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依賴ICT技術 蘊藏千億商機
為了讓城市能夠持續維持成長,并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積極的核心作用,城市必須變得更加智能,才能提供更順暢的交通運輸、更完整快速的醫療保健、更健全優質的教育,進而保障公共安全、能源和水資源等關鍵服務,未來的城市基礎設施對于ICT的依 賴度勢必加深,也因此成為ICT業者不可忽視的商機。
城市發展遭遇問題多
事實上,隨著人口飛快增長、氣候變遷日益劇烈,人們對城市基礎設施的需求愈來愈高。在1900年時,全球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預估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70%,從目前大約33億增加到64億,相當于每一年地球會增加七個紐約市。
如此快速且密集的人口聚集速度,勢必會為城市建設包括交通、社會、經濟、污染等方面帶來許多挑戰,即使是目前的城市,IBM指出就已消耗了全球能源的75%,排放80%以上的溫室氣體,而且因為基礎建設不當的泄漏,損失至少多達20%的水資源。
此外,因為交通壅塞的問題,也讓全球城市出現嚴重的污染及能耗問題。以美國為例,每年因為塞車浪費掉大約37億小時,相當于每人浪費5天時間,總共燃燒掉23億加侖的燃油。
受 到全球各個城市的發展背景、人文及地理因素,智能城市的定義及發展內容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有的城市強調「智能交通」,有的強調「智能治安與應變」,也有的 城市強調「智能節能」,但不管是哪里種思維,都是要藉由ICT與相關科技應用,來解決城市目前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城市居民生活過得更舒適,也讓智能城 市儼然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關鍵策略。
智慧城市對ICT技術依賴甚深
IBM于2009年1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整體想法是將感應器(sensor)裝入電網、鐵路、建筑、水壩、油管等各種物體,再透過互聯網連結,最后由超級計算機和云端運算技術進行分析,實現社會與物理世界的融合,也成為智慧城市的主要核心概念。
智能交通系統是智能城市的焦點之一。以高速公路為例,透過感測技術,不僅可以用來量測車流量,也能監控異常現象(如車禍導致車流量大減),改善交通質量。
以自動化技術為例,近幾年來已從制造產業,快速延伸到各種垂直應用領域,如今無論是零售、交通、醫療、餐飲,自動化設備都是企業營運的重要推手,更是智能城市建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術。
尤其在云端運算概念興起后,自動化設備的連網功能,不再僅止于單一訊息的傳遞與控制,而是讓整體系統更具智能化。如掛號、看診等KIOSK與Di[FS:PAGE]gital Siganage等系統,這些本來就已存在于城市各個角落的端點設備,只要能走上云端,就可與后端系統環環相扣,成為智能城市的重要梁柱。
在諸多智能城市的科技應用規劃中,應急指揮系統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要項。為了保證在事件爆發后,決策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快速、靈敏且全面的反應, 應用自動化指揮系統-C4ISR的概念,讓指揮官可以藉由前述系統搜集、傳遞及顯示情報、并隨時隨地發出命令及指示。其中扮演系統大腦角色的計算機,不但 是構成指揮自動化系統的技術基礎,更是C4ISR的核心。
在智能城市的各種應用中,智能交通系統也是焦點之一。以高速公路為例,透過感測技 術,不僅可以用來量測車子經過的速率等數據,據以計算車流量或號志控制的參考,如果出現異常數字(如車禍導致車流量大減)還會自動上報,讓相關單位可以迅 速采取對策,對改善高速公路交通質量有相當大的幫助。
無線感測技術還可以提供實時停車位信息,就連路邊停車位都可以辦得到。如美國舊金山市政府就在全市6,000個停車位安裝了無線傳感器,市民還可以用手機查詢何處有停車位,大幅縮短市民尋找車位的時間。
事實上,類似的技術不只是用在智能交通,如物聯網也可以用于國土安全監測應用。如消防署將會在全臺250個點安裝災害監控系統,在村、里進行資料搜集與環境 監控,在災害發生前,將信息傳送至鄉公所,鄉公所可即刻進行廣播疏散,并同步告知災害中心,災害中心除進行災害監控外,也可將訊息傳給相關單位。
不可忽視的商機
智能城市可能帶動的商機相當驚人,除了通訊技術基礎設施外,也包括生態、可持續性、綠色和低碳城市。以中國為例,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電信、中國 移動及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已在全國320多個城市,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智能城市。三大運營商預測,2012年下半年將有超過80個城市和運營商合作建 智能城市,到2012年底全國開建智能城市的城市數有望突破400個,投資規模可望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臺幣1.4兆元),為通信信息技術、軟 件、電子硬件產品和低碳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商業機會。
