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中小物流企業融資貸款構建平臺
根據科技信息部《2012年上半年物流運行情況分析》得出當前物流行業宏觀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偏低;物流企業成本上升,效益持續下滑,行業發展的后勁和活力受到影響。這一現象使得大批中小型物流企業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資金運轉不暢貸款無門,中小型物流企業普遍生存在夾縫之中。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物流行業雖然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中小型物流企業普遍受到無產品、無產權、無質押的行業特點制約。對于應急和墊付資金準備不足因此業務也受到了相應的制約。同時對銀行而言,物流行業不符合傳統的信貸觀念,信貸業務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銀行無法為物流行業提供較為有利的資金支持。銀行與企業之間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導致了銀行對物流企業的開發程度基本為零。
雖然一些中小型物流企業已經漸漸進入成熟階段,有了擴張的條件但是由于資金鏈短缺,單單只是憑借自己的微薄收入很難快速發展。據此我們判斷資金短缺貸款難,成為了中小型物流企業快速發展與擴張的絆腳石。中小型物流企業急需銀行貸款的支持。
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臺(www.56beijing.org)在市場調研中了解到大多企業面臨的這個難題,同時積極響應“中國銀監會關于支持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積極的為中小型物流企業和銀行之間構建信貸平臺。
從去年7月開始已在嘗試新的貸款模式,以無抵押、無擔保作為上下游中小物流企業的融資新渠道。聯合7家銀行——民生銀行、渣打銀行、北京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杭州銀行,包商銀行,簽約合作,簽訂了總金額為2億的授信額度協議。這僅是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多舉措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一個開端,并且成效顯著目前為止(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臺(www.56beijing.org)已為中小型物流企業解決貸款問題80余家,累計放貸量達到6000萬元,受到行業內外的一致認可和感謝。
與此同時,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還將積極搭建與股權投資機構的合作平臺,建銀企對接平臺,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實現融資多元化和經營管理規范化,為中小企業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夯實基礎。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