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設五大重要意義
智慧城市作為最具創造力的城市形態,已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戰略選擇。隨著中國智慧城市熱潮興起,盲目跟風建設、項目倉促上馬及信息資源難共享等一系列問題逐漸顯現。因此,建立客觀有效的評價體系,使智慧城市建設效果可衡量、可比較,已經成為驅動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全面了解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現狀,挖掘智慧城市建設存在問題與先進思路舉措,推進智慧城市科學健康發展,賽迪信息基于已有的智慧城市評價體系,在全國范圍內選取13個典型城市,評價典型城市的“智慧化”發展水平,并撰寫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評價與研究報告(2012)》,形成以下主要結論:
一、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燎原之勢
根據評估結果,目前所有參評城市都能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城市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加速城市智慧化進程。相比其他參評城市,北京、東莞、揚州等市的智慧城市建設起步早,速度快,智慧城市建設與智能應用體系已經比較全面,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與應用初具規模。昆明、長春、綿陽、鄭州、貴陽等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已呈體系化開展,部分城市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成熟并初步發揮協同效應。此外,大部分城市都開始有意識地發展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并進行小范圍的試點和局部推廣。
二、突顯共性和個性的融合發展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智慧城市建設的共性因素,更要追求突出城市自身的個性和特色。根據評價和研究結果,目前大多數參評城市都能緊密結合城市定位和自身特色,確定智慧城市發展目標、思路與突破點,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如北京將“文化智能傳承”作為其智慧城市建設目標之一,充分體現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需求;東莞充分結合其“世界工廠”的工業基礎優勢,重視智慧應用建設與智慧產業協同發展;揚州市突出以人為本,以服務大局、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為中心,深化信息技術在城市服務領域中的應用,在智慧民生領域全力打造全國家級示范工程。
三、跨領域新興產業集群凸顯
智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根據調研評估與研究結果,目前北京、東莞、揚州、寧波等各大城市已經紛紛在跨領域、融合性的新興智慧產業進行摸索和嘗試,如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教育等,并伴隨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發展而發展。新興智慧產業將帶來新興市場的產生,城市管理者應抓住機遇積極引導產業落地,以城市交通、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領域的一批重應用示范為抓手,爭取國內有影響[FS:PAGE]的龍頭企業投資或落戶本地,帶動本地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合理統籌規劃,創新發展思路
根據評估與研究結果,在全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浪潮中,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建設壓力與投資風險并存。作為智慧城市的建設主體,政府應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思路,基于城市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格局中的總體定位,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確保智慧城市項目的可落地和可實施。
五、堅持平臺化、集成化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所涉及的行業眾多、產業鏈布局復雜,信息資源的充分整合和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環節。但在調研評估過程中發現,雖然在智慧城市的建設與運營中,運營商、方案解決商們主動承擔智慧城市相關領域的投資與開發角色,但這些企業目前更多的是只專注于各自領域的技術開發,無法在統一平臺實現信息交換共享。面對上述問題,城市管理者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以信息資源為核心,協調各方資源,打破電網、水網、交通、醫療等諸多城市公共系統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跨系統應用集成、跨部門信息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和信息化孤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
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種融合多種新技術應用的先進城市建設理念,需要一個逐漸被各城市認識、理解和落實的過程。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將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果指標化、具體化、定量化,有助于城市管理者客觀、清晰認識自身智慧城市建設現狀與問題,及時優化智慧城市建設方案,確保智慧城市建設高效開展。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