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 車聯網論壇
[ 導讀 ] 主持人:接下來是對話環節,首先邀請幾位對話嘉賓: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楊景先生、上海航盛實業總經理尹占威、上海博泰悅臻CEO應宜倫。
主持人:接下來是對話環節,首先邀請幾位對話嘉賓: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楊景先生、上海航盛實業總經理尹占威、上海博泰悅臻CEO應宜倫。另外一位嘉賓北汽福田北斗汽車物聯網公司總經理周洪波因為臨時有急事趕到美國去了,特意托組委會跟大家打個招呼,他非常愿意和大家交流,也非常愿意和在座的各位企業家會后交流。
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三位對話嘉賓!
唐祖榮:謝謝三位嘉賓,我想起來兩件事,一個是今年十一五一黃金周,媒體紛紛報道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這是一件非常知名的事情;還有一個事是7月份在北京發生一場特別大的雨,車主不知道道路狀況,來回退,結果進也進不了,退也退不了,車就在水里泡著,這兩件事在全國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開始具體問題前請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楊景:我叫楊景,來自中國移動研究院,前面已經有介紹了。我所領導的團隊叫做國家的千人計劃在移動的創新基地,我們有一個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叫新市場研究中心,最近兩年目標就是推動物聯網和云計算的大規模應用,核心是尋找市場中間新的市場需求、新的技術創新和新的需求發現和價值,也就是說以尋找商業價值為目標去構造新市場,這個新的市場在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中能得到大規模的應用,而且為國民經濟發展做貢獻。車聯網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和課題,而且我們尋找的新市場就是剛剛主持人所說的過去沒有關注的市場,這是一個非常巨達的市場,我們愿意和大家一起在新市場的創新中共同尋找我們發展的價值。
尹占威:我是上海航盛公司總經理尹占威,航盛集團是目前國內做汽車電子最大的企業,連續五年的時間里進入全國汽車電子前十強的企業只有航盛,剩下的都是國外企業,說明中國汽車電子自身發展、民族品牌發展也是任重而道遠。航盛做汽車領域產品,這幾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車聯網技術也快速發展,航盛也在做全面的業務轉型,開始轉型為以車聯網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目前定位是做商用車聯網相應應用。
很榮幸我們社會車載設備和平臺都是全國第一批通過交通部標準,希望能夠在各行業內不同的產業鏈上建立合作,航盛作為汽車車載車聯網領域的系統集成發展供應商,我們需要同不同企業進行合作。
唐祖榮:這個問題一定要問楊博士。應總。
應宜倫:博泰的夢想是打造一輛為生活的汽車,我們的車太笨了,沒眼睛,沒耳朵,沒鼻子,沒思想。博泰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我們獲得了非常多的榮譽。從博泰自己角度上講,我們更關注的不是技術,而是[FS:PAGE]客戶需求。
唐祖榮:為用戶服務。
應宜倫:所以我們覺得如何為客戶提供服務,如何整合各種合作是博泰的優勢,到年底有10萬個車聯網服務,希望通過幾年發展,真正讓中國汽車更聰明,更懂我們的所思所想,更安全,謝謝。
唐祖榮:楊博士,您是頂級專家,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國際車聯網狀況。
楊景:實際上現在車聯網只有車,沒有網。我們現在只有把一個點跟另一個點連接,剛剛我看到有個專家介紹,我們是在做移動互聯網,用移動互聯網審視一下現在的車聯網,它不是一個網,這也就是說國際上普遍的對過去十年車聯網的總結。發生交通擁堵的時候怎么處理?他們沒有辦法處理,他們只關注車主個人服務,而沒有關注整體,這就是國際上過去十年包括在中國發展車聯網的總體狀況,也就是說我們并沒有看成一個網。因此它到底有什么用處需要我們好好思考。
國際上最近幾年把車聯網分成幾個不同范疇來進行研究,第一個是OEM,前裝的以車廠為主導的OEM體系。第二個叫MOM,以商業車輛運輸系統優化為主的體系。第三個是完全從消費者需求考慮的車輛體系。第四是我們最新研發的從保險業出發的體系。這幾個體系有什么特征呢,除了前裝,都不是關注車體結構。我們過去做了那么多年的車聯網,十年的車聯網普及率沒有超過10%,而且沒有人付費,保險一旦建立了車聯網,肯定會有人去加入車聯網,而且加入了車聯網可以減少保險費的15%。這樣就從的單獨連接變成了網絡,從沒有價值變成了創造價值,最近一段時間有很明顯的變化。
唐祖榮:我能不能理解保險商推動車聯網是比較可行的商業模式?
