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哥本哈根維持環保與經濟平衡
丹麥建造智慧城市的悠久傳統
丹麥人對于城市發展一直抱著整體觀,他們通盤考慮環境、居民及企業。丹麥2座最大城市——哥本哈根與奧爾胡斯分別設立了要在2025年與2030年實現碳中和的宏大目標。其他眾多城市也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可持續發展計劃。
哥本哈根(Copenhagen)有志在2025年前成為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城市。要實現該目標,主要依靠市政的氣候行動計劃——啟動50項舉措,以實現其2015年減碳20%的中期目標。
在力爭取得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時,許多城市的挑戰在于維持環保與經濟之間的平衡。采用可持續發展城市解決方案,哥本哈根正逐漸接近目標。哥本哈根的研究顯示,其首都地區綠色產業5年內的營收增長了55%。
哥本哈根可持續發展城市解決方案有以下實例:
1.以交通和騎乘方案整合提升交通流動性,擁堵現象明顯減少,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也得到改善;
2.清潔海港,使城市地區更具吸引力:生活質量更高、當地企業壽命增加、工作機會和收入增加;
3.垃圾廠處理率僅占所有廢物處理的1.8%;通過區域供暖,滿足98%的城市暖熱需求。
哥本哈根智能自行車
哥本哈根也提供非常安全良好的騎自行車交通環境,堪稱是「自行車騎士的樂土」。 該市在1995年開始實施公共自行車服務計劃,讓民眾可以在遍及市中心的一百二十個自行車停放架,取用及歸還公共自行車。這項由政府與民間合作的計劃,資 金來源是依靠贊助和廣告收入,并由「哥本哈根城市自行車基金會」這個非營利組織推動經營。該計劃也提供受刑人和失業民眾工作機會,讓他們從事道路維修的工 作。目前該市有三成六的居民是騎自行車上班或上學,希望2015年之前能增加到五成。
丹麥著名城市規劃師揚·蓋爾
兩年前,MIT(麻省理工學院)還特別為哥本哈根帶來一種全新的智能自行車輪(Copenhagen Wheel),可讓騎自行車變得更輕松愉快。
車輪的電池可以存儲能量,所以踩煞車的力量可以回饋成幫助你爬坡或使速度加快的能量,輪轂上的傳感器會測量你騎乘的方向,當你往前踩時傳感器會告訴車 輪的電動馬達幫你往前沖,當你踩煞車時馬達重生幫助你慢下來并重新為電池充電。這項設計背后的用意是鼓勵人們拉長騎自行車的距離,以減少使用會產生溫室氣 體的運輸工具。
除了可以幫你加速,這個這項設計背后的用意是鼓勵人們拉長騎自行車的距離,以減少使用會產生溫室氣體的運輸工具。這個車輪的紅[FS:PAGE]色自行車轂內還有其他的 秘密。通過傳感器與藍牙功能,輪子可以和架在把手上的iPhone對話,通過iPhone的應用程序,你可以確認自己的速度、方向及已行駛距離,這個車輪 也The new Copenhagen wheel可以偵測交通狀況,甚至追蹤你的自行車友。
這個哥本哈根自行車輪的車轂內已經具備了所有的電子零件,所以自行車的骨架上不需要再加裝任何其他的工具。該研究團隊設計的特別輪輻可讓你將智能車輪裝在任何一種車輪上。
丹麥著名城市規劃師揚·蓋爾曾為哥本哈根設計了通暢便捷的自行車道系統,自行車出行成為新的城市名片。最近,他應邀為昆山即將開通的中央車站設計周邊的綠色出行交通系統。哥本哈根模式能否在昆山復制?在昆山城市規劃局的人看來,與丹麥規劃師的合作,將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55%的哥本哈根人選擇自行車作為每天的出行方式,這個數字還有逐步上升的趨勢。早在2008年,英國《monocle》雜志以及“國際自行車協會”就把哥本哈根評為“全球適合自行車出行的城市”,而丹麥人自己也把自行車出行看做是新的城市符號。在今年即將舉行的上海世博會上,丹麥館也是以兩條上下交錯的自行車道為表現方式,構造出自己的展館形象。
這一切多多少少都與揚.蓋爾(Jan Gehl)這個名字有關。上世紀70年代,已經是丹麥城市公共空間規劃方面領軍人物的蓋爾發表第一本專著《交往與空間》,在這本專著中,他傳達了一個理念:“城市的空間應該是人的空間,所以城市空間的規劃必須以人為本”。之后,這一理念貫穿了哥本哈根大部分城市規劃當中。
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哥本哈根的案例成了經典,越來越多城市邀請揚.蓋爾與他的團隊前去規劃和調整當地的交通道路設施。他們最近一項工程便是幫助紐約進行交通調整,在揚.蓋爾團隊建議下,百老匯通往時代廣場的部分路段開始限制車輛進入。
