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魯區打造全省首家智慧化運行管理城市
區域社會管理創新和經濟轉型發展已成“互動加速跑”之勢
作為11個省級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先行試點區之一,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先行試點區”的精神,在“十二五期間”提出“兩個70%”的發展戰略,即“以70%的土地種草植樹、70%的農民進城”為目標,推進轉型跨越,強化機制創新,率先探索出資源型地區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動力、新機制和新模式。今年以來,在廣泛調研、課題研究、專家論證和全面評估自身的基礎上大膽提出“智慧平魯”的建設,把推進區域信息化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新動力和新主題,把信息產業發展作為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戰略著眼點,把信息資源高效融合共享作為創新社會服務管理的核心舉措。用平魯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耀君的話,“智慧平魯”就是讓平魯實現社會綜合服務管理和經濟轉型發展的“互動加速跑”。
“智慧平魯”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以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為平臺,以實現人口、產業、空間、土地、環境、社會生活和公共服務等領域智能化管理為目標的全新城市形態。負責項目總體規劃的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陳秀萬院長告訴記者:“在未來四年內,平魯計劃投資5億元,力爭成為山西省內首家智慧化運行管理的城市區域,實現城鄉基礎設施智能化、城鄉信息資源集成化和社會綜合服務管理智能化,打造晉西北乃至華北地區的數據中心,率先探索和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在“智慧平魯”演示中心內,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電腦顯示器,隨意輕點鼠標,輸入授權號碼,通過道路視頻監控體系,就能清晰地查看到平魯區內大街小巷無縫隙的治安情況、交通狀況;在外來流動人口管理系統中,可以隨意查詢外來人口的詳細資料,做到人人有記錄,來時登記走時消;在智能消防預警系統中,若某大廈發生火災后,通過電腦調出大樓的設計圖紙,以及每層樓層內的視頻監控,查看樓層內的人員安全狀況,在指揮部就能指揮消防官兵營救人員、撲滅火災......。到2015年,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科技手段,平魯最終實現“產業職能發展、城市智能運行、政府智能服務、居民數字生活”城市管理信息化的總目標,屆時市民將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安全、便利生活。
“物聯網系統將給市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高耀君舉例說,“居民出行時,通過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在各種平臺發布的信息,可以及時掌握道路、交通、停車等信息。交警部門則可以通過視頻及時掌握道路運行情況,發生交通事件后,電腦視頻自動報警,[FS:PAGE]指揮中心則能高效地應對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針對道路堵塞或車流多的情況,通過交通流動自動檢測,可以對信號燈進行控制,交通誘導分散車流,達到快捷的非現場、移動交通執法服務。”
2015年后,所有城鄉居民全部建立健康電子檔案,通過網上掛號、網上繳費,還可實現網上診斷,網上病理分析,實現農村、社區與醫院之間的醫療資源共享,面向農村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在經過網絡預約后,通過視頻接訪系統,直接與相關領導“面對面”,省去了百姓來回跑、找不見責任人的問題。
“實際上,智慧平魯不僅僅是給百姓生活提供便利,獲得信息,更重要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能及時的給百姓辦實事,”高耀君介紹說。智慧平魯”的建成,在交通、醫療、社區、校園、社保、旅游等民生方面為百姓提供智慧服務;在電子政務、城市應急聯動、環境監測災害預警、數字城管網格化、數字國土房產、城市運行監測城市管理方面為政府機關提高辦公效率;在執法檢查、安防監控、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綜治維穩信訪受理、政法信息共享、網絡輿情監察等社會服務管理方面提供有益幫助。“總之,要讓平魯所有居民以及來平魯的客人,切身享受到“智慧平魯”的利益、方便與服務”。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