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昆山深度演繹“智慧發展”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12年,昆山預計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280億元,增長1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2.5%,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5件,位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尤其是高達46.9%的人才貢獻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堪比中等發達國家。
數字背后的信息是,昆山積極探索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之路,把創新貫穿于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并鎖定新顯示、新能源、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提前“卡位”。
新產業變革,對一個縣級市而言似乎遙不可及。不過在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看來,昆山與世界經濟早已深度接軌,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抓住發展新機遇,永立潮頭。“面對產業新變革,‘穿老鞋,走新路’永遠做不了領頭羊,也不能夠持續發展,必須轉型升級。”
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的領頭羊,昆山對轉型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和執著。早在2006年,在自身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昆山就率先啟動轉型升級之旅,迅速確定了“把服務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新興產業作為第一方略,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的轉型“路線圖”。
此后,昆山矢志不渝推動轉型發展,精心構筑了一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柱、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都市農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了產業結構、貿易方式、增長路徑的“大轉身”。
“以前外商來昆山都是辦工廠,現在建總部的越來越多。我們捷安特落戶昆山20年,在內地建了6座工廠,但銷售總部和研發中心全都在昆山。”去年10月,在規模盛大的昆山開發區國批20周年慶典上,捷安特(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寶堂感慨萬千。
捷安特這個具有標本意義的企業,其成長軌跡正是昆山轉型的縮影。和當年“農轉工”、“內轉外”、“散轉聚”、“低轉高”的轉變一樣,如今的昆山,正緊跟國際產業趨勢,努力實現“強轉優”的歷史性跨越。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我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了黨的十八大報告,清楚地記得這段話,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轉型發展的信心。”管愛國說,昆山始終把加快轉型升級作為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堅持不懈推動轉型、創新發展,探索了一條智慧發展的新路。
縱觀智慧發展的“昆山之路”,可以發現,開放引領和創新驅動,已成為昆山轉型升級兩大“法寶”。
去年10月,在昆山國家高新區舉行的“培育一批高科技項目、引進一批千人計劃人才”等“十個一批”成果展[FS:PAGE]示現場,國家火炬計劃昆山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正式揭牌。這是繼傳感器、模具、電路板、可再生能源、軟件園和高端裝備制造基地之后,昆山第7個“國字號”特色產業基地。如今,昆山重點打造的十大特色產業基地,幾乎成了清一色的“國家隊”。
去年12月,臺灣電電公會為昆山頒發“大陸城市綜合實力極力推薦城市”獎牌,這是昆山連續第四年在這項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評估中拔得頭籌。在9月底公布的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排行榜上,昆山同樣連續四年位列第一。而在國家科技部、中國社科院城市創新能力綜合測評中,昆山再次連續四年居全國縣級市之首。
三個“四連冠”,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從生產到創新研發、從制造到服務貿易、從出口到內外并舉、從代工到自創品牌、從IT到新興產業……昆山矢志轉型的發展智慧清晰可見,城市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得益于強大產業集群的支撐,在世界經濟變幻莫測的當下,昆山2012年交出的“成績單”依然搶眼: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8%;服務業增加值1080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60億元,增長17.6%;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60億美元,其中出口550億美元左右,全部正增長。
相關文章
遠望谷將在昆山設立子公司拓展“智慧景區”業務
2011年2月19日,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股分有限公司對外公布,將與昆山中科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昆山遠望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暫定名,后稱),主要從事RFID技術在智慧型景區管理領域的開發與應用。
“智慧旅游”為昆山旅游添魅力
不管走到周莊還是錦溪,只要手持電子設備,都能免費享受無線網絡。據悉,昆山將根據《智慧旅游三年行動計劃》于年內完成景區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
"e企云"助力江蘇中小企業"智慧發展" 加快轉型
網絡信息技術是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的重要領域,歐美國家近年來提出的再工業化戰略,其核心是借助信息化重整工業產業鏈,打造新的高端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