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專家觀點
華龍網-重慶日報
2012-10-23
[ 導讀 ] 在世界經濟持續調整和快速變革的關鍵時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正在催生新的生產組織形式,成為發展現代產業的重要途徑。

  在世界經濟持續調整和快速變革的關鍵時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正在催生新的生產組織形式,成為發展現代產業的重要途徑。要準確把握全球經濟科技發展新趨勢,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水平,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重慶工業經濟上規模、上水平、上質量、上效益。

  一、深刻認識推進“兩化”融合的重大意義

  信息化和工業化具有本質差別又有一定聯系,是兩個性質不同的社會發展過程。“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指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高層次深度結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其核心是信息化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大重慶工業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有利于提升產品研發設計創新能力。信息化要素與產品設計等環節的有機結合和系統集成,可以突破工業技術基礎薄弱,裝備水平差,產品檔次低等瓶頸,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例如,長安汽車通過建立以三維數字化設計和全球協同設計為核心的汽車產品智能化研發平臺,與海外設計中心進行產品24小時不間斷聯合開發,實現了企業全球化的產品同步和協同設計,2011年新產品貢獻率達到80%,自主開發產品產量占到總產量的60%左右,對全國重要汽車生產基地建設和“千億長安”打造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有利于提升高端產品制造能力。制造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改造,能夠充分發揮現有資源作用,提高生產效率,全面提升中高檔產品的制造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比如南方英特空調公司應用以生產過程透明、高效和可控為核心的生產制造過程信息化系統,實現了與管理信息系統的無縫集成運行,企業制造費用下降7%,準時交付率達到100%,人均年產值上升到157萬元;并支撐企業融入全球供應鏈,獲得了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的大量訂單。

  第三,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信息進行采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和查詢,能夠實現對貨物流動過程的控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比如,重慶摩托車行業第三方物流供應鏈服務平臺,有效提升了嘉陵、隆鑫、建設、力帆等摩托車整機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帶動了上千家配套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整機企業任務完成率提升到99%,差缺件率降低到1%,產業鏈的物流總成本降低1%以上,摩托車行業整體競爭能力明顯[FS:PAGE]提高。

  第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應用管理信息技術或信息系統,可以對內部控制進行集成、轉化和提升,實現對組織機構的有效管理,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增強競爭能力。例如,隆鑫工業運用以ERP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集團從研發、生產、銷售到服務,以及供應商、整機企業、經銷商和服務商的縱橫向產業鏈集成運行,生產計劃準時率提高50%,訂單準時交付率提升到95%,管理成本降低10%,推動企業于2011年順利上市。

  二、準確把握我市“兩化”融合的歷史方位

  自2009年成為首批國家“兩化”融合試驗區以來,重慶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兩化”融合發展戰略,形成了以“集約、互動、耦合、創新”為主要特征的“兩化”融合新模式。

  (一)“兩化”融合綜合指數達到80%。現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廣泛深入應用,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綜合指數由2007年的50%提高到80%,規模工業新產品設計效率提高14.8%,新產品貢獻率提高12.2%,開發和制造成本降低6.9%,管理效率提高15.4%,管理成本節約9.9%,產品質量提高8.9%,生產效率提高10.3%,生產能力提高10.4%。

  (二)構建起較完善的服務支撐體系。成立重慶市兩化融合促進和服務中心,為10多個區縣、200多個企業提供了技術咨詢、規劃設計和項目實施指導,開展了5萬多人時的人才培訓;該中心自主研發的“多功能生產過程信息化系統”,在50多家企業示范應用。成立全國第一家官方注冊的首席信息官協會,會員企業600余家、會員2000余人。

  (三)形成詳實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開創性地提出“兩化”融合指數,設置規模性、多樣性、集聚性等9大方面18個指標,形成以“融合指數”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與實踐,形成包括戰略層面、基礎層面、應用層面和效益層面等4個層面15個二級指標和51個三級指標的更詳實具體的“兩化”融合評價指標體系。

