不均的狀況日益凸顯,而遠程醫療能夠使醫生突破地理范圍的限制對醫療服務進行分配和管理,不僅降低了醫療時間和成本,還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醫療服務的障礙,使患者能夠及時方便地獲得診治。
目前,無論國外或是國內,城鎮或是鄉村,隨著醫療服務需求的逐漸增長,人們對遠程診斷及會診、遠程護理、遠程醫療信息服務等遠程醫療技術不斷進行探索,涉及遠程醫療相關技術的專利申請也層出不窮,這些專利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大大推動了醫療行業的發展。
遠程醫療快速發展 技術創新領域廣泛
如果說城市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了現代醫學的進步,那么遠程醫療的實現,則為人類醫學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經過了初始階段、交流階段、革新階段、熱潮階段,遠程醫療的發展已有3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趨勢。
“遠程醫療相關技術在國內外已比較成熟,尤其是發達國家,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深圳市康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曾云峰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建立了包括急救、教育、醫療咨詢等功能的遠程醫療機構,并在遠程醫療技術應用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從世界上首例機械臂遠程遙控心臟手術,到現在的遠程會診、遠程護理,遠程醫療水平的進步一直依賴著高科技的支持,而相關領域大量的專利技術也是推動遠程醫療發展的因素之一。
為了進一步了解遠程醫療技術近年來的發展狀況,記者以“遠程醫療”為關鍵詞進行了專利檢索,在全球范圍內共檢索到相關專利申請227件,主要集中在醫學領域,同時還涉及電通信、航空等領域。其中,有113件涉及醫學衛生技術,占比達到了35.31%,另外涉及電通信技術的有94件,涉及計算技術的有80件。由此可見,遠程醫療技術的研發已不僅限于醫學領域,特別是隨著近幾年來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大發展,遠程醫療技術已在更多的領域獲得了應用和再創新。
通過對涉及遠程醫療領域相關專利申請進行區域分析[FS:PAGE],記者發現中國為遠程醫療技術專利的主要申請國,提交的相關專利申請有200件,占到了總專利申請量的88.1%。而其他國家提交的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均未超過總量的5%,其中美國的3M創新有限公司(明尼蘇達礦務及制造業公司)、韓國的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荷蘭的皇家菲利浦電子有限公司這些相對研發實力較強的企業僅提交了2至3件,且近兩年未再提交過新專利申請。對于這種情況,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原因與發達國家較小的醫療區域性差別和部分國家對跨區行醫資格的司法限制有關。
國內重視專利研發 技術應用受到限制
據介紹,我國具有現代意義的遠程醫學活動開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通過衛星與德國一家醫院進行了神經外科遠程病例的討論。1994年,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用電話線進行了會診演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網、上海醫大遠程會診項目啟動,并成立了遠程醫療會診研究室。1996年,上海華山醫院開通了衛星遠程會診。至今,遠程醫療已在我國的心臟科、腦外科、精神病科、眼科、放射科及其他醫學專科領域的治療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們目前實現遠程醫療主要用到了生命健康數據檢查、各種無線網絡技術、物聯網條碼管理技術、流媒體音視頻技術、生命醫療技術等。” 曾云峰向記者介紹,遠程醫療所采用的技術主要是遠程通信技術,近幾年來國內相關企業非常重視該領域技術的創新研發,也提交了不少專利申請。
通過對2003年至今年的相關專利申請量趨勢分析,記者了解到,2010年和2011年是提交遠程醫療相關技術專利申請的高峰期,僅這兩年期間,我國申請人就提交了101件相關專利申請。這一現象與我國不同地域醫療條件的明顯差別,以及近兩年偏遠地區不斷增長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有關。
不僅如此,記者還在專利檢索中發現,我國遠程醫療相關技術的專利申請人分布較為分散,其中蘇州翊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誼安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是提交專利申請數量較多的企業,主要涉及遠程醫療信號裝置和監護系統設備。同時,還有一定數量的專利申請是由我國一些高校、研究院所、醫院和個人提交的,雖然有的僅提交了1至2件專利申請,但是這種“遍地開花”的分布狀況也表明了我國遠程醫療技術的創新來源是較為廣泛的。
