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新加坡如何構建智慧城市范本
[ 導讀 ] 中國是個城市大國,智慧城市的建設雖然已經逐步深入人心,但畢竟是在探索中摸索著前進。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國外一些優秀的智慧城市實例,借鑒他們的經驗應用到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中。貝爾信獲悉,新加坡政府近來大力推廣“智慧國2015計劃”,創建更加智能化國度。
中國是個城市大國,智慧城市的建設雖然已經逐步深入人心,但畢竟是在探索中摸索著前進。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國外一些優秀的智慧城市實例,借鑒他們的經驗應用到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中。貝爾信獲悉,新加坡政府近來大力推廣“智慧國2015計劃”,創建更加智能化國度。
新加坡“智慧國2015計劃”
一個政府對于自己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思考決定了它選擇什么樣的戰略方向,而比這更重要的則是一個高效政府驚人的執行力。與其他亞洲國家不太相同,在新加坡有兩樣東西幾乎無處不在,一個是空調,另一個則是WiFi。
無處不在的空調是這個熱帶國家常年面對高溫的必然選擇,而遍地WiFi的背后則是新加坡政府對于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思考——幾十年前,這個城市靠著上天賜予的優質港口和自由貿易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如今的新加坡政府則更希望借助信息通信技術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更加智能化的創新國度。
這種戰略的選擇并不是政府的一廂情愿的心血來潮,相反它的背后反映的是越來越多新一代新加坡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如今年輕的新加坡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從一個空調房走向另一個空調房;他們會偶爾來到夜間的大排檔,吃上一碗田雞粥或是喝上一碗肉骨茶,伴著遠處飄來的榴蓮味和悶熱潮濕的空氣,聽著混雜著英語、漢語、馬來語的嘈雜的叫賣聲,只有在這時,方才感受到老新加坡的味道。
他們是屬于空調房和數字化的一代,當老新加坡人還在緬懷昔日那個全球最大港口所帶來的榮光,從電影膠片中找回幾十年前港口文化的回憶,新新加坡人已經朝著創建一個互聯網上的智慧國度而一路狂奔。
而新加坡政府正是支持這場向智慧國度狂奔的關鍵引擎。
一個有CIO的政府
戴榮利曾經是新加坡海軍部隊的參謀長,如今他卻是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以下簡稱IDA)的掌舵人。IDA肩負著新加坡政府CIO(首席信息官)的職責,幫助政府高效運行,以滿足公民和企業的需求。事實上,IDA之于新加坡政府與參謀部,之于軍隊的使命并無二致。
這是一個有CIO的政府,并且職責與中國工信部相當的IDA在運作方式上大大不同于傳統的政府機構。
IDA并沒有自己專屬的辦公大樓,相反,作為新加坡關鍵性政府部門,他們在遠離市政廳的巴西班讓路豐樹商業城租用了6層的商業寫字樓。走進IDA的辦公室,你會發現仿佛置身于一個朝氣蓬勃的互聯網公司:開放式的辦公環境,裝點著鮮花和玩偶的員工工位,各色鮮花盛開的茶水間,落地玻璃外面則可望見行駛著船舶的大[FS:PAGE]海……
辦公室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IDA不同于傳統政府機構,他們的運轉更像是一個服務型的互聯網企業。在IDA的員工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并不在總部辦公,而是會被派駐到新加坡其他48個政府部門充當橋梁和紐帶。
“這些被外派的IDA員工與總部保持著緊密聯系,外派的員工定期會有一些會議,不僅是了解其他政府部門在做什么,同時也是推進跨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另外借助于他們從中的溝通和彼此了解,相關產業的政府部門能夠在一起進行更多的群體合作,共同分享彼此經驗。”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局長戴榮利在接受《商業價值》雜志采訪時說。
“作為新加坡政府的CIO,我們很早就意識到ICT的價值,也知道發展ICT是一個必然趨勢。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新加坡就開始做電子政務,從最早的電腦化計劃到現在已經過去30年了。我們的職責包括聯通市民,為市民提供電子服務,甚至現在能夠與市民合作一起創新服務,我們也會用ICT技術幫助提高政府的內部效率。同時IDA負責制定國家ICT的整體規劃,除了為公民和企業提供服務,也是為48個其他政府部門提供ICT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運營和為公眾服務。”戴榮利介紹道。
