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邁入"智慧之城" 各項行政權力網上運行
辦理稅務登記不用再排長隊了,辦稅機提供24小時自助服務;無需再為找不到好餐館發愁了,上網看看一目了然;肉類蔬菜盡可放心買,打印小票,就可以查到各個流通環節;老百姓在家里,可以通過有線電視觀看自家鄉鎮、街道的政務動態更新……生活在常州的人,正體會著信息化社會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便捷。
近日,《常州“智慧城市”發展規劃(2012-2016年)》正式出臺,這是常州“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性文件,龍城常州正在著力打造一個現代化信息化的智慧型城市。《規劃》初步建立政府規劃、多方參與、示范引導、產用結合的建設模式,依托“四庫四平臺”,發展六大智能產業,實施八大應用工程,實現社會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裝備制造智能化、智能技術產業化的“四化”目標。據了解,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和廣泛應用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主要政務部門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已達80%,公共服務事項在線辦理率達66%。同時,政府部門的服務越來越重視與企業、市民之間的網上互動,打造各種平臺,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常州率先建造的“智慧之城”,開始影響著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項行政權力網上陽光運行
2008年12月31日,常州沿用“科技防腐、網絡輔政、公開利民”的思路,在江蘇率先建成了市、縣兩級“三合一”陽光政務平臺。據了解,該平臺實現了權力運行、法制監督和行政監察的三位一體,在此基礎上,做到“權力全覆蓋、運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常州市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連續三年在全省考核驗收中名列前茅。
據常州市政府辦公室電子政務處的工作人員介紹,“三合一”陽光政務平臺建設依循“權由法定”、 關注“怎樣用權”、 堅持“權受監督”。2008年以來,共梳理和對照1400多部法律、法規和規章,清理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12大類行政權力,定制入網了市級48個行政機關、6550個權力事項和縣級192個行政機關、2.26萬個權力事項。通過該平臺,進一步明晰了行政機關及所屬單位開展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的法定依據及核心業務。所有權力及法定主體涉及的基本要素,均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三合一”陽光政務平臺對外公開,全面實現了網上“曬”權。截至目前,平臺連續穩定運行1千天以上,累計辦件1千萬件以上,向省級平臺及時報送數據2千萬條以上,有序實現了網上“行”權。通過互聯網門戶公開相關運行信息,公眾可以進行網上咨詢、投訴和查詢辦理進度及結果,對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實施社會監督[FS:PAGE],有效實現了網上“控”權。
目前,常州按照“三覆蓋”和“三融合”的目標,不斷推進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工作。即行政權力事項、縣級以上行政機關和網上電子監察的全覆蓋,行政權力網上運行系統與行政服務工作、與部門核心業務、與行政績效管理的有機融合。
登記、納稅24小時自助辦理
以前,市民們辦理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認證等業務,必須到國稅或地稅部門的窗口辦理,經常需要排隊等候,辦個簡單的業務要花上一兩個小時,而且,不同轄區的企業還不能跨轄區辦理。現在,常州國稅部門推出了電子化納稅服務平臺,多元辦稅、聯合辦稅、互動辦稅等納稅服務信息化平臺的應運而生,大大提升了納稅服務工作效能。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天寧國稅局的“自助辦稅區”,這是常州唯一一個24小時可以辦稅的自助服務區。十幾平米的小屋內,放置了5臺自助辦稅機,每臺機子都有市民在辦理業務。納稅服務科副科長鞠英告訴記者:“自從今年6月12日,這個自助服務區深受大家的歡迎,自助辦稅機操作很簡單,我們把具體的操作流程貼在每一臺機子上,旁邊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做指導。大家可以在任何時間前來辦理納稅業務。”
