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應用既要不分散司機注意力還要保證安全
本文的作者是哈曼國際的副總裁兼總經理Robert Acker。他認為智能手機、平板和社交媒體的崛起對司機安全駕駛會造成一定的威脅,向他們提供應用程序和服務的企業需要考慮他們的安全問題,而操作簡便的界面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他認為在機器人時代到臨之前,這個行業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美國人每天平均下來花費超過兩個小時在車上。很多人會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上,甚至連車上的時間也不愿意錯過。
不管是在XM Satellite Radio、提供音樂服務Rhapsody的公司還是現在所處的公司,我都花費了畢生的精力在一件事上:向駕駛座上的人投遞相關信息和娛樂內容。我一直深信“connected car” 行業的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向消費者提供感興趣而又不會威脅到駕駛安全的移動應用和服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從界面設計和人類行為習慣這方面開始著手。
汽車制造商其實也明白駕駛者希望自己能夠與外界連通。因此他們開始把一些類似于智能手機和平板的高科技汽車信息娛樂系統集成到了里面去,自然也包括大家所熟悉的電容式觸摸大屏。但是他們也面臨這一個問題,汽車并不是像手機平板那么簡單,它們是兩噸重的鋼鐵和玻璃,這些汽車制造商必須確保司機的交通安全。
為了確保司機的駕駛安全,兩種對策出現了:一個是嚴格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導致駕駛人員注意力分散的科技產品,這里不用指出來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東西了吧?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接近40%的年輕司機承認在開車的過程中發過短信,這違背了法律要求司機在駕駛過程中使用免提耳機的條例。
另一個方案就是設計新的用戶界面,在盡可能少分散司機注意力的同時提供跟智能手機和平板一樣的基本功能。目前在語音識別和控制方面有了一些進展,比如說蘋果的Siri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這些技術依然在發展階段。
如果信息中心控制面板太過復雜或者不能快速發送信息的話,司機們就會忽視汽車的內置系統并用回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機和平板。我們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可以說服司機放棄智能手機的汽車控制界面,并確保它們不怎么分散司機的注意力。
但是汽車內置系統也面臨這一個問題。當今的科技可說是日新月異,蘋果每年都會推出新款的iPhone,但是汽車內置系統是跟汽車鎖定在一起的,而美國人一般是六年換一次車,這些系統也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變成老古董。
我們知道什么是這些汽車信息系統所行不通的:數以百萬的司機沿著[FS:PAGE]公路飛馳,他們會滑動屏幕來發郵件、看短信、聽播客,開導航,定餐館和查看社交媒體信息等。
我們也知道什么是奏效的。一般的司機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他們會采用收聽電臺的方式來獲取信息。目前的物理控制面板指令是非常容易操作的,他們只需要一個手指便可完成操作,那些為司機所提供的服務和應用程序也應該做到這點:盡可能的減少分散司機精力的可能。令人興奮的是,我們知道像本田、謳歌和斯巴魯等這些汽車制造商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自家的信息娛樂系統。
矛盾的是,要做到不分散司機的注意力,解決方案就是采用專用按鈕。玩過游戲的人都知道,專用的攻擊按鈕遠比Ctrl、Alt配搭其他按鍵要方便很多。
不過這種設計方案會給司機回復即時信息、存儲序列信息等方面帶來不便。我們都知道,坐在辦公桌的人立刻回答“你有多少個人要就餐”、“訂那個餐館”等問題是沒有困難的,但是對于司機來說就要立刻回答就不是那么方便,尤其是他們正處于交通高峰期的時候。
總而言之,那些針對司機而推出的服務的內置界面設計必須要確保他們的安全。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告知,十年前因為在開車過程中打電話所造成的致命事故就有2600起,其他傷害事故也達到570000起,那時候還沒有先進的iPhone和iPad,也沒有像Facebook這類的社交網絡。如今它們能離開我們的汽車嗎?
而在未來汽車行業,或者這些擔心都是無關緊要的。汽車安全最大的進展可能是通過雷達、GSP、電腦和機器人來取代人類司機。這樣一來,我們就成為了乘客,從而坐在后面玩自己的智能手機和平板。不過在那個時代到來之前,我們必須弄清楚如何設計一些可以讓司機安全使用的應用。我們至今仍然在努力,那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