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標簽或許能夠取代圖書條形碼
條形碼或許將被電子標簽所取代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信息產業商會執行會長張琪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印刷信息交流大會上透露,與印刷行業密切相關的電子標簽市場,在國內連續3年每年增長幅度都在45%~50%。目前,我國電子標簽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三位。電子標簽(RFID)是由芯片和天線等組成。電子標簽可以實時采集信息,具有動態可追溯功能,在交通運輸、農畜作物種植養殖、圖書館、門票等領域應用廣泛,特別是在酒類、肉類、藥品、乳制品以及食品方面起到安全監管的作用。
其實,電子標簽對于我國出版行業來說,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但是,電子標簽的應用在圖書館很多,而電子標簽在出版發行單位的應用,在此課題開展之前幾乎還是空白。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圖書館的RFID電子標簽使用率要比書店高得多。如果一本書被借閱20次,標簽就要使用20次,而書店以銷售為目的,書賣了物流就結束了,標簽就不再使用了。第二,圖書館和出版發行單位的不同性質也造成了這種差別。作為企業的出版發行單位必須考慮使用電子標簽的成本問題。在當前,電子標簽在出版業的價值更多體現在物流上,在北京,一本新書出版后,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能擺上貨架。這樣的高效率,歸功于北京市出版發行物流中心科學系統的管理方式。北京市充分利用首都文化出版資源的特色和優勢,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出版物集散中心,更加確立了文化創意產業重點項目在全行業的龍頭作用。在不久前,出版社剛剛印刷完成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在當天下午就擺上了北京圖書大廈的貨架。能作出這么快反應的,就是位于通州區臺湖鄉的北京市出版發行物流中心,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等連鎖新華書店的上架圖書正是來自這里。北京市出版發行物流中心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由8萬平方米的北京國際圖書城、12.5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4.5萬平方米的配套服務中心三部分組成,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出版物集散中心和圖書展示展銷中心。這里有全國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流水線傳輸系統、自動分揀系統、電子標簽自動識別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一本圖書來到這里,就像是有了電子戶口一樣,來自各方的對于它的需求都會在第一時間得到反饋并被迅速發送。出版物的電子標簽,為物流帶來了便利,大大提升了圖書的上市速度。
當前,有不少人認為,電子標簽會取代圖書、音像制品等出版物[FS:PAGE]的條形碼。與條形碼依靠被動式的手工依次讀取方式相比,RFID技術以電子標簽代替條形碼優點明顯,電子標簽代替條形碼可以減少圖書進入物流環節后的重新錄入勞動。同時,在高端圖書和音像制品中嵌入電子標簽,可以加強版權保護,防止盜版,也便于各環節的信息化管理;在限量復制品中嵌入電子標簽,對每一件限量復制品都可查驗真偽,追溯其生產廠商、物流渠道、銷售地點、銷售價格、銷售日期以及收藏人等信息。
但是,電子標簽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成本要大大高于傳統出版物使用的條形碼,這成為RFID產業化應用的最大瓶頸。上海理工大學教授王曉紅援引其他行業的例子說:“據介紹,生產電子標簽的成本要在1元以上甚至2元,相比成本只有幾分甚至幾厘錢的條形碼來說,這個成本確實很高。如果一本書價值10元,標簽再加2元,讀者肯定不愿為標簽埋單。同時,電子標簽要成功應用必須統一標準。因為標簽涉及出版、印刷、發行各個領域,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會帶來很多問題。”
但是,無論困難有多大,電子標簽是未來的趨勢,它給出版界帶來的方便也是可以看到的,接下來,如何降低成本,統一標準,將是擺在出版界面前的一道難題。
相關文章
RFID電子標簽助購物安心,為春節消費提供新應用
2020年春節臨近,中國消費者協會6日發布春節消費提示,其著重點出網絡交易不要隨意提供個人信息,不要見碼就掃,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輕信“飛來橫福”和“中獎信息”。隨著時代發展,我國早已進入“掃碼時代”,每到春節“掃碼陷阱”...
集成溫度傳感器的有源電子標簽技術
隨著RFID技術成熟與RFID標簽成本的下降,逐步呈現一些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發展趨勢,其中之一是RFID與溫度傳感器相結合。目前在礦井生產安全監測監控系統中,普遍是用電纜線傳輸采集到的溫度值,而電纜線很容易被拉脫、拉斷、擦破,...
北京提出要借電子標簽、大數據等手段推動全市種苗行業有序復產
北京市林業種子苗木管理總站堅持黨建引領,圍繞有關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具體工作部署,開展線上集中學習討論,落實具體責任,在做好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引導全市種苗行業復工復產。一是加大服務。通過開展行業協會線上研討、大數據分析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