城市發展遭遇問題多
事實上,隨著人口飛快增長、氣候變遷日益劇烈,人們對城市基礎設施的需求愈來愈高。在1900年時,全球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預估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70%,從目前大約33億增加到64億,相當于每一年地球會增加七個紐約市。
如此快速且密集的人口聚集速度,勢必會為城市建設包括交通、社會、經濟、污染等方面帶來許多挑戰,即使是目前的城市,IBM指出就已消耗了全球能源的75%,排放80%以上的溫室氣體,而且因為基礎建設不當的泄漏,損失至少多達20%的水資源。
此外,因為交通壅塞的問題,也讓全球城市出現嚴重的污染及能耗問題。以美國為例,每年因為塞車浪費掉大約37億小時,相當于每人浪費5天時間,總共燃燒掉23億加侖的燃油。
受 到全球各個城市的發展背景、人文及地理因素,智能城市的定義及發展內容并沒有統一的定義,有的城市強調「智能交通」,有的強調「智能治安與應變」,也有的 城市強調「智能節能」,但不管是哪里種思維,都是要藉由ICT與相關科技應用,來解決城市目前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城市居民生活過得更舒適,也讓智能城 市儼然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關鍵策略。
智慧城市對ICT技術依賴甚深
IBM于2009年1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整體想法是將感應器(sensor)裝入電網、鐵路、建筑、水壩、油管等各種物體,再透過互聯網連結,最后由超級計算機和云端運算技術進行分析,實現社會與物理世界的融合,也成為智慧城市的主要核心概念。
智能交通系統是智能城市的焦點之一。以高速公路為例,透過感測技術,不僅可以用來量測車流量,也能監控異常現象(如車禍導致車流量大減),改善交通質量。
以自動化技術為例,近幾年來已從制造產業,快速延伸到各種垂直應用領域,如今無論是零售、交通、醫療、餐飲,自動化設備都是企業營運的重要推手,更是智能城市建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術。
尤其在云端運算概念興起后,自動化設備的連網功能,不再僅止于單一訊息的傳遞與控制,而是讓整體系統更具智能化。如掛號、看診等KIOSK與Di[FS:PAGE]gital Siganage等系統,這些本來就已存在于城市各個角落的端點設備,只要能走上云端,就可與后端系統環環相扣,成為智能城市的重要梁柱。
在諸多智能城市的科技應用規劃中,應急指揮系統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要項。為了保證在事件爆發后,決策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快速、靈敏且全面的反應, 應用自動化指揮系統-C4ISR的概念,讓指揮官可以藉由前述系統搜集、傳遞及顯示情報、并隨時隨地發出命令及指示。其中扮演系統大腦角色的計算機,不但 是構成指揮自動化系統的技術基礎,更是C4ISR的核心。
在智能城市的各種應用中,智能交通系統也是焦點之一。以高速公路為例,透過感測技 術,不僅可以用來量測車子經過的速率等數據,據以計算車流量或號志控制的參考,如果出現異常數字(如車禍導致車流量大減)還會自動上報,讓相關單位可以迅 速采取對策,對改善高速公路交通質量有相當大的幫助。
無線感測技術還可以提供實時停車位信息,就連路邊停車位都可以辦得到。如美國舊金山市政府就在全市6,000個停車位安裝了無線傳感器,市民還可以用手機查詢何處有停車位,大幅縮短市民尋找車位的時間。
事實上,類似的技術不只是用在智能交通,如物聯網也可以用于國土安全監測應用。如消防署將會在全臺250個點安裝災害監控系統,在村、里進行資料搜集與環境 監控,在災害發生前,將信息傳送至鄉公所,鄉公所可即刻進行廣播疏散,并同步告知災害中心,災害中心除進行災害監控外,也可將訊息傳給相關單位。
不可忽視的商機
智能城市可能帶動的商機相當驚人,除了通訊技術基礎設施外,也包括生態、可持續性、綠色和低碳城市。以中國為例,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電信、中國 移動及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已在全國320多個城市,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智能城市。三大運營商預測,2012年下半年將有超過80個城市和運營商合作建 智能城市,到2012年底全國開建智能城市的城市數有望突破400個,投資規模可望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臺幣1.4兆元),為通信信息技術、軟 件、電子硬件產品和低碳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商業機會。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