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為無人駕駛作鋪墊
前方的車剎車時,你不再需要看對方車尾的紅燈,車內的語音設備就會自動予以提示;當你駕車面對分岔路時,車內顯示屏會告知選擇哪條路會更接近目的地;因為分神,駕駛汽車偏離車道時,車內設備會發出警報予以提示……
近幾年來,車聯網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正在讓司機更安全、更高效地駛向目的地,而這也為無人駕駛技術的完善打下了基礎。

重慶科學技術研究院內,科研人員正在調試無人駕駛縮微智能車。
智能判別規避擁堵
在智能交通系統專家、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眼中,我國機動車發展飛速,而路網有限,交通擁堵難以避免,智能汽車或許是解圍方式之一。
在他看來,物聯網時代的智能交通,有可能是以車為對象的管理模式。建立以車為節點的信息系統,是新一代智能交通的發展方向,也是智慧城市中智能交通建設的重要內容。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可以稱之為“”,是將現代通信技術、網絡傳感技術、云端和移動計算技術、智能終端和車路協同技術、智能時空網絡控制技術等高新技術應用于整個交通管理體系,實現人車路更加全面的感知、更深度和更靈活的信息共享,對交通流實施動態監管和網絡化智能控制,從而建立起一種和諧、平安、高效的節能環境,實現不堵車、不撞車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而這也將為將來的無人駕駛汽車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比如說,未來智能汽車一上路,就由指揮中心進行控制,每輛車都安裝有傳感器,相當于車的“大腦”,能自動對突發情況作出判斷。
史其信曾在日本親身體驗過無人駕駛汽車,在試驗路段,地下埋有很多傳感器,每輛車都攜帶很多傳感設備,后備箱幾乎全是計算機。
實驗平臺展現智能交通
早在2011年,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就成立了全國首個智能駕駛與車聯網實驗室。該實驗室主任韓鵬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車聯網是讓汽車智能化的方式之一,聯網后的汽車就好比一個信息載體,既是接受器,又是發射源,可以實現車與車、車與其他基礎設施之間的信[FS:PAGE]息交流”。
韓鵬談到,他們建立的實驗平臺占地65平方米,與真實路段的比例為1∶12。在這個平臺中,具備了重慶道路彎多坡陡、橋梁較多、上下坡多的特點,另外還設置了十字路口和立交橋等多種道路場景。
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數據來源對象,就是行駛在這些道路上的多輛微縮智能車。這些車輛會自由穿行在實驗平臺中的大街小巷,無論是上下坡,還是轉彎都應對自如,當遇到禁行標志時,還會自動減速停車。
韓鵬告訴記者,每輛微縮智能車內,都裝載了嵌入式主板、紅外超精度攝像頭以及傳感器。這就讓這些車具備了“思考能力”,攝像頭會實時采集路面信息,如果行駛到轉彎、十字路口等路段,主板會將這些行駛信息上傳到車輛信息管理平臺,從而讓車輛合理控制車速,并選擇最優路線行駛。傳感器的作用在于,一旦車與車、車與建筑之間小于安全距離,就會“報警”。
車聯網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我們目前在微縮智能車上所做的實驗和相關設備,將來會用在真車上。”韓鵬說,他們正在與荷蘭國家應用技術研究院合作,在真車上進行相關實驗,并進行產業化方面的一些研究。
荷蘭國家應用技術研究院曾做過一項試驗,在列隊行駛的車輛當中(都裝載了車聯網相關設備系統),最前面的第一輛車踩了剎車之后,會給后面的車輛發出一個提示信號,后面的車輛就能立刻通過該系統得知前方的車輛有剎車行為,這時司機就能立刻有所反應。而一旦前方的車開始啟動行駛,同樣也會立刻讓后方的車得知,這樣一來,列隊式的車輛就好比一輛行駛的火車能夠合理控制車速保持行進,從而提高道路的使用率。
華東師范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何積豐曾在《智能交通與車聯網》的報告中談到,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在協商打造車聯網,并在上海浦東新區的3萬輛公交車上進行試驗。另外,著手先期在危險化學品運輸車上進行試運行。這是基于北斗衛星的GPS高精度定位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以及遠程監控技術、車輛診斷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以及危險品運輸事故模型技術,建立一套危險化學品運輸智能檢測平臺。對危險品車輛裝車、在途運輸和客戶庫區卸貨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何積豐強調,這是對車、對人、[FS:PAGE]對路的整體監控。
何積豐還談到,車聯網一旦形成,所產生和帶動的產業價值也極其可觀。車聯網信息服務產業鏈上,不僅有汽車制造商、遠程服務提供商、移動服務提供商、網絡設備提供商、IT平臺提供商等,還有與之相關聯的交通指揮、醫療、消防、警務等社會公共服務部門。
美國一家市場調查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車聯網的產業鏈產值已經從2000年的56億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00億美元。
但是車聯網的打造,一方面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問題,比如有些傳感器的靈敏度和準確性還有待提高。另外,涉及部門、行業較多,由誰來負責、如何規范運行等管理問題,還需要磨合解決。
相關文章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
“車聯網大腦”中國出貨量第一 慧翰股份能否走出汽車業下滑期?
汽車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不僅在“代步工具”這一角色上,汽車扮演得愈加出色,而且它變得越來越“智能”:假設你即將出門,尚未出發,汽車便自動啟動,調好車內溫度,甚至音樂;等你上車之時,一切環境都舒適得“剛剛好”;你想...
車聯網如何在物流產業落地?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8億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新領證駕駛人2231萬人。全國70...
疫情之后車聯網需求迫切,映翰通如何率先踏入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受疫情影響,全球對于車聯網發展的緊迫性更趨迫切。待未來疫情結束之后,車聯網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基于深厚的技術和市場沉淀,工業物聯網領域領軍者映翰通網絡立足于汽車后裝市場,以物聯網時代思考者的身份在車聯網領域開始了深耕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