  (四)示范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近三年累計推出市級以上示范項目138個(國家級18個),財政投入近2億元。國家級示范項目,如長安汽車的汽車產品智能化研發平臺、摩托車行業第三方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市級示范項目,如車間裝備層信息化試點示范工程、基于RFID智能交通管理與服務系統示范項目。確定渝北、大渡口等10個區縣為全市“兩化”融合試點區縣,區縣“兩化”融合工作有序推進。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兩化”融合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FS:PAGE]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1.認識不足。重慶尚有不少部門、企業對“兩化”融合的認識與國家要求有較大差距。例如,有的將“兩化”融合等同于管理信息化或信息技術開發,有的甚至對“兩化”融合的概念還相當陌生,有的企業認為自己規模小,未達到信息化要求。

  2.人才匱乏。受地域和收入水平的制約,不僅難以吸引外地人才,重慶本地人才也流向東部沿海地區,導致“兩化”融合人才奇缺。重慶工業企業專職信息技術人員僅占企業總人數的1.2%,信息化應用人員占企業總人數的7.2%。

  3.企業信息系統的集成性和協同性亟須加強。“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體現,是信息系統的高度集成應用。重慶實現從設計、管理到制造全過程信息集成運行的企業僅2%,處于部分系統集成應用階段的占17%,處于單元系統應用階段或沒有開展信息化的占81%。

  4.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的運營機制亟須完善。由于服務和運營模式、信息資源共享與接入機制、平臺個性化支持和服務能力等不足,制約了現有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的深入應用及推廣,成為推進“兩化”融合的瓶頸。

  5.信息化與企業自主創新、生產制造、產業鏈協作等核心環節融合度亟須提升。重慶許多指標與全國、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規模工業企業設計信息化應用率74%,低于全國3個百分點,低于沿海10個百分點;制造過程信息化應用率28%,低于全國5個百分點,低于沿海24個百分點;裝備數字化率28%,低于全國6個百分點,低于沿海30個百分點;主導產業鏈信息化率48%,低于全國水平2個百分點,低于沿海22個百分點。

  三、深入實施“5+1”兩化融合重點工程

  圍繞“6+1”重點行業,重慶深入實施“5+1”工程,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工業發展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到2015年,工業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深化應用率達到85%,管理信息化系統深化應用率達到80%,生產過程信息化系統應用率達到55%,關鍵工序設備數控化率達到65%。

  (一)“兩化”融合的技術選擇。按照工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重點選擇和應用五方面的關鍵技術。一是產品研發設計過程“兩化”融合技術,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分析(CAE)等技術和系統;二是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提升關鍵技術,包括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管理(SCM)等技術和系統;三是企業生產制造能力提升關鍵技術,包括分布式數控(DNC)、分散控制系統(DCS)等技術和系統;四是工業產品和裝備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升關鍵技術[FS:PAGE],包括數字控制(NC)、嵌入式系統(ES)等技術和系統;五是應用“兩化”融合支撐和服務關鍵技術,包括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等技術和系統。

  (二)典型企業“兩化”融合提升工程。對信息化基礎較好、示范作用強的企業,重點開展信息技術在產品研發、經營管理和生產制造等環節的運用。一是產品研發設計“兩化”融合。深入應用設計信息化系統,建立以PDM為核心的產品開發和工程設計支持平臺,提高企業產品開發能力。二是經營管理“兩化”融合。深入應用管理信息化系統,建立以ERP為核心的經營管理集成化支持平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三是生產制造“兩化”融合。深入應用以制造執行系統為核心的車間制造過程信息化系統,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水平和制造能力。四是“兩化”融合綜合集成應用。以信息技術與產品研發、經營管理和生產制造等全面深度融合為重點,實施典型企業“兩化”融合綜合集成應用,提高企業設計、制造和管理能力。

  (三)產品和裝備智能化提升工程。一是實施產品智能化提升工程。選擇一批產品技術含量較高、經濟效益前景較大、有行業示范作用的主導產品,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升,提高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市場競爭能力。二是實施裝備智能化提升工程。對現有企業生產裝備特別是重點關鍵裝備進行數字化改造、網絡化集成和新裝備的上檔升級,提高產品質量。三是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推動信息技術、軟件產品的開發、生產和應用,力爭重大共性和關鍵性軟件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提高裝備運行效率和利用率,提升企業生產制造能力和綜合效益。

