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蔬菜大棚 隨意調節“小氣象”

公司員工正給番茄系吊繩。
目前正是萬物凋敝的嚴寒季節,記者卻在銅梁縣土橋鎮慶林村一大型鋼架大棚里,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青青的黃瓜、鮮紅的番茄、碧綠的辣椒……這些平常在夏季才能見到的瓜果蔬菜,在大棚里長得可歡呢。
這個大棚足有2000多平方米,空間很高,里面的環境更像一個現代化的工廠車間:平整的水泥地面,用青磚堆成一條條規整的長條形種植槽,槽里鋪了一層約10厘米厚的褐色營養土,各種瓜果蔬菜就長在營養土里。
大棚里溫暖如春,溫度高達28℃,光照條件也明顯好于普通蔬菜大棚。更讓人驚奇的是,里面居然還有蜜蜂飛舞。
“這是從臺灣引進的智能型蔬菜大棚!”技術員宋東升告訴記者,這種大棚也叫聯動大棚,四周可自動升降,頂部也可自動開合。大棚上方的植物生長燈仿照太陽光譜,可增加日照,四周還安裝了排風機。
因此,這個大棚具有改變“環境小氣象”功能,可以根據作物生長需要,隨意調節溫度、濕度、光照,使冬天變春天、夏天變秋天。正因如此,這個大棚一年四季都可根據市場需要,種植各種反季蔬菜。
種植槽所用土壤也不是普通泥土,而是由菌包、碳渣、油餅等有機物發酵并經過消毒處理后的營養土,不會給作物帶來病害。大棚里的蜜蜂是從荷蘭引進的,主要用于為瓜果授粉。
大棚灌溉使用的是“霧噴”設施,使用的水要經過凈化處理。
大棚里面還懸掛著很多黃色粘蟲紙,上面沾附了不少飛蟲。原來,這個大棚種植的蔬菜,不能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除草劑和生長調節劑等,屬有機蔬菜。目前,該大棚生產的蔬菜已供應市場,黃瓜賣40元/斤,仍供不應求。
據了解,這個大棚由重慶新綠農業開發公司投資修建,建設成本超過30萬元。目前,該公司已在土橋鎮租地500畝,全部用于發展大棚有機蔬菜,預計總投資超過1億元,年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