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無錫物聯網核心企業達608家 產值600億元
10年前,如果不知道互聯網,你一定落伍了!今天,如果不了解物聯網,你一定“OUT”了!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革命,在未來網絡框架中,它將構建一張無孔不入的傳感網,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乃至物與物之間隨時隨地溝通。由此,人類將從“e社會”走向“U社會”。
2009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將發展物聯網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智慧地球”。面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機遇,中國怎么辦?2009年11月13日,國家將搶抓物聯網發展機遇的“鑰匙”交到無錫手中——建設中國第一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
截至去年,無錫物聯網核心企業達到361家,產值475億元;今年,增長到608家,產值達到600億元,關聯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無錫市經信委電子信息產業處負責人介紹說,物聯網產業已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無錫每年“涉物”企業數以200家左右速度遞增,到2015年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2500億元。
今年10月,無錫舉辦第三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應邀出席的美國IBM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在看完無錫“感知中國”示范區后感慨地說:“智慧地球,贏在中國。”
“一聲警鐘”:逼著無錫探尋產業轉型新方向
【故事】 一座城市和一項新技術的“甜蜜相戀”
無錫人對于2007年5月發生的太湖大規模藍藻暴發仍然記憶猶新,這次飲水危機給無錫敲響了警鐘。
數據顯示,無錫規模以上制造業在全國城市中一度排名第七,傳統制造業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使當地的發展顯得笨重粗放。
當時,這座被稱為“太湖明珠”的經濟重鎮損失的不僅是聲譽,還有眾多被迫關停或遷離的工業企業,這座以開創“蘇南模式”而聞名的工商業城市,一夜間被抽去“筋骨”,“往何處去”成為無錫繞不開的難題。
為了找到一個繼光伏、集成電路之后的新興產業,以減輕經濟轉型所帶來的陣痛,支撐下一輪經濟發展,無錫開始了新的搜尋。
2008年初,國家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劉海濤,與時任無錫市委書記的楊衛澤一場對話,掀開了一座城市與物聯網結緣的新篇章。
此前,劉海濤及其團隊在上海浦東機場布設了3萬多個傳感節點,形成了當時國際上最大規模的民用傳感網。就在這時,距上海100多公里的無錫,也有人注意到了“傳感網”這個全新概念。
無錫太科園科技經濟發展處處長馬曉東說,一次偶然機會,在中國科學院網站上看到了一則會議通知[FS:PAGE],里面提到了“傳感網”。“打電話給中科院,那邊說這項工作由上海微系統所承擔,具體負責的是劉海濤。”
無錫人鍥而不舍地打了半個月電話,追到上海約見了劉海濤,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劉海濤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無錫,沒想到一次談話,讓他與這座城市“甜蜜相戀”。
劉海濤說:“當我介紹物聯網最新動態時,楊書記接過話頭,談到傳感網如何在交通等領域得到應用,理解得很透。”在交談中,他感受到無錫是一座致力于轉型發展、竭力為科技創業家提供搖籃的城市。這位傳感網領域的領頭人感受到無錫人的誠意,于是他放棄了其他城市開出的優厚條件,選擇將事業放在無錫。
2008年11月19日,無錫新區和上海微系統所簽約,攜手進軍微納科技產業,劉海濤正式與無錫結緣。
盡管劉海濤曾經有過預測,傳感網帶動的相關產業鏈整體經濟效益至少達到萬億級,但誰也沒有料到,真正的裂變在8個多月后到來。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視察無錫時,來到無錫傳感網工程中心。在詳細聽取傳感網的技術起源、未來發展和應用前景介紹后,總理足足駐足了半個小時,認真詢問,大大超出了原定的視察時間。
