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寒地水鄉”的智能用電生活
“我只需在辦公室輕點鼠標或用手機,向家里的各種家用電器發出指令,等進了家門,就有煮好的飯、燒好的熱水、合適的室溫。”11月22日,在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首個智能用電試點小區哈爾濱群力新區“漫步巴黎”,業主張先生由衷慨嘆智能用電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
破繭重生 群力新區建成綠色智能小區
哈爾濱群力地區是很多像張先生這樣在此居住了大半輩子的人童年時的樂園,小時候每年暑假他都會來這里放牧、割草,欣賞這個天然動植物園的美麗。可到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大草甸子被改造成農田,大面積開墾破壞了群力原始的自然風貌,大量的城建殘土堆業淹沒了綠草碧水,使這里漸漸成為荒草雜生的空地。
經過1999年和2011年兩次規劃,群力地區規劃用地面積27.33平方千米,總建筑規模3200萬平方米,整個新區內部貫穿3條水系、6個湖泊,并擁有0.3平方千米的濕地,將成為哈爾濱的新地標與重要氧源區。
哈爾濱“十二五”規劃提出促進群力新區向著綠色低碳和宜居發展。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基于群力新區的發展規劃與電網現狀,將其作為實驗推廣智能用電的中心地點,開工建設群力新區智能電網綜合工程項目。該工程的核心任務是加緊完善主網、配網建設,啟動建設群力新區智能小區項目。
2011年,1個20千伏集成型配電自動化環網在新區投入運行,電力光纖到戶技術率先讓“漫步巴黎”小區的400余戶居民受益。這種電力光纖到戶技術,對用電做到可測、可量、可管、可控,通過“能效平臺”手機、網絡遠程控制各種家用電器,進行日常用電管理。居民客戶只需在辦公室輕點鼠標或通過手機傳送指令,家中的熱水器、電飯鍋、空調等就會提前進入工作狀態或者斷電,手機上還能實時顯示電價高低,提供家庭最優用電方案,提升用電效率,使得家居生活更“經濟”。
“以前電壓不穩,家用電器被燒壞過。現在智能用電方便、靈活不說,用電煩惱也沒了。活了大半輩子,這下算開了眼界,享受了一回。”張先生喜滋滋地說。
政企聯手三方推進智能電網建設
群力新區智能電網綜合建設工程從設計方案時就體現出政府、社會和省電力公司“三個參與”的理念,面向用電終端客戶和廣大社會受眾,積極尋求社會力量參與,進一步探索供電服務的增值盈利模式。
2010年,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市政府共同規劃并實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及配套服務系統。2011年,群力新區建成哈爾濱市第一個以節能環保為主題的雨陽公園,園內建設大量光伏、風機等分[FS:PAGE]布式清潔能源,同步在園內建設智能電網、接納清潔能源并網。
2011年3月,哈爾濱電業局與中國電信黑龍江哈爾濱分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電信分公司在“漫步巴黎”租用電力公司的電力光纖資源,開展寬帶網絡接入等電信業務,雙方開展一定程度的合作盈利試運行。
2011年至2012年,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依據《黑龍江哈爾濱市群力新區智能電網綜合建設工程建設方案》,牽頭聯合市政府、新區管委會、房地產開發商、電信和廣電運營商、部分光伏設備廠商、小區內用電客戶等社會各方,在“漫步巴黎”進行電力光纖到戶、電動汽車充電樁、風光互補路燈建設。
拓展延伸 智能化城市夢想成真
據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負責人介紹,群力新區智能電網綜合建設工程共有11個子項,不僅采用最新智能化技術建設智能用電小區,還高效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啟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加強需求側管理,實現對客戶能耗的實時監測與綜合有效利用。不僅促進城市低碳和循環經濟的發展,還實現供電企業由單一的能源供應商向能源信息綜合配置服務商的轉型。
目前,新區配電網已實現20千伏電壓等級的全覆蓋,配電自動化、配網生產搶修指揮平臺、分布式能源接入與儲能等子項均針對20千伏電壓等級實現全面定制化。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還將開展智能小區、智能營業廳、配電自動化等建設,把智能采暖系統引入智能小區基礎設施,更好地凸顯智能電網的智慧用電理念。
隨著群力新區便利店、餐館、洗衣店等商戶不斷接入服務網絡,居民客戶可通過智能用電終端與商戶進行語音、視頻交流,足不出戶完成交易,客戶的個性化、差異化服務需求會得到極大滿足。據測算,智能電網建成后,新區客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可降低約40%,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均可提升至99.9%。
新型的供用電模式,全新的智能化城市生活方式,更暢通便捷的公共服務,使“城市綠心”和“綠色能源”有機交融。“不久的將來,群力新區不僅將是中國的"寒地水鄉",也將成為城市綠色智能生活的范本”,群力新區開發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郭冀平滿懷信心地說。
相關文章
歷城供電公司智能用電樓宇服務系統進入試運行階段
近日,從國家電網歷城區供電公司獲悉,為了更好地推進用電智能化建設,實現智能電網自動化、信息化、互動化的要求,歷城區供電公司研發的“樓宇服務系統”,在試點小區進行安裝、調試及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