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高校都申辦“物聯網”專業
華夏物聯網訊:據介紹,今年2月底,國家教育部公布了2010年高校新增專業名錄,江蘇44所高校新增94個本科專業。3月,教育部發文,要求高校再“補”申請一批新興產業專業,4月底完成審批,并爭取列入今年的招生計劃正式招生。
“按照往年高校開設新專業的程序,應該是上一年的六七月份由高校申請,下一年的3月份由教育部公布新增專業名錄,7月份新專業招生。開設新興產業專業這么快的速度確實是破天荒。”江蘇一所高校教務處的負責人介紹,時間短,而高校申報的熱情都很高。
“有機會申報新專業,高校一般都很積極。”他介紹,教育部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5個領域:新能源、信息網絡、新材料、農業和醫藥、空間海洋地球探索與資源開發。每個新興產業領域細化的專業方向都是近幾年的熱門,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傳感網、物聯網、轉基因育種、創新藥物等等,“這些新名詞,對考生和家長來說很有吸引力。”
與此同時,教育部也明確對新專業給予重點支持,如對于與國外知名高校和著名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辦學的申請優先予以批準,對轉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生在電子注冊上予以政策支持。
一位參與了江蘇省新興專業評審的專家透露,此次高校在申報新增專業時有點“一窩蜂”。“物聯網與傳感網、物聯網工程、物聯網應用技術、物聯網與信息技術……平均算來,10所高校里大概有六七所都申報了與物聯網相關的專業。”除了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也是此次高校申報的熱點。“新增專業都是考生填報的熱點,每年錄取的分數不會低。”他說。
首先,為了避免新興專業名稱太過繁雜,對各個學校新報的專業名稱進行了梳理和統一。與物聯網相關的專業,只保留了兩個專業名稱:物聯網應用技術、物聯網工程。其次,原則上,沒有博士點的學校,新專業不能辦。江蘇高校申報上來的新興專業在送到教育部前就刷掉了一半。
不過,通過省里評審、拿到兩張新專業“申辦權”的一所高校副校長也坦言:“如果教育部的評審也過了,真讓我們辦了,4年后的就業形勢如何,我們心里還真沒底。”
他介紹,目前參與新專業各級評審的多是學科方面的專家,評審時著重看的是學校是否具備開設這個專業的辦學條件、師資、實踐條件等,對于該專業的市場需求目前有多大、4年后又有多大等問題,沒人把控。
“教育部對新增[FS:PAGE]專業有最后的審批權,在總量上會對這些新專業的規模進行宏觀調控。”這位副校長說,但是這樣的調控是針對全國而言,對于各省的具體情況,教育部不一定能了解得非常詳盡,而將來畢業生就業大部分卻是面向省內的,所以全省情況和全國情況之間不能畫等號。“比如風能相關專業學生,全國缺但是江蘇可能并不缺。”
針對此輪新增專業,教育部明確,具備招生條件的,爭取列入2010年的招生計劃正式招生,若因招生計劃或其他原因不能列入2010年招生計劃正式招生的,可通過從本校2010年招收的其他專業的學生或本科二年級的在校生中通過轉專業的方式轉入所批準的專業學習。
“新增專業的名稱都是一些新名詞,但并不一定是全新的、以前沒有的專業。它們有的是幾個老專業合并而來,有的則是其他學校早就有的。”南京一所大學教務處主任以計算機專業舉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相關專業,但是今年仍然有高校將之改頭換面作為新增專業拿來招生。
“考生在選擇時不能被時髦的名稱所迷惑,最應該了解的是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就業方向等,同時也要考慮本人的志趣和愛好。”這位主任說,在國外,“專業”就是“課程的集合”,本次教育部補申請的新興專業的課程設置中,70%—80%的課程也是本來就有的,“最關鍵的是加進去的這20%—30%的新課程。”他建議,考生如果想報這些專業,不要忘記考查一下學校的師資力量、行業背景、培養目標等綜合因素,因為這與考生將來的就業有密切關系。
“最熱門的專業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專業。考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個人目標選擇專業,因為最適合潛能發展的專業才是最好的專業。”一高校招生專家說。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