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發展模式推進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
近年來發達地區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的快速攀升,支撐產業規模擴張的低成本優勢明顯減弱,同時,社會資源的配給開始傾向投向資源節約型產業,在這一背景下,云計算產業空間拓展開始加速,并圍繞區域經濟發展與特色進行重構。從目前我國各地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實踐來看,主要呈現出資源利用型、應用引導型、創新驅動型三種發展模式:
資源利用型發展模式:富能源地區是云計算產業進入的法寶
資源利用型發展模式是指針對集約化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能耗成本規模龐大的特點,充分利用當地能源豐富、電力充足、土地資源充裕的優勢,重點建設數據中心和發展云計算基礎服務,帶動配套產業發展。資源利用型發展模式要求城市擁有充足的電力資源、較好的資源氣候優勢、完善的配套政策及良好的網絡基礎設施,能夠為規模化云計算產業發展提供較低的運營成本以及向外服務的基礎,以鄂爾多斯、哈爾濱、重慶為代表。在云計算產業及其數據中心建設從傳統的北上廣及沿海地區向能源富集,氣候適宜地區轉移的過程中,資源利用型發展模式越來越多地被上述地區所采納,各地為吸引運營商或其它云計算服務商投資建設數據中心,紛紛出臺低電價、低地價、稅收優惠等多層面的配套政策。能源政策在發展初期能夠起到很好的成本優勢作用,使得當地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產業能夠快速起步。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富能源地區加入瓜分云計算產業及市場陣營以后,各地政策逐漸趨同,運營成本在市場競爭環境中難以取得優勢,導致云計算服務價格趨同,原有的成本優勢不再。資源利用型發展模式的優勢是幫助富能源地區快速進入云計算產業,缺點是難以長久持續,從長遠看,需求和創新驅動才是云計算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應用引導型發展模式:云計算應用工程落地之良方
應用引導模式是指以云計算應用為導向,致力于通過在一個或幾個典型行業搭建云計算平臺和提供云計算服務,帶動云計算產業鏈發展,同時為整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和動力的產業發展模式。應用引導型發展模式要求城市擁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全面的應用需求以及多層次的云計算相關企業,能夠為云計算應用市場提供前期啟動及后續發展支撐。該種模式重點以政府投資云計算應用啟動市場,以巨大的市場應用需求帶動企業及行業將業務遷移到云計算應用,促進云計算應用商業化進程。目前,杭州、無錫等城市通過政府投資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并采購相關云計算服務,帶動云計算應用向工業設計、節能環保、[FS:PAGE]新藥研制、氣象分析、地質災害預測、物聯網應用、軟件開發以及仿真模擬等領域全面拓展。
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是指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云計算產業的戰略基點,注重推進云計算產業相關的制度創新、研發創新、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利用云計算開拓新的商業機會。目前,以該種模式發展云計算產業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擁有較好的高端人才環境、較高的產業集聚度、較為完善成熟的產學研生態以及較廣的產業輻射覆蓋范圍的地區,如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區重點投資虛擬化技術、資源管理技術、負載均衡技術等云計算核心技術研發,云操作系統、云平臺等云計算高端軟件研發,以及云安全、智能城市等創新應用領域的模式探索。該模式能夠充分發揮當地的人才和技術創新優勢,產業發展適應性強,對能源依賴度低,能夠持續地帶動產業鏈各環節的融合,推動新業態的孵化,為產業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活力和新的增長空間,是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此外,由于云計算及數據中心項目運營期利潤十分可觀,各地近年來紛紛上馬云計算項目,希望短期內收回投資并盈利,但從已有的國內十億元級數據中心項目運營情況來看,開展災備和數據中心外包服務等基礎業務的內部收益率(IRR)基本維持在15%-20%左右,動態投資回收期一般為6-10年左右。也就是說數據中心項目最難過的日子基本集中在投入運營后的3-5年,為了盡快收回投資,個別地區出現了以房地產模式發展云計算產業的現象,以發展云計算產業和建設數據中心為名,行圈地賣地之實。這種現象是值得警惕的。為此,一方面要求數據中心相關的硬件廠商改進設計和生產工藝,降低設備功耗,讓有限的機房空間容納更多的服務器和存儲設備,減少數據中心機房占地面積;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在審批數據中心機房建設用地方面也要審慎抉擇,不要急功近利,客觀評估云計算園區內數據中心及配套產業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客戶群和應用需求的定位要充分論證,避免數據中心建成后成為演示中心和能耗中心。
綜上所述,高緯度及中西部以資源利用型發展模式為主導的地區不能一味打資源優勢牌,在前期以資源優勢吸引云計算產業落地后應著力培育和擴大市場需求,盡快形成人才優勢和地區產業集聚,逐步向技術驅動和應用創新方向轉變;只為快速收回成本,按照房地產模式靠圈地蓋樓賣房來做云計算產業,將無法帶動云計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到頭來只能山窮水盡。因此,各地應結合當地產業[FS:PAGE]發展和市場需求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云計算產業發展模式。
相關文章
云計算的未來是什么?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里,這場疫情之中,很多線下實體店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但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卻在這次疫情之中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可以發現由于無法在辦公室辦公和會議,很多公司開始了遠程辦公和遠程會議;由于醫院人...
如何選擇云計算物聯網平臺
企業的云計算物聯網平臺必須監視物聯網端點和事件流,分析邊緣計算和云平臺中的數據,并啟用應用程序開發和部署。物聯網(IoT)是當前計算世界中最熱門的概念之一。云計算物聯網平臺甚至可能在宣傳和炒作規模上超過物聯網。但是,這兩者...
云計算工作負載需要哪些保護
組織出于各種原因采用多個云平臺,例如提高效率和分配計算資源。根據《2021年Flexera云現狀報告》,92%的企業采用了多云戰略,80%的企業采用了混合云戰略。但這些企業也經常經歷管理復雜性的增加,這會影響安全性并增加風險。...
云計算專家如何彌補網絡安全技能差距
導讀:網絡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最終可能會解決。根據(ISC)2公司發布的2020年網絡安全勞動力的研究報告,網絡安全技能差距正在縮小。網絡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最終可能會解決。根據(ISC...
上海電信借AI、云計算等手段為復工人員保駕護航
正月已過,各地陸續按下了復工復產“快進鍵”,復工、抗疫要同時兼得,社區、園區、企業辦公樓、商鋪、批發市場等成為防疫抗疫“重點戰場”。在魔都上海,一大批“黑科技”正在加入“復工抗疫”戰,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等紛紛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