那天,溫家寶總理顯得有些激動,他說:“在激烈的競爭中,要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如果中心的力量比較集中在無錫,而且無錫具備各種條件的話,就讓其自然形成,定在無錫。”
劉海濤意識到,物聯網的春天來了。
【記者感言】我們正處在產業加速轉型的新時代,誰有強烈的危機感,誰有敏銳的發現力,誰有獨到的捕捉力,誰就能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制高點。
國內發展物聯網的城市并非無錫一家,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均表示將全力進軍物聯網。那么,為什么無錫取得先機?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曾點評說:蘇南人創新的精髓就是“不僅端著碗里的,還看著鍋里的;不僅看今天,更主要看明天、后天”。
“驚險一躍”:“實驗室成果”闖出應用新天地
【故事】 五年磨礪,將傳感器“縮”到芝麻粒大小
你是否注意到現在智能手機有一個精巧的變化?那就是感應切換功能,手機擺放橫豎方向一變,屏幕顯示方向也跟著切換。原來這是“重力傳感器”在起作用,它也是物聯網技術的生動應用。
國內將這一技術最先產業化的,是無錫美新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從實驗室研發,到產品中試再到規模化生產,“美新”整整用了五年時間。
&nbs[FS:PAGE]p;
199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趙陽來到無錫創業,他研究的方向是微納傳感器,目標就是將在汽車、冰箱上廣泛應用的傳感器濃縮到只有芝麻粒大小,而且還要靈敏、可靠、耐用。
祖籍大連的趙陽之所以選擇無錫,是因為他看中了無錫擁有大量半導體優秀人才,特別是華晶集團,在業內堪稱中國半導體人才的培養搖籃。此后,趙陽和他的技術團隊“蝸居”在無錫一個很小的樓房,開始了艱苦的研發旅程。
鳳凰終涅槃。2004年,“美新”第一款加速傳感器面世了,“三星”等手機制造商的訂單紛至沓來。無錫市專門在無錫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辟出一塊地方,為“美新”搭建了發展的大舞臺。2007年12月,“美新”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世界上第一家純微機械系統產品上市公司。2009年,“美新”斥資18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克爾斯博公司,該公司曾為包括世界百強公司在內的1000多客戶提供了超過50萬個傳感器。
在“美新”新品陳列室,記者看到各種各樣的磁性傳感器、重力傳感器、無線傳感器……甭看它們僅有芝麻粒大小,功能卻很神奇。去年,“美新”銷售突破3億元,今年在市場行情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依然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
為攬天下英才,2005年,“美新”聯手北大開展了“美新杯全國傳感器應用大賽”,買斷獲獎傳感器新設計、新創意,從大賽中挖掘杰出人才。如今,這一賽事已拓展為“全球性賽事”。今年,來自全球160支隊伍、近千精英會聚無錫,展示傳感器最新研發成果。
【記者感言】物聯網作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優先發展的前沿產業,不僅需要埋頭研發的科技工作者,更需要涌現出一大批將“實驗室成果”轉化成應用產品的“探路者”。趙陽博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攻克產業化瓶頸,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這條路上充滿了挑戰和風險,“探路者”必須完成這“驚險一躍”。
作為中國首個“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集中資源和力量放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就是鼓勵更多的“創新家”變成“創業家”。
“角色轉換”:新興產業從“政府引導”到“市場主導”
【故事】 現實版“開心農場”背后的商業模式
時近年末,太湖邊上宜興市養殖大戶吳順松盤點收成:“這一年不僅鈔票賺得多,而且還特別輕松。”因為,他和一批養殖戶趕了一把“時髦”——“物聯網里養螃蟹”。他們今年養出的螃蟹個頭大、產量高,很受市場青睞,農民坐在電腦前敲敲鍵盤、用手機發個[FS:PAGE]短信就能管理幾十畝水面,儼然現實版“開心農場”。吳順松高興地告訴記者,“這要感謝中國農大的李道亮教授!”
