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供電公司智能配網讓“大事”化小
2013年1月15日,日照110千伏甜河變電站10千伏北一線的客戶童海港業發生設備故障,由于該線路已實施智能化改造,智能開關在第一時間、準確動作,有效切除該客戶的故障,確保了整條供電線路正常運行。
據國家電網日照供電公司嵐山客戶服務室負責人介紹,自實施電網智能化改造以來,2012年嵐山區配網故障比2011年減少42條次,有效隔離支線和客戶故障26次,全年故障率降低29%,已實施配電自動化的配電線路的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5%,比2011年提高0.001個百分點,故障停電時間1560分鐘,實現了電網和用戶資源的友好互動和相互協調。
按照日照供電公司智能配網建設的工作部署,嵐山客戶服務室全面加快智能配網建設。截至2012年底,已經順利完成第一批49條配電線路智能化改造任務,安裝509臺智能開關和6臺智能環網柜,智能配網的作用日益顯現。
堅強自愈是智能電網最重要的特征,在遭遇多重故障、外力破壞和各種災害發生時,智能電網能夠快速防御,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故障自動切除和負荷自動恢復,大大增強了電網的“免疫”能力,有效保障對客戶正常供電。
縮短故障停電時間,提高供電可靠率。智能配網的高效運行,縮短了故障排查時間,電網故障從發生到恢復過程中最耗時間的環節就是排查故障,以前故障排查要靠維修人員逐段巡線,而現在通過智能配電,故障排查從原來的2至3小時縮短到10分鐘左右,大大減少了停電的時間,提高了供電可靠率。
智能配網實現了配電線路一類故障轉化為二類故障、全線停電變為支線停電、支線停電變為個體停電的目標,大幅減少停電次數,縮短停電時間和停電區域,供電可靠性全面提高,滿足了城鎮化建設和廣大客戶用電需求。
相關文章
江蘇建智能配網實驗室促新能源發展
2012年12月31日,從江蘇省電力公司獲悉,為進一步促進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該省建成新能源及智能配網實驗室,目前已正式投入運行。
江蘇建成新能源發電及智能配網實驗室
12月31日,記者在江蘇省電力公司新能源及智能配網實驗室看到,幾名工程技術人員在實驗室的風光儲一體化發電系統的光伏電站進行低光照下組件性能檢測。這是江蘇公司為促進新能源發展所推出的舉措之一。
江蘇建成新能源發電及智能配網實驗室
12月31日,記者在江蘇省電力公司新能源及智能配網實驗室看到,幾名工程技術人員在實驗室的風光儲一體化發電系統的光伏電站進行低光照下組件性能檢測。這是江蘇公司為促進新能源發展所推出的舉措之一。
山東東營區供電加快城區智能配網建設
11月17日上午8時,在山東東營區供電公司10kV振華線更換智能環網柜的施工現場,醒目的遮攔將一輛吊車、一輛貨車、一臺環網柜圈在中間,吊車正從車上吊下設備,10余名施工人員有條不紊的工作著,現場一片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