  (四)產業鏈“兩化”融合提升工程。圍繞產業鏈長、配套企業多的重點產業,依托產業鏈龍頭企業,建立協同設計、協同物流管理、協同商務等產業鏈信息化支持平臺,提高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資源配置和客戶服務水平,實現整機企業與配套商、分銷商、客戶或企業分支機構的集成,以整機企業的信息化帶動配套企業的信息化,使整機企業與配套企業在新產品開發、供應鏈及物流控制等方面優化運行。

  (五)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平臺建設與服務工程。加大區域性或專業性信息化技術支持和服務機構、骨干或龍頭企業信息化部門剝離后建立的信息化公共服務企業的支持力度;基于云計算和SaaS等服務模式,建立一批面向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產品設計及集成制造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電子商務、進銷存、財務管理、物流信息化等公共服務,提升[FS:PAGE]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產品開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我市中小企業整體水平。

  (六)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應用示范工程。面向冶金、石化、水泥、煤炭、建材等耗能高、污染高、安全生產要求高的行業,以重鋼集團、西南鋁業集團、重慶化醫控股集團、重慶煤炭集團、重慶電力總公司、重慶建工集團等企業為重點,實施信息化促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應用示范工程。通過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和仿真、資源循環利用等技術和系統的應用,提高生產效能,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安全生產。

  (七)“兩化”融合技術支持和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依托重慶市“兩化”融合促進和服務中心,采取“1+N”模式,建立由1個主中心、多個專業應用服務中心及一大批區縣分中心構成的“兩化”融合技術支持和服務體系。一方面,根據企業應用需求,完善和壯大服務隊伍,提升技術支持機構的核心業務能力和專業化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圍繞技術咨詢、規劃設計等服務,開展市場化服務和運營,形成一批有規模和影響力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為“兩化”融合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四、科學構建“兩化”融合支撐體系

  (一)建立聯動機制。各地、各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做好規劃部署,建立聯動機制,協同一致,共同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企業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把“兩化”融合納入總體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扎實有效推進。

  (二)創新推進模式。完善“兩化”融合中長期規劃和實施方案,研究制定分類推進模式。對公益、民生微利性行業,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對市場化較成熟和效益好的行業,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對國有企業,政府制定考核標準,強制規定實施;對民營企業,加強引導,鼓勵盡快實施。

  (三)加大資金投入。爭取設立“兩化”融合專項資金,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及獎勵等多種手段,重點支持“5+1”兩化融合重點工程項目。各地、各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在技術改造、自主創新、中小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和關鍵領域重點突破資金的安排上,支持“兩化”融合項目。

  (四)強化政策支持。用好用活現有政策,對企業在“兩化”融合建設中,由于技術進步和產品更新導致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可按照稅法規定實行加速折舊;鼓勵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兩化”融合技術服務,對其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及其相關收入,可按照國家規定免征營業稅。

  (五)加強人才保障。加大信息技術研發人才、管理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FS:PAGE]。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面向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和專業設置。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知名培訓認證機構合作,建立完善“兩化”融合人才培訓和認證體系,鼓勵高等院校、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和企業合作開展“兩化”融合培訓。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兩化融合創新推動模具產業轉型升級

信息融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協同利用多源信息進行決策和行動的理論、技術和工具,比僅利用單信息源或非協同利用部分多源信息,提供更準確和更穩健的性能。

03月08日 16:16百方網

鄂爾多斯市“兩化融合”走在全區前列

從日前召開的2013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兩化融合推進大會上獲悉,鄂爾多斯市的“兩化融合”工作走在了全區前列。

09月26日 17:18中國機經網

兩化融合:引領智能制造 支撐轉型升級

近半年來,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成果展覽會”和兩化融合水平評估、試點示范重點項目的典型引路和帶動下,我國工業各行業兩化融合向更深度拓展,大型企業普遍開展了信息系統綜合集成和產業鏈協同應用,智能技術和智能制造初步發展,工業電子和...

09月28日 20:46中國電子報

“兩化融合”接軌第三次工業革命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性和艱巨性進一步凸顯,不同經濟體走勢出現分化。

09月05日 17:55經濟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