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国内航空制造业的应用--华夏物联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777亚洲熟妇自拍无码区

物聯網技術在國內航空制造業的應用

專家觀點
中國行業研究網
2013-02-04
[ 導讀 ] 目前,物聯網技術在國內航空制造業的應用遠落后于汽車工業及其他領域。采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航空制造業生產線智能管理、貨物識別與跟蹤、倉儲智能控制、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優化與改進。

  目前,物聯網技術在國內航空制造業的應用遠落后于汽車工業及其他領域。采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航空制造業生產線智能管理、貨物識別與跟蹤、倉儲智能控制、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優化與改進。物聯網技術不僅可以解決航空制造業在生產、倉儲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還可以為航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思路。

  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的研究和應用日趨廣泛,包含有電子標簽識讀器硬件、物聯網軟件、電子商務相關研究等眾多方面。

  航空制造業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的高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性、技術密集性、綜合性強、多學科集成的產業,同時是高投入性、高附加值和高風險性的產業。其最典型的特點是離散式生產,產品結構、工藝流程十分復雜,產品配套的零件種類和數量眾多,尤其是大量的結構件需要機械加工與裝配,使得生產過程、協調關系非常繁雜且生產周期長。這些特點使得航空制造業成為物聯網技術最有潛力的應用領域之一,從飛機數萬個零部件的制造、運輸,到飛機的飛行、維修,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空間無處不在。它可以大大提高供應鏈的自動化能力,保障飛機零部件的供應,使得航空部件的狀態可實時監控,提高航空飛行和航空服務的安全性與保障性,使飛機部件的維修保養和更換變得非常方便,其最終目標是保證持續的空中安全。

  國內物聯網技術應用現狀

  目前,物聯網技術在國內航空制造業中僅有個別企業開展試點應用,大規模的行業應用尚未展開,但是在汽車制造業有了廣泛的應用。汽車制造業由于產品批量大、自動化程度高,普遍采用物聯網的射頻識別(RFID)技術,用于生產過程中的流程控制與生產信息的控制,實現物流與信息流的同步。國內外汽車廠商在汽車制造的四大工藝段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及發動機的裝配制造過程中,廣泛采用RFID產品。很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及OEM設備商也都普遍采用RFID,用于生產制造,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汽車零件制造環節,上海通用公司為實現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4種不同平臺的車型,通過AVI系統完成了不同工藝段車體的自動識別跟蹤和生產過程的控制。AVI自動車身識別系統控制焊裝、車體分配中心、涂裝的車體直到車體運送到總裝。每個AVI系統通過以太網連接到工廠信息系統FLEX/SFE。AVI系統從FLEX/SFE系統請求生產數據,或把車身的信息送FLEX/SFE系統。F[FS:PAGE]LEX/SFE通過系統可知某輛特殊的車體的位置,并且處于什么生產階段。通過安排從車體分配中心過來的相同顏色的車體一起噴涂來提高生產效率。

  在汽車涂裝工藝方面,奇瑞二廠為實現車身自動轉接、存儲功能,并通過PLC控制自動化設備根據存儲在滑橇載碼體中的生產指令進行相應的操作,最終實現柔性自動化生產,運用物聯網技術控制系統控制車身的自動運行、自動存儲和自動轉接,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為生產的良性循環提供了保障。

  在汽車裝配環節,上海瀚鵬公司將RFID技術應用于發動機泵裝配線。在汽車發動機泵的生產過程中,按照生產工藝流程可分為10多個裝配站點。在每一個站點,需要對所裝配泵的編號進行識別與確認,并在每個站點的工序完成之后,需要將完成的工序對應的站點編號寫入到泵所在托盤上。在泵進入到下一個站點時,先要對泵已經完成的裝配工序進行確認,即保證前面的工序已經完成后,再轉入下一工序的裝配。通過將RFID產品引入到泵的裝配過程中,使得泵的裝配狀態實時地記錄到系統中,并由系統程序來保證泵裝配的正確性。通過泵裝配過程中泵的識別與確認的自動化,提高了泵的生產效率。

  去年國產平板電腦出貨量近6000萬臺,其中白牌平板約占90%以上,而臺電、昂達、藍魔等較為知名的國產品牌,份額不到10%。這樂觀數字的背后卻是華強北大量白牌平板的撤離,多個賣場原本熱鬧的平板專柜樓層,變得空鋪林立。

  “出貨量大是因為大家在拼命拋貨。”深圳平板專業委員會會長吳端表示,“今年已很久沒有聽說有新的平板廠家出現了。”

  但讓人更不解的是,盡管深圳出現了上千個白牌品牌,但它們往往沒有設計、開發的能力,又缺乏市場手段,它們是如何異軍突起,攪局市場?

