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云計算“白下模式”軟課題正式啟動
“國家云計算"白下模式"軟課題正式立項。”當工信部軟件業司司長陳偉在昨天舉行的中國南京云計算應用與服務創新論壇上,宣布此決定后,全場沸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激動地表示:“南京白下發展云計算的思路,非常符合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方向。”
“白下模式”,是在去年國家設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5個中國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城市基礎上,今年6月首次以城區命名的云計算產業發展模式。在云技術日臻成熟、云應用進入“元年時代”、“催云落雨”成為各地產業化共性追求的背景下, “白下模式”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昨天,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云計算應用與服務平臺(南京)、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南京分中心以及清華紫光與白下高新園區合作成立的紫光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論壇上集體簽約,正式落戶園區。
白下區副區長、高新園區管委會主任夏東寧告訴記者,“白下模式”以云計算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為切入點,以改造傳統產業、提升支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為總目標,旨在助推中小企業發展與兩化融合,將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整合園內外企業云技術,以市場化機制建設基于云計算技術與應用的公共服務平臺,率先服務于區內2萬多家商貿、商務、金融等服務型企業,構建“白下模式”雛形。期間,面積5.7萬方的中國云計算創新基地將于本月交付,區政府電子政務優先入駐公共服務平臺,年內實現平臺服務企業400家,至明年6月計劃服務對象企業2500家。第二階段,提供專利申請、無形資產評估、科技項目申報、銀行貸款、股權融資、法律咨詢、財務管理、會計審計、客戶關系管理、日常項目管理虛擬管理云服務,至明年底計劃實現平臺服務覆蓋企業5000家-8000家。第三階段,鼓勵醫療、交通、教育等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公共事業行業,率先運用云計算技術,至2015年年底實現平臺政府部門、社會公共事業單位、社區、企業全覆蓋,推廣應用模式,創造社會和經濟效益。
“面向應用,面向服務,白下的思路對了。”倪光南感慨地說,他跑了國內很多地方,發現絕大多數發展云計算走的是“重硬輕軟”的路子:首先去圈地、蓋廠房、買硬件……而“為誰服務”、“服務量到底有多大”,做基礎建設時壓根沒考慮。“國際上云計算發展大部分投資在"軟件"上,為八二開、七三開,而中國恰恰相反。”倪光南認為,各地應該學習“白下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2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上,搭建為兩萬多家中小企業服務的應用平臺,[FS:PAGE]“"重軟輕硬"才能把企業在創新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
“白下模式”,是在去年國家設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5個中國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城市基礎上,今年6月首次以城區命名的云計算產業發展模式。在云技術日臻成熟、云應用進入“元年時代”、“催云落雨”成為各地產業化共性追求的背景下, “白下模式”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昨天,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云計算應用與服務平臺(南京)、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南京分中心以及清華紫光與白下高新園區合作成立的紫光云科技有限公司等,在論壇上集體簽約,正式落戶園區。
白下區副區長、高新園區管委會主任夏東寧告訴記者,“白下模式”以云計算技術應用與服務創新為切入點,以改造傳統產業、提升支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為總目標,旨在助推中小企業發展與兩化融合,將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整合園內外企業云技術,以市場化機制建設基于云計算技術與應用的公共服務平臺,率先服務于區內2萬多家商貿、商務、金融等服務型企業,構建“白下模式”雛形。期間,面積5.7萬方的中國云計算創新基地將于本月交付,區政府電子政務優先入駐公共服務平臺,年內實現平臺服務企業400家,至明年6月計劃服務對象企業2500家。第二階段,提供專利申請、無形資產評估、科技項目申報、銀行貸款、股權融資、法律咨詢、財務管理、會計審計、客戶關系管理、日常項目管理虛擬管理云服務,至明年底計劃實現平臺服務覆蓋企業5000家-8000家。第三階段,鼓勵醫療、交通、教育等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公共事業行業,率先運用云計算技術,至2015年年底實現平臺政府部門、社會公共事業單位、社區、企業全覆蓋,推廣應用模式,創造社會和經濟效益。
“面向應用,面向服務,白下的思路對了。”倪光南感慨地說,他跑了國內很多地方,發現絕大多數發展云計算走的是“重硬輕軟”的路子:首先去圈地、蓋廠房、買硬件……而“為誰服務”、“服務量到底有多大”,做基礎建設時壓根沒考慮。“國際上云計算發展大部分投資在"軟件"上,為八二開、七三開,而中國恰恰相反。”倪光南認為,各地應該學習“白下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2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上,搭建為兩萬多家中小企業服務的應用平臺,[FS:PAGE]“"重軟輕硬"才能把企業在創新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