楊景:我覺得它是個切入點,為什么叫切入點呢?保險商手上沒有任何網絡,沒有任何車載終端,也沒有任何設施和做網絡的經驗,保險需要的是價值行為。最終回到一個老問題,剛剛很多專家在講,我們做物聯網和做車聯網的,我們采集的信息并不是建立一個網絡層、應用層,而是把采集的信息交給管理公司。我們運營的是一個中間平臺,這個中間平臺把互動信息提取出來交給用戶。你要用戶規矩開車,這并不是保險公司能做的。真正能夠操作的是交警。
我們每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大概是35000人,而堵車造成的損失是幾十億,同時又一個更龐大的數字,我們國家公安機關用在交通治理上的投入不斷的加大,對整個納稅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巨達的投入,這個投入每年會達到幾千億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采用物聯網、車聯網的手段改善交通成本。
唐祖榮:國內車聯網狀況呢?
楊景:[FS:PAGE]國內車聯網有幾個大的難點,普及率非常低,我們在二十年前,移動電話只有少數人拿著大哥大的時候,這些人手機有用嗎?手機能發展嗎?手機能變成移動互聯網嗎?不行的,首先必須普及率達到80%以上。第二,國內大部分車聯網大部分都是在國外廠商品牌主導之下,他們基本是把國外整體搬到國內來,而且比國外品牌推出晚一段時間。我們急需采取措施,達到用車聯網提高交通安全目的。
唐祖榮:航盛目前在這個領域為客戶構筑了什么樣的解決方案?
尹占威:剛才楊老師說的一大部分情況是反映中國車聯網的現狀,實際來講中國車聯網可能也在發展,首先商務車和通用車里面,商務車車聯網從去年開始提速,因為去年交通部出臺了一系列的相應標準和強制性文件。2011年8月1號開始開始強調車載終端,就是具有定位通訊和信息采集、傳遞以及平臺的設備,強制標配;今年7月4號國務院發布要求,載貨物流車輛、轎車也要標配車載終端,目前為止,交通部的車聯網平臺和各省的平臺基本上已經搭建完畢。企業級的運用平臺目前應該說全國過了兩批,第一批過了六家,航盛是其中一家,第二批過了三家。商務車的車聯網領域,真正具備聯網目的同時通過聯網逐步實現解決交通安全和客戶的感覺等等一些東西。
航盛可以提供什么價值呢?我們這幾年在這個領域里的客戶和不同的相關方進行接觸,發現一個企業在一個行業內真正站住腳就是讓行業政治價值鏈實現更價值,愿意付錢的人一定要大于整個產業鏈前端的投入。我們企業的核心理念是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基礎上要有真正的操作,目前為止我們針對車輛的安全、節油和環保基本上都做了一些系統性的方案,尤其是在節油上,我們很多車場和客戶聊的時候,得知一輛大型卡車一年油耗在50萬-60萬之間,各項加起來一輛車要一百萬左右。
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能夠提供服務的企業,我們在終端設備上已經完成了開發,前端控制器以及發動機方案的解決和一些車輛載貨狀態、信息采集這些方面也已經具備了能力。后臺是在立足于自主的情況下,也和國際大型公司進行合作,和IBM一起進行后臺開發,我們看中IBM主要的是大量數據的挖掘能力,首先集中在節能,然后是安全、駕駛行為分析,在這三個領域打造核心價值,為客戶真正提供有價值的產品。11月份會發布第一個全系統版本,希望業內的客戶能夠在一起交流。
唐祖榮:我想這對國家、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應總你們公司有什么方案?
