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角度重新認識智慧城市
2012年,在ICT領域,智慧城市備受關注。美國、歐洲已經非常快速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東亞近鄰日本也開始加速轉化,國內很多城市也紛紛把構建智慧城市作為新的城市名片。然而,我們真的摸到打造智慧城市的門道了嗎?
技術術語無法充分表述智慧城市的價值
“召開城鎮會議時,難以讓市民理解‘智能電網’的概念,無法得到居民的充分認可。”日本某市智慧城市建設項目負責人表示。很多城市都在實施CEMS(區域能源管理系統)、BEMS(建筑能源管理系統)等新一代能源管理系統示范工程。這些新系統具有很大潛力,但是作為平臺的智能電網技術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向市民說明都無法被充分理解。有著類似煩惱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負責人很多。而且,有些城市領導也提出質疑:“為此類項目花費巨資,對市民有什么好處?”
這是必然的。市民要的不是技術,他們想了解的是“能實現什么樣的服務”。盡管目前處在運用技術來打造服務平臺的階段,但是確實還沒有充分地向市民說明智慧城市的具體價值和優勢。
日經BP清潔技術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全世界智慧城市建設的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達到4000萬億日元(包括所有對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就是對硬件的投資金額),也就是每年接近200萬億日元。為了這個龐大的市場,不僅運營商、制造商和系統集成商等企業,還包括一些政府機構等都嘗試開展或介入這項業務。但是,這個龐大的市場并不是顯而易見的。挖掘潛力,快速擴大市場,需要智慧城市最大的受益者市民的充分理解,這也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量。
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受益者是市民,明確向市民表述優勢,不能從諸如3G、4G、城域網或者智能電網等技術術語著手,而應該從服務的角度讓市民重新認識智慧城市。因此,可以說,現在是需要向市民詳細闡釋智慧城市價值和優勢的階段。
重視服務是必然趨勢
平臺構建之后,服務必然開始受到重視。就好比我們在討論電信業業務創新時經常提到的“從垂直業務模式向水平分工轉化過程”。最初開展業務時,每個業務網絡單元都需要擁有所有職能,業務擴大之后,開始尋求提升效率,推進快速的分工協作。在垂直業務型的網絡單元中,一些新業務被剝離出來,由此出現各種服務提供商,產生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電信服務更加多元化。
當然,這一點并不僅僅限于通信行業,互聯網業也是如此。同樣的模式轉變也將發生在電力等能源行業甚至政府行政業務。
日經BP清潔技術研究所通過調查,從全世[FS:PAGE]界的智慧城市示范項目中篩選出智慧城市相關的服務。結果發現,大多國家已經開始轉向致力于服務業務。
事實上,歐美誕生了很多專門提供服務的高科技企業。4Home、iControl Networks、Ingersol Rand、C-Power、EnerNoc、
Comverge、EcoFactor、EcoBee、Greenwave Reality、Ecotality等公司以往都是以開展能源領域相關服務業務為出發點的企業,目前他們正準備將業務范圍擴大到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家庭自動化等服務方面。他們不是依賴服務領域的從業經驗,而是希望打造一個一體化的“科技服務”模式。
在中國,盡管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大多是獨立的、個別的企業行為,但是服務化的趨勢也在不斷進化之中。
智慧城市發展需要參考“美第奇效應”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就曾經資助過在各學科領域中創新的人,使得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思維創造出驚人的成就。后來人們得到啟發,把各個領域和學科交叉點上出現的創新發明或發現稱為“美第奇效應”。如今,智慧城市發展需要參考“美第奇效應”,也就是通過綜合各種新鮮創意來不斷進行創新。
智慧城市中,新的服務業務會從何處體現出來呢?記者從近年來國外的成功案例中發現三點,即放松管制、轉變意識、跨行業合作。
其中,放松管制這一項從近幾年的電信領域變化中可清晰地看到。目前,提供新的基于電信與互聯網融合的服務已經超過現有體系在不斷發展。
轉變意識這一項主要在于倡導改變專注于技術方式或產品方式的思維方法。
第三點為跨行業合作。通常,一些企業在謀求開創新服務之際,會將自己公司角色局限于所屬行業內來進行研討,往往難以帶來全新的創意。有的汽車行業負責人稱:“僅作為汽車及其周邊產業的一個成員來研討,是不會開創創新型服務的。”于是,很多人開始期待擴大與跨行業人員的交流,通過開展跨行業合作,引導出創新和創意。
智慧城市本身,缺乏跨行業的合作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為了在智慧城市平臺上開展創新型服務,需要超越簡單合作層面,加強跨行業的自由交流與探討。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