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城市的六大建設特征與四種運營模式
[ 導讀 ] 今天就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特征發表一下我的想法,想法主要來源于我們的報告--《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是在今年5、6月份開始做的,數據收集是在9月份,詳細整理了中國智慧城市領域各個方面的應用及狀態,也對下一步作了一些預測。
以下內容由國脈物聯網根據楊冰之教授在“2012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 ”演講稿整理,內容未經本人審核
專家介紹:楊冰之 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今天就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特征發表一下我的想法,想法主要來源于我們的報告--《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是在今年5、6月份開始做的,數據收集是在9月份,詳細整理了中國智慧城市領域各個方面的應用及狀態,也對下一步作了一些預測。
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探討中國智慧城市進步的力量和方向這個大話題。中國改革開放30年多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繼續改革才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動力,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30年來,我們社會取得巨大進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征的帶來了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技術的改革不斷產生了制度紅利,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產生了社會變化,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效率。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還有許多數字紅利被釋放出來,制度紅利和數字紅利通過深度融合促進我們社會的轉型升級,我們社會的進步還是來自于社會的不斷改革和技術應用,產生。那么方向在哪里,我想整個社會要進入到智慧化,智能化是我們整個社會新的進步方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把制度紅利與數字紅利這兩張牌都抓好,都要打好,而且都要智慧地使用好,這樣我們的國家、地區或是組織就能更好的發展起來。
十八大中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呈階段性特征,地域分布明顯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與城鎮化相融合發展的目標與產物,也是我們今天這次大會的一個重要的觀點。中國智慧城市搞了這么長時間以后,通過這個報告我們得出了一些結論,第一,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呈現階段性特征,全球智慧城市從1992年提出概念以后到2006年,是萌芽期,2007-2008是探索期,2009年至今是建設發展期。中國智慧城市進入了萌芽期和探索期,萌芽期是2006年在南京提出緊密跟蹤世界智能城市發展理念和實踐進程,2009年11月6號,南京舉行 ”智慧南京“高峰論壇,提出準備建設智慧南京。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第一份官方文件的出臺--寧波市政府要建設智慧城市,通過這個事件的發酵后,目前已經有150多個城市提[FS:PAGE]出要建設智慧城市。
目前中國智慧城市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務院、發改委、國家旅游局等部門都發布了相關政策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走上新臺階,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都在其規劃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我國智慧城市總體處于可推進的階段,當前智慧城市主要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域,此外,武漢城市群、成渝經濟圈、關中-天水經濟圈等中西部地區也有已經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據我們的統計,中國七大區域智慧城市分布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為27個,占總數的28.13%,其次為華北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為20個,占總數的20.83%,華南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為19個,占總數的19.79%,華中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為12個,占總數的12.50%,其中東北地區、西北和西南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相對較少,均為6個,占總數的比例均為6.25%。
截至2012年9月,全國共有智慧城市96個,相比2011年增加了45個,增長率達到了88.24%。其中華東地區智慧城市建設速度相對較快,相比去年增加了13個,占增長數量總數的28.89%;其次是華北地區,智慧城市增加了10個,占增長數量總數的22.22%。華東地區新增加的智慧城市有淮南、溫州、紹興、衢州、臺州、金華、常州、徐州、泰州,華北地區新增加的智慧城市有承德、呼和浩特、包頭、太原、濟南、東營、濱州、廊坊、濟寧,并且這兩個地區大部分智慧城市近年來在向建設推進階段和部署應用階段邁進,尤其是華東地區智慧城市建設階段增加了10個,部署應用階段增加了3個,均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可見東部沿海地區智慧城市發展態勢仍然良好。
·中國智慧城市的六大建設特征與四種運營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的特征主要有六個方面:一、從自發逐漸過渡自覺中,如果2010年智慧城市建設是自發的,那么,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更加理性了;二、從試點到系統應用,過去以點為單位發展信息化,現在更多是從面來思考;三、從注重項目建設到強化應用效果,過去強調做,現在則重視做的效果,效果意識越來越強;四、智慧城市越來從技術主導到效果應用轉變,從技術導向到應用與效益并重;五、基礎設施仍是主要工作;六、制度層面還未有大突破,在體制機制方面還沒有明顯的改進,只有部分城市在制度設計上有一些創新。智慧城市對未來的追求是創新的、互聯的、協同的、可持續的。智慧城市為什么被很多城市快速接受、認同,我認為這與可持續的理念被人們越來越認可有關。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重點集中在七[FS:PAGE]個領域: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環保、智能城管、智能旅游、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