正是這種公司化運營的體制和深入政府部門骨髓的服務意識讓新加坡政府成為了世界上最高效率的政府之一,通過與其他政府部門合作征求計劃這種形式,IDA能夠促進很多領域ICT相關的產業整合,加快帶動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在這樣的體制下,不同政府部門的利益之墻會被不斷打破,同時從政府到市民也會享受到開放共享協作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益。
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動的“智慧國2015規劃”就是新加坡推進IT興國戰略的最新舉措。
IDA于2006年底就推出無線新加坡計劃希望在市區購物帶和中心住宅區等人流密集區域實現免費無線上網。如今,Wireless現已在全島部署了7500多個WirelessSG熱點,相當于每平方公里就有10個公共熱點。
在無線新加坡計劃中只需要有一個本地的手機號便可以登錄免費wifi,目前已經有超過180萬名用戶使用該項服務,用戶平均每人每月使用達25.2小時,并且,為了解決WiFi接入量過大拖慢網速的問題,自2009年開始,IDA還主導將免費WiFi的訪問速度提高到1Mbps。
免費wifi的普及僅僅只是新加坡“智慧國2015規劃”的冰山一角。
據IDA資訊基礎設施及服務發展部助理局長孔學仁介紹,早在2006年之前,IDA便預測到如果現有的通訊基礎設施不進行升級,到了2010年左右新加坡資[FS:PAGE]訊通信產業的發展將面臨基礎設施落后帶來的瓶頸,于是在2006年,新加坡便推出了“智慧國2015”10年藍圖。致力于將新加坡建設成一個以資訊通信驅動的智能化國度和全球化都市。
在智慧國2015規劃的拉動下,新加坡居民家庭寬帶普及率已經由2010年的82%上升到2011年的85%,與此同時,手機的普及率也從2010年的144%左右增長到2011年的150%。而在資訊通信所帶動的GDP方面,人口只有518萬的新加坡去年資訊通信產業產值是830億新幣,相當于4100億元人民幣。
除了對新加坡經濟發展帶來的數據提升,在智慧國2015規劃中還有一項重頭戲就是新加坡政府投資高達10億新幣(約50億元人民幣)的下一代寬帶網絡建設。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政府部門的IDA不僅是通過鋪設光纖電纜來提升電信網絡,同時更是進行必要的行業和規章制度改革,以實現長期蓬勃發展的競爭力。
例如,在涉及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中3大關鍵概念性產業層時,IDA將無源基礎設施的建筑商(NetCo)、有源設備的運營產業層(OpCo)和零售服務提供商產業層(RSP)相互分離,以避免自然壟斷或不公平競爭的局面。
目前,接入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的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可以訂閱由12家服務提供商提供的超過40種光纖寬帶網絡接入服務方案,保證了充分的市場競爭,同時,這些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提供商是不能參與無源基礎設施建設。
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最高網速可達1Gbps,用戶能夠在幾分鐘之內就下載好一個過去需要幾小時的文件,截至2012年1月,已經覆蓋新加坡86%的房屋和建筑,并將于今年年中實現95%的覆蓋率,而截至目前,全國光纖用戶數已超過13.3萬,這將會為新加坡的整個商業帶來巨大的助推力。
開啟經濟的引擎
在醫療領域,高速而普及的網絡傳輸條件讓遠程醫療不再僅僅停留在概念之上。例如,如果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患者患有眼部疾病,完全不必要親自前往醫院。通過高分辨率的攝像頭,醫生可以在攝像頭的另一端觀察到患者眼部極其細微的病變,并且可以在線完成接診。
技術帶來的商業潛力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合作才能將其實現。在2012年3月IDA就發起了遠程醫療合作征求計劃,邀請業界為老人的遠程醫療開發新模式,在ICT技術的幫助下,老人不管在家、社區,或是家庭醫療診所等機構,都能獲得遠程醫療。這一合作征求計劃由IDA與衛生部聯合發起,希望鼓勵醫療服務業者對現存的醫療模式及流程進行回顧,通過合適的變革管理、人才培養以及利益評估以確保其可持續性,并且為[FS:PAGE]長期的遠程醫療服務部署提供可行的商業模式。
在教育領域,高速的網絡環境被認為是實現智能教育升級的基石。通過與新加坡教育部(MOE)攜手合作,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推出了新加坡未來學校計劃,以鼓勵學校開展創新的教學方法,將新的科技運用到教學中去。