在宜興,螃蟹養殖是當地重要的產業之一。養殖戶最擔心的就是水里溶解氧濃度太低,螃蟹沒胃口,吃不下飯也長不了肉,嚴重時還會死亡。不少養殖戶只好一直開著增氧泵,浪費了大量電力,增加了養殖成本。
2010年5月,中國農大李道亮教授團隊和宜興市農林局合作開展物聯網技術推廣實驗,實現對養殖水塘溶解氧濃度的監控和自動調節。工作人員在池塘里裝上了探頭和無線傳輸器,在岸上架起了數據中轉的網關,在更遠的地方建起了遠程服務器,一套監控水中溶解氧的網絡就架構好了。
監控設備讓養殖戶判斷溶解氧濃度有了科學依據。過去,養殖戶通過觀察池塘生物活動情況來判斷溶解氧濃度,誤差較大。現在有了設備儀器,數據一目了然。目前,“物聯網里養螃蟹”已在宜興近萬畝水面推廣應用,如果該市13萬畝水面都運用這一技術,將蘊含巨大商機,農業科技專家、電信運營商、物聯網設備制造商、養殖戶都可以從中獲益。
昨天,記者在無錫丁哥黑魚餐廳“嘗了一回鮮”,只見每張餐桌旁都放著一臺16英寸觸摸屏,純白色超薄的時尚造型抓人眼球。“想吃什么就在觸摸屏上輕輕一點,像在KTV點歌一樣方便!”記者花了兩分鐘就點好了想要的菜肴。此外,這套系統還包含助興游戲、資訊信息、營養計算、銷量排行等功能,在上菜的間隙,顧客們再也不用干等了。
在無錫,這些智慧餐廳已有了近20家,其締造者是無錫首個“530計劃”人才廉仁淳,他計劃未來三年在全國各大餐廳鋪設60萬臺智能設備。作為無錫市的重點項目,智慧餐廳與智慧交通、智慧景點并列成為2012年無錫智慧旅游的重要組成項目。
【記者感言】很多新興產業,看上去很美,可就是只開花、不結果,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關鍵就在于沒有成熟的商業盈利模式。
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各方強勢推動。在采訪中,眾多業內人士認為,與其給政策,不如給市場。無錫正是借助“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旅游、智慧餐廳等巨大的市場份額交到了物聯網上下游關聯企業手中,為物聯網技術在當地的產業化“猛推一把”。政府“給力”,恰如劃著了一根火柴,而市場旺盛的需求才會給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澆上一桶油”。
無錫物聯網產業已著力探索“設備制造商+通訊運營商+系統集成商+終端用戶”商業運營模式,打造物聯網產業[FS:PAGE]化“全國樣板”。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革命,在未來網絡框架中,它將構建一張無孔不入的傳感網,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乃至物與物之間隨時隨地溝通。由此,人類將從“e社會”走向“U社會”。
2009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將發展物聯網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智慧地球”。面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機遇,中國怎么辦?2009年11月13日,國家將搶抓物聯網發展機遇的“鑰匙”交到無錫手中——建設中國第一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
截至去年,無錫物聯網核心企業達到361家,產值475億元;今年,增長到608家,產值達到600億元,關聯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無錫市經信委電子信息產業處負責人介紹說,物聯網產業已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無錫每年“涉物”企業數以200家左右速度遞增,到2015年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2500億元。
今年10月,無錫舉辦第三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應邀出席的美國IBM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在看完無錫“感知中國”示范區后感慨地說:“智慧地球,贏在中國。”
“一聲警鐘”:逼著無錫探尋產業轉型新方向
【故事】 一座城市和一項新技術的“甜蜜相戀”
無錫人對于2007年5月發生的太湖大規模藍藻暴發仍然記憶猶新,這次飲水危機給無錫敲響了警鐘。
數據顯示,無錫規模以上制造業在全國城市中一度排名第七,傳統制造業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使當地的發展顯得笨重粗放。
當時,這座被稱為“太湖明珠”的經濟重鎮損失的不僅是聲譽,還有眾多被迫關停或遷離的工業企業,這座以開創“蘇南模式”而聞名的工商業城市,一夜間被抽去“筋骨”,“往何處去”成為無錫繞不開的難題。
為了找到一個繼光伏、集成電路之后的新興產業,以減輕經濟轉型所帶來的陣痛,支撐下一輪經濟發展,無錫開始了新的搜尋。
2008年初,國家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劉海濤,與時任無錫市委書記的楊衛澤一場對話,掀開了一座城市與物聯網結緣的新篇章。
此前,劉海濤及其團隊在上海浦東機場布設了3萬多個傳感節點,形成了當時國際上最大規模的民用傳感網。就在這時,距上海100多公里的無錫,也有人注意到了“傳感網”這個全新概念。
無錫太科園科技經濟發展處處長馬曉東說,一次偶然機會,在中國科學院網站上看到了一則會議通知[FS:PAGE],里面提到了“傳感網”。“打電話給中科院,那邊說這項工作由上海微系統所承擔,具體負責的是劉海濤。”