應宜倫:我覺得車輛采集周期非常長,所以所以要整合[FS:PAGE]資源一起做。還有車載,一定要解析前端、后端,我為什么選擇自主品牌來做,自主品牌在各方面拼不過老外,相對新能源技術、信息化技術是比較靠譜的。
唐祖榮:有時候客戶質量決定品牌質量。
應宜倫:我一直跟團隊說,我們有很好的技術,但是有兩點做的特別不好,一個是中國人說的很多做的很少。另外是不斷的創新。剛才你說十一的堵車,我們推出了博泰的導航,現在一般的導航一個月才更新一次。我們和上海交管局等等部門合資,研發了兩年半,現在試用了40個用戶,他們感觸非常深,上海每趟車程可以節約15分鐘,杭州可以節約20分鐘,北京最明顯。這個行業看起來容易,要把它做扎實了很難,與技術有關系,與心態有關系。
唐祖榮:美國保險商快速推進車聯網的發展,那么中移動是全球和中國最大的運營商之一,綜合實力很強,資源很多,我想問一下楊博士,中國移動有什么布局?
楊景:中移動一定是在足夠規模的群體上搭建平臺。我們認為車廠本身的商業模式,過去搞了十年,用我們的觀點來看不合理,但是對車廠是合理的,因為車廠可以把車賣掉。車場沒有錯,但是我運營商跟著車廠做就有問題了。所以我們反復考慮作為運營商,他應該關注什么需求,我們進用戶個人物質需求通常來講運營商起不到很大作用,但是安全需求我們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用戶如果存在安全需求,你怎么安全價值化?怎么推動量?為什么我們看中保險業,因為保險業是基于群體的安全服務,他是把安全轉化成風險,再把風險轉化成保險。我們把交通安全看成一個大的命題,沒有量的話,保險公司也不跟你玩。剛才講了很多很多應用,這些應用都是在量的發展上建立起來。
在這個領域上我們必須營造一個空間,中國移動有這樣的任務,讓車聯網普及率達到70%-80%,這個時候不是中國移動要開發什么應用,而是搭建了空間,這個空間讓車聯網真正能夠得到發展;而且為了推動達到這樣的普及率,我們必須從駕駛行為下手,從提高交通安全下手,而且這種安全不是過去車廠說的車輛安全。
我們剛才講了,要從保險和公安、交通、安全考慮,這個時候在中國做有很多障礙,其實國外也有很多障礙,首先是現有體系下的交易成本,什么叫交易成本呢?運營商采集來信息,存儲起來,再給別人去用;如果你存儲的信息不能用、不能發揮作用,浪費你的電、存儲、數據中心,對我來說也沒有意義。如果這些東西不能細化的時候,泛泛的建平臺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在美國發現了兩件事情,第一個是美國第二大的運營[FS:PAGE]商,他收購了一個美國前裝、后裝最大的服務商,這是降低成本。第二個,過去十年有很多保險公司嘗試保險公司做服務,運營商提供網站,從金殿開始美國第三大運營商自己用戶提供UEF,你車的狀況我來采集,然后你可以通過我買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提供的車聯網保險,保險公司說你通過這個聯網可以減少15%-20%的保險費。為什么保險公司這么做?因為保險公司有大的保險公司有小的保險公司,有全國性的保險公司有地域性的保險公司,車可以開到加拿大或者墨西哥。我們很認真的研究他們的運作模式和商業模式,而且希望在國內復制這無的模式。
我們也非常希望和在座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做集成、做運營的,大家共同來構造。但是我的觀點是要專注于某一個企業,讓大家都收益,設立中間的機制,讓中國一億的車用戶,讓中國車廠,讓中國的保險公司等等都能夠從中收益。
唐祖榮:尹總你剛才講的商業模式我很感興趣,要有用戶買單才能形成價值,這個模式怎么設計的?
尹占威:一個行業或者企業想在市場走下去,這不是一個企業所能做得到的,需要有關行業甚至國家有關部門支持才行。肯定要找到車聯網能夠為哪些企業提供價值,剛才楊老師說保險是很重要的因素,車聯網對保險產生的價值,所以保險公司愿意打折扣。車聯網通過對車的分析,他可以降低車運行的風險,這樣其實給保險公司創造了利益。
油耗是最終用戶非常關注的,假如節油5%就是全年的保費了,所以我們在設計模式上第一步就是如何打造正價值,正價值第一步是找出來確實能產生價值的方方面面的用戶,包括車廠,對于他的新產品的開發、售后服務管理和降低售后服務成本都有價值。我們從商業模式上,在這個過程當中,車聯網涉及了很多環節。
唐祖榮:能不能找到比較理想的車聯網模式,這種模式下,保險商、用戶都喜歡你的系統,這種狀態是不是比較理想的狀態?能不能實現?