  白牌市場中,處處可見芯片廠家的身影。深圳華強北,幾乎每一張白牌平板介紹資料上都可以看到“采用某個芯片(方案)”的字樣,或者某個方案專有的特?性。

  “沒有芯片廠家推波助瀾,白牌平板市場根本做不起來。”浸泡在移動產品領域多年的吳旭平稱。

  在芯片企業的支持下,白牌廠家掀起一場“造板”運動,并在產品方面,擁有了與蘋果、三星叫板的底氣。比如,從高分到視網膜屏幕、從高清到2160P的播放能力、從單核到雙核,甚至現在的四核處理器。

  但移動終端是一個時間被高度壓縮的市場。設計、量產到出貨的周期才是決定品牌廠家命運的因素,遲到意味著性能落后與庫存積壓,這里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的市場。

  M[FS:PAGE]TK(聯發科)之所以在山寨機時代成為“教主”,正是其“交鑰匙”模式,讓手機廠家可以快速推陳出新。在平板行業,“交鑰匙”進一步演化為“公板公模”,品牌廠家不用再思考產品設計。結果自然是同質化與價格戰。

  如果說,山寨手機時代,MTK、展訊等通過山寨手機廠家之間的廝殺,躍身成為全球最大移動芯片廠家,那么,國產芯片企業就是在踏著MTK的腳印,通過爭奪平板廠家的份額,試圖躋身“MTK”之列。

  “去年底,平板廠家可選擇的芯片只剩幾家,而2011年卻有十多家可以選擇,可見市場之激烈。”吳端稱。對同質化、價格戰等惡劣市場因素的不滿,白牌平板廠家迅速撤離,下游在倒逼上游洗牌,這個行業的思維與邏輯正在改寫。

  國產芯片廠家是如何崛起,成為平板行業的“MTK”?又如何通過一輪洗牌,走到與高通、三星以及MTK等巨頭短兵相接的正面戰場?眼下,當全志與瑞芯微芯片這兩大廠家剛打響“四核大戰”時,3G/4G平板這個新興的市場已若隱若現。未來,誰能“剩者為王”?

  押注市場

  幾年前,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來臨之際,仍沒有人理解一家移動芯片企業會有什么前途。

  新岸線董事長鮑東山的名片上只印著“技術總顧問”頭銜。他原是美國老牌航天國防企業洛克希德公司的副總工程師;2003年前后,他又先后在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次年,他帶著40多個博士創立了新岸線。

  新岸線的模式有些像“創新工廠”,鮑東山和他的團隊同時在移動通訊領域同展開了多項技術研發。當時很多人沒有理解他,“這個人怎么什么都敢做?”

  2006年,國內移動通信處于2G時代時,手機電視是一項相當熱門的技術,鮑東山察覺到了前景。由于做了不少技術準備,新岸線開始申請手機電視的傳輸技術專利。

  2008年初,新岸線第一次“亮牌”,其主導的T-MMB手機電視標準得到了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委的支持,成了國家標準。但不久,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徹底改變市場的方向,手機電視成了昨日黃花。

  2008年底,iPhone銷量提前突破了千萬臺則宣告了智能終端的時代來臨。此后,上網本市場逐漸走向衰落,市場開始尋找一種體積介于智能手機與PC的高性能的產品。

  鮑東山也看到了這種趨勢。但擺在他的團隊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ARM筆記本”—即基于ARM處理器、要比上網本更輕更薄的筆記本電腦;二是平板電腦。這兩種終端的芯片設計的理念完全不同,ARM本強調高性能,平板電腦相對側重更低功耗。