無錫人鍥而不舍地打了半個月電話,追到上海約見了劉海濤,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劉海濤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無錫,沒想到一次談話,讓他與這座城市“甜蜜相戀”。
劉海濤說:“當我介紹物聯網最新動態時,楊書記接過話頭,談到傳感網如何在交通等領域得到應用,理解得很透。”在交談中,他感受到無錫是一座致力于轉型發展、竭力為科技創業家提供搖籃的城市。這位傳感網領域的領頭人感受到無錫人的誠意,于是他放棄了其他城市開出的優厚條件,選擇將事業放在無錫。
2008年11月19日,無錫新區和上海微系統所簽約,攜手進軍微納科技產業,劉海濤正式與無錫結緣。
盡管劉海濤曾經有過預測,傳感網帶動的相關產業鏈整體經濟效益至少達到萬億級,但誰也沒有料到,真正的裂變在8個多月后到來。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視察無錫時,來到無錫傳感網工程中心。在詳細聽取傳感網的技術起源、未來發展和應用前景介紹后,總理足足駐足了半個小時,認真詢問,大大超出了原定的視察時間。
那天,溫家寶總理顯得有些激動,他說:“在激烈的競爭中,要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如果中心的力量比較集中在無錫,而且無錫具備各種條件的話,就讓其自然形成,定在無錫。”
劉海濤意識到,物聯網的春天來了。
【記者感言】我們正處在產業加速轉型的新時代,誰有強烈的危機感,誰有敏銳的發現力,誰有獨到的捕捉力,誰就能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制高點。
國內發展物聯網的城市并非無錫一家,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均表示將全力進軍物聯網。那么,為什么無錫取得先機?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曾點評說:蘇南人創新的精髓就是“不僅端著碗里的,還看著鍋里的;不僅看今天,更主要看明天、后天”。
“驚險一躍”:“實驗室成果”闖出應用新天地
【故事】 五年磨礪,將傳感器“縮”到芝麻粒大小
你是否注意到現在智能手機有一個精巧的變化?那就是感應切換功能,手機擺放橫豎方向一變,屏幕顯示方向也跟著切換。原來這是“重力傳感器”在起作用,它也是物聯網技術的生動應用。
國內將這一技術最先產業化的,是無錫美新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從實驗室研發,到產品中試再到規模化生產,“美新”整整用了五年時間。
&nbs[FS:PAGE]p;
199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趙陽來到無錫創業,他研究的方向是微納傳感器,目標就是將在汽車、冰箱上廣泛應用的傳感器濃縮到只有芝麻粒大小,而且還要靈敏、可靠、耐用。
祖籍大連的趙陽之所以選擇無錫,是因為他看中了無錫擁有大量半導體優秀人才,特別是華晶集團,在業內堪稱中國半導體人才的培養搖籃。此后,趙陽和他的技術團隊“蝸居”在無錫一個很小的樓房,開始了艱苦的研發旅程。
鳳凰終涅槃。2004年,“美新”第一款加速傳感器面世了,“三星”等手機制造商的訂單紛至沓來。無錫市專門在無錫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辟出一塊地方,為“美新”搭建了發展的大舞臺。2007年12月,“美新”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世界上第一家純微機械系統產品上市公司。2009年,“美新”斥資18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克爾斯博公司,該公司曾為包括世界百強公司在內的1000多客戶提供了超過50萬個傳感器。
在“美新”新品陳列室,記者看到各種各樣的磁性傳感器、重力傳感器、無線傳感器……甭看它們僅有芝麻粒大小,功能卻很神奇。去年,“美新”銷售突破3億元,今年在市場行情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依然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
為攬天下英才,2005年,“美新”聯手北大開展了“美新杯全國傳感器應用大賽”,買斷獲獎傳感器新設計、新創意,從大賽中挖掘杰出人才。如今,這一賽事已拓展為“全球性賽事”。今年,來自全球160支隊伍、近千精英會聚無錫,展示傳感器最新研發成果。
【記者感言】物聯網作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優先發展的前沿產業,不僅需要埋頭研發的科技工作者,更需要涌現出一大批將“實驗室成果”轉化成應用產品的“探路者”。趙陽博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攻克產業化瓶頸,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這條路上充滿了挑戰和風險,“探路者”必須完成這“驚險一躍”。
作為中國首個“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集中資源和力量放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就是鼓勵更多的“創新家”變成“創業家”。
“角色轉換”:新興產業從“政府引導”到“市場主導”
【故事】 現實版“開心農場”背后的商業模式
時近年末,太湖邊上宜興市養殖大戶吳順松盤點收成:“這一年不僅鈔票賺得多,而且還特別輕松。”因為,他和一批養殖戶趕了一把“時髦”——“物聯網里養螃蟹”。他們今年養出的螃蟹個頭大、產量高,很受市場青睞,農民坐在電腦前敲敲鍵盤、用手機發個[FS:PAGE]短信就能管理幾十畝水面,儼然現實版“開心農場”。吳順松高興地告訴記者,“這要感謝中國農大的李道亮教授!”