記者看到,只要拿著購貨發票,輸入納稅人識別號、密碼等,再將發票掃描一下,就可以輕松完成報稅業務,自助機上還可以及時查詢到企業認證結果。“有了這個24小時的自助機,確實方便多了,以前我都要在窗口排隊取號,辦個小業務,要等上個一兩個小時,現在我可以避開高峰,選在晚上時間,在自助機上幾分鐘就可以辦好。”正在辦理企業認證業務的市民周涌新說。
這就是“多元辦稅”信息化平臺之一。具體來說,多元辦稅可分為“同城通辦”、“自助辦稅”、“網上辦稅”三部分。同城通辦就是“就近”辦稅,納稅人在辦理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認證等6項常規涉稅業務時,可以就近辦稅務,不再受辦稅屬地“疆界”的局限。自助辦稅體現在“全天候”辦稅。“網上辦稅”就是“居家”辦稅,市民可以在國稅局相關網站上完成申報、認證、抄報稅等業務。
找館子、訂外賣可上“餐飲云平臺”
過去,市民去飯店點菜,都是由服務員用筆記錄,后來在一些大型飯店陸續出現了電子點單,服務員手里拿著點單機,把顧客所點的菜肴輸入其中,立刻就會傳輸到飯店廚房。在此基礎上,今年,常州推出了“唔要吃”餐飲云平臺和美食網,市民可以通過網站或是手機客戶端,選擇飯店,預訂包廂,還可以瀏覽每[FS:PAGE]個飯店的特色菜品,價位、圖片都清晰可見。這個餐飲信息化平臺是由常州商務局組織建設的,目前包含常州100多家餐飲企業,試點工作已經在福海、凱洲等4家大飯店推行。
常州餐飲協會副會長陳正貴介紹,目前平臺包含餐飲地圖檢索、會員商家網絡推廣、優惠折扣、團購、叫外賣、健康膳食、小吃文化等許多功能板塊,涵蓋了常州各轄區不同檔次的各類餐飲商家。在平臺上,還將進行龍城地方飲食文化推廣,向公眾展示龍城美食。
據了解,一期的移動平臺是安卓版本,消費者可以搜索飯店、GPS定位、快速預定等,預計明年3月上線。陳正貴介紹,二期將推出外賣板塊,與常州本地物流合作,進行半小時圈內配送,二期計劃明年9月份上線。同時,三期將在二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功能,優化網絡、移動、商家三個平臺之間的互通,推出電子雜志與紙質雜志,注冊商家達5000家。
買肉類、蔬菜可以追溯流通各環節
近年來,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尤其關注。食品安全事件發生了,如何追溯食品來源,找到責任人,為此,常州將建立起覆蓋主城區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預計2013年年底可以實現,屆時市民買肉類、蔬菜憑打印小票,就可以查到各個流通環節。
所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肉菜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信息記錄,最終實現消費者憑菜場、超市等消費終端購買肉菜的打印小票,能夠追溯到肉菜進入流通領域后各個流通環節的來源及責任人。
據了解,常州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將按照“一個管理平臺和八個追溯子系統”進行建設。“一個管理平臺”包括市級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臺、市級監控中心、肉類備案中心和蔬菜備案中心;“八個追溯子系統”包括屠宰追溯子系統、蔬菜批發市場追溯子系統、外埠肉品準入子系統、菜市場追溯子系統、超市(賣場)追溯子系統、肉品配送(專賣)追溯子系統、產銷對接追溯子系統和團體消費追溯子系統。
而以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批發市場為中心環節,上游連接生產基地和省內外主要農產品經營者,下游連接菜市場、超市等零售商和餐飲、團體消費單位,實行全面的索證驗貨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檢測制度,流通主體實行一人一卡,構建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
目前,常州主城區有屠宰企業9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1家,大賣場25家,經營生鮮的連鎖超市55家,品牌肉直營店99家,肉品加工企業14家,產銷對接企業8家,200座以上團體采購消費單位931家,主要包括餐飲企[FS:PAGE]業、學校食堂、企業食堂等。這些網點構建了常州主城區肉菜流通的整個網絡,是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中的重要節點。
