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產業迎“冰城云”哈市云計算有先天優勢
政協委員建言:為云計算描畫產業發展路徑
通過移動終端,就可交水電、煤氣費,遠程預約物業管理的維修或保潔服務;身在辦公室,隨時能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喜歡聽的歌,上傳到“音樂云”即可實現同步儲存……這些正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小事,都與一項新興產業密切相關,它就是云計算。
2010年,中國云谷在哈南工業新城落地,哈爾濱開始步入“云時代”。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匯集“基礎云”、“金融云”、“物流云”、“媒體云”、“政務云”、“行業云”等“云產業”的發展基地。
目前,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為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云計算、物聯網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新興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如何利用好“先天”和“后發”優勢,提高“冰城云”在國家產業布局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拉動城市經濟倍增,成為今年兩會上市政協經濟委委員們熱烈討論的話題。集思廣益之后,委員們也勾勒出了一條清晰的產業發展路徑。
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進入國家產業布局
數據顯示,2010年,哈爾濱市云計算產業規模約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物聯網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已具備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2011年底,哈南工業新城的中國云谷簽約超億元項目達12項,協議投資總額240億元。今年,市政府設立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連續5年每年安排1億元。同時,啟動每年5000萬元的電子商務專項引導資金。
——獨特自然稟賦使產業發展具有“先天優勢”
哈爾濱市位于發展云計算產業的“黃金緯度”:平均氣溫較低,可大幅度降低云計算中心散熱降溫成本;地質條件優越,少有地震災害;水資源豐富,有助于循環降溫;電力供應充足,避免遠程輸送造成損耗;空氣質量良好,可減少對機器的損害。
目前,作為全國“三網合一”試點城市、中國云計算基地(中心)聯盟成員單位、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聯盟成員單位、國家軟件及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全國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哈市云計算、部分物聯網產業已進入國家產業布局之中,中國云谷已列入國家《2012年云計算白皮書》。
——編制“云涌規劃”打造“中國云谷”
近年來,在市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動下,云計算、物聯網產業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明確了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產業空間布局和重點項目,并提出相應的保障和推進措施。
市政府已出臺《哈爾濱市云計算產業發展規劃》、《哈爾濱市推進物聯網產業[FS:PAGE]發展行動方案》,編制了云計算產業發展規劃——“云涌規劃”,旨在建設江南、江北兩個基地,打造國際數據品牌——“中國云谷”。同時,確定物聯網產業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節能環保等領域開始應用。
——眾多IT領軍企業初步形成產業集聚發展
目前哈爾濱市已形成哈南、松北兩個云計算產業園區,正在規劃建設松北物聯網產業園區,為產業集聚提供基礎條件;眾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為發展云計算、物聯網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云計算產業項目建設的穩步推進,吸引了IBM、Intel、中國移動、萬國數據、盛大、曙光等眾多IT界領軍企業到中國云谷投資立項,已啟動實施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此外,滿足數據傳輸和智能處理的基礎體系初步形成,為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創造了必要的運營條件。
——有望成歐亞電信樞紐節點推進千億產業發展
哈市是國際通信主干網一級節點城市,今年,我省又啟動建設第三條中俄跨境國際陸地光纜項目,并正在謀劃鏈接歐亞大陸的“北極網”北冰洋海底光纜項目,建立國際關口局,此舉有望使哈市成為歐亞通訊網絡的重要樞紐,由此將極大推進哈市云計算、物聯網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千億元大產業。
基礎弱規模小制約產業發展
委員們提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哈爾濱市云計算、物聯網仍處在起步階段,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具體問題。
“弱”:信息產業基礎薄弱,企業不多,尤其缺少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骨干龍頭企業,缺少芯片、云端設備、云服務器等高科技產品。
“小”:產業化規模小,雖然哈爾濱市科技力量較強,科技成果水平較高,但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能力不強,尤其是“軍轉民”技術轉化水平還不高,真正形成產業化產品的數量還很少。
“少”:云計算、物聯網公共技術平臺缺乏,企業技術創新和生產制造成本較高,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的作用不強。
“缺”:高端人才稀缺,技術和運營經驗嚴重不足。
“多”:亟需解決的產業發展問題多,例如,鄂爾多斯市給云計算企業提供用電為0.32元/度,呼和浩特市為0.37元/度,而哈爾濱市云計算企業的優惠電價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培育核心產業提升產業規模
由于還處在產業形成期,我市的云計算、物聯網產業還需經過幾年的努力,才能實現產業規模的快速提升。委員們通過調研認為,要通過制定和完善發展規劃、打造基礎平臺、出臺扶持政策、引進領軍企業等措施,重點培育核心產業,鼓勵發展支撐產業,以應用促進[FS:PAGE]產業的發展。
據悉,預計到2015年,全市云計算基礎設施平臺可達到200萬臺服務器,云計算企業達200戶,云計算及相關收入突破500億元,爭取達到1000億元。
物聯網產業將培育和引進5戶龍頭企業,物聯網相關電子信息制造業將實現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物聯網信息集成服務業銷售收入將達100億元,以科技創新城為核心初步建成“智慧松北先行示范區”。
制定云計算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
委員們建議,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定位、高質量謀劃,把握好哈爾濱市產業發展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加強頂層設計,合理規劃主導產業和特色園區發展布局,加大產業鏈建設和培育,迅速壯大產業規模,搶占發展先機,推進云計算、物聯網產業實現跨越發展。
——整合資源環境優勢使產業成新經濟增長點