智慧城市的切入點主要集中于以物聯網產業發展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關注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作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切入點;以民生保障與服務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關注點;以社會管理與服務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突破口;以促進本地特色產業發展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突破口。
智慧城市已經建設三年,已經有了一些經驗與教訓,我們對智慧城市的發展模式進行了歸納與總結,目前智慧城市建設擁有四種模式:一、政府投資運營企業參與建設;二、政府與企業合資建設與管理;三、政府統籌規劃,企業投資建設;四、企業建設運營,政府、公眾購買服務。目前我們統計的情況看,智慧城市的主要項目主要在五大方面:社會管理與服務、民生服務、資源環境、產業經濟、基礎設施。就我們不完全的統計智慧城市投資總體規模就達到了9450.85億元
·中國智慧城市面臨亟待深入思考的問題
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規模很大了,但是要運營好,我們還要面臨很多的挑戰與壓力。我們做智慧城市的人既要理性也要有激情,我們要一步一臺階來做、一個領域一個領域來做。
不要追求”高大全“的項目,另外我們做智慧城市的人要有洞察力,要看到智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到智慧城市規律,看到智慧城市中各個項目、參與者的關系。要有遠見,保證不犯大錯誤和戰略性錯誤。當前,智慧城市有很多問題、挑戰,道路如果是正確的,我們都要勇往直前,智慧城市正在成為城市發展的一種理念、模式、創新和目標,也是對傳統城市的改造和新生。智慧城市參與者要對智慧城市的內涵進一步深化,發展思路,行動需要清晰,應用需要效果,促進城市的轉型升級,提高城市的競爭力,智慧城市要確保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今天還面臨著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第一個智慧城市建設要有基礎要求嗎?如果我們的城市是一張白紙,能不能搞智慧城市建設?我覺得哪怕是一張白紙也可以,智慧城市不在于基礎設施的好壞而在于理念的好壞。第二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花政府很多錢嗎?我想智慧城市是一項高效率的投資,那么可以做,第三個未來的市民必須生活在智慧城市里嗎?也就是說未來的城市如果不是智慧城市,會不會出現人口的逃逸,未來的居民必須生活智慧的城市,特別像90后,在沒有網絡的環境下,很難生活下去。智慧城市的效益[FS:PAGE]究竟在哪里?如果說不清智慧城市的效益,我們就不能保證我們投入的可持續,所以智慧城市的評估,智慧城市項目管理都至關重要。最后,智慧城市建設十分緊迫嗎?在我看來,每一個城市都應該關注智慧城市,第二要學習,第三個積極探索應用。智慧城市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我們是城市的建設者和管理者,把智慧城市建設好,應用好,讓生活在城市里的老百姓享受智慧城市的智慧,這就是智慧城市發展之道。
專家介紹:楊冰之 國脈互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今天就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特征發表一下我的想法,想法主要來源于我們的報告--《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是在今年5、6月份開始做的,數據收集是在9月份,詳細整理了中國智慧城市領域各個方面的應用及狀態,也對下一步作了一些預測。
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探討中國智慧城市進步的力量和方向這個大話題。中國改革開放30年多來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繼續改革才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動力,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30年來,我們社會取得巨大進步,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征的帶來了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技術的改革不斷產生了制度紅利,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產生了社會變化,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效率。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還有許多數字紅利被釋放出來,制度紅利和數字紅利通過深度融合促進我們社會的轉型升級,我們社會的進步還是來自于社會的不斷改革和技術應用,產生。那么方向在哪里,我想整個社會要進入到智慧化,智能化是我們整個社會新的進步方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把制度紅利與數字紅利這兩張牌都抓好,都要打好,而且都要智慧地使用好,這樣我們的國家、地區或是組織就能更好的發展起來。
十八大中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呈階段性特征,地域分布明顯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與城鎮化相融合發展的目標與產物,也是我們今天這次大會的一個重要的觀點。中國智慧城市搞了這么長時間以后,通過這個報告我們得出了一些結論,第一,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呈現階段性特征,全球智慧城市從1992年提出概念以后到2006年,是萌芽期,2007-2008是探索期,2009年至今是建設發展期。中國智慧城市進入了萌芽期和探索期,萌芽期是2006年在南京提出緊密跟蹤世界智能城市發展理念和實踐進程,2009年11月6號,南京舉行 ”智慧南京“高峰論壇,提出準備建設智慧南京。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第一份官方文件的出臺--寧波市政府要建設智慧城市,通過這個事件的發酵后,目前已經有150多個城市提[FS:PAGE]出要建設智慧城市。