尹占威:最終的目的就是安全、環保、節能、舒適、智能,不管是對客戶,對方方面面都有這樣的影響。當然產業鏈不同環節價值點不一樣。對于你剛剛說的,我認為現在具備了實現的基本條件,只不過需要把有價值的那一步做到位。
唐祖榮:我理解你的意思是從技術上咱們最終解決問題難度大,各個部門怎么切這塊蛋糕是一個糾結的問題。
尹占威:這是一個方面,另外做介入和整合、系統,做系統和具體做技術哪一個更難?實際上有的時候系統融合南都是非常大的,因為它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在技術過程當中需要有非常開的視野,同時能[FS:PAGE]夠調整很多方面的技術,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宏觀了解才能做這個。這方面不管是企業還是這方面的行業人才,都是非常難的事情。
唐祖榮:要想實現這樣的理想目標是不是需要政府從設計角度協調?
尹占威: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客戶前期發展過程中,如果有政府在社會上、宏觀上的推動、支持,對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會起到比較大的作用,包括國家對物聯網、車聯網陸續都有一些支持,也在出臺標準,像標準類、引導性的東西有的時候是需要政府來推動的。
唐祖榮:下一個問題請教應總,去年有一個嘉賓是谷歌全球中國區副總裁,中午和他吃飯和他交流了一下,我長期用谷歌的東西,越用越覺得他的東西做的挺好的,不光是導航精確,更厲害的是把堵車的時間都計算進去了,這個給我的啟發很深,如果汽車做了這樣一套系統,用語音互動的話,肯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事情。這個東西對我們會不會有挑戰?
應宜倫:地圖服務現在手機也可以做到。
唐祖榮:我們做車聯網,會不會面對手機移動終端的巨大挑戰?
應宜倫:業內有很多觀點,個人認為需要政府支持。第二種觀點,剛才你說到手機,中低端車和手機整合度很高,中高端的車和整車融合度很高。產品再好,沒有廣告宣傳也是沒用的,產品和營銷是緊密結合的,只有好的產品和好的營銷客戶才會知道你的價值。另外像楊總講的保險我們肯定做不了,用戶量特別簡單,前裝是用戶量,但是前裝做完了必須要做后裝,我們一定是要和運營商合作。
唐祖榮:接下來的問題問楊博士,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中移動在做產業整合的時候下一步方向是什么?
楊景:車聯網需求很多,不同的需求是不同的市場,比如關于導航需求,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主體,車廠是一個主體,保險也是一個主體,不能說車聯網就是做前裝、后裝,做營銷了以后賣給客戶。它面對了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營銷。
我們過去那么多年做車聯網都是跟著別人走,下面我們怎么能夠去開拓一個新的價值,這個價值是把移動互聯網發展經驗聯系到車聯網上,怎么讓它實現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我們怎么推動這個產業鏈的發展。
剛才講到一個問題,要實現多個終端之間怎么去實現互動,比如把手機用到車體上,車的下載應用和手機下載應用有區別,車的下載應用到手機上應用嗎,對車的下載應用管理和手機下載應用管理完全不一樣。車是工業級的,工業級應用有安全管理,它和普遍應用是什么關系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我們不能會說中移動是做手機的,希望[FS:PAGE]所有的車內都放手機,一定會有最佳定位,手機面向駕駛者,車機面向車。
唐祖榮:尹總,你覺得我們做車聯網將來移動終端究竟如何?做汽車電子,將來和手機怎么融合,怎么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尹占威:就像剛才楊老師說的,實際上手機和車機有交叉的部分,但是同時它們也有非常大的差別,手機可能更多的在娛樂性或者和車關聯度很低地方有優勢。而車不光是加了終端、3G,一定是有車前端的控制器、集成器。手機和車機要求的等級差別是非常大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車載高安全性的問題。我覺得隨著車聯網的發展,乘用車的車機也一定要更多的東西進行關聯才能夠真正的不斷的提升它的價值。
唐祖榮:最后請每一位嘉賓用一句話對我們發展車聯網提一個建議。
楊景:加大汽車產業的協同能力,推動車聯網規模迅速擴大。
尹占威:中國的車聯網產業要能夠靜下心來,去除浮躁,大家共同攜手,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友好的、正價值的產業生態鏈。
應宜倫: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把需求做好。
唐祖榮:下午的內容非常精彩,希望各位一點半之前回來。也謝謝臺上的各位嘉賓!
