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上的信息革命——汽車互聯網
[ 導讀 ] 在移動互聯網火爆的今天,人們的注意力大多被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所吸引,但對于另一“移動終端” - 汽車來說,同樣的一場革命也在悄然打響。互聯網技術的整合讓汽車這一傳統的代步工具煥發了全新的生機,智能化車載技術開始成為眾多汽車廠商重點著力的方向。
在移動互聯網火爆的今天,人們的注意力大多被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所吸引,但對于另一“移動終端” - 汽車來說,同樣的一場革命也在悄然打響。互聯網技術的整合讓汽車這一傳統的代步工具煥發了全新的生機,智能化車載技術開始成為眾多汽車廠商重點著力的方向。
對于目前在市場上已經實際實現的汽車互聯網技術來說,它們更多采用了將人們熟悉的智能手機功能整合到汽車中去的方式。對愛車人士來說,這并不是一件新鮮事,也許你現在的車里就內置藍牙功能,可以讓你連接手機,收聽在線電臺、語音撥號、收發短信、更新社交媒體狀態等,但所謂的汽車互聯網就局限于此嗎?汽車廠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們顯然不是這么想的。從福特的 Ford Sync、雪佛蘭的 MyLink,到奧迪的 M.M.I、現代的 BlueLink,再到蘋果、Google、微軟,眾多不同領域的參與者們都在探索如何打造更智能化的車載系統。
車載智能系統能實現什么?
駕駛者想要的是什么?調查顯示,除了常見的娛樂、社交需求外,駕車者對于車載系統的更多的關注點在于如何能夠讓旅途更加安全、如何更快的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如何了解最新的信息資訊等。
針對這些需求,眾多智能車載系統或利用附加的顯示屏、或利用語音系統為駕駛者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查詢功能。除了凱迪拉克等廠商采用獨立系統平臺的策略外,更多廠商利用用戶已有的智能設備與車載系統相配合使用的策略,實現了更加靈活的功能擴展。如豐田的 Enrune 車載系統,搭配用戶的智能手機,在車載系統中實現了 Bing、Yelp 搜索、OpenTable 餐館信息查詢預訂、MovieTickets 電影資訊查詢訂票等功能,同時還支持實時天氣、交通狀況、汽油、股票價格等信息的查詢。
除了為駕駛者提供有用的旅途相關信息外,連接網絡的車載智能系統與用戶的手機結合還能夠提供諸如遠程控制、汽車監控等功能。福特的 Ford Sync 系統能夠讓用戶在電腦、手機上提前設定好車內氣溫、座椅角度、后視鏡方向等參數,讓用戶一進入車內,就能獲得最佳的乘坐體驗(如果你不想手動操作、或有多個駕駛者的情況,福特甚至還能夠根據不同的駕駛者自動調整不同的車輛狀態,以適合其個性化需求。)通用、雪佛萊的車載系統提供了輪胎狀態、汽油量、電池電量等汽車信息,現代汽車的 Blue Link 系統更是提供了車輛狀態監測、保養信息提示等功能,讓用戶隨時了解汽車的健康狀態。車主甚至還可以遠程監控汽車速度、位置等,在車輛超速、離開[FS:PAGE]指定區域范圍時獲得警報、遠程降低汽車速度等。
智能系統與駕駛安全