  當時iPad還沒有問世,選擇前者抑或后者[FS:PAGE]?市場并沒有告訴芯片廠家一個明確的答案。“當時,微軟曾告訴大家,即將推基于ARM的Window8(RT)系統。”鮑東山向《環球企業家》透露,由于看重了微軟的承諾,所以新岸線選定ARM本的方向。

  2010年,新岸線亮出了它的第二張牌:一款主頻高達2GHz,性能堪比桌面PC的超薄本芯片,其制程是最先進的40nm。相比之下,三星才剛剛推出1GHz芯片,而高通也不過雙核1.5GHz。

  但ARM本的市場終究沒有形成,而微軟ARM系統更拖延了3年時間,至去年底才正式發布。

  蘋果首款iPad發布后,平板電腦風靡全球。新岸線的第一款芯片性能很高,但能耗較大,結果錯失了在平板市場先發制人的機會。而它們改進出低能耗的芯片時,市場已被其他對手占據了大半。

  “這兩年消費電子的變革速度太快。”新岸線副總裁楊欣宇坦言。過去,消費電子的更新換代周期為二至三年甚至更長,而現在已縮短到一年左右。比如,從去年底,MTK已經歷單核、雙核、四核3代產品。

  市場不斷更新換代,國際半導體巨頭投入了巨大成本。2011年,英特爾研發成本為84億美元,三星電子、高通為40億、20億美元,均占總營收15%以上。楊欣宇表示,“國內芯片廠家多處于創業階段,沒有這個實力,只能選擇一個主要的方向去突破。”

  不過,消費電子一直是個風云萬千的市場,機遇遠遠不止一個,只是新的機遇要等一輪洗牌之后才會再出現,而新岸線沒等多久就等到了。

  “MTK”魔咒

  2011年,深圳白牌平板的市場全面爆發。吳端記得,當時芯片求大于供,不少客戶都四處尋找貨源。不過,國外的芯片價格太貴,而在國內只有威盛提供的低價芯片,但性能低且不穩定,產品體驗差、返修率高。“就像山寨手機時代興起時,品牌廠家希望出現聯發科一樣的芯片廠家,為他們提供性價比高、成熟穩定的方案。”

  實際上,平板市場的“MTK”很快就出現了。

  深圳凱意達是電子制造行業的知名廠家,“吾尚”是其推出平板品牌。2011年,平板價格戰醞釀時,吾尚總經理吳旭平從通訊行業轉型到平板的大軍中。他告訴《環球企業家》,“進入這行業的信心來源于自己對全志那套方案(A10)及生態系統的熟悉。”那時,幾乎所有品牌廠家都在瘋狂地挖角熟悉全志方案的人才。

  珠海全志科技是平板行業的一匹黑馬,盡管它在平板電腦市場遲到了一陣子,但其芯片方案完全押對了方向,迎合了白牌市場需求,占據了當下半壁江山。

  “不像山寨手機可以不斷‘創新’,滿足一些特殊需求,比如走馬燈、強勁的外放[FS:PAGE]、超長待機等。平板的玩法非常單一,主要就是拼性能和視頻播放。”吳端表示。2011年9月,全志推出了“A10”,這款芯片正是瞄準了兩個方向,高性能和高清播放:主頻號稱達1.5GHz、能播放2160P視頻。

  全志A10出現前,白牌平板主要有兩個選擇,威盛和瑞芯微。威盛價格低,但面臨被淘汰,瑞芯微性能、穩定性最好,但價格較高,主要客戶多是知名品牌,如臺電、原道、藍魔等。

  “整機的競爭力完全由芯片方案決定,當時深圳很多廠家都有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挫折感。”深圳一家方案商負責人汪俊稱,等到全志推出的A10芯片才改變了這種尷尬局面。

  A10問世后,白牌平板市場掀起了一場價格風暴。具有播放全高清視頻能力的7英寸白牌產品,從2011年7、8月份的800元迅速降至600元左右。“全志份額增長很快,并迫使其他廠家跟著它降價。但全志早已搶到了不少份額,別人想跟進已經晚了。”吳旭平稱。

  但僅靠價格優勢,全志仍難領銜市場。全志副總裁薛巍曾對記者表示,“A10的成功主要是源于對客戶需求的敏銳捕捉,并滿足了品牌廠家對于高集成、低功耗和低成本的需求。”