在新加坡未來學校的試點之一“康培小學”,為了打造寓教于樂,更具吸引力的學習體驗,校方建造了由14塊巨型屏幕相連的4D擬真實驗室,例如,在康培小學的擬真實驗室中一堂熱帶雨林的學習課中,學生可以通過觸碰同步多點觸屏與4D環境直接互動。在教室中,所有的教學實現無紙化,學生人手一個定制的平板電腦,這部分資金全部由學校承擔,對于這種融合了多媒體的教學,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或是退出。
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教育學院,一個名為“未來教室3.0”的項目則承擔了新加坡對未來智能化教育的前沿探索。這一項目的目的是在之前文件共享和web2.0的基礎上,以將教室空間打造為一個融合動力學、4D沉浸技術、語義搜索及學習分析等20多種新技術的智能互動空間,愿景是通過ICT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將新加坡打造成為思想的引領者;同時,展現新加坡在教學框架基礎上的課程與新技術融合的研發能力。
即便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新加坡人也越來越受益于當前發達的網絡基礎設施。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因利用創新技術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而聞名于海內外,是全球首家應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為圖書貼標簽的圖書館之一,通過使用RFID技術,顧客可全天候使用還書架,并享受全自動自助借書站服務。
不僅如此,借助ICT技術的助力,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近來發起了一項“新加坡記憶”工程(SingaporeMemoryProject)的全民性行動,旨在用網絡存留住正在消失的關于新加坡的寶貴瞬間和記憶。為此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專門建立了新加坡記憶工程網上公共參與平臺——iremember,鼓勵所有新加坡人通過一種簡便快捷的方式分享每個難忘的人物、地方和事件。每個公民登入SingaporeMemory.SG門戶網站,或從iTunes應用程序商店免費下載SGMemoryiPhone應用程序,便可上傳他們關于新加坡的記憶。
而對于未來更加智能化的商業來說,IDA通過合作征求意見所力推的電子支付則將會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支點。
在6月19日開幕的2012資訊通信及媒體商務交流大會上,新加坡本土電子支付公司NETS推出了一個卡通兔子形象的手機掛件。其實,這不只是一個掛件,而是一個卡通版的電子錢包。雖[FS:PAGE]然看起來只是小小的卡通兔子,但是卻可以在ATM上為這一電子錢包充值,經過近30年的耕耘,目前在新加坡已經有近3萬家商鋪支持NETS公司的系列電子支付產品,NETS負責人開玩笑地說:這種可作為手機鏈電子錢包大大解決了新加坡居民天氣炎熱出門不愛帶錢包的問題。
2011年10月,IDA宣布,將采用7家公司組成的財團所提交的建議,讓它們負責建立全國性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earFieldCommunication,簡稱NFC)系統,讓持有NFC功能的手機用戶能用手機進行支付。
在此項合作中,金雅拓(Gemalto)將負責開發和經營TTP基礎設施;星展銀行(DBS)、易通公司(EZ-Link)和花旗銀行(Citibank)將負責通過金雅拓(Gemalto)提供的基礎設施,無線發行他們的各類信用卡、借記卡和儲值支付產品,并將其與客戶手中具有NFC功能的手機的安全芯片進行結合,用戶便能使用手機在配備NFC零售終端的地方進行交易支付。基于NFC的移動支付服務將從2012年下半年逐步推出,并將覆蓋新加坡的3大移動電信運營商。
除了支付業務外,金雅拓(Gemalto)也將與服務供應商合作,共同部署一系列創新的NFC移動增值服務,如交互式智能海報廣告、移動優惠券和移動票務服務。消費者將能與這些智能海報廣告進行互動,并將商家提供的優惠券、門票和產品信息下載到具有NFC功能的手機上。
未來,手機用戶在新加坡超過2萬個零售點購物或搭乘的士時,只需揮一揮具有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功能的手機,即可付款。通過600多個遍布新加坡大型商懲辦公樓的NFC智能海報,商家也可以向消費者提供互動性和針對性的內容,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實現一鍵購買。
貝爾信認為,NFC技術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高不可攀的門檻,這一技術真正能夠惠及商業的核心還是在于對相關產業鏈中利益相關方的整合。在這個過程中,IDA扮演了溝通橋梁和推進者的角色。通過合作征求計劃制定明確公允的游戲規則,帶動產業鏈中最具實力和變革力的企業共同參與,一起構建一個基于電子支付的生態系統,這將為新加坡O2O的大爆發掃清障礙。而這一切之所以能夠順利實現,其實更離不開新加坡高效率的政府結構。