據了解,8月31日前,凌家塘批發市場將完成全市首個肉菜流通追溯子系統建設,9月30日前,新北區的常州三泉食品有限公司和9家標準化菜場將建設好肉菜流通追溯體系,10月31日前,鐘樓區的花園菜市場也將建設起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常州主城區全覆蓋將在2013年年底完成。
5萬用戶“入住”智慧社區
常州市民張鳳妹是常州新北區薛家順園五村的居民。今年五月份,張鳳妹家裝上了有線電視的智能終端之后,她發現電視上的頻道和以往相比,有了以前電視上從未有過的新鮮內容。
“有801陽光政務、900物價信息頻道、802龍城名片,還有302頻道的實時智能警務信息頻道,能在家中看到大馬路上的情況。”3個月的熟悉下來,張鳳妹已經非常熟悉。而最讓張鳳妹喜歡看的,則是他們345的薛家專屬頻道。張鳳妹說,作為一個薛家人,她最想關注到薛家鎮本地的新聞,在張鳳妹家中,她打開了薛家頻道,電視畫面上出現的是多項選擇,有薛家的新聞公告、水電氣查詢、基層動態、辦事指南等等薛家本土化選項,只要點入選項,就能出現信息。
“鎮政府的動態都能在電視上看到,如果我想要到政府去辦事,只要點部門設置,里面的城市管理版、綠化版、社會事業站、民政殘聯等等部門就會出現,上面有各個部門的職能,還有電話資訊等。”張鳳妹說,最讓她覺得受用的是,前幾天,她在專屬頻道上看到,在他們薛家鎮的船坊村發生了一起電話詐騙,鎮政府、鎮派出所立即在頻道內進行了提醒。“隔壁村上的人都認識,現在都住進了樓房,見面的機會少了,但在電視上相互給大家提了個醒。”張鳳妹說。
張鳳妹家中使用的這個有線電視,就是智慧常州正在打造的廣電智慧社區,她所在的新北區薛家鎮,是全市首個所有社區實現“智慧社區”建設全覆蓋,并全部采用智能終端的鄉鎮。薛家10個社區、7500戶居民家中只要擁有一臺價值1780元的智能終端機頂盒,即可足不出戶,就能在電視機上通過遙控器操作了解鎮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流程,瀏覽全鎮新聞動態、最新公告,進行水電氣費用查詢、車輛交通違章及實時路況信息查詢等便民服務,并可實現醫院急救、預約掛號、電視購物等。這一切得益于薛家鎮“智慧社區”平臺建設。
“從2012年1月到7月已建設完成的‘智慧社區’試點的有薛家鎮、青龍街道、新農村委、五星街道等,覆蓋5萬左右用戶。201[FS:PAGE]2年力爭建設50個智慧社區,覆蓋10萬用戶,2013年建設150個智慧社區,覆蓋30萬用戶,2014年建設100個智慧社區,覆蓋20萬用戶,爭取用三年時間,完成覆蓋常州市區60萬用戶的智慧社區建設。”江蘇有線常州分公司智慧辦、市場部經理胡玲潔說。
近日,《常州“智慧城市”發展規劃(2012-2016年)》正式出臺,這是常州“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性文件,龍城常州正在著力打造一個現代化信息化的智慧型城市。《規劃》初步建立政府規劃、多方參與、示范引導、產用結合的建設模式,依托“四庫四平臺”,發展六大智能產業,實施八大應用工程,實現社會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裝備制造智能化、智能技術產業化的“四化”目標。據了解,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和廣泛應用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主要政務部門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已達80%,公共服務事項在線辦理率達66%。同時,政府部門的服務越來越重視與企業、市民之間的網上互動,打造各種平臺,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常州率先建造的“智慧之城”,開始影響著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項行政權力網上陽光運行
2008年12月31日,常州沿用“科技防腐、網絡輔政、公開利民”的思路,在江蘇率先建成了市、縣兩級“三合一”陽光政務平臺。據了解,該平臺實現了權力運行、法制監督和行政監察的三位一體,在此基礎上,做到“權力全覆蓋、運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常州市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連續三年在全省考核驗收中名列前茅。