很多人會擔心,在本身就容易引發事故的汽車上加入如此多的功能、為駕駛者帶來更多的信息是否會造成干擾,影響行車安全。這一擔憂并非空穴來風,駕車者在開車時打電話和發短信已經成為交通事故的最大原因之一,美國很多州甚至開始考慮在開車時禁止一切電子設備的使用。
針對這個問題,大多數的智能系統都提供了語音控制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進行信息查詢,系統會以語音的形式將需要的信息反饋給駕駛者,從而降低了駕駛者需要分心去看顯示屏的必要。Ford Sync 的一個特色功能就是其全功能的語音控制系統,可以進行包括信息查詢、導航服務、音樂及其他應用的控制等功能。當然,像電腦和手機一樣,傳統的車載語音控制同樣存在控制命令比較機械的問題,但最新的一些系統已經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較大的改善,例如用戶可以用“I’m hungry.”這種自然的指令來查詢附近的餐館信息。
讓很多人始料不及的是,除了傳統的汽車廠商外,許多互聯網廠商也開始進軍這一領域。蘋果上個月公布 iOS 6 時就宣布其已經與八家汽車廠商開始合作,將 iPhone Siri 整合進它們的車載系統中去。駕駛者將可以通過 Siri 的自然語言處理引擎,實現播放音樂、智能導航、通知提醒、查看日程、添加備忘錄、預訂酒店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擁有于此類似功能的福特并不在蘋果的合作名單中。而在 Android 上,像 Vlingo、Robin 這樣的偏重車載輔助功能的智能軟件也同樣來勢洶洶。
除了通過各種措施來降低對駕駛者的干擾外,汽車互聯網技術在降低行車時的安全隱患方面也有許多嘗試。奧迪的 M.M.I 系統提供了車輛安全距離監測、自動停車等功能,而福特的系統已經通過實時交通信息實現了自動降低行車速度、提示換道風險等安全功能。
汽車互聯網的未來 - Internet of Things
汽車互聯網還能做些什么?也許很多人會想到 Google 尚處于實驗狀態的無人駕駛汽車,這一項目在試駕中已經展現了巨大的潛力,但這一技術的市場化顯然不是 Google 一家能夠完成的,而需要從政府、汽車廠商、服務提供商整個環節上進行協調才可能實現。
與此相比,通過汽車對駕駛者血糖濃度、過敏狀況等身體指標進行監控,整合手機應用實現持續的健康狀況追蹤和預警;根據電網的峰谷狀況,自動選擇最省錢的充電時間;將汽車參數在云端備份和進行管理,讓駕駛者能夠更方便[FS:PAGE]的調整汽車的狀態,甚至在不同車輛間實現參數同步… 類似這樣的智能化功能在目前來說更具實用價值。
這讓我們回想起很久以前就受到廣泛期待、但仍未實現的物聯網概念:當生活中的一切都相互聯通時,現實將會是多么的夢幻,也許汽車互聯網終于可以成為這一市場的敲門磚。
還記得我們認為手機只能打電話、汽車只能代步的年代嗎?
對于目前在市場上已經實際實現的汽車互聯網技術來說,它們更多采用了將人們熟悉的智能手機功能整合到汽車中去的方式。對愛車人士來說,這并不是一件新鮮事,也許你現在的車里就內置藍牙功能,可以讓你連接手機,收聽在線電臺、語音撥號、收發短信、更新社交媒體狀態等,但所謂的汽車互聯網就局限于此嗎?汽車廠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們顯然不是這么想的。從福特的 Ford Sync、雪佛蘭的 MyLink,到奧迪的 M.M.I、現代的 BlueLink,再到蘋果、Google、微軟,眾多不同領域的參與者們都在探索如何打造更智能化的車載系統。
車載智能系統能實現什么?