新加坡“智慧國2015計劃”
一個政府對于自己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思考決定了它選擇什么樣的戰略方向,而比這更重要的則是一個高效政府驚人的執行力。與其他亞洲國家不太相同,在新加坡有兩樣東西幾乎無處不在,一個是空調,另一個則是WiFi。
無處不在的空調是這個熱帶國家常年面對高溫的必然選擇,而遍地WiFi的背后則是新加坡政府對于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思考——幾十年前,這個城市靠著上天賜予的優質港口和自由貿易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如今的新加坡政府則更希望借助信息通信技術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更加智能化的創新國度。
這種戰略的選擇并不是政府的一廂情愿的心血來潮,相反它的背后反映的是越來越多新一代新加坡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如今年輕的新加坡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從一個空調房走向另一個空調房;他們會偶爾來到夜間的大排檔,吃上一碗田雞粥或是喝上一碗肉骨茶,伴著遠處飄來的榴蓮味和悶熱潮濕的空氣,聽著混雜著英語、漢語、馬來語的嘈雜的叫賣聲,只有在這時,方才感受到老新加坡的味道。
他們是屬于空調房和數字化的一代,當老新加坡人還在緬懷昔日那個全球最大港口所帶來的榮光,從電影膠片中找回幾十年前港口文化的回憶,新新加坡人已經朝著創建一個互聯網上的智慧國度而一路狂奔。
而新加坡政府正是支持這場向智慧國度狂奔的關鍵引擎。
一個有CIO的政府
戴榮利曾經是新加坡海軍部隊的參謀長,如今他卻是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以下簡稱IDA)的掌舵人。IDA肩負著新加坡政府CIO(首席信息官)的職責,幫助政府高效運行,以滿足公民和企業的需求。事實上,IDA之于新加坡政府與參謀部,之于軍隊的使命并無二致。
這是一個有CIO的政府,并且職責與中國工信部相當的IDA在運作方式上大大不同于傳統的政府機構。
IDA并沒有自己專屬的辦公大樓,相反,作為新加坡關鍵性政府部門,他們在遠離市政廳的巴西班讓路豐樹商業城租用了6層的商業寫字樓。走進IDA的辦公室,你會發現仿佛置身于一個朝氣蓬勃的互聯網公司:開放式的辦公環境,裝點著鮮花和玩偶的員工工位,各色鮮花盛開的茶水間,落地玻璃外面則可望見行駛著船舶的大[FS:PAGE]海……
辦公室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IDA不同于傳統政府機構,他們的運轉更像是一個服務型的互聯網企業。在IDA的員工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并不在總部辦公,而是會被派駐到新加坡其他48個政府部門充當橋梁和紐帶。
“這些被外派的IDA員工與總部保持著緊密聯系,外派的員工定期會有一些會議,不僅是了解其他政府部門在做什么,同時也是推進跨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另外借助于他們從中的溝通和彼此了解,相關產業的政府部門能夠在一起進行更多的群體合作,共同分享彼此經驗。”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局長戴榮利在接受《商業價值》雜志采訪時說。
“作為新加坡政府的CIO,我們很早就意識到ICT的價值,也知道發展ICT是一個必然趨勢。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新加坡就開始做電子政務,從最早的電腦化計劃到現在已經過去30年了。我們的職責包括聯通市民,為市民提供電子服務,甚至現在能夠與市民合作一起創新服務,我們也會用ICT技術幫助提高政府的內部效率。同時IDA負責制定國家ICT的整體規劃,除了為公民和企業提供服務,也是為48個其他政府部門提供ICT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運營和為公眾服務。”戴榮利介紹道。
正是這種公司化運營的體制和深入政府部門骨髓的服務意識讓新加坡政府成為了世界上最高效率的政府之一,通過與其他政府部門合作征求計劃這種形式,IDA能夠促進很多領域ICT相關的產業整合,加快帶動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在這樣的體制下,不同政府部門的利益之墻會被不斷打破,同時從政府到市民也會享受到開放共享協作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益。
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動的“智慧國2015規劃”就是新加坡推進IT興國戰略的最新舉措。