據常州市政府辦公室電子政務處的工作人員介紹,“三合一”陽光政務平臺建設依循“權由法定”、 關注“怎樣用權”、 堅持“權受監督”。2008年以來,共梳理和對照1400多部法律、法規和規章,清理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12大類行政權力,定制入網了市級48個行政機關、6550個權力事項和縣級192個行政機關、2.26萬個權力事項。通過該平臺,進一步明晰了行政機關及所屬單位開展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的法定依據及核心業務。所有權力及法定主體涉及的基本要素,均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三合一”陽光政務平臺對外公開,全面實現了網上“曬”權。截至目前,平臺連續穩定運行1千天以上,累計辦件1千萬件以上,向省級平臺及時報送數據2千萬條以上,有序實現了網上“行”權。通過互聯網門戶公開相關運行信息,公眾可以進行網上咨詢、投訴和查詢辦理進度及結果,對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實施社會監督[FS:PAGE],有效實現了網上“控”權。
目前,常州按照“三覆蓋”和“三融合”的目標,不斷推進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工作。即行政權力事項、縣級以上行政機關和網上電子監察的全覆蓋,行政權力網上運行系統與行政服務工作、與部門核心業務、與行政績效管理的有機融合。
登記、納稅24小時自助辦理
以前,市民們辦理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認證等業務,必須到國稅或地稅部門的窗口辦理,經常需要排隊等候,辦個簡單的業務要花上一兩個小時,而且,不同轄區的企業還不能跨轄區辦理。現在,常州國稅部門推出了電子化納稅服務平臺,多元辦稅、聯合辦稅、互動辦稅等納稅服務信息化平臺的應運而生,大大提升了納稅服務工作效能。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天寧國稅局的“自助辦稅區”,這是常州唯一一個24小時可以辦稅的自助服務區。十幾平米的小屋內,放置了5臺自助辦稅機,每臺機子都有市民在辦理業務。納稅服務科副科長鞠英告訴記者:“自從今年6月12日,這個自助服務區深受大家的歡迎,自助辦稅機操作很簡單,我們把具體的操作流程貼在每一臺機子上,旁邊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做指導。大家可以在任何時間前來辦理納稅業務。”
記者看到,只要拿著購貨發票,輸入納稅人識別號、密碼等,再將發票掃描一下,就可以輕松完成報稅業務,自助機上還可以及時查詢到企業認證結果。“有了這個24小時的自助機,確實方便多了,以前我都要在窗口排隊取號,辦個小業務,要等上個一兩個小時,現在我可以避開高峰,選在晚上時間,在自助機上幾分鐘就可以辦好。”正在辦理企業認證業務的市民周涌新說。
這就是“多元辦稅”信息化平臺之一。具體來說,多元辦稅可分為“同城通辦”、“自助辦稅”、“網上辦稅”三部分。同城通辦就是“就近”辦稅,納稅人在辦理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認證等6項常規涉稅業務時,可以就近辦稅務,不再受辦稅屬地“疆界”的局限。自助辦稅體現在“全天候”辦稅。“網上辦稅”就是“居家”辦稅,市民可以在國稅局相關網站上完成申報、認證、抄報稅等業務。
找館子、訂外賣可上“餐飲云平臺”
過去,市民去飯店點菜,都是由服務員用筆記錄,后來在一些大型飯店陸續出現了電子點單,服務員手里拿著點單機,把顧客所點的菜肴輸入其中,立刻就會傳輸到飯店廚房。在此基礎上,今年,常州推出了“唔要吃”餐飲云平臺和美食網,市民可以通過網站或是手機客戶端,選擇飯店,預訂包廂,還可以瀏覽每[FS:PAGE]個飯店的特色菜品,價位、圖片都清晰可見。這個餐飲信息化平臺是由常州商務局組織建設的,目前包含常州100多家餐飲企業,試點工作已經在福海、凱洲等4家大飯店推行。
常州餐飲協會副會長陳正貴介紹,目前平臺包含餐飲地圖檢索、會員商家網絡推廣、優惠折扣、團購、叫外賣、健康膳食、小吃文化等許多功能板塊,涵蓋了常州各轄區不同檔次的各類餐飲商家。在平臺上,還將進行龍城地方飲食文化推廣,向公眾展示龍城美食。
據了解,一期的移動平臺是安卓版本,消費者可以搜索飯店、GPS定位、快速預定等,預計明年3月上線。陳正貴介紹,二期將推出外賣板塊,與常州本地物流合作,進行半小時圈內配送,二期計劃明年9月份上線。同時,三期將在二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功能,優化網絡、移動、商家三個平臺之間的互通,推出電子雜志與紙質雜志,注冊商家達5000家。
買肉類、蔬菜可以追溯流通各環節
近年來,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尤其關注。食品安全事件發生了,如何追溯食品來源,找到責任人,為此,常州將建立起覆蓋主城區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預計2013年年底可以實現,屆時市民買肉類、蔬菜憑打印小票,就可以查到各個流通環節。
