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智能電網民企仍處困局
民資進電分為兩大方面發電和電網。發電領域開放已久,出于投資收益的考慮,民資占比仍很低,但與之相較,電網的大門更難以推開。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從民資進電網的合法性和可能性以及渠道建議:破解民資進電網難題,先要調整《電力法》,再要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實現輸配分離。
《電力法》有待調整
蒙西,由于當地的電網公司不能與國家電網的華北電網進行對接,導致趨于近九成的電發不出去。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史丹說,蒙西電網的超高壓線路規劃了8年都沒有建成,就可以容許其它投資者進入。她認為,電網在保障社會的電力供應的同時,應盡量滿足社會的需求,及時回復發電端的需求。
《電力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供電企業在批準的供電營業區內向用戶供電,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梁仰椿建議在將民資引入電網領域前,先要將《電力法》中的不公平條款進行修訂,尤其是對民間資本不公平的條款,比如電價公開透明,允許民間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電網行業等,從法律上對民間資本的合法地位給予肯定,保障民間資本進入后的利益,避免既得利益者以先入優勢,隨時拿起法律作為擋箭牌。
如果民資進入電網,或將給國有電網企業帶來改變。此前山東魏橋集團將自己電廠的多余電量銷售給當地居民,部分電價比電網公司在同區域的售價低1/3,但這個集團在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后不久便悄無聲息地將電廠轉讓給其他公司。
一位接近電監會的人士說,如果是依照現有的供電方式,只是在現有供電市場中切一塊,民資進入沒有價值,即使進入后也不會持久,“目前大量地方電力經營困難都是先例。”
不過他比較樂觀地提出,如果結合新能源技術及智能網絡技術的發展前景,民資完全可以在探索未來新的供電方式上獲得盈利空間。
建議輸配分離
民資進入電網分為輸電和配電兩個方面,而輸電,因涉及國家安全,普遍認為可以由國家掌控;但配電、售電方面可以放開。
接近五大電力集團的一位人士表示,電網專業性和安全性很強,民營資本在技術、資金、安全上存在難題,但可以分層次進入。輸配分離后,配電端可以對民資放開。
梁仰椿指出只有在電力市場比較完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現輸配分離,減弱電網的壟斷性。他建議盡早實現多家買電賣電,在大型居住區、工業園區等獨立區域放開配售電環節,允許民資進入。
&[FS:PAGE]nbsp;
中商情報網行業研究員郭珍認為,更深層次的推動電力改革,可以借鑒高速公路建設模式,分區域引進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合理分配好管理權限及利益分配。而為保證民間資本進入電網后的收益,當前最重要的是推動電價改革,分開核算電網輸電成本和配電成本,推動輸配電價和上網電價改革,形成有利于公平競爭的電價機制。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建議:國家盡快出臺相關法規細則,切實保障民資企業的合法利益,以行政手段協調地方電網和國家電網之間的利益沖突,保障民資公開、公正、公平地參與電網競爭。
出于對電力運行的安全性考慮,史丹認為電網應當負責電力管理和調度,在電網建設和售電環節則可以引入民資。比如容許民間資本建設區域電網,在建成后租賃給電網運營和管理,民間資本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得相應的回報。此外,民間資本還可以參與到非電網部分,如電源部分的建設中。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從民資進電網的合法性和可能性以及渠道建議:破解民資進電網難題,先要調整《電力法》,再要推動電力體制改革,實現輸配分離。
《電力法》有待調整
蒙西,由于當地的電網公司不能與國家電網的華北電網進行對接,導致趨于近九成的電發不出去。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史丹說,蒙西電網的超高壓線路規劃了8年都沒有建成,就可以容許其它投資者進入。她認為,電網在保障社會的電力供應的同時,應盡量滿足社會的需求,及時回復發電端的需求。
《電力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供電企業在批準的供電營業區內向用戶供電,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梁仰椿建議在將民資引入電網領域前,先要將《電力法》中的不公平條款進行修訂,尤其是對民間資本不公平的條款,比如電價公開透明,允許民間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電網行業等,從法律上對民間資本的合法地位給予肯定,保障民間資本進入后的利益,避免既得利益者以先入優勢,隨時拿起法律作為擋箭牌。
如果民資進入電網,或將給國有電網企業帶來改變。此前山東魏橋集團將自己電廠的多余電量銷售給當地居民,部分電價比電網公司在同區域的售價低1/3,但這個集團在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后不久便悄無聲息地將電廠轉讓給其他公司。
一位接近電監會的人士說,如果是依照現有的供電方式,只是在現有供電市場中切一塊,民資進入沒有價值,即使進入后也不會持久,“目前大量地方電力經營困難都是先例。”
不過他比較樂觀地提出,如果結合新能源技術及智能網絡技術的發展前景,民資完全可以在探索未來新的供電方式上獲得盈利空間。
建議輸配分離
民資進入電網分為輸電和配電兩個方面,而輸電,因涉及國家安全,普遍認為可以由國家掌控;但配電、售電方面可以放開。
接近五大電力集團的一位人士表示,電網專業性和安全性很強,民營資本在技術、資金、安全上存在難題,但可以分層次進入。輸配分離后,配電端可以對民資放開。
梁仰椿指出只有在電力市場比較完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現輸配分離,減弱電網的壟斷性。他建議盡早實現多家買電賣電,在大型居住區、工業園區等獨立區域放開配售電環節,允許民資進入。
&[FS:PAGE]nbsp;
中商情報網行業研究員郭珍認為,更深層次的推動電力改革,可以借鑒高速公路建設模式,分區域引進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合理分配好管理權限及利益分配。而為保證民間資本進入電網后的收益,當前最重要的是推動電價改革,分開核算電網輸電成本和配電成本,推動輸配電價和上網電價改革,形成有利于公平競爭的電價機制。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建議:國家盡快出臺相關法規細則,切實保障民資企業的合法利益,以行政手段協調地方電網和國家電網之間的利益沖突,保障民資公開、公正、公平地參與電網競爭。
出于對電力運行的安全性考慮,史丹認為電網應當負責電力管理和調度,在電網建設和售電環節則可以引入民資。比如容許民間資本建設區域電網,在建成后租賃給電網運營和管理,民間資本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得相應的回報。此外,民間資本還可以參與到非電網部分,如電源部分的建設中。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