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三位對話嘉賓!
唐祖榮:謝謝三位嘉賓,我想起來兩件事,一個是今年十一五一黃金周,媒體紛紛報道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這是一件非常知名的事情;還有一個事是7月份在北京發生一場特別大的雨,車主不知道道路狀況,來回退,結果進也進不了,退也退不了,車就在水里泡著,這兩件事在全國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開始具體問題前請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楊景:我叫楊景,來自中國移動研究院,前面已經有介紹了。我所領導的團隊叫做國家的千人計劃在移動的創新基地,我們有一個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叫新市場研究中心,最近兩年目標就是推動物聯網和云計算的大規模應用,核心是尋找市場中間新的市場需求、新的技術創新和新的需求發現和價值,也就是說以尋找商業價值為目標去構造新市場,這個新的市場在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中能得到大規模的應用,而且為國民經濟發展做貢獻。車聯網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和課題,而且我們尋找的新市場就是剛剛主持人所說的過去沒有關注的市場,這是一個非常巨達的市場,我們愿意和大家一起在新市場的創新中共同尋找我們發展的價值。
尹占威:我是上海航盛公司總經理尹占威,航盛集團是目前國內做汽車電子最大的企業,連續五年的時間里進入全國汽車電子前十強的企業只有航盛,剩下的都是國外企業,說明中國汽車電子自身發展、民族品牌發展也是任重而道遠。航盛做汽車領域產品,這幾年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車聯網技術也快速發展,航盛也在做全面的業務轉型,開始轉型為以車聯網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目前定位是做商用車聯網相應應用。
很榮幸我們社會車載設備和平臺都是全國第一批通過交通部標準,希望能夠在各行業內不同的產業鏈上建立合作,航盛作為汽車車載車聯網領域的系統集成發展供應商,我們需要同不同企業進行合作。
唐祖榮:這個問題一定要問楊博士。應總。
應宜倫:博泰的夢想是打造一輛為生活的汽車,我們的車太笨了,沒眼睛,沒耳朵,沒鼻子,沒思想。博泰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我們獲得了非常多的榮譽。從博泰自己角度上講,我們更關注的不是技術,而是[FS:PAGE]客戶需求。
唐祖榮:為用戶服務。
應宜倫:所以我們覺得如何為客戶提供服務,如何整合各種合作是博泰的優勢,到年底有10萬個車聯網服務,希望通過幾年發展,真正讓中國汽車更聰明,更懂我們的所思所想,更安全,謝謝。
唐祖榮:楊博士,您是頂級專家,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國際車聯網狀況。
楊景:實際上現在車聯網只有車,沒有網。我們現在只有把一個點跟另一個點連接,剛剛我看到有個專家介紹,我們是在做移動互聯網,用移動互聯網審視一下現在的車聯網,它不是一個網,這也就是說國際上普遍的對過去十年車聯網的總結。發生交通擁堵的時候怎么處理?他們沒有辦法處理,他們只關注車主個人服務,而沒有關注整體,這就是國際上過去十年包括在中國發展車聯網的總體狀況,也就是說我們并沒有看成一個網。因此它到底有什么用處需要我們好好思考。
國際上最近幾年把車聯網分成幾個不同范疇來進行研究,第一個是OEM,前裝的以車廠為主導的OEM體系。第二個叫MOM,以商業車輛運輸系統優化為主的體系。第三個是完全從消費者需求考慮的車輛體系。第四是我們最新研發的從保險業出發的體系。這幾個體系有什么特征呢,除了前裝,都不是關注車體結構。我們過去做了那么多年的車聯網,十年的車聯網普及率沒有超過10%,而且沒有人付費,保險一旦建立了車聯網,肯定會有人去加入車聯網,而且加入了車聯網可以減少保險費的15%。這樣就從的單獨連接變成了網絡,從沒有價值變成了創造價值,最近一段時間有很明顯的變化。
唐祖榮:我能不能理解保險商推動車聯網是比較可行的商業模式?
