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電網的“外科手術” 濟南供電開展配網智能化施工
時間:10月30日凌晨4時20分
地點:濟南供電公司配網示范工程施工現場
凌晨濟南街道分外冷清,車輪在寂靜夜色中掠過地面。5時10分,筆者與施工人員一同到達位于濟南市劉長山路上的10千伏青山線,7度氣溫有點寒冷。
“今天就在這條線路上進行配網示范工程智能化施工,工作量相當大,光施工隊員就來了80多人。”說話間,劉老師從挎包里拿出一張折的皺巴巴的小圖紙,“線路長5公里,有40基線桿,帶著16戶高壓用戶,大部分都是居民小區,所以,我們早早開工就是為了不擾民。”
一場城市電網的外科手術即將開始……
5點50分的開工會大伙依然需要應急燈照明。“今天的任務是青山線24#桿更換電壓型分段開關1臺;加裝電壓型分段開關4臺、分界開關21臺、故障指示器7臺。”工程總負責人張文慶洪亮的聲音傳出很遠。“必須要保證安全,決不能私自擴大工作范圍…..各自任務都明確了吧?”“明確。”“好,開始施工。”
“系緊安全帶,注意頭頂樹杈。”站在一旁的安全監督員龐利增仰仗脖子大聲講話。僅僅過去5分鐘,原本矗立在桿頂的3支10千伏絕緣瓷瓶突然不見蹤影。“要連接智能分段開關必須先把10千伏青山線斷開,然后用橫擔、懸垂、瓷瓶和耐張夾重新做一個開斷,目地就是把分段開桿串聯進去。”張文慶指著線桿上方即將完成的嶄新開斷向筆者介紹。見筆者還是有點懵,張文慶索性把筆記本夾在腋下,雙手呈拱形對在一起,食指接食指。“你看,線路其實就像一座座連在一起的小橋,一旦這邊發生故障,分段開關就會段開。”他的食指一彎一屈表示斷來。“而線路另一側仍有電,不影響其他用戶,這就是智能開關的好處。”
“往后撤。”張文慶提醒筆者。2米開外,120噸的吊車開始喘著粗氣準備“參戰”。“向南50厘米…20厘米…”“好,調正,落…落…”筆者發現在桿下指揮吊臂的是位陌生人。“他是吳師傅,可厲害了,是工程核心人物。”張文慶說,“吊這臺小開關和吊大變壓器不同,后者體積大容易對準。而吊開關關鍵是幾毫米的螺旋孔必須要對準,否則落下不。”張文慶指著桿上已經固定好的鐵架下方的4個小孔。“為了能夠節省吊裝時間,而且準確到位,我們找了一位桿上、桿下都熟絡的人跟隨吊車,全權負責吊裝。”原來吊裝還是個技術活。
大約10幾分鐘后,分段開關底座穩穩扎進4個螺孔內。“往左挪點兒,螺栓上緊啊。”吳師傅眉頭微皺,臉膛印著古銅色,表情凝重。桿上人員開始忙活著擰螺絲。“看見沒,要是沒有吳師傅這兩下子,那[FS:PAGE]功夫可大了。”張文慶目光中閃過一絲敬畏。
“開關裝反了,趕快換過來。”不知啥時,一輛橘黃色工程車停在跟前,車上下來兩位工作人員。“沒錯,就是裝在電源側啊。”張文慶試著解釋。“錯是沒錯,但是北面不利于操作,還是倒過來吧。”“好吧。”張文慶看上去有點疲倦。“伙計們,把開關拆了,移到南側,重裝。”
“為什么?”筆者比誰都了解這段艱辛的安裝過程。“看到開關上"分、合兩個字么?"張文慶指向正在拆掉的開關。“開關下方有綠化帶,不利于操作和和觀察,所以要移到另一側。”原來如此。
12時25分,筆者繼續跟隨劉書忠到每一處已經施工完畢的現場進行驗收。“不對啊,電壓互感器怎么接到電源側了,馬上改過來。”汽車七拐八拐,來到位于西十里河東街的1支4號桿。“電壓互感器要接在負荷刀閘內側,否則一旦發生故障,根本停不下電,太危險了。”其實在筆者與張文慶交談的時候,劉老師一直步行在一基基線桿之間穿梭,行使著技術監督的職能。
據悉,濟南供電公司今年2月份啟動配網示范工程,涉及區域面積約27.9平方千米,供電人口共36.3萬人,工程建成后將大大縮短區域內供電故障,用戶年平均故障停電時間將降至4.5分鐘。截止10月30日,配電自動化主站已上線運行,濟南城市核心區共安裝智能開關272臺,其中分段和聯絡開關66臺,分界開關206臺,環網柜51臺,并全部投運,系統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相關文章
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實現國產化
機器人展開機械臂,自主掃描環境,準確識別導線,精準定位接火位置,剝切導線絕緣層,精準完成接引線作業,所有動作一氣呵成……1月18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臨港工業區,由“時代楷模”“改革先鋒”張黎明主持研發的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
專訪安心加云聯周鵬:推動地產智能化發展,驅動行業升級革新
2021年9月29日,由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OFweek物聯網承辦「OFweek2021(第六屆)物聯網產業大會”暨“維科杯·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大會上,安心加云聯營銷總監周...
智能化物流提質增效強化“肌肉”,李寧華東智慧物流中心啟用
近年來,李寧公司一直積極推動創新技術的應用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對自身物流系統的全方位智能升級,運用智能技術打造智慧零售型的物流管理平臺,完善集團整體物流倉網布局。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制造業駛入創新“高速路”
近年來,江西省豐城市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優先發展戰略,積極引導企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助力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圖為豐城市某公司車間內的機器手臂在自動作業。周亮攝(人民圖片)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