駕駛者想要的是什么?調查顯示,除了常見的娛樂、社交需求外,駕車者對于車載系統的更多的關注點在于如何能夠讓旅途更加安全、如何更快的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如何了解最新的信息資訊等。
針對這些需求,眾多智能車載系統或利用附加的顯示屏、或利用語音系統為駕駛者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信息查詢功能。除了凱迪拉克等廠商采用獨立系統平臺的策略外,更多廠商利用用戶已有的智能設備與車載系統相配合使用的策略,實現了更加靈活的功能擴展。如豐田的 Enrune 車載系統,搭配用戶的智能手機,在車載系統中實現了 Bing、Yelp 搜索、OpenTable 餐館信息查詢預訂、MovieTickets 電影資訊查詢訂票等功能,同時還支持實時天氣、交通狀況、汽油、股票價格等信息的查詢。
除了為駕駛者提供有用的旅途相關信息外,連接網絡的車載智能系統與用戶的手機結合還能夠提供諸如遠程控制、汽車監控等功能。福特的 Ford Sync 系統能夠讓用戶在電腦、手機上提前設定好車內氣溫、座椅角度、后視鏡方向等參數,讓用戶一進入車內,就能獲得最佳的乘坐體驗(如果你不想手動操作、或有多個駕駛者的情況,福特甚至還能夠根據不同的駕駛者自動調整不同的車輛狀態,以適合其個性化需求。)通用、雪佛萊的車載系統提供了輪胎狀態、汽油量、電池電量等汽車信息,現代汽車的 Blue Link 系統更是提供了車輛狀態監測、保養信息提示等功能,讓用戶隨時了解汽車的健康狀態。車主甚至還可以遠程監控汽車速度、位置等,在車輛超速、離開[FS:PAGE]指定區域范圍時獲得警報、遠程降低汽車速度等。
智能系統與駕駛安全
很多人會擔心,在本身就容易引發事故的汽車上加入如此多的功能、為駕駛者帶來更多的信息是否會造成干擾,影響行車安全。這一擔憂并非空穴來風,駕車者在開車時打電話和發短信已經成為交通事故的最大原因之一,美國很多州甚至開始考慮在開車時禁止一切電子設備的使用。
針對這個問題,大多數的智能系統都提供了語音控制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進行信息查詢,系統會以語音的形式將需要的信息反饋給駕駛者,從而降低了駕駛者需要分心去看顯示屏的必要。Ford Sync 的一個特色功能就是其全功能的語音控制系統,可以進行包括信息查詢、導航服務、音樂及其他應用的控制等功能。當然,像電腦和手機一樣,傳統的車載語音控制同樣存在控制命令比較機械的問題,但最新的一些系統已經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較大的改善,例如用戶可以用“I’m hungry.”這種自然的指令來查詢附近的餐館信息。
讓很多人始料不及的是,除了傳統的汽車廠商外,許多互聯網廠商也開始進軍這一領域。蘋果上個月公布 iOS 6 時就宣布其已經與八家汽車廠商開始合作,將 iPhone Siri 整合進它們的車載系統中去。駕駛者將可以通過 Siri 的自然語言處理引擎,實現播放音樂、智能導航、通知提醒、查看日程、添加備忘錄、預訂酒店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擁有于此類似功能的福特并不在蘋果的合作名單中。而在 Android 上,像 Vlingo、Robin 這樣的偏重車載輔助功能的智能軟件也同樣來勢洶洶。
除了通過各種措施來降低對駕駛者的干擾外,汽車互聯網技術在降低行車時的安全隱患方面也有許多嘗試。奧迪的 M.M.I 系統提供了車輛安全距離監測、自動停車等功能,而福特的系統已經通過實時交通信息實現了自動降低行車速度、提示換道風險等安全功能。
汽車互聯網的未來 - Internet of Things
汽車互聯網還能做些什么?也許很多人會想到 Google 尚處于實驗狀態的無人駕駛汽車,這一項目在試駕中已經展現了巨大的潛力,但這一技術的市場化顯然不是 Google 一家能夠完成的,而需要從政府、汽車廠商、服務提供商整個環節上進行協調才可能實現。
與此相比,通過汽車對駕駛者血糖濃度、過敏狀況等身體指標進行監控,整合手機應用實現持續的健康狀況追蹤和預警;根據電網的峰谷狀況,自動選擇最省錢的充電時間;將汽車參數在云端備份和進行管理,讓駕駛者能夠更方便[FS:PAGE]的調整汽車的狀態,甚至在不同車輛間實現參數同步… 類似這樣的智能化功能在目前來說更具實用價值。
這讓我們回想起很久以前就受到廣泛期待、但仍未實現的物聯網概念:當生活中的一切都相互聯通時,現實將會是多么的夢幻,也許汽車互聯網終于可以成為這一市場的敲門磚。
還記得我們認為手機只能打電話、汽車只能代步的年代嗎?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