楊景:我覺得它是個切入點,為什么叫切入點呢?保險商手上沒有任何網絡,沒有任何車載終端,也沒有任何設施和做網絡的經驗,保險需要的是價值行為。最終回到一個老問題,剛剛很多專家在講,我們做物聯網和做車聯網的,我們采集的信息并不是建立一個網絡層、應用層,而是把采集的信息交給管理公司。我們運營的是一個中間平臺,這個中間平臺把互動信息提取出來交給用戶。你要用戶規矩開車,這并不是保險公司能做的。真正能夠操作的是交警。
我們每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大概是35000人,而堵車造成的損失是幾十億,同時又一個更龐大的數字,我們國家公安機關用在交通治理上的投入不斷的加大,對整個納稅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巨達的投入,這個投入每年會達到幾千億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采用物聯網、車聯網的手段改善交通成本。
唐祖榮:國內車聯網狀況呢?
楊景:[FS:PAGE]國內車聯網有幾個大的難點,普及率非常低,我們在二十年前,移動電話只有少數人拿著大哥大的時候,這些人手機有用嗎?手機能發展嗎?手機能變成移動互聯網嗎?不行的,首先必須普及率達到80%以上。第二,國內大部分車聯網大部分都是在國外廠商品牌主導之下,他們基本是把國外整體搬到國內來,而且比國外品牌推出晚一段時間。我們急需采取措施,達到用車聯網提高交通安全目的。
唐祖榮:航盛目前在這個領域為客戶構筑了什么樣的解決方案?
尹占威:剛才楊老師說的一大部分情況是反映中國車聯網的現狀,實際來講中國車聯網可能也在發展,首先商務車和通用車里面,商務車車聯網從去年開始提速,因為去年交通部出臺了一系列的相應標準和強制性文件。2011年8月1號開始開始強調車載終端,就是具有定位通訊和信息采集、傳遞以及平臺的設備,強制標配;今年7月4號國務院發布要求,載貨物流車輛、轎車也要標配車載終端,目前為止,交通部的車聯網平臺和各省的平臺基本上已經搭建完畢。企業級的運用平臺目前應該說全國過了兩批,第一批過了六家,航盛是其中一家,第二批過了三家。商務車的車聯網領域,真正具備聯網目的同時通過聯網逐步實現解決交通安全和客戶的感覺等等一些東西。
航盛可以提供什么價值呢?我們這幾年在這個領域里的客戶和不同的相關方進行接觸,發現一個企業在一個行業內真正站住腳就是讓行業政治價值鏈實現更價值,愿意付錢的人一定要大于整個產業鏈前端的投入。我們企業的核心理念是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基礎上要有真正的操作,目前為止我們針對車輛的安全、節油和環保基本上都做了一些系統性的方案,尤其是在節油上,我們很多車場和客戶聊的時候,得知一輛大型卡車一年油耗在50萬-60萬之間,各項加起來一輛車要一百萬左右。
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能夠提供服務的企業,我們在終端設備上已經完成了開發,前端控制器以及發動機方案的解決和一些車輛載貨狀態、信息采集這些方面也已經具備了能力。后臺是在立足于自主的情況下,也和國際大型公司進行合作,和IBM一起進行后臺開發,我們看中IBM主要的是大量數據的挖掘能力,首先集中在節能,然后是安全、駕駛行為分析,在這三個領域打造核心價值,為客戶真正提供有價值的產品。11月份會發布第一個全系統版本,希望業內的客戶能夠在一起交流。
唐祖榮:我想這對國家、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應總你們公司有什么方案?
應宜倫:我覺得車輛采集周期非常長,所以所以要整合[FS:PAGE]資源一起做。還有車載,一定要解析前端、后端,我為什么選擇自主品牌來做,自主品牌在各方面拼不過老外,相對新能源技術、信息化技術是比較靠譜的。
唐祖榮:有時候客戶質量決定品牌質量。
應宜倫:我一直跟團隊說,我們有很好的技術,但是有兩點做的特別不好,一個是中國人說的很多做的很少。另外是不斷的創新。剛才你說十一的堵車,我們推出了博泰的導航,現在一般的導航一個月才更新一次。我們和上海交管局等等部門合資,研發了兩年半,現在試用了40個用戶,他們感觸非常深,上海每趟車程可以節約15分鐘,杭州可以節約20分鐘,北京最明顯。這個行業看起來容易,要把它做扎實了很難,與技術有關系,與心態有關系。
唐祖榮:美國保險商快速推進車聯網的發展,那么中移動是全球和中國最大的運營商之一,綜合實力很強,資源很多,我想問一下楊博士,中國移動有什么布局?