目前中國智慧城市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務院、發改委、國家旅游局等部門都發布了相關政策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走上新臺階,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都在其規劃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我國智慧城市總體處于可推進的階段,當前智慧城市主要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域,此外,武漢城市群、成渝經濟圈、關中-天水經濟圈等中西部地區也有已經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據我們的統計,中國七大區域智慧城市分布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為27個,占總數的28.13%,其次為華北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為20個,占總數的20.83%,華南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為19個,占總數的19.79%,華中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為12個,占總數的12.50%,其中東北地區、西北和西南地區智慧城市數量相對較少,均為6個,占總數的比例均為6.25%。
截至2012年9月,全國共有智慧城市96個,相比2011年增加了45個,增長率達到了88.24%。其中華東地區智慧城市建設速度相對較快,相比去年增加了13個,占增長數量總數的28.89%;其次是華北地區,智慧城市增加了10個,占增長數量總數的22.22%。華東地區新增加的智慧城市有淮南、溫州、紹興、衢州、臺州、金華、常州、徐州、泰州,華北地區新增加的智慧城市有承德、呼和浩特、包頭、太原、濟南、東營、濱州、廊坊、濟寧,并且這兩個地區大部分智慧城市近年來在向建設推進階段和部署應用階段邁進,尤其是華東地區智慧城市建設階段增加了10個,部署應用階段增加了3個,均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可見東部沿海地區智慧城市發展態勢仍然良好。
·中國智慧城市的六大建設特征與四種運營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的特征主要有六個方面:一、從自發逐漸過渡自覺中,如果2010年智慧城市建設是自發的,那么,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更加理性了;二、從試點到系統應用,過去以點為單位發展信息化,現在更多是從面來思考;三、從注重項目建設到強化應用效果,過去強調做,現在則重視做的效果,效果意識越來越強;四、智慧城市越來從技術主導到效果應用轉變,從技術導向到應用與效益并重;五、基礎設施仍是主要工作;六、制度層面還未有大突破,在體制機制方面還沒有明顯的改進,只有部分城市在制度設計上有一些創新。智慧城市對未來的追求是創新的、互聯的、協同的、可持續的。智慧城市為什么被很多城市快速接受、認同,我認為這與可持續的理念被人們越來越認可有關。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重點集中在七[FS:PAGE]個領域: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環保、智能城管、智能旅游、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
智慧城市的切入點主要集中于以物聯網產業發展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關注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作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切入點;以民生保障與服務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關注點;以社會管理與服務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突破口;以促進本地特色產業發展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突破口。
智慧城市已經建設三年,已經有了一些經驗與教訓,我們對智慧城市的發展模式進行了歸納與總結,目前智慧城市建設擁有四種模式:一、政府投資運營企業參與建設;二、政府與企業合資建設與管理;三、政府統籌規劃,企業投資建設;四、企業建設運營,政府、公眾購買服務。目前我們統計的情況看,智慧城市的主要項目主要在五大方面:社會管理與服務、民生服務、資源環境、產業經濟、基礎設施。就我們不完全的統計智慧城市投資總體規模就達到了9450.85億元
·中國智慧城市面臨亟待深入思考的問題
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規模很大了,但是要運營好,我們還要面臨很多的挑戰與壓力。我們做智慧城市的人既要理性也要有激情,我們要一步一臺階來做、一個領域一個領域來做。
不要追求”高大全“的項目,另外我們做智慧城市的人要有洞察力,要看到智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到智慧城市規律,看到智慧城市中各個項目、參與者的關系。要有遠見,保證不犯大錯誤和戰略性錯誤。當前,智慧城市有很多問題、挑戰,道路如果是正確的,我們都要勇往直前,智慧城市正在成為城市發展的一種理念、模式、創新和目標,也是對傳統城市的改造和新生。智慧城市參與者要對智慧城市的內涵進一步深化,發展思路,行動需要清晰,應用需要效果,促進城市的轉型升級,提高城市的競爭力,智慧城市要確保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今天還面臨著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第一個智慧城市建設要有基礎要求嗎?如果我們的城市是一張白紙,能不能搞智慧城市建設?我覺得哪怕是一張白紙也可以,智慧城市不在于基礎設施的好壞而在于理念的好壞。第二個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花政府很多錢嗎?我想智慧城市是一項高效率的投資,那么可以做,第三個未來的市民必須生活在智慧城市里嗎?也就是說未來的城市如果不是智慧城市,會不會出現人口的逃逸,未來的居民必須生活智慧的城市,特別像90后,在沒有網絡的環境下,很難生活下去。智慧城市的效益[FS:PAGE]究竟在哪里?如果說不清智慧城市的效益,我們就不能保證我們投入的可持續,所以智慧城市的評估,智慧城市項目管理都至關重要。最后,智慧城市建設十分緊迫嗎?在我看來,每一個城市都應該關注智慧城市,第二要學習,第三個積極探索應用。智慧城市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我們是城市的建設者和管理者,把智慧城市建設好,應用好,讓生活在城市里的老百姓享受智慧城市的智慧,這就是智慧城市發展之道。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07月13日 11:40朗銳智科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09月01日 09:09電子工程世界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09月13日 15:58千家網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09月13日 15:43千家網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
03月02日 14:51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