  “高集成”在山寨手機時代,MTK在“交鑰匙”模式中做到了登峰造極。手機廠家不需要設計研發,直接購買芯片方案和零配件組裝起來,就可以推出產品,并通過“換殼”的方式達到快速換代的目的。

  全志提供的資料顯示,采用“A10”、“A13”系列的芯片從設計到量產,最快只需21天。“這意味著不考慮屏幕、電池等零部件采購的情況下,用芯片廠提供給方案商的‘公板公模’,一、兩個月內就可以將一款平板推向市面。”汪俊稱,這速度超過山寨手機的水平。

  此后,整個平板芯片行業都復制了“MTK”的模式,甚至進化到“保姆”階段。北京一家芯片廠家負責人稱,他們在深圳設置了數百人的服務團隊,專門幫客戶去解決一些零碎問題。比如,除了提供核心的芯片、方案外,還為廠家尋找最容易買到的、價格最便宜的零配件,平板廠家只需專心考慮品牌、渠道建設。

  但這種“MTK”模式也帶來許多質疑:芯片廠家過分強調“公板公模”與“保姆式的服務”,造成了大量同質化的產品,品牌廠家不再思考設計與品質提升,全然依賴于芯片廠家,產品從外觀到芯片千篇一律,最終是全面的價格戰。

  其實,芯片廠家已嘗到了惡果,下游壓力很快轉移到上游,不少芯片廠家已幾乎退出了這個市場,素有“中國移動CPU”第一股之稱的北京君正,從平板電腦價格戰開始后,股價從最高32元跌至目[FS:PAGE]前的13元左右。

  差異化

  近一年來,吳旭平一直考慮“吾尚”的差異化運營策略。一方面,他準備拋開“公板公模”的模式,將硬件和軟件重新設計,使得產品能夠與同類產品區分開來;另一方面,他重點推具有通話功能的平板,因為這類平板的價格要高于普通平板,在Wifi熱點不完善的國內市場需求強勁。

  去年,聯想主打的數款基于MTK方案的3G平板電腦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績。IDC在2012年Q3的數據顯示,該公司平板電腦出貨量同比增長高達134%,遠遠高于市場的平均水平。

  不過,吳旭平沒有像聯想一樣直接采用帶3G功能的芯片,他采用了“手機2G通訊模塊+處理器”的折中方案。因為目前他的選擇并不多,“整合3G可選的不多且成本較高,對他們來說,競爭力較小。”

  其實,與2年前單核高性能、全高清播放是最強烈的需求一樣,現在平板市場的需求是計算與通訊的整合方案。“這是一個趨勢,能讓成本、能耗更低,穩定性更高。比如,最直觀的是當平板、手機越薄,芯片和電路占的面積更少,電池體積就可以做得更大。”吳端稱。

  這兩年來幾起大型的并購也許能說明問題。2011年英特爾收購英飛凌的無線部門以彌補自己在通訊技術方面的不足;高通32億美元收購Wi-Fi無線芯片供應商Atheros;NVIDIA以3.67億美元收購基帶和射頻技術提供商Icera,從而正式進入移動通訊領域。

  鮑東山是通信與計算一體化最早的倡導者,因此開發ARM芯片時,他已經同步開始著手基帶芯片的開發。盡管當時很多人都質疑他,“這可能嗎?”但現在看來,2012年底前后intel和高通都開始這樣做了。而這個思路為了新岸線逆襲市場增加不少底氣。

  鮑東山表示,基帶芯片開發難度、周期遠超計算芯片,目前全志、瑞芯微等其他國內廠家都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他相信,這是新岸線比較大的優勢,“今年,新岸線的單芯片解決方案,以及LTE的多模基帶芯片產品已經弓在弦上。”

  基帶是可能影響到一家移動芯片市場命運的技術。德州儀器在2G通信時代可謂手機芯片領域的帶頭大哥,憑借成熟的GSM基帶產品占有大量市場份額,但是它沒有加大在通訊技術上的投入,沒有順勢發展3G基帶技術,結果德州儀器被高通,聯發科超越,甚至在日前傳出了德州儀器退出移動芯片市場的消息。