在宜興,螃蟹養殖是當地重要的產業之一。養殖戶最擔心的就是水里溶解氧濃度太低,螃蟹沒胃口,吃不下飯也長不了肉,嚴重時還會死亡。不少養殖戶只好一直開著增氧泵,浪費了大量電力,增加了養殖成本。
2010年5月,中國農大李道亮教授團隊和宜興市農林局合作開展物聯網技術推廣實驗,實現對養殖水塘溶解氧濃度的監控和自動調節。工作人員在池塘里裝上了探頭和無線傳輸器,在岸上架起了數據中轉的網關,在更遠的地方建起了遠程服務器,一套監控水中溶解氧的網絡就架構好了。
監控設備讓養殖戶判斷溶解氧濃度有了科學依據。過去,養殖戶通過觀察池塘生物活動情況來判斷溶解氧濃度,誤差較大。現在有了設備儀器,數據一目了然。目前,“物聯網里養螃蟹”已在宜興近萬畝水面推廣應用,如果該市13萬畝水面都運用這一技術,將蘊含巨大商機,農業科技專家、電信運營商、物聯網設備制造商、養殖戶都可以從中獲益。
昨天,記者在無錫丁哥黑魚餐廳“嘗了一回鮮”,只見每張餐桌旁都放著一臺16英寸觸摸屏,純白色超薄的時尚造型抓人眼球。“想吃什么就在觸摸屏上輕輕一點,像在KTV點歌一樣方便!”記者花了兩分鐘就點好了想要的菜肴。此外,這套系統還包含助興游戲、資訊信息、營養計算、銷量排行等功能,在上菜的間隙,顧客們再也不用干等了。
在無錫,這些智慧餐廳已有了近20家,其締造者是無錫首個“530計劃”人才廉仁淳,他計劃未來三年在全國各大餐廳鋪設60萬臺智能設備。作為無錫市的重點項目,智慧餐廳與智慧交通、智慧景點并列成為2012年無錫智慧旅游的重要組成項目。
【記者感言】很多新興產業,看上去很美,可就是只開花、不結果,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關鍵就在于沒有成熟的商業盈利模式。
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各方強勢推動。在采訪中,眾多業內人士認為,與其給政策,不如給市場。無錫正是借助“智慧城市”的建設,將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旅游、智慧餐廳等巨大的市場份額交到了物聯網上下游關聯企業手中,為物聯網技術在當地的產業化“猛推一把”。政府“給力”,恰如劃著了一根火柴,而市場旺盛的需求才會給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澆上一桶油”。
無錫物聯網產業已著力探索“設備制造商+通訊運營商+系統集成商+終端用戶”商業運營模式,打造物聯網產業[FS:PAGE]化“全國樣板”。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yu)生活水平的(de)(de)不(bu)斷提(ti)高(gao),地球也付(fu)出了環(huan)境污染、氣(qi)候變化、能(neng)源枯竭等方(fang)面(mian)的(de)(de)代價,環(huan)保與(yu)能(neng)源問(wen)題(ti)成為(wei)不(bu)可回避的(de)(de)重要母題(ti)。而電網(wang)作為(wei)人(ren)類(lei)社會(hui)最(zui)大(da)的(de)(de)能(neng)源輸(shu)送樞紐,對(dui)我們的(de)(de)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de)(de)重要性。因(yin)此(ci),提(ti)高(gao)電網(wang)的(de)(de)利用(yong)率...
07月07日 17:32RFID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