IDA于2006年底就推出無線新加坡計劃希望在市區購物帶和中心住宅區等人流密集區域實現免費無線上網。如今,Wireless現已在全島部署了7500多個WirelessSG熱點,相當于每平方公里就有10個公共熱點。
在無線新加坡計劃中只需要有一個本地的手機號便可以登錄免費wifi,目前已經有超過180萬名用戶使用該項服務,用戶平均每人每月使用達25.2小時,并且,為了解決WiFi接入量過大拖慢網速的問題,自2009年開始,IDA還主導將免費WiFi的訪問速度提高到1Mbps。
免費wifi的普及僅僅只是新加坡“智慧國2015規劃”的冰山一角。
據IDA資訊基礎設施及服務發展部助理局長孔學仁介紹,早在2006年之前,IDA便預測到如果現有的通訊基礎設施不進行升級,到了2010年左右新加坡資[FS:PAGE]訊通信產業的發展將面臨基礎設施落后帶來的瓶頸,于是在2006年,新加坡便推出了“智慧國2015”10年藍圖。致力于將新加坡建設成一個以資訊通信驅動的智能化國度和全球化都市。
在智慧國2015規劃的拉動下,新加坡居民家庭寬帶普及率已經由2010年的82%上升到2011年的85%,與此同時,手機的普及率也從2010年的144%左右增長到2011年的150%。而在資訊通信所帶動的GDP方面,人口只有518萬的新加坡去年資訊通信產業產值是830億新幣,相當于4100億元人民幣。
除了對新加坡經濟發展帶來的數據提升,在智慧國2015規劃中還有一項重頭戲就是新加坡政府投資高達10億新幣(約50億元人民幣)的下一代寬帶網絡建設。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政府部門的IDA不僅是通過鋪設光纖電纜來提升電信網絡,同時更是進行必要的行業和規章制度改革,以實現長期蓬勃發展的競爭力。
例如,在涉及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中3大關鍵概念性產業層時,IDA將無源基礎設施的建筑商(NetCo)、有源設備的運營產業層(OpCo)和零售服務提供商產業層(RSP)相互分離,以避免自然壟斷或不公平競爭的局面。
目前,接入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的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可以訂閱由12家服務提供商提供的超過40種光纖寬帶網絡接入服務方案,保證了充分的市場競爭,同時,這些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提供商是不能參與無源基礎設施建設。
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最高網速可達1Gbps,用戶能夠在幾分鐘之內就下載好一個過去需要幾小時的文件,截至2012年1月,已經覆蓋新加坡86%的房屋和建筑,并將于今年年中實現95%的覆蓋率,而截至目前,全國光纖用戶數已超過13.3萬,這將會為新加坡的整個商業帶來巨大的助推力。
開啟經濟的引擎
在醫療領域,高速而普及的網絡傳輸條件讓遠程醫療不再僅僅停留在概念之上。例如,如果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患者患有眼部疾病,完全不必要親自前往醫院。通過高分辨率的攝像頭,醫生可以在攝像頭的另一端觀察到患者眼部極其細微的病變,并且可以在線完成接診。
技術帶來的商業潛力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合作才能將其實現。在2012年3月IDA就發起了遠程醫療合作征求計劃,邀請業界為老人的遠程醫療開發新模式,在ICT技術的幫助下,老人不管在家、社區,或是家庭醫療診所等機構,都能獲得遠程醫療。這一合作征求計劃由IDA與衛生部聯合發起,希望鼓勵醫療服務業者對現存的醫療模式及流程進行回顧,通過合適的變革管理、人才培養以及利益評估以確保其可持續性,并且為[FS:PAGE]長期的遠程醫療服務部署提供可行的商業模式。
在教育領域,高速的網絡環境被認為是實現智能教育升級的基石。通過與新加坡教育部(MOE)攜手合作,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DA)推出了新加坡未來學校計劃,以鼓勵學校開展創新的教學方法,將新的科技運用到教學中去。
在新加坡未來學校的試點之一“康培小學”,為了打造寓教于樂,更具吸引力的學習體驗,校方建造了由14塊巨型屏幕相連的4D擬真實驗室,例如,在康培小學的擬真實驗室中一堂熱帶雨林的學習課中,學生可以通過觸碰同步多點觸屏與4D環境直接互動。在教室中,所有的教學實現無紙化,學生人手一個定制的平板電腦,這部分資金全部由學校承擔,對于這種融合了多媒體的教學,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或是退出。
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教育學院,一個名為“未來教室3.0”的項目則承擔了新加坡對未來智能化教育的前沿探索。這一項目的目的是在之前文件共享和web2.0的基礎上,以將教室空間打造為一個融合動力學、4D沉浸技術、語義搜索及學習分析等20多種新技術的智能互動空間,愿景是通過ICT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將新加坡打造成為思想的引領者;同時,展現新加坡在教學框架基礎上的課程與新技術融合的研發能力。