雖然我國遠程醫療專利技術的專利申請量較高,有利于國內遠程醫療系統的開發和建設;然而,由于其中一些關于遠程醫療設備的專利技術需要借助完善的網絡系[FS:PAGE]統來應用,而國內現有的醫療信息系統很多還未能實現遠距離區域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所以限制了相關專利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各醫療部門間的信息化系統缺乏橫向的聯通,醫療信息‘互不共享、各自為政’,而遠程醫療流程的復雜,導致現有的遠程會診、遠程轉診系統會簽流程耗時較長,執行效率也較低。”曾云峰告訴記者。
專利應用有待加強 發展之路前景可觀
“目前,我國實現遠程醫療服務的相關技術已經具備,可以滿足大部分地區不斷增長的醫療健康服務需求,但是僅通過研發專利技術來推動遠程醫療服務是不夠的,還需要讓醫療服務的提供者更容易地應用這些專利技術。”業內專家表示,也就是說,醫療服務的提供商可以通過某個遠程醫療系統和設備的專利技術說明書,了解其能否滿足醫療過程的需要,但對于實際使用這些系統和設備的醫生和患者來說,他們并不需要完全了解該系統的工作原理,他們只需要這些復雜的系統具有簡單的操作功能,能夠方便地實現遠程醫療信息的傳遞和交流,這就對相關專利技術的實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曾云峰表示,相關醫療領域的企業應該在遠程醫療設備的集成化、微小化以及實用性方面進行創新,“微小化是指產品微小化,例如‘穿戴式醫療’、‘家庭遠程健康監護系統’等產品;而實用性,也就是減少和優化遠程醫療執行過程中各種復雜的簽證流程,用電子信息化的‘一鍵式’遠程醫療來代替。簡單地說就是越來越接近人們生活,讓醫療健康服務‘傻瓜化’。”因此,在遠程醫療相關領域專利技術的研發上,需要加強IT企業、軟件服務商、電信運營商與醫療機構的合作,在相關專利技術的實用性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創新,以開發出更適于應用的遠程醫療產品,形成規模化效應,推動我國醫療信息化建設和產業化進程。
“遠程醫療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對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曾云峰表示,遠程醫療對醫療行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減少就診時間和空間距離、提高醫療應急速度、降低醫療管理成本等方面。目前,遠程醫療已經在國內醫院內部遠程會診、急救、政府衛生監管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未來還將會向個體遠程監護方向發展。
為了適應醫院、家庭甚至個人迅速增長的醫療需求,醫療行業正在走入信息化發展的軌道,遠程醫療服務也將在國內得到大力推廣。就像視頻聊天、網上購物一樣,今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相關領域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研發和應用,遠程醫療服務將會[FS:PAGE]進入家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相關報道稱,未來人們將有可能利用遠程醫療技術構建出一個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虛擬醫院,病人可以不同的身份遠程登錄,利用個人的醫療信息記錄設置個人環境,而醫學專家可以在系統內協同工作,共享各種醫學數據進行交流和研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口結構老齡化速度的增長,遠程醫療產業的前景將無可限量,它的發展之路將走得更遠。”曾云峰如是說。
相關文章
未來智能手機完全可應用在遠程醫療
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證實,智能型手機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影像,足以應用在偏遠地區中,透過遠程醫療系統來評估中風患者的癥狀。
首個“冠心病移動遠程醫療系統”啟用
6月21日上午,由江蘇移動、江蘇省人民醫院共同推出的全國首個“冠心病移動遠程醫療系統”正式啟用。該系統的啟用將在推進遠程醫護發展、促進醫療信息化建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遠程醫療移動化加速,掌上醫療不是夢
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組成的移動終端大軍的強勢來襲,讓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始移動化,“隨時隨地”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標志。遠程醫療,作為信息化醫療的代表,自然也不例外。
4G遠程醫療系統啟用 實現“千里之外”實時會診
今天(6月21日),江蘇移動、江蘇省人民醫院聯合召開“移動遠程醫療系統”啟用新聞發布會。據悉,這一系統首先使用在冠心病遠程會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