  但國內平板市場洗牌仍在進行。新岸線依靠通訊計算一體化實現了差異化的優勢,全志、瑞芯微則率先推出了4核的芯片,繼續在性能上搏殺。吳端認為,三星、聯想等一線品牌的平板電腦價格大幅下滑,白牌平板廠家逐漸退[FS:PAGE]出市場,對所有國產芯片廠家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大。

  “這個行業變化得太快,今天是這樣,明天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全志公關部就記者關于份額等問題的回應,也許是對這個市場最好的詮釋。

  其實,誰也不敢輕言“剩者為王”。

  據國外媒體報道,雖然現在可以彎曲的手機屏幕在試驗階段變現的非常好,但是僅憑柔性玻璃就想大范圍地推廣柔性手機還差很多。近日,美國科技網站cnet專欄作家杰西卡(JessicaDolcourt)就此發表深度分析文章。

  以下是文章全文:

  非常有幸,康寧公司WillowGlass部門副總裁給我展示了只有0.1毫米厚度的超強柔性玻璃WillowGlass,這種玻璃可適度彎曲且不易損壞,在柔韌性方面表現非常出色。

  實際上柔性玻璃和柔性屏幕在幾年之前就已經成為了熱門話題,但今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電子消費產品展上三星推出的YoumOLED屏幕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柔性屏幕。像三星、諾基亞和蘋果這樣的手機生產巨頭在幾年之前就已經開始究柔性手機了,但是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還是第一次讓人們感到如此的興奮。

  只要想象一下柔性手機的優勢,很多人就會倍感激動:機身曲線更適合人體,放在口袋里面更加舒服;比現在的智能機更加抗摔;手機可以添加更多的部件,而機身依然小巧。

  雖然柔性手機確實有著很多的優勢,但就目前來看,柔性屏幕如果想要真正進入到普及階段,需要從成本及技術兩方面加以改進。總體而言,柔性屏幕智能手機,甚至是柔性屏幕距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柔性玻璃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很多人對柔性玻璃的理解存在著誤區:他們認為這種可以彎折的柔性玻璃是不會碎的。現在柔性手機在技術上機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讓手機的屏幕玻璃可以彎折。康寧公司的喬杜里博士(Dr.Chowdhury)指出,WillowGlass這種柔性玻璃未來將被應用在柔性顯示屏上(比如智能手機),作為屏幕內部或者基層材料,可保護敏感電子元件不受潮。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種玻璃可以彎曲,但如果彎曲程度過大還是有可能被損壞。不過康寧表示,他們正在致力于進一步提高WillowGlass的韌性和可靠性。

  現在很多的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在使用GorillaGlass作外層保護殼,而康寧作為GorillaGlass的生產廠商自然也會對WillowGlass進行和GorillaGlass類似的化學強化處理手段。即便WillowGlass的堅韌度和可靠性達到了做柔性手機屏幕的標準,分析人士仍然對WillowGlass在實際使用中的表現心存疑慮。雖然在康寧的跌落試驗中,Wil[FS:PAGE]lowGlass的表現要比普通的剛性玻璃好很多,但正是由于其柔性,WillowGlass很有可能比普通的剛性玻璃更易有劃痕。

  塑料材質的屏幕能否取代玻璃材質?

  有人認為大范圍推廣的柔性屏幕將會是塑料材質而不會是玻璃的。但是業界對塑料的恢復性和耐久性表示擔憂。康寧公司的喬杜里博士指出,有公司在幾年之前就展示過可以彎曲的塑料屏幕,但是這種技術仍然停留在實驗階段,即便是用聚合物做材料,想要將塑料柔性屏幕實現商業化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智能手機產業正在大范圍的使用玻璃屏幕,而不是塑料材質的屏幕。最有說服力的就是,iPhone5的視網膜顯示屏選擇的是玻璃而不是塑料材質的。玻璃材質的屏幕顯示效果好,而且在觸屏方面表現的比塑料材質更敏感。筆者曾試過沒有玻璃屏幕的觸屏手機,體驗非常的糟糕。