即便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新加坡人也越來越受益于當前發達的網絡基礎設施。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因利用創新技術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而聞名于海內外,是全球首家應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為圖書貼標簽的圖書館之一,通過使用RFID技術,顧客可全天候使用還書架,并享受全自動自助借書站服務。
不僅如此,借助ICT技術的助力,新加坡國家圖書館近來發起了一項“新加坡記憶”工程(SingaporeMemoryProject)的全民性行動,旨在用網絡存留住正在消失的關于新加坡的寶貴瞬間和記憶。為此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專門建立了新加坡記憶工程網上公共參與平臺——iremember,鼓勵所有新加坡人通過一種簡便快捷的方式分享每個難忘的人物、地方和事件。每個公民登入SingaporeMemory.SG門戶網站,或從iTunes應用程序商店免費下載SGMemoryiPhone應用程序,便可上傳他們關于新加坡的記憶。
而對于未來更加智能化的商業來說,IDA通過合作征求意見所力推的電子支付則將會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支點。
在6月19日開幕的2012資訊通信及媒體商務交流大會上,新加坡本土電子支付公司NETS推出了一個卡通兔子形象的手機掛件。其實,這不只是一個掛件,而是一個卡通版的電子錢包。雖[FS:PAGE]然看起來只是小小的卡通兔子,但是卻可以在ATM上為這一電子錢包充值,經過近30年的耕耘,目前在新加坡已經有近3萬家商鋪支持NETS公司的系列電子支付產品,NETS負責人開玩笑地說:這種可作為手機鏈電子錢包大大解決了新加坡居民天氣炎熱出門不愛帶錢包的問題。
2011年10月,IDA宣布,將采用7家公司組成的財團所提交的建議,讓它們負責建立全國性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earFieldCommunication,簡稱NFC)系統,讓持有NFC功能的手機用戶能用手機進行支付。
在此項合作中,金雅拓(Gemalto)將負責開發和經營TTP基礎設施;星展銀行(DBS)、易通公司(EZ-Link)和花旗銀行(Citibank)將負責通過金雅拓(Gemalto)提供的基礎設施,無線發行他們的各類信用卡、借記卡和儲值支付產品,并將其與客戶手中具有NFC功能的手機的安全芯片進行結合,用戶便能使用手機在配備NFC零售終端的地方進行交易支付。基于NFC的移動支付服務將從2012年下半年逐步推出,并將覆蓋新加坡的3大移動電信運營商。
除了支付業務外,金雅拓(Gemalto)也將與服務供應商合作,共同部署一系列創新的NFC移動增值服務,如交互式智能海報廣告、移動優惠券和移動票務服務。消費者將能與這些智能海報廣告進行互動,并將商家提供的優惠券、門票和產品信息下載到具有NFC功能的手機上。
未來,手機用戶在新加坡超過2萬個零售點購物或搭乘的士時,只需揮一揮具有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功能的手機,即可付款。通過600多個遍布新加坡大型商懲辦公樓的NFC智能海報,商家也可以向消費者提供互動性和針對性的內容,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實現一鍵購買。
貝爾信認為,NFC技術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高不可攀的門檻,這一技術真正能夠惠及商業的核心還是在于對相關產業鏈中利益相關方的整合。在這個過程中,IDA扮演了溝通橋梁和推進者的角色。通過合作征求計劃制定明確公允的游戲規則,帶動產業鏈中最具實力和變革力的企業共同參與,一起構建一個基于電子支付的生態系統,這將為新加坡O2O的大爆發掃清障礙。而這一切之所以能夠順利實現,其實更離不開新加坡高效率的政府結構。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07月13日 11:40朗銳智科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09月01日 09:09電子工程世界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09月13日 15:58千家網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09月13日 15:43千家網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
03月02日 14:51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