所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肉菜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信息記錄,最終實現消費者憑菜場、超市等消費終端購買肉菜的打印小票,能夠追溯到肉菜進入流通領域后各個流通環節的來源及責任人。
據了解,常州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將按照“一個管理平臺和八個追溯子系統”進行建設。“一個管理平臺”包括市級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臺、市級監控中心、肉類備案中心和蔬菜備案中心;“八個追溯子系統”包括屠宰追溯子系統、蔬菜批發市場追溯子系統、外埠肉品準入子系統、菜市場追溯子系統、超市(賣場)追溯子系統、肉品配送(專賣)追溯子系統、產銷對接追溯子系統和團體消費追溯子系統。
而以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批發市場為中心環節,上游連接生產基地和省內外主要農產品經營者,下游連接菜市場、超市等零售商和餐飲、團體消費單位,實行全面的索證驗貨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檢測制度,流通主體實行一人一卡,構建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
目前,常州主城區有屠宰企業9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1家,大賣場25家,經營生鮮的連鎖超市55家,品牌肉直營店99家,肉品加工企業14家,產銷對接企業8家,200座以上團體采購消費單位931家,主要包括餐飲企[FS:PAGE]業、學校食堂、企業食堂等。這些網點構建了常州主城區肉菜流通的整個網絡,是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中的重要節點。
據了解,8月31日前,凌家塘批發市場將完成全市首個肉菜流通追溯子系統建設,9月30日前,新北區的常州三泉食品有限公司和9家標準化菜場將建設好肉菜流通追溯體系,10月31日前,鐘樓區的花園菜市場也將建設起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常州主城區全覆蓋將在2013年年底完成。
5萬用戶“入住”智慧社區
常州市民張鳳妹是常州新北區薛家順園五村的居民。今年五月份,張鳳妹家裝上了有線電視的智能終端之后,她發現電視上的頻道和以往相比,有了以前電視上從未有過的新鮮內容。
“有801陽光政務、900物價信息頻道、802龍城名片,還有302頻道的實時智能警務信息頻道,能在家中看到大馬路上的情況。”3個月的熟悉下來,張鳳妹已經非常熟悉。而最讓張鳳妹喜歡看的,則是他們345的薛家專屬頻道。張鳳妹說,作為一個薛家人,她最想關注到薛家鎮本地的新聞,在張鳳妹家中,她打開了薛家頻道,電視畫面上出現的是多項選擇,有薛家的新聞公告、水電氣查詢、基層動態、辦事指南等等薛家本土化選項,只要點入選項,就能出現信息。
“鎮政府的動態都能在電視上看到,如果我想要到政府去辦事,只要點部門設置,里面的城市管理版、綠化版、社會事業站、民政殘聯等等部門就會出現,上面有各個部門的職能,還有電話資訊等。”張鳳妹說,最讓她覺得受用的是,前幾天,她在專屬頻道上看到,在他們薛家鎮的船坊村發生了一起電話詐騙,鎮政府、鎮派出所立即在頻道內進行了提醒。“隔壁村上的人都認識,現在都住進了樓房,見面的機會少了,但在電視上相互給大家提了個醒。”張鳳妹說。
張鳳妹家中使用的這個有線電視,就是智慧常州正在打造的廣電智慧社區,她所在的新北區薛家鎮,是全市首個所有社區實現“智慧社區”建設全覆蓋,并全部采用智能終端的鄉鎮。薛家10個社區、7500戶居民家中只要擁有一臺價值1780元的智能終端機頂盒,即可足不出戶,就能在電視機上通過遙控器操作了解鎮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流程,瀏覽全鎮新聞動態、最新公告,進行水電氣費用查詢、車輛交通違章及實時路況信息查詢等便民服務,并可實現醫院急救、預約掛號、電視購物等。這一切得益于薛家鎮“智慧社區”平臺建設。
“從2012年1月到7月已建設完成的‘智慧社區’試點的有薛家鎮、青龍街道、新農村委、五星街道等,覆蓋5萬左右用戶。201[FS:PAGE]2年力爭建設50個智慧社區,覆蓋10萬用戶,2013年建設150個智慧社區,覆蓋30萬用戶,2014年建設100個智慧社區,覆蓋20萬用戶,爭取用三年時間,完成覆蓋常州市區60萬用戶的智慧社區建設。”江蘇有線常州分公司智慧辦、市場部經理胡玲潔說。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