楊景:中移動一定是在足夠規模的群體上搭建平臺。我們認為車廠本身的商業模式,過去搞了十年,用我們的觀點來看不合理,但是對車廠是合理的,因為車廠可以把車賣掉。車場沒有錯,但是我運營商跟著車廠做就有問題了。所以我們反復考慮作為運營商,他應該關注什么需求,我們進用戶個人物質需求通常來講運營商起不到很大作用,但是安全需求我們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用戶如果存在安全需求,你怎么安全價值化?怎么推動量?為什么我們看中保險業,因為保險業是基于群體的安全服務,他是把安全轉化成風險,再把風險轉化成保險。我們把交通安全看成一個大的命題,沒有量的話,保險公司也不跟你玩。剛才講了很多很多應用,這些應用都是在量的發展上建立起來。
在這個領域上我們必須營造一個空間,中國移動有這樣的任務,讓車聯網普及率達到70%-80%,這個時候不是中國移動要開發什么應用,而是搭建了空間,這個空間讓車聯網真正能夠得到發展;而且為了推動達到這樣的普及率,我們必須從駕駛行為下手,從提高交通安全下手,而且這種安全不是過去車廠說的車輛安全。
我們剛才講了,要從保險和公安、交通、安全考慮,這個時候在中國做有很多障礙,其實國外也有很多障礙,首先是現有體系下的交易成本,什么叫交易成本呢?運營商采集來信息,存儲起來,再給別人去用;如果你存儲的信息不能用、不能發揮作用,浪費你的電、存儲、數據中心,對我來說也沒有意義。如果這些東西不能細化的時候,泛泛的建平臺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在美國發現了兩件事情,第一個是美國第二大的運營[FS:PAGE]商,他收購了一個美國前裝、后裝最大的服務商,這是降低成本。第二個,過去十年有很多保險公司嘗試保險公司做服務,運營商提供網站,從金殿開始美國第三大運營商自己用戶提供UEF,你車的狀況我來采集,然后你可以通過我買任何一家保險公司提供的車聯網保險,保險公司說你通過這個聯網可以減少15%-20%的保險費。為什么保險公司這么做?因為保險公司有大的保險公司有小的保險公司,有全國性的保險公司有地域性的保險公司,車可以開到加拿大或者墨西哥。我們很認真的研究他們的運作模式和商業模式,而且希望在國內復制這無的模式。
我們也非常希望和在座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做集成、做運營的,大家共同來構造。但是我的觀點是要專注于某一個企業,讓大家都收益,設立中間的機制,讓中國一億的車用戶,讓中國車廠,讓中國的保險公司等等都能夠從中收益。
唐祖榮:尹總你剛才講的商業模式我很感興趣,要有用戶買單才能形成價值,這個模式怎么設計的?
尹占威:一個行業或者企業想在市場走下去,這不是一個企業所能做得到的,需要有關行業甚至國家有關部門支持才行。肯定要找到車聯網能夠為哪些企業提供價值,剛才楊老師說保險是很重要的因素,車聯網對保險產生的價值,所以保險公司愿意打折扣。車聯網通過對車的分析,他可以降低車運行的風險,這樣其實給保險公司創造了利益。
油耗是最終用戶非常關注的,假如節油5%就是全年的保費了,所以我們在設計模式上第一步就是如何打造正價值,正價值第一步是找出來確實能產生價值的方方面面的用戶,包括車廠,對于他的新產品的開發、售后服務管理和降低售后服務成本都有價值。我們從商業模式上,在這個過程當中,車聯網涉及了很多環節。
唐祖榮:能不能找到比較理想的車聯網模式,這種模式下,保險商、用戶都喜歡你的系統,這種狀態是不是比較理想的狀態?能不能實現?
