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產學研合力推動 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呼之欲出
最近幾年,智慧城市建設在全國遍地開花,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投入到實際運營中。然而,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個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不盡相同,讓智慧城市建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評估指標體系來指導智慧城市建設。
不久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成立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促進工作聯盟。該聯盟匯集了多個典型的智慧城市代表、主流ICT企業、城市管理和信息技術權威專家。近日,該聯盟在北京舉辦了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意見征集與研討會,旨在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發展情況,交流建設實踐經驗,修改完善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以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和評估工作的順利開展。
自上而下的積極運作
立冬時節,北京處處都是寒意,但寒風阻擋不了人們建設智慧城市的熱情。前來參加此次研討會的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600050,股吧)、IBM、微軟、華為、太極、軟通動力、首信、東軟、華迪、清華同方、北大方正、大唐電信(600198,股吧)、中國智能交通、中標軟件、中電興發、廣州杰賽、華三通信、超圖、大連華信、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等22家IT企業和相關單位。
作為我國政府主導的系統工程,智慧城市建設儼然成了一個“聚寶盆”。由于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需要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因此需要產業鏈上下游更多企業群策群力。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副主任馮鋼介紹,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提出了要引導和促進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此后,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為了全面了解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狀況,保證智慧城市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已委托相關單位研究制定《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并正式印發了《關于征求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意見的通知》。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已組織開展了評估指標的意見征集活動,并在今年籌備成立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促進工作聯盟。該聯盟旨在打造一個智慧城市產業整合、力量匯聚和學術交流的平臺,成為各級政府在智慧城市領域開展工作的支撐平臺,成為智慧城市相關產業政策、標準研究以及工作推進措施[FS:PAGE]制定的重要智庫,成為維護智慧城市領域行業秩序和行業自律的平臺,成為智慧城市典型應用和優秀解決方案的宣傳推廣中心。”馮鋼表示。
據馮鋼介紹,中國智慧城市工作聯盟成立后已進行了多方面工作,包括匯集整理各級城市對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的意見;不斷向重點企業征求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的意見;根據各方意見,完善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積極邀請典型代表城市、主流ICT企業、城市管理和信息技術權威專家加入聯盟,同時請聯盟成員和專家在其擅長領域進行評估指標的細化和建設指南的編寫工作,并將于2013年1月發布正式的評估指標體系;啟動“智慧城市體驗與培訓中心”建設等。
評估指標應有針對性
“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在SMART理論模型之上。SMART模型包括服務、管理與運營、應用平臺、資源、技術5個方面。其中,資源和技術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屬于投入層內容;應用平臺和系統是建設智慧城市最直接的產出物,是產出層;管理是指采用智慧的管理手段助力城市的規劃建設及后期的運營維護,服務主要是指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社會服務,服務和管理兩者構成了績效層。在此基礎上,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分為智慧準備、智慧管理、智慧服務3個一級指標,包含網絡環境、技術準備、城市運行管理能力、建設過程控制、運營管理模式、智慧服務覆蓋度、獲取便捷性、處理效率等9個二級指標,共45個考察點。”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智慧城市評價咨詢中心總經理王理達對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作了闡述。
對于這個初稿,與會專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IBM政府事業部智慧城市構架師劉寶華認為,建設智慧城市要從國家的經濟產業發展、人才、智慧治理、網絡傳輸、環境保護以及居民幸福指數出發。
“應該先明確智慧城市的本原,然后再落實評估指標。”華為企業網UC&C咨詢部部長楊鵬認為,智慧城市建設首先應分為3個階段:一是概念創新階段;二是實踐創新階段;三是規范化建設階段。他建議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應圍繞基礎設施、平臺、應用3個層面設計。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尚志也認為,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部門對智慧城市的認識和關注點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應該從兩個層次入手:一是從組織層次上,從城市的整體角度出發,進行全局性、前瞻性規劃,形成政策、資金、資源等各方面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提升智慧城市建設的可持續性;二是從技術層次上,理清城市的建設需求,確[FS:PAGE]定城市的技術路線,提高基礎設施、應用系統的應用率。
多層面量化指標體系
對于一個如此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理清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所處的不同階段后,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應從多層面來量化,這是與會專家達成的共識。
中國電子學會健康物聯網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宋瑜表示,要從技術層、指標層兩個層面來做好智慧城市的評估指標工作。“在技術層面上,一是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大數據應該和現有正在做的各種各樣的標準進行銜接和結合;二是評估要和生產規范結合起來;三是評價規范要和投入產出結合起來。在指標層上,一是要增加對大的應用板塊的評估,如智慧健康;二是鼓勵大的數據庫的建設;三是推動大的應用平臺的建設;四是完善應用的服務功能;五是考察應用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陳道新也表示,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要進一步細化,例如在感知方面,落實到單位面積應布置多少個感知原件和傳感器;在接入互聯網后,應開放給企業和市民瀏覽控制的感知有哪些;指標所采集的數據和國家統計局以及各省市統計單位統計的口徑要一致,方便廠商實施;由于城市差異性的存在,希望設定一些相對性指標,鼓勵各地智慧城市建設。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將各種應用平臺綜合起來還面臨一些問題,如標準不統一、需求不統一,政府管理部門之間存在行政壁壘等。”對于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北京中電興發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技術支持中心總裁門杰認為,應該考慮不同的地區、城市的特征,將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進一步細化,既要滿足共性也要充分考慮個性。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