依托哈爾濱市地理位置和資源環境優勢,不斷整合哈南中國云谷和松北科技創新城的產業園區優勢,迅速形成云計算、物聯網產業集聚區,吸引國內外云計算研發機構、云服務商、云計算測試中心、客戶服務中心等企業和機構入駐園區,構建云計算產業鏈,打造國際數據品牌的中國云谷,把哈爾濱市建成立足東北亞、面向全球的云計算產業發展基地,使云計算、物聯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力引擎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打造“醫療云”“食品云”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把云計算、物聯網產業作為“智能城市建設”和提升現代大都市管理水平的形象標志,探索其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態環境、資源管理等服務領域的應用。加強“醫療云”、“政務云”、“食品云”、“金融云”等公共數字信息平臺的建立推廣,極大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通過“三網合一、兩化融合”(即電信網、互聯網、廣電網,信息化、工業化)試點,加大智能家居、智能小區等模式推進,使之成為建設和諧社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
——形成產業集群做國家產業鏈中的關鍵點
哈爾濱市已有一定規模的云計算產業園區,并進入國家產業布局,現應盡快著手規劃建設松北物聯網科技研發園區和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園區,并選擇重點扶持具有相對優勢的項目,實現云計算與物聯網的同步發展,使其成為國家云計算、物聯網產業鏈中的關鍵點,增強企業的行業競爭力。迅速形成產業優勢和集聚效應,推動產業壯大和跨越式發展。并發揮優勢資源,建設國家數據中心,打造全國一流的海量存儲品牌。
——錯位發展提升云計算產業核心競爭力
充分利用獨特的資源稟賦[FS:PAGE],與發達地區錯位發展,努力把“中國云谷”建成全球重要的數據節點,這是哈爾濱市云計算產業最具競爭力的項目。應積極爭取國家部委、企業集團在哈爾濱市設立云數據中心,建設國家災備中心;建立哈爾濱市云計算運行服務中心和物聯網數據中心,為物聯網使用單位提供數據及平臺服務;以云應用激活產業鏈,除建立“電子政務云”、“食品云”、“金融云”、“醫療云”外,將數字圖書館、數字公共閱覽室、數字化博物館和美術館、影視節目等資源打包上“云”,打造“文化云”。
——完善科技支撐體系提高科技創新實力
加快建設云計算、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平臺,推進相關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鼓勵哈爾濱市行業協會、領軍企業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掌握市場主動性,制定或參與制定適合行業應用、順應產業發展的云計算、物聯網行業技術標準,確立哈爾濱市在全國云計算、物聯網產業中的地位。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平臺建設,探索人才引進機制,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積極引進云計算、物聯網管理和研發高端人才。
——爭取電價優惠政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完善產業發展的法律環境,盡快出臺優惠政策,多渠道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應盡快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對云計算、物聯網企業和項目在貸款規模、抵押擔保條件、貸款時限等方面放寬條件,解決企業的資金瓶頸。加強基礎設施服務,積極向國家和省政府爭取云計算企業享受大工業電價的優惠政策,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
——制定發展技術路線圖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成立云計算、物聯網產業領導小組,統籌研究制定哈爾濱市云計算、物聯網的產業發展方向、目標、布局,制定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研究出臺清晰的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解決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應用推廣中的問題。整合政府資源,加強政府采購,以購買服務的形式使用云存儲基地和物聯網產品,激發云計算、物聯網需求,擴大市場規模,帶動哈爾濱市現代裝備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的發展。
云計算產業發展各地“風起云涌”
目前,北京、上海、成都、佛山、重慶等地均發布了地方云計算戰略規劃,許多省市開展了以云計算產業園區為主要形式的數據中心建設,全國已有13個省市自治區規劃約30個10萬臺服務器以上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多個地方的規模甚至達到數百萬臺。
我國物聯網產業起步較早,與歐美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上,[FS:PAGE]是當前制定物聯網國際標準的主導國家之一,未來將圍繞物聯網產業鏈打造全球產業高地。現在,全國已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產業發展重點,眾多城市將物聯網列為主導產業,幾乎所有一、二線城市都在建設或籌建物聯網產業園。
2015年全國產業收入將達萬億元
2011年,我國在全球約900億美元的云計算服務市場中所占份額雖不到3%,但年增速達到40%。預計未來三年,中國云計算產業鏈的產值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到2015年,我國云計算相關產業業務收入將達7500—10000億元,與國外的差距逐漸縮小。
201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總產值超過2600億元,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相關文章
云計算的未來是什么?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里,這場疫情之中,很多線下實體店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但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卻在這次疫情之中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可以發現由于無法在辦公室辦公和會議,很多公司開始了遠程辦公和遠程會議;由于醫院人...
如何選擇云計算物聯網平臺
企業的云計算物聯網平臺必須監視物聯網端點和事件流,分析邊緣計算和云平臺中的數據,并啟用應用程序開發和部署。物聯網(IoT)是當前計算世界中最熱門的概念之一。云計算物聯網平臺甚至可能在宣傳和炒作規模上超過物聯網。但是,這兩者...
云計算工作負載需要哪些保護
組織出于各種原因采用多個云平臺,例如提高效率和分配計算資源。根據《2021年Flexera云現狀報告》,92%的企業采用了多云戰略,80%的企業采用了混合云戰略。但這些企業也經常經歷管理復雜性的增加,這會影響安全性并增加風險。...
云計算專家如何彌補網絡安全技能差距
導讀:網絡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最終可能會解決。根據(ISC)2公司發布的2020年網絡安全勞動力的研究報告,網絡安全技能差距正在縮小。網絡安全技能的差距如今仍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最終可能會解決。根據(ISC...
上海電信借AI、云計算等手段為復工人員保駕護航
正月已過,各地陸續按下了復工復產“快進鍵”,復工、抗疫要同時兼得,社區、園區、企業辦公樓、商鋪、批發市場等成為防疫抗疫“重點戰場”。在魔都上海,一大批“黑科技”正在加入“復工抗疫”戰,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等紛紛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