  需要指出的是,玻璃材質的屏幕在防水和抗氧化方面要遠勝過塑料材質,這也就意味著玻璃能夠更好地保護手機內部的重要電子部件。雖然我們也見過塑料材質的柔性手機,但大部分都是參考產品和概念機型,而絕不會是比較成熟的、準備大面積在市場上推廣的設備。

  設計出可以彎曲的電池非常難。

  即便柔性屏幕技術成熟了,能夠大批量地生產出符合柔性手機使用要求的玻璃,我們仍然有很多的難題需要解決。因為手機除了屏幕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零部件,電池、處理器、攝像頭等等,如何使這些部件都具有像顯示屏一樣的柔性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技術難題。

  電池開發公司LeydenEnergy研究開發部門高級副總裁MarkJuzkow表示,現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都非常的堅硬,毫無柔性可言。而這種堅硬的設計理念也是為了更好地延長電池的續航時間。新的電池研發技術注重的是如何讓電池在提升續航時間的前提下變得更薄,至于可彎曲方面,還沒有什么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曾有這樣的電池設計方案:在柔性手機里面放置多塊小的固態電池,這樣會最大可能地滿足柔性手機的要求。但是Juzkow指出,電池體積變小,續航時間勢必會縮短,而且電池的損耗也會更快。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柔性手機不可能大范圍推廣。機械設計工程師早就開始研究可變形的電池和印刷電路板了。畢竟科技創新的潛力是無限的,很多之前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都已經成為了可能。

  耐克推出的FuelBand運動測量儀里面的電池就是彎曲的,這也就暗示著未來的彎曲電池還是有很大的發展希望的。

  柔性手機的機身材質問題

  柔性手機需[FS:PAGE]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機身的材質。著名設計公司FrogDesign的創意總監羅爾斯頓(Rolston)認為,柔性手機的機身既不能太僵硬也不能松軟。因為柔性手機的要求是手機在彎曲之后能夠迅速地恢復原形。

  所以,能夠上市的柔性手機很有可能會和2011年諾基亞在電子消費展上展示的可以彎曲kineticdevice非常相似。據報道,諾基亞當初展示的這款產品是由充滿彈性的碳納米管材質制作而成的。Lycra旗下的一種材料比較適合做柔性手機的機身。但現在的問題是這種材料的記憶力,也就是說這種材質耐彎曲時間有多長。好在制作柔性手機的材料已經存在了,問題是如何進一步改進來滿足柔性手機的要求。

  價格問題

  康寧公司的喬杜里博士表示柔性玻璃WillowGlass生產成本并不高。但是WillowGlass并不能代表柔性手機的整體價格會不貴。柔性手機從研究、開發到進入生產階段都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畢竟投入市場之后消費者要為生產廠商前期的投入買單。但是消費者愿意為一款放在口袋里更舒適的柔性手機花多少錢還尚未可知。即便柔性手機能夠上市,能否擊敗傳統的智能手機也是未知數。

標簽: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相關文章

快速成功地連接物聯網產品的5個技巧

對于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來說,蜂窩物聯網是實現互聯網連接的最可靠和最容易獲得的方式之一。根據ABIResearch的數據,到2026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總數將達到57億。蜂窩物聯網的采用正在增長,因為它易于部署和擴展。您只需要一...

08月30日 11:32千家網

江西:到2023年底物聯網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5月19日,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廳獲悉,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江西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江西省工信廳、省委網信辦、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出臺《江西省加快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05月19日 15:55大江快報

物聯網加速融入生活場景,智能家居設備能做什么?

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進入現代家庭生活的幾乎所有方面。從您的安全系統到冰箱,“智能”電器已成為新常態。但它們真的能讓你的家變得更好嗎?或者所有這些智能家電只是另一種時尚,從長遠來看,您最終會后悔花額外的錢?讓我們來看看在家里裝滿...

06月01日 20:48千家網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

05月28日 10:00人民政協報

5G如何改善物聯網部署的6個示例

隨著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地進行,連接的設備數量正在快速增長。IDC數據預測,到2025年,每分鐘連接的物聯網設備將達到152,200臺。雖然這將轉化為更多的數據,從而有更多的途徑來提高效率,但對于這種數據交換來說,一個強大的網絡...

03月22日 15:21千家網