丹麥人對于城市發展一直抱著整體觀,他們通盤考慮環境、居民及企業。丹麥2座最大城市——哥本哈根與奧爾胡斯分別設立了要在2025年與2030年實現碳中和的宏大目標。其他眾多城市也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可持續發展計劃。
哥本哈根(Copenhagen)有志在2025年前成為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城市。要實現該目標,主要依靠市政的氣候行動計劃——啟動50項舉措,以實現其2015年減碳20%的中期目標。
在力爭取得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時,許多城市的挑戰在于維持環保與經濟之間的平衡。采用可持續發展城市解決方案,哥本哈根正逐漸接近目標。哥本哈根的研究顯示,其首都地區綠色產業5年內的營收增長了55%。
哥本哈根可持續發展城市解決方案有以下實例:
1.以交通和騎乘方案整合提升交通流動性,擁堵現象明顯減少,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也得到改善;
2.清潔海港,使城市地區更具吸引力:生活質量更高、當地企業壽命增加、工作機會和收入增加;
3.垃圾廠處理率僅占所有廢物處理的1.8%;通過區域供暖,滿足98%的城市暖熱需求。
哥本哈根智能自行車
哥本哈根也提供非常安全良好的騎自行車交通環境,堪稱是「自行車騎士的樂土」。 該市在1995年開始實施公共自行車服務計劃,讓民眾可以在遍及市中心的一百二十個自行車停放架,取用及歸還公共自行車。這項由政府與民間合作的計劃,資 金來源是依靠贊助和廣告收入,并由「哥本哈根城市自行車基金會」這個非營利組織推動經營。該計劃也提供受刑人和失業民眾工作機會,讓他們從事道路維修的工 作。目前該市有三成六的居民是騎自行車上班或上學,希望2015年之前能增加到五成。
丹麥著名城市規劃師揚·蓋爾
兩年前,MIT(麻省理工學院)還特別為哥本哈根帶來一種全新的智能自行車輪(Copenhagen Wheel),可讓騎自行車變得更輕松愉快。
車輪的電池可以存儲能量,所以踩煞車的力量可以回饋成幫助你爬坡或使速度加快的能量,輪轂上的傳感器會測量你騎乘的方向,當你往前踩時傳感器會告訴車 輪的電動馬達幫你往前沖,當你踩煞車時馬達重生幫助你慢下來并重新為電池充電。這項設計背后的用意是鼓勵人們拉長騎自行車的距離,以減少使用會產生溫室氣 體的運輸工具。
除了可以幫你加速,這個這項設計背后的用意是鼓勵人們拉長騎自行車的距離,以減少使用會產生溫室氣體的運輸工具。這個車輪的紅[FS:PAGE]色自行車轂內還有其他的 秘密。通過傳感器與藍牙功能,輪子可以和架在把手上的iPhone對話,通過iPhone的應用程序,你可以確認自己的速度、方向及已行駛距離,這個車輪 也The new Copenhagen wheel可以偵測交通狀況,甚至追蹤你的自行車友。
這個哥本哈根自行車輪的車轂內已經具備了所有的電子零件,所以自行車的骨架上不需要再加裝任何其他的工具。該研究團隊設計的特別輪輻可讓你將智能車輪裝在任何一種車輪上。
丹麥著名城市規劃師揚·蓋爾曾為哥本哈根設計了通暢便捷的自行車道系統,自行車出行成為新的城市名片。最近,他應邀為昆山即將開通的中央車站設計周邊的綠色出行交通系統。哥本哈根模式能否在昆山復制?在昆山城市規劃局的人看來,與丹麥規劃師的合作,將是一個求同存異的過程。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55%的哥本哈根人選擇自行車作為每天的出行方式,這個數字還有逐步上升的趨勢。早在2008年,英國《monocle》雜志以及“國際自行車協會”就把哥本哈根評為“全球適合自行車出行的城市”,而丹麥人自己也把自行車出行看做是新的城市符號。在今年即將舉行的上海世博會上,丹麥館也是以兩條上下交錯的自行車道為表現方式,構造出自己的展館形象。
這一切多多少少都與揚.蓋爾(Jan Gehl)這個名字有關。上世紀70年代,已經是丹麥城市公共空間規劃方面領軍人物的蓋爾發表第一本專著《交往與空間》,在這本專著中,他傳達了一個理念:“城市的空間應該是人的空間,所以城市空間的規劃必須以人為本”。之后,這一理念貫穿了哥本哈根大部分城市規劃當中。
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哥本哈根的案例成了經典,越來越多城市邀請揚.蓋爾與他的團隊前去規劃和調整當地的交通道路設施。他們最近一項工程便是幫助紐約進行交通調整,在揚.蓋爾團隊建議下,百老匯通往時代廣場的部分路段開始限制車輛進入。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