尹占威:最終的目的就是安全、環保、節能、舒適、智能,不管是對客戶,對方方面面都有這樣的影響。當然產業鏈不同環節價值點不一樣。對于你剛剛說的,我認為現在具備了實現的基本條件,只不過需要把有價值的那一步做到位。
唐祖榮:我理解你的意思是從技術上咱們最終解決問題難度大,各個部門怎么切這塊蛋糕是一個糾結的問題。
尹占威:這是一個方面,另外做介入和整合、系統,做系統和具體做技術哪一個更難?實際上有的時候系統融合南都是非常大的,因為它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在技術過程當中需要有非常開的視野,同時能[FS:PAGE]夠調整很多方面的技術,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宏觀了解才能做這個。這方面不管是企業還是這方面的行業人才,都是非常難的事情。
唐祖榮:要想實現這樣的理想目標是不是需要政府從設計角度協調?
尹占威: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客戶前期發展過程中,如果有政府在社會上、宏觀上的推動、支持,對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會起到比較大的作用,包括國家對物聯網、車聯網陸續都有一些支持,也在出臺標準,像標準類、引導性的東西有的時候是需要政府來推動的。
唐祖榮:下一個問題請教應總,去年有一個嘉賓是谷歌全球中國區副總裁,中午和他吃飯和他交流了一下,我長期用谷歌的東西,越用越覺得他的東西做的挺好的,不光是導航精確,更厲害的是把堵車的時間都計算進去了,這個給我的啟發很深,如果汽車做了這樣一套系統,用語音互動的話,肯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事情。這個東西對我們會不會有挑戰?
應宜倫:地圖服務現在手機也可以做到。
唐祖榮:我們做車聯網,會不會面對手機移動終端的巨大挑戰?
應宜倫:業內有很多觀點,個人認為需要政府支持。第二種觀點,剛才你說到手機,中低端車和手機整合度很高,中高端的車和整車融合度很高。產品再好,沒有廣告宣傳也是沒用的,產品和營銷是緊密結合的,只有好的產品和好的營銷客戶才會知道你的價值。另外像楊總講的保險我們肯定做不了,用戶量特別簡單,前裝是用戶量,但是前裝做完了必須要做后裝,我們一定是要和運營商合作。
唐祖榮:接下來的問題問楊博士,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中移動在做產業整合的時候下一步方向是什么?
楊景:車聯網需求很多,不同的需求是不同的市場,比如關于導航需求,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主體,車廠是一個主體,保險也是一個主體,不能說車聯網就是做前裝、后裝,做營銷了以后賣給客戶。它面對了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營銷。
我們過去那么多年做車聯網都是跟著別人走,下面我們怎么能夠去開拓一個新的價值,這個價值是把移動互聯網發展經驗聯系到車聯網上,怎么讓它實現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我們怎么推動這個產業鏈的發展。
剛才講到一個問題,要實現多個終端之間怎么去實現互動,比如把手機用到車體上,車的下載應用和手機下載應用有區別,車的下載應用到手機上應用嗎,對車的下載應用管理和手機下載應用管理完全不一樣。車是工業級的,工業級應用有安全管理,它和普遍應用是什么關系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我們不能會說中移動是做手機的,希望[FS:PAGE]所有的車內都放手機,一定會有最佳定位,手機面向駕駛者,車機面向車。
唐祖榮:尹總,你覺得我們做車聯網將來移動終端究竟如何?做汽車電子,將來和手機怎么融合,怎么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尹占威:就像剛才楊老師說的,實際上手機和車機有交叉的部分,但是同時它們也有非常大的差別,手機可能更多的在娛樂性或者和車關聯度很低地方有優勢。而車不光是加了終端、3G,一定是有車前端的控制器、集成器。手機和車機要求的等級差別是非常大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車載高安全性的問題。我覺得隨著車聯網的發展,乘用車的車機也一定要更多的東西進行關聯才能夠真正的不斷的提升它的價值。
唐祖榮:最后請每一位嘉賓用一句話對我們發展車聯網提一個建議。
楊景:加大汽車產業的協同能力,推動車聯網規模迅速擴大。
尹占威:中國的車聯網產業要能夠靜下心來,去除浮躁,大家共同攜手,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友好的、正價值的產業生態鏈。
應宜倫: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把需求做好。
唐祖榮:下午的內容非常精彩,希望各位一點半之前回來。也謝謝臺上的各位嘉賓!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08月30日 11:32千家網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05月19日 15:55大江快報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06月01日 20:48千家網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05月28日 10:00